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拓;王端录
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咳嗽、咽痛3天就诊.既往有心绞痛病史,对青霉素有过敏史.体检:T36.5℃,P85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精神佳,咽部充血,心肺查体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作者:郭瑾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右半结肠癌首发症状具有多样性,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988年6月至今收治的右半结肠癌42例中之5例误诊、误治报告如下.
作者:潘拓;王端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血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所见到的出血证,包括咳血(咯血)、吐血(呕血)、衄血(鼻衄、齿衄)、便血(肠风、脏毒)、尿血、皮下出血(紫癜、肌衄)、妇科崩漏及外伤出血等,中医统称为血证.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什么是心电图?我们的心脏之所以能够进行收缩和舒张运动,是因为心肌细胞能够产生生物电,当这种生物电经人体组织传递到体表时,用心电图机把这些生物电记录下来,描记成曲线,并给予适当的解释,就是心电图.简单地说,就是用心电图机记录下心脏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电.
作者:黄宝晨;朱怡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于2001~2003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艳萍;张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毒性肝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其中急性重症肝炎(以下简称急重肝)是危重的一型,临床上发病急、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只有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才能及早明确诊断,合理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现将我院11年(1991~2002)收治的27例患者的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侯继院;陈永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张某,男,68岁,因咽部疼痛就诊于城区卫生所.查体:体温39.1℃,扁桃体二度肿大、充血,顶部见绿豆大小白色溃疡面.医嘱给予青霉素治疗.皮试20分钟后观察结果,皮丘不大不红,周围无浸润,属阴性.给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青霉素960万单位(鲁抗医药制品)静脉点滴,每日1次,速度80滴/分,患者无不适感.
作者:李锐;刘玉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探讨班布特罗(帮备)口服液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过敏性咳嗽)的效果,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对确诊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患儿,应用帮备口服液进行治疗,并以特布他林(博利康尼)片治疗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美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抗生素的品种日新月异,临床使用抗生素频繁,其不良反应也与日俱增.特别是皮肤的严重过敏反应危害匪浅.现就我院2000年至2002年8月收治住院的10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以下简称Lyell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慧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以上腹胀痛不适、餐后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已经证实本病存在对固体食物和不消化固体的排空延迟,提示胃肠动力减慢是FD的主要发病因素.现代医学多以多潘立酮(吗丁林)、西沙比利等胃肠动力药治疗.笔者十余载来,每以自拟疏肝和胃汤施治,兹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胆漏是肝胆外科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如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将会导致严重后果.我院从1992年至2002年施行肝胆手术1253例,术后发生胆漏11例(0.9%),现就其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分析如下.
作者:吴章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手是进行操作和创造财富的重要器官,因其部位暴露,在日常劳作和生活中易受损伤,手部烧伤约占总烧伤病例的45%~50%,其中深度烧伤占40%左右[1].手部深度烧伤常累及关节、肌腱、血管、神经,并出现继发损害,导致功能受损,故做好手部烧伤的早期处理,对减轻畸形、恢复功能极其重要.我院自1999年9月至2003年3月在手部烧伤早期用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焕启;陈洪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虽然国内外文献已有报道胃食管反流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但往往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以致延误诊疗.现将3例较典型误诊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孙淑芬;刘克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什么患黄疸型肝炎的病人会出现巩膜皮肤发黄、尿似浓茶、大便却发白?答:在人体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中,肝细胞承担着许多重要任务.首先是衰老红细胞形成的间接胆红素随血循环运到肝细胞表面时,肝细胞膜微绒毛将其摄取,进入胞质内,与Y、Z蛋白固定结合后送至滑面内质网中,靠其中葡萄糖醛酸基移换酶的催化作用,使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直接胆红素(色素Ⅰ、Ⅱ混合物);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参与下,直接胆红素排泄到毛细胆管中去.可见肝细胞具有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功能.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