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继超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根据口服毒物或毒物接触史及其中毒症状,以及患者血、尿氟乙酰胺定性分析,容易诊断,而慢性氟乙酰胺吸入中毒因无明显毒物接触史,极易造成误诊,且报道甚少.现就我院收治的一家4人因慢性吸入性氟乙酰胺中毒而误诊达1个月之久报告如下.
作者:许建国;林朝晖;黄万金;庄碧如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近年来我院新药引进品种逐渐增多,使临床医生用药选择范围不断扩大,并且在替代老药、抵抗细菌耐药性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对我院1997~2000年新药引进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易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血脂高低是衡量人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得了相关的疾病,还是正常体检,都会有血脂检查这一项.当您拿到自己的血脂化验结果时,您知道上面那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吗?
作者:鄢盛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尖锐湿疣(CA)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虽然临床上有较多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多功能电离子机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CA首选方法之一,但同其他方法一样,亦存在治疗后复发的问题.为寻求一种治疗CA疗效高、复发率低的方法,笔者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与α-2b干扰素肌注联合应用治疗CA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小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院1998年至2002年应用纳洛酮(NLX)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30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师玉红;马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昏迷(coma)是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表现为意识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无自主运动.出现昏迷,预示患者病情严重.
作者:林继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作者:李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产妇出院一周内会阴切口护理,是产褥期不可轻视的问题.随着医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深入展开,由电话咨询发现:到妇幼保健部门产后访视,时间上存在3~5天的医疗空白期.我院自2001年4~9月对693例产道分娩产妇的会阴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庄亚芬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临床特点病人为青年男性,急性起病,发展迅速,双下肢瘫痪,各种感觉缺失,膀胱功能障碍,排尿困难.同时,背部麻木,有束带感等.发病前10天有雨淋,受凉史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即有病毒感染的可能.X线检查,骨质无破坏现象.
作者:刘鹏;杨长恩;刘春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内科急症,典型的症状是持续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一般临床诊断不难.但约1/3的病人缺乏典型的症状或临床表现特殊,而容易漏诊或误诊,贻误治疗影响预后.在基层医院造成误、漏诊的主要原因是对一些先兆症状认识不全面,对特殊临床表现重视不够以及对心电图(ECG)早期变化警惕性不高.因此,了解和熟悉这方面的问题是基层医院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AMI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刘仕魁;王连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较多见.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得到进一步拓宽,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由于高龄病人的生理特点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术后并发症较其他年龄组高.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1年12月实行整体护理以来,根据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的特点,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较好地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洁;周芹;李晓芸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54岁.于1996年2月26日以左眼角膜基质炎入院.入院时全身情况良好,既往健康.左眼睑轻度肿胀,睫状体充血,角膜深层线条状浑浊,角膜内皮水肿,房水略浑浊,虹膜纹理不清,眼底窥不清,眼压正常.入院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青霉素800万U,地塞米松10 mg,每日静滴1次.眼局部散瞳及应用抗生素眼药水.用药后4天,突然发生上腹部持续性疼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X线透视显示膈下游离气体.外科会诊诊断为胃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王玲;王化喜;孙东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阑尾残株炎是指阑尾切除术后,因残端遗留过长而再次发炎[1].我院自1990年5月至2001年10月,收治阑尾残株炎4例,经手术切除阑尾残株后治愈出院.
作者:陈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一、金属离子类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中药制剂如防风通圣丸、女金丹、牛黄解毒丸等,忌与四环素族、与具有酰胺或肽结构的酶剂同服,否则将降低生物利用度.
作者:刘德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医药市场越来越趋于规范化.近年来,各级药品监督部门相继成立,大批零售药店的建立为医院药房增添了新的竞争对手,医院药房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医院药学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笔者就医院药房与零售药店相比较做了如下分析.
作者:范旭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蛲虫病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回盲部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以小儿多见.我院采用肛门内置大蒜治疗小儿蛲虫病36例,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衍平;苑维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常为持续的胸骨后剧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演变.典型病例诊断并不难,非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其主要症状被掩盖,表现为异位痛或以心律失常为主症,容易误漏诊.现将我院1988~1998年收治的12例误诊、漏诊情况及其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谢小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发病率低、症状重、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的危重急腹症,早期诊断相当困难[1].现将我院1988年7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4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李道坤;林立勋;李冬青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现对我院1985年10月~1995年10月46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孙仕林;纪洪彬;宋仪珏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