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莉;易旺军
患儿男,出生30 min,主因孕35周先兆分娩,出生后呻吟、肢端青紫、低出生体重、全身乏力30 min人院.患儿系孕35周,第1胎第1产,先兆分娩,因试产失败而行剖宫产术分娩,孕母妊娠期间体检结果显示胎动偏少;分娩前1周因先兆分娩行保胎治疗,地塞米松连用3 d;分娩时羊水清,无脐绕颈,阿氏评分1、5、10 min分别为8、9、9分.出生体重2 200 g.
作者:严士杰;常晓丹;郝淑娟;闫学爽;王裕萍;肖娜娜;何玺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一、ARHI基因结构和功能肿瘤抑制基因ARHI(aplysia ras homo log 1),又名NO-EY2或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Ⅰ(ras homolog gene,member Ⅰ)或DIRAS3.ARHI是一个印迹基因,人ARHI基因定位于1p 31,总长约为8kb,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Ⅰ为81个未编码的核苷酸,外显子Ⅱ则包括整个蛋白质的编码区[1].
作者:赵敏;刘岿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免疫调节治疗对儿童癫痫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12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成抗癫痫治疗组和免疫调节组,同时选择4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抗癫痫治疗组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免疫调节组在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法 基础上,加用薄芝糖甙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比较抗癫痫治疗组及免疫调节组治疗前后及健康组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前免疫调节组和抗癫痫治疗组Th/Ts、CD19+B、CD20+B细胞比例均增高,治疗后免疫调节组各项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抗癫痫治疗组Th/Ts、CD19+B、CD20+B仍维持较高水平.治疗后3个月评估,免疫调节组和抗癫痫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1.3%和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9+B细胞比例>20%者为免疫异常组(53例),≤20%者为免疫正常组(27例),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2%和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癫痫患儿存在免疫指标异常,针对可能存在的免疫性神经损害,临床上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癫痫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平甘;何展文;李栋方;岑丹阳;孟哲;张丽娜;郭嘉;梁立阳;刘仲瑜;罗向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女性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的性传播疾病,近年发病率明显升高,仅次于淋病[1].女性尖锐湿疣被动感染者,在患病后不仅要承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而且要承受丈夫、伴侣所带来的情感上的催残,以及来自社会舆论压力,患者对婚姻及性生活可能产生恐惧感.
作者:艾德梅;孙萍;鞠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胎头深嵌入盆腔,不能经阴道分娩,经子宫下段娩出也极端困难时,采用子宫体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本院2003年1月~2008年6月行子宫体部横切口剖宫产术256例,同期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185例、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妇女1 0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资料特点.结果 子宫体部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比较,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病率降低,术后排气时间、新生儿娩出所需时间缩短,术后新生儿需继续治疗者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体部横切口剖宫产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避免母子损伤,对于基层各级医院因病人及医疗水平等因素致复杂性或忽略性头位难产,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朱红凤;郭文登;李金华;窦梅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提高临床医生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相关性甲亢的认识,重视甲亢治疗在改善母儿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1月~2009年11月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82例,按照病情控制情况分为未控制组(46例)和控制组(36例),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妊娠58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未控制组和控制组甲亢诊治情况,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3组母儿结局的情况.结果 未控制组妊娠前诊断的比例高于控制组,未控制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水平,子痫前期、心脏疾病、流产和引产、早产及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比例均高于控制组;控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不良妊娠结局主要是子痫前期,心衰,早产儿等;妊娠合并甲亢一旦确诊应该积极治疗,可以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改善母儿的预后;对于妊娠剧吐的患者应该检查甲状腺的功能,排除妊娠一过性甲亢,减少临床误诊和误治.
作者:张平;石芳鑫;孙桂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孕期营养状况的优劣对胎儿生长发育直至成年后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产科工作者对孕妇的营养指导直接影响孕妇饮食行为和孕期营养状况,从而影响妊娠结局.本研究旨在了解萝岗区产科医护人员对孕期营养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为开展孕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苏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患者男,28岁,汉族.其妻怀孕4个月B超检查发现胎儿脑膨出,自述怀孕早期曾经服用左氧氟沙星.患者夫妇双方表型及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史.
作者:汪晶冰;吴晓棠;马洪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青岛市母亲生活及行为方式等因素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关系,为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青岛市出生缺陷三级监测网络信息,以统一的调查表对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引产及出生的孕13周-产后7 d内的648例缺陷儿和对照儿的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母亲孕期常住城镇者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农村;缺陷组经常被动吸烟、饮酒、饲养宠物、孕期挑偏食、孕期贫血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接受婚前及孕前保健服务、孕期补充多种维生素者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被动吸烟、饲养宠物、经济收入、孕期是否补充多种维生索、偏食、贫血是出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母亲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如被动吸烟、饮食营养等与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有关.
作者:袁丽;陈玉华;王升华;傅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TCu220c型宫内节育器(IUD)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1999年5月~2000年4月在本院计划生育门诊配带TCu220c型IUD的妇女129例进行追踪访查.结果 带器妊娠占5.4%,意外脱落占2.3%,因症取出占13.9%,非因症取出占10.1%,续存放置占68.2%.结论 TCu220c型IUD具有较好的远期避孕效果.
作者:李凤霞;王雪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阴道闭锁伴有功能子宫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7年收治的18例先天性阴道闭锁伴有功能子宫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患者均以无月经初潮、下腹痛或周期性下腹痛就诊;Ⅰ型12例患者行阴道下段成形术,其中1例输卵管积血者同时切除患侧输卵管;2例宫颈粘连分离者术后3个月又出现经血流出不畅,1例出现阴道再次粘连闭锁,再次扩张宫颈及行阴道下段粘连分离成形术后症状缓解;其余9例术后严格按医嘱放置阴道模型,检查阴道均通畅或仅有轻微狭窄环;Ⅰ型患者中2例已婚,性生活满意.Ⅱ型6例患者中4例行保守性手术者,其中1例无法耐受阴道模型佩戴,且经期腹痛难忍,终行盆腔粘连分离及子宫切除术,并放弃阴道模型佩戴,3例人工阴道宫颈成形术后均按医嘱放置阴道模型,均无阴道粘连出现;另外2例行子宫切除者,术后均无症状.结论 手术是该病的治疗方法,术前应对患者的妇科检查、B超、核磁共振等检查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尽量保留其生理与生殖功能.
作者:戈静;吴晓梅;陈利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小儿意识短暂丧失伴有或不伴有肢体轻度抽搐的发作性疾病,临床上不容易鉴别是癫痫性发作还是晕厥引起.常规的脑电图(EEG)由于描记时间短,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要想明确诊断,应及时进行24 h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本院从2008~2010年共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测50例,现将相关的结果及其意义总结如下.
作者:王璇;赵毅玲;王静;王文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人工流产术对受术者本人或再次妊娠时的母婴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此,通过对在本院人工流产的14 336例妇女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了解人工流产现状及相关因素,便于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乐贤;李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实时阴道超声引导下人工流产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超导组9614例在阴道超声引导下进行人工流产术,传统组7 239例按传统方法 行人工流产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超导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人流不全、漏吸、子宫穿孔、宫腔粘连发生率显著降低,高危人流的手术成功率高.结论 实时阴道超声监视下进行人工流产术,降低了手术的盲目性和危险性,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芳;张锦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是临床上常用的终止妊娠方法,可分为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不论手术流产还是药物流产,除可能造成出血、不全流产、感染等近期并发症外,还可能造成不孕、习惯性流产和早产等远期并发症.现对本院744例人工流产后再孕妇女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程霜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缩宫素配伍卡贝缩宫素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间具有剖宫产指征且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孕妇160例,80例术后应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如止血效果不佳,采用双手按摩子宫加强子宫收缩为缩宫素组,另80例患者先应用缩宫素止血,效果不佳患者,知情同意后加用卡贝缩宫素,为缩宫素加卡贝缩宫素组,比较两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并观察其副反应.结果 缩宫素组和缩宫素加卡贝缩宫素组产后120 h出血量分别为(392.6±163.8)ml和(256.5±82.1)ml,产后出血率分别为21.3%(17/80)和8.8%(7/80),产后24 h血红蛋白平均下降值为(1.3±0.3)g/L和(1.8±0.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有潜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缩宫素配伍卡贝缩宫素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产后24 h出血量,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用缩宫素组,且具有方便、安全、快速止血、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荣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女性尿失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珠海地区18岁以上的常住已婚女性486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女性尿失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不同程度、不同类型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尿失禁患病率为30.9%(150/486);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分别占60.7%(91/150)、18.0%(27/150)、21.3%(32/150);轻、中和重度分别占81.3%(122/150)、12.7%(19/150)、6.0%(9/150).尿失禁对女性日常生活、情绪、性生活均有影响,随着尿失禁严重程度的增加,尿失禁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严重;压力性尿失禁主要影响性生活(35.2%),7例重度患者尿失禁患者中有5例因漏尿而拒绝性生活;而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型尿失禁则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结论 尿失禁影响患者的行为、精神心理以及社会的交往,给患者生活带来不适,且病情越严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重.
作者:戴红;谭娴玲;胡翀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抽取非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瘢痕子宫组引产成功率、出血量、引产时间分别为97%、(185.2±3.5)ml、(13.1±2.8)h,非瘢痕子宫组分别为98%、(186.1±4.5)ml、(12.8±3.2)h,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安全有效.
作者:王瑞萍;李姒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颈妊娠临床特点、宫颈妊娠大出血的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宫颈妊娠大出血病历资料.结果 1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确诊,8例患者行宫颈管搔刮术联合纱条填塞术,术后6例给予甲氨喋呤单次肌注,2例给予天花粉等中药水煎服,另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刮宫术,均成功保留患者的子宫.结论 超声检查对宫颈妊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宫颈妊娠大出血采取合理的保守治疗方法,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同时降低了子宫切除率,大限度的保存患者的生育功能.
作者:梁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测定胎儿血流参数,预测生长受限胎儿围生期结局.方法 回顾2005年5月~2009年12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妇产科分娩的33例胎儿生长受限的妇女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脐动脉S/D值.结果 病例组脐血流S/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脐血流S/D值异常的FGR围生儿结局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S/D值正常的胎儿.结论 FGR对缺氧耐受性差,可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韩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