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红芬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多见.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且易复发,治疗较为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车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是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比较突然,常伴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旋转、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在老年性眩晕病因中,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病变为主要原因[1].自1996年以来,笔者试用利多卡因、东莨菪碱、氟桂利嗪(西比灵)联合治疗老年性眩晕2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圣雄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一般来说,精神刺激或者叫精神创伤,指的是使人感到苦恼,悲痛的不良刺激,这种不良刺激现在叫不良性应激.
作者:赵友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1997年6月~2002年6月在治疗尿道成形术中应用自制网孔状尿道支架管,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因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极低体重儿是出生体重不足1500 g的新生儿,其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我院2002年7月收治1例极低体重儿,生后并发呼吸暂停,经精心治疗及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免疫接种是目前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接种疫苗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但是,疫苗作为一种抗原,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体蛋白,注射疫苗后除了能引起正常的免疫应答,产生有效抗体以外,有时还会出现异常反应,其原因很复杂,除了生物制品本身潜在的因素及其使用上的一些问题外,还会有接种个体生理、心理等其他因素.
作者:刘义涛;沈文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儿科采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屠荣良;周小军;陆卓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第二十一节腰背痛腰背痛(lumbodorsalgia)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腰背部负重,活动范围大,若出现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将会严重影响体力活动.
作者:林继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膝关节炎是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此病多由创伤、风湿、骨质增生、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传统治疗以抗炎、止痛、抗风湿为主,效果多不理想,我院近两年来对该病采用曲安奈德(痛息通)与玻璃酸钠(施沛特)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50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延青;陈湘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李某,32岁.国妊娠9+月无宫缩,要求计划分娩,于2001年12月29日就诊入院.
作者:许萍;蒋洪梅;张方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罗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在消化道手术中应用较多,为消化道手术提供了方便,但如应用不当会引起许多并发症.我院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提高了吻合器应用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焕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突出至椎管,使相邻的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病理症状为腰痛和腿痛,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我院1997~2000年对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学艾;左德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历介绍患者女性,27岁.因停经2个月,腹痛伴阴道流血10天,加重2天,于2002年10月9日上午10时人院.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隐痛,呈阵发性,同时有阴道少量流血,未予重视.
作者:田立申;刘文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读者更好地和更容易了解这类问题或疾病,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植物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又称为自主神经,它是我们人体的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所有的植物神经统称为植物神经系统,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密切配合,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作者:张大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8月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期脑梗死6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崔岩松;杨玉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浪费,提高疗效,2001年7~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对372份痰液培养阳性的标本中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本地区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较科学的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倪代梅;班文明;朱付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女,58岁,2001年12月27日下午3点半来院就诊.主诉:上感、胸闷、气短3天.查体:神志清,痛苦病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4 mm,对光反应存在,心脏听诊无异常,双肺呼吸音粗糙.
作者:杨丽京;李东海;黄燕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3年以来,我院肛肠科于痔手术后采用亚甲蓝长效止痛注射液改良方,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鹏;袁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程春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