学术投稿

妊娠中期不同类型胎盘前置状态的引产方法比较

曾晓明;沈婷

关键词:胎盘前置状态, 中期妊娠, 引产, 子宫动脉栓塞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不同类型胎盘前置状态安全的终止妊娠的方法. 方法 栓塞亚组先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当日用乳酸依沙吖啶100 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未栓塞亚组及边缘型组口服米非司酮50 mg,q12 h×3次,然后用乳酸依沙吖啶100 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胎盘植入组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当日行剖宫取胎. 结果 剖宫取胎率及产后出血率,完全型组中21例栓塞者分别为14.3%和19.0%,22例未栓塞者分别为54.5%和63.6%,部分型组中25例栓塞者分别为4.0%和12.0%,23例未栓塞者分别为30.4%和43.5%,同组栓塞者与未栓塞者剖宫取胎率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1例边缘型组全部经阴道分娩成功;8例胎盘植入组全部剖宫取胎,子宫切除率为37.5%,较其他各组高.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主要的并发症腹痛的发生率为51.9%,术后半年有7.4%的患者出现闭经,其中5.6%是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治疗后恢复正常. 结论 对于中期妊娠不同类型胎盘前置状态的患者终止妊娠引产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胎盘前置状态的类型及是否有胎盘植入来决定;术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严重脓毒症

    目的 评价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住院的年龄1~6个月的毛细支气管炎并严重脓毒症患儿70例,均为首次发病,其中治疗组40例,给予CPAP辅助呼吸联合甲泼尼龙1~2 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应用3~5d;对照组30例,给予面罩吸氧联合地塞米松0.25~0.5 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应用3~5d.两组均给予抗感染、雾化吸痰、强心、镇静等常规治疗. 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2h后心率、呼吸、PaO2/FiO2及PaCO2较对照组改善,治疗24 h后改善更明显,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心力衰竭纠正时间分别为(21.2±6.1)h、(32.3±7.0)h;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6.4±3.3)d、(8.4±4.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CPAP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并严重脓毒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连喜院;万改红;郭会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神经肌肉刺激仪联合盆底康复自助器训练治疗子宫脱垂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Ⅰ、Ⅱ度(POP-Q Ⅰ~Ⅲ)子宫脱垂的疗效. 方法 抽取Ⅰ、Ⅱ度子宫脱垂的患者62例,使用神经肌肉刺激仪进行盆底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配合家庭康复自助器治疗,评价疗效. 结果 盆底肌收缩时间、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平均肌力及肌电基准值治疗后分别为(4.3±2.8)s,(5.0±1.8)、(6.5±1.5)级,(62.3±10.3)mV,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例患者治愈、好转、总有效率和无效分别为71.0%、16.1%、87.1%和12.9%.Ⅰ度子宫脱垂治疗后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平均肌力及肌电基准值分别为(4.1±1.7)s,(4.8±1.3)、(4.5±1.1)级,(52.0±11.8) mV,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度子宫脱垂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通过神经肌肉刺激仪对Ⅰ、Ⅱ度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肌进行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具有无创、无痛、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秦文桦;张莉娟;黄惠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荆州地区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结果分析

    目的 筛查荆州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发病率,并对CH患儿的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 对本地出生后3~7d的新生儿采集足跟血滤纸样本,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TR-FIA)检测样本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TSH≥9 mU/L的患儿实施召回,采集静脉血标本使用化学发光法(CHA)测定血清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 结果 筛查新生儿87 556例,筛查覆盖率80.8%,召回率82.3%,CH发病率为0.5‰(约1∶1 863).农村病例数量多于城镇(40∶7),3对双生子中4例确诊为CH;19.2%为低出生体重儿,6.4%患儿的母亲存在甲状腺疾病;72.3%行甲状腺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缺如或异位3例. 结论 本地区的CH发病率较高,现阶段提升筛查覆盖率及召回率对提高本地区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未来研究评估可能影响本地发病率的相关因素甚为必要.

    作者:梅毅;薛露曦;江芳;金爱枝;田宇;李秀春;陈光虎;高忠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6例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胎盘早剥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常常危及母婴生命,而对其诊断的迟早、处理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母婴的预后.本研究对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发生的26例胎盘早剥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杨明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某高校学生婚前性行为、意外妊娠的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生育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探索影响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因素,使未来的健康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 方法 抽取北京市某高校1~4年级大学生698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大学生进行高校学生婚前性行为、意外妊娠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现场调查. 结果 知晓适宜的流产时间、认为在大学期间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对待避孕的态度是消极者分别占16.8%、60.5%和29.7%;20.2%的人发生过性行为,在发生性行为的学生中,43.5%的男生使女友妊娠过,37.9%的女生意外妊娠过.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生(OR=7.302)、高年级(OR =2.076)及中度抑郁的(OR =2.537)学生发生性行为的风险增加. 结论 被调查人群的生育健康知识不足,大学生群体中性行为及意外妊娠的发生率较高,未来的教育活动应该多关注男生、高年级学生以及学生的心理.

    作者:孙朝珍;陈楠;白文兴;张妍;叶芳;奥登;刘水清;周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母体糖代谢异常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子代神经管畸形的关系

    母体孕期糖尿病增加胎儿神经管畸形风险是公认的,且有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证据.糖代谢途径涉及众多酶类,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会通过影响母体血糖水平,从而影响子代神经管畸形的发病风险.本文回顾母体糖代谢异常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子代神经管畸形关系的研究进展,从能量介导的致畸作用、胚胎内生物化学失调、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方面总结糖代谢异常致畸的可能机制,并重点回顾了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的关系.

    作者:富韵婷;刘菊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28例立式分娩母儿的影响分析

    目的 比较产妇立式分娩与卧式分娩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初产、足月妊娠、单胎头先露、无妊娠并发症、胎儿监护有反应,具备阴道试产条件的产妇采用立式分娩(立位组)和卧式分娩(卧位组)各128例,比较两组产妇的主观舒适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会阴裂伤情况. 结果 立位组患者的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476.2±15.9)min和(35.6±10.5)min,比卧位组明显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立位组有更多的会阴完整者和Ⅰ度裂伤,分别为13.2%和23.7%,与卧位组的1.9%和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会阴Ⅱ度裂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Ⅲ度裂伤;立位组和卧位组的会阴侧切率分别为61.4%和85.6%,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8%,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立式分娩符合产妇身心需求,能增加产妇舒适度,缩短产程,减少胎儿窘迫,降低会阴侧切率,安全可行,体现了人文关怀,是产科助产工作的努力方向.

    作者:宋丛芳;秦海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例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的体外培养

    目的 建立快速、有效的绒毛滋养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方法 采用0.25%胰酶和Ⅱ型胶原酶混合消化法消化绒毛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体外培养,通过光镜对培养出的细胞进行形态评价;用细胞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胞纯度. 结果 联合消化法的细胞生长迅速,接种6~8d可以传代,原代细胞生长时间明显缩短,所得细胞纯度达95%. 结论 联合消化法是一种较有效的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培养方法.

    作者:吴莲芝;刘倩;谢青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前列腺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前列腺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两者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前列腺蛋白和MMP-9在60例卵巢癌、2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2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共1 1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以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前列腺蛋白和MMP-9在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和75%,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6%、40%)、卵巢交界性肿瘤(28%、44%)和正常卵巢组织(15%、25%);二者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前列腺蛋白和MMP-9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不同组织学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前列腺蛋白和MMP-9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这也为前列腺蛋白和MMP-9有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杨立;陈贝贝;罗晓华;王冰冰;尹相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不同药物治疗结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GnRH-a)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 20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术后用药情况分为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GnRH-a组及对照组,比较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GnRH-a组及对照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7.5%、88.0%、91.1%、90.0%及60.0%,各药物组症状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性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及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以不规则阴道出血及转氨酶升高、GnRH-a组以绝经为主要不良反应.米非司酮组阴道异常出血和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和GnRH-a组. 结论 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GnRH-a都适用于内异症的术后辅助治疗,均能减轻疼痛,减少复发.各种药物的疗效尚有争议,目前多首选孕三烯酮或GnRH-a.

    作者:卢雅婧;洪新如;何春妮;王凤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乳杆菌的变化

    目的 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与妊娠期健康妇女、非妊娠期VVC患者相比阴道内乳杆菌种类的变化,检测3组中优势菌卷曲乳杆菌产过氧化氢(H2O2)和产酸能力. 方法 选取妊娠期VVC组和妊娠期健康组各24例,非妊娠期VVC组62例,通过种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乳杆菌分布;比较妊娠期VVC组,妊娠期健康组,非妊娠期VVC组卷曲乳杆菌产H2O2和产酸能力.结果 (1)妊娠期VVC组、妊娠期健康组和非妊娠期VVC组阴道内惰性乳杆菌检出率分别为8.3%,62.5%,6.5%,妊娠期VVC组与妊娠期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卷曲乳杆菌检出率分别为83.3%,66.7%和79.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乳杆菌检出率分别为50.0%,58.3%和16.1%,妊娠期VVC与非妊娠期V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妊娠期健康组、妊娠期VVC组和非妊娠期VVC组卷曲乳杆菌产H2O2的量分别为(2.5 ±0.2)mmol/L,(2.0±0.1)mmol/L和(2.0 ±0.1)mmol/L,妊娠期健康组卷曲乳杆菌产H2O2功能强于妊娠期VVC组和非孕期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VVC组与非妊娠期VVC组卷曲乳杆菌产H2O2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妊娠期健康组、妊娠期VVC组和非妊娠期VVC组卷曲乳杆菌产酸能力分别为(7.1×10-5±3.1×10-5)mol/L、(5.9×10-5±2.5 × 10-5)mol/L和(4.5 ×10-5±2.0×10-5)mol/L,妊娠期健康组分离的乳杆菌产酸能力强于妊娠期VVC组,妊娠期VVC组分离的乳杆菌产酸能力强于非孕期V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惰性乳杆菌可能是阴道微环境改变的一个标志物;卷曲乳杆菌均为3组女性阴道内优势菌;尽管VVC患者阴道内卷曲乳杆菌检出率无减少,但卷曲乳杆菌的产H2O2和产酸能力下降.

    作者:周丹;崔颖;张瑞;廖秦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方甘芍贴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组织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甘芍贴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COS模型组、复方甘芍贴剂组,来曲唑法造模成功后应测定大鼠性激素水平;给予不同贴剂治疗后再次测定大鼠性激素水平,光镜观察大鼠卵巢组织形态改变,电子显微镜观察卵巢超微结构. 结果 应用来曲唑干预21 d之后,PCOS模型组大鼠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睾酮(T)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造模成功.给予贴剂治疗后,与PCOS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芍贴剂组大鼠血清LH、FSH及T水平下降,血清E2、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COS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芍贴剂组光镜下卵巢基本恢复为正常对照组卵巢形态,可见成熟卵泡及黄体的生成;电镜下见观察颗粒细胞凋亡所特有的超微结构变化明显改善,可见正常的颗粒细胞和及核仁,线粒体增多,有大量滑面内质网;卵泡膜细胞形态基本恢复. 结论 复方甘芍贴剂能够从形态学上改善PCOS大鼠的卵巢组织,恢复排卵功能.

    作者:王永红;郝敏;王洪丽;戴碎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武汉市江岸区2007~2012年孕产妇保健相关指标分析

    目的 通过对武汉市江岸区2007~2012年孕产妇保健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查找薄弱环节,以便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 方法 对妇幼保健效果指标、保健工作指标、产科质量指标等工作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年来孕产妇死亡率、围生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产后出血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早孕检查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为6.2/10万、5.4‰、1.8‰、0.3%,98%、95.9%、100%、73.3%和70.8%;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2007~2012年由11.7‰上升到32.5‰,呈逐年上升势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率6年来持续在70%左右. 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孕产期的系统保健及孕期的宣传工作,尤其有必要加强自然分娩的优势的宣传,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程忆文;王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病因学研究进展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人类常见的结构性出生缺陷,对患儿、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由于致病机制复杂,到目前为止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有效地发现了多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但由于GWAS只对常见SNPs进行研究,未检测罕见变异与疾病的关联,且未考虑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并不能完全解释疾病的遗传度.通路分析和外显子组测序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不足,有望为解决复杂疾病的病因学问题提供有效方案.

    作者:王红;张天啸;陈倩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孕4月余双胎胎膜早破保胎近8周1例

    患者女,35岁,末次月经2010年6月12日,停经2月余阴道少许出血,予以黄体酮保胎治疗后好转,B超检查发现为双胎妊娠.2004年剖宫产1次,过期流产1次,现孕第3胎.2010年10月29日突发阴道流水量多急诊入院,阴道水样分泌物PH试纸检测变色,PH试纸本色为黄色,检测后变为墨绿色,提示阴道水样分泌物偏碱性,没有行阴道液涂片检查,阴道窥阴器检查见羊水自宫颈口流出,B超检查示双活胎,双顶径4.1 cm、4.3 cm,臀位羊水偏少3.1 cm,头位羊水4.6 cm.诊断:孕3产1,孕20-1周待产,双胎妊娠,胎膜早破,疤痕子宫.

    作者:杨永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38例

    目的 探讨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运用改良TVT-O治疗3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中短期疗效. 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住院时间分别(32.2±1.7) min、(20.5±2.8) ml和(3.5±0.7)d,术后患者尿失禁症状消失.无膀胱穿孔、耻骨后血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总体短期有效率为97.4%,1年后有效率为94.7%. 结论 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短期疗效良好,手术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易学.

    作者:张泽莉;王艳;张士玲;廖玲;王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49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 对本院2011年1~12月出生活产新生儿中发生窒息的149例新生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4%;窒息的产科因素中羊水因素居首位,占21.5%,其次为早产、脐带因素、产程异常及胎方位异常等;足月儿、正常体重儿的窒息发生率均为1.1%,均明显低于早产儿、过期产儿、低体重儿及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与巨大儿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重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加强孕妇孕晚期、产前、产时监护,提高保胎成功率,避免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出生,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余娜;申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文化程度孕妇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认知

    目的 了解不同文化程度的孕妇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认知程度. 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在本院产科门诊进行孕期检查的孕妇900例进行分析评价、宣教指导. 结果 对于非产科性危险因素中的年龄、肥胖、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的认知,硕士及以上、本科、专科及以下分别占50.0%,30.0%,20.0%~25.0%;对于产科性危险因素的认知,分别占45.0%~55.0%,高中及以下学历占30.0%以下.不同文化程度的孕妇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认识程度不同,文化程度高者认知程度相对较高. 结论 对于文化程度不同的孕妇,需要采取个体化的宣传教育,来提高她们对盆底功能障性疾病的认识程度.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早期治疗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阳性的11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的早期临床表现,对确诊的患儿予以青霉素10万~ 15万U/(kg·d),静脉滴注,疗程10 ~ 14 d,同时对其他合并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结果 TPPA阳性的11例患儿,母亲皆有梅毒感染史,其中父母都有梅毒感染史4例,另外1例其父有注射吸毒史,皆未系统治疗.36.4%(4/11)的患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青霉素抗梅毒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10~ 14 d后,9例患儿痊愈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2例病情有所好转,家长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出院. 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需结合母亲病史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积极防治母亲梅毒感染是预防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关键.

    作者:陶晓玲;马立显;李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对不孕症患者输卵管状况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和腹腔镜对不孕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及盆腔粘连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42例不孕症患者,比较HSG与腹腔镜检查结果. 结果 HSG与腹腔镜通液诊断输卵管通畅的阳性符合率(敏感性)为75.0%;诊断不通的阴性符合率(特异性)为78.5%;诊断部分通畅的阳性符合率(敏感性)为90.7%,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G与腹腔镜通液均诊断盆腔粘连的阳性符合率(敏感性)为47.1%,均诊断无盆腔粘连的阴性符合率(特异性)为83.3%,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腹腔镜诊断比较,HSG对于输卵管通畅程度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偏低,尤其不能准确地反映盆腔粘连的情况.

    作者:常双;张春莲;肖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育生优育;中国优生优育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