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锋
儿童多动症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能力差,但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为其特点.14岁以下儿童的患病率约为7%~9%,半数患儿<4岁起病,男:女为4~6:1.1/3以上患儿伴有学习困难及心理异常.笔者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0月,用自拟补肾益脑汤治疗儿童多动症38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奕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创伤性膈疝是腹腔内或腹膜后脏器或组织,由于外界暴力通过膈肌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缺陷进入胸腔所形成.由于病因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统一标准,所以易被其他合并伤所掩盖,从而影响早期诊断和治疗,给病人增加痛苦,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在回顾创伤性膈疝诊断和治疗中的错误,在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中,找到正确的预防错误发生的方法.
作者:汪树峰;刘一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闭锁综合征是脑桥基底部病变引起的四肢瘫痪,缄默不语而神志清楚的一种特殊状态,易误诊为昏迷,此综合征相对少见.现将本院近期收治的2例中青年脑血管病所致的闭锁综合征报告如下.
作者:殷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右室心肌梗死(RVM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特殊类型,单纯RVMI不常见(2.4%),多数和左心室下后壁梗死并存[1].RVMI与左室梗死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完全不同,治疗措施亦有很大差别.因此,掌握其特点,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文分析了48例RVMI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及误漏诊情况,并就早期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马秀萍;张友逊;赵新闻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脑卒中后遗偏瘫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我们对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预防性康复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患肢早期功能恢复情况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简称心梗)的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危急,病死率高.有资料表明,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病死率为30%~50%.因此,快速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是抢救成功关键.研究表明,胺碘酮是目前有效和安全性高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用于心肌梗死和心衰患者,能有效抑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并能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病死率.从1996年1月~2003年12月收入心脏病监护治疗病房(CCU)93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使用胺磺酮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薛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MCA)是人工合成的环磷酸腺苷(cAMP)的新衍生物,具有改善窦房结功能的作用,过去常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1].近年来有少量文献[2,3]认为MCA尚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我们于2000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MCA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福军;慈书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和作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它可波及全身各个系统,乃至发生许多致命性的并发症.糖尿病-经确诊,往往需要终身治疗,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需要医生的正确诊断与合理的治疗措施,更需要患者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为探讨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我们对门诊和住院治疗的115名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有关[1].曲美布汀是新一代胃肠动力调节药,为了解其对FD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用曲美布汀治疗FD,与西沙必利(普瑞博思)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俞峻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面肌痉挛是临床较难治愈疾病.近年来我们用针刺患处皮部的方法治疗了30例面肌痉挛患者,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段新庆;孙长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0~65岁.单侧肩周炎40例(80.0%),两侧肩周炎10例(20.0%).夜间疼痛20例(40.0%);三角肌及肩前区疼痛15例(30.0%),肩后区疼痛15例(30.0%).50例患者合并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等10例(20.0%).全组X线摄片示颈椎C4~7前后缘增生与韧带钙化9例(18.0%),其中明确诊断颈椎病3例.
作者:巩海燕;张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抢救和治疗中的一项基本操作,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直接影响到患儿的抢救和治疗.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复针率,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不断探讨的课题之一.
作者:王桂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胃镜室自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异物患者20例共22件异物,均通过胃镜顺利取出,成功率100%,随访2~3周无明显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范光学;孙淑芬;黄绪志;盖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早产儿各脏器发育不完善,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我们于2001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97例早产儿,采用综合治疗,收到满意效果.降低了早产儿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作者:马培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内科自2000年6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75例,其中40例用葛根素并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治疗,并将疗效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治疗的35例做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宝琪;黄秋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COPD临床严重度分级由于FEV1下降与气流受限有很好的相关性,所以COPD严重度分级以FEV1为主要指标,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及合并症的程度.临床严重度分为四级(见表1).
作者:陶玉坚;顾扬;顾学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维甲酸(RA)具有促进早幼粒白血病细胞(APL)诱导分化作用,可以避免由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而引起或加重出凝血功能障碍,但仍有一定比例患者发生了严重出血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病情加重或致命性死亡.
作者:关文明;赵艳辉;赵变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们从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假延髓性麻痹(曾名假性球麻痹)34例.假延髓性麻痹是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构音困难、呛水为主要症状.采用针刺加输液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娟;杨绍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笔者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镇(乡)卫生院从事护理工作,在镇(乡)一级的医疗工作中接触较多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医师的首选药物大多是青霉素,故对青霉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严密观察并作了详细记录.根据十多年的统计,笔者发现在皮试阴性用药后,除青霉素过敏症状外,还有20例患者在青霉素皮试阴性后注射不久(几十秒至1分钟)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昏、心悸、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胸闷、面色苍白、皮肤潮湿、出汗等症状.20例患者中,3例为7~10岁;9例为空腹状态下注射;4例为年老体弱;4例为疼痛所致.对上述患者均使其平卧,依据症状轻重给予静卧休息观察,吸氧、口服葡萄糖水等处理,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吴学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