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辉;王强;杜瑞;孙杨;李凡
目前新型口服降糖药二肽基肽酶4 (DPP4)抑制剂以其在肠促胰岛素分解代谢血糖中的作用而被用于糖尿病治疗中.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和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1].2型糖尿病不仅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使患者的胰岛素信号受损,还会增加相关心血管疾病(CVD)风险.二肽基肽酶4不仅能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代谢信号和胰岛素抵抗,还具有潜在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杨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治疗的资料.结果 28例中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2例保守治疗,其中1例死亡,另1例2周后复查CTA血肿较前加重行手术治疗;3例明确诊断后行孙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其余23例为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其中5例保守治疗,18例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结论 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行孙氏手术治疗效果佳.单纯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可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期间发现血肿较前增大、血压控制不平稳、持续胸痛不缓解的患者应及时选择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治疗;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伴有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是佳选择.
作者:李淑珍;刘志平;朱宪明;王坚;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含壳聚糖一次性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止血、预防穿刺血管并发症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本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患者1760例,按照术后止血方法分为壳聚糖组880例和对照组880例,观察住院期间术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和患者舒适度.结果 壳聚糖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比19.1%,P<O.01),压迫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245.8±36.7)rain比(502.6± 124.6) rain,P<0.01],术后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含壳聚糖一次性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有助于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显著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杨锋;卢竞前;李瑞芸;王金玲;张洲;起飞华;贾永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讨人脐血干细胞(HUCBSC)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心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确诊缺血性心肌病患者29例,根据具体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14例)、外周静脉移植组(8例)和经冠状动脉移植组(7例).对照组给予规范的抗心衰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的两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经外周静脉和冠状动脉移植HUCBSC.分别记录三组在0月、1个月、3个月、6个月这4个时间点上体内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等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外周静脉移植组和经冠状动脉移植组间基线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在1个月后BNP开始下降,在3个月和6个月两个时间点上BNP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静脉移植组和冠状动脉移植组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LVEF、6 rain步行试验等观察指标三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外周静脉和冠脉移植HUCBSC治疗ICM能改善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军;许海军;王俊峰;周明;雷枫琴;龙海燕;明登峰;党书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阿利吉仑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8周龄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对照组)、C组(培哚普利组)和D组(阿利吉仑组),每组15只大鼠.B、C、D组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A组只将缝线绕过冠状动脉但不予结扎.术后C、D组分别给予培哚普利(2.5 mg·kg-1·d-1)和阿利吉仑(50 mg·kg-1·d-1)灌胃,共持续8周.实验过程中进行以下检测:开始及结束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及二尖瓣瓣口舒张早期、晚期大血流峰值速度(E峰、A峰)和E/A.处死动物后测量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计算心脏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 ①B组心脏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LVEDD、LVDs较A组显著增高(P<0.05);而IVSd、LVPWd、LVEF、FS、E/A显著低于A组(P<0.05);与B组比,C和D组心脏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LVEDD、LVDs显著降低(P<0.05),而IVSd、LVPWd、LVEF、FS、E/A显著高于B组(P<0.05).②B、C、D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10.5±1.3、6.5±0.7、6.7±0.6)较A组明显升高(P<0.05);而C、D组较B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P<0.05);C组和D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①阿利吉仑干预能减轻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②阿利吉仑和培哚普利在减轻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别.
作者:岳文伟;李惠娟;张晓健;刘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小板CID40L及血小板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63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行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两组皆采取流式细胞技术进行血小板CD40L检测,并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肌钙蛋白Ⅰ(Tn-Ⅰ)等,应用Pe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小板CD40L及血小板指标临床相关性,其中研究组检测时间包括术前与术后,而对照组健康者则仅为入组时.结果 ①研究组术前与对照组入组时比较,CD40L及Tn-Ⅰ明显升高(P<0.05).②研究组患者术后与对照组入组时比较,CD40L明显升高[(8.97±0.73)MFI比(0.80±0.27)M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Tn-Ⅰ明显高于对照组入组时[(18.74±2.65) μg/L比(0.010±0.008)μg/L,P<0.05];MPV、PDW数值高于对照组入组时(P<0.05);而两组患者PLT、PCT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③研究组患者术后CD40L、Tn-Ⅰ、MPV、PDW较术前明显升高.④PCI术后患者血小板CD40L水平与MPV及PDW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的血小板形态改变属于血小板活化的主要特点,而血小板指标可能对血小板CD40L的表达产生影响,从而引发凝血及炎症反应,应加强重视.
作者:李向欣;王艳飞;解俊敏;贾新未;王占启;张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1].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组以慢性炎症和神经内分泌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主要的死因,故CHF的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尽管给予CHF患者规范化治疗可以改善其长期预后,但仍不能完全阻止CHF的进行性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显示,CHF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IR),而IR又可以加速CHF的进程[2].CHF和IR之间的恶性循环会不断导致CHF恶化和IR加重.因此,阻断CHF和IR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望成为CHF的治疗靶点.本文就近年来CHF患者IR的发生机制及两者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曾召平;王煜;戴海龙;胡阳;赖纪英;龙琼华;邓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人们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也逐渐广泛,进而从其变化规律演变出一些相关术语,如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及晨峰现象等[1].健康人24小时血压呈“两峰一谷”的昼夜节律变化,即2:00-3:00的谷和6:00-8:00、16:00-18:00的两峰.部分高血压患者白天血压的第一个高峰为清晨时段的高峰骤升:据观察,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收缩压平均升高14 mm Hg(1 mm Hg=0.133 kPa),甚至可上升80 mm Hg,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为“血压晨峰”(MBPS)[2].一定程度的血压晨峰可视为一种生理现象,而过度增高的晨峰血压应作为异常对待.
作者:娄满;高春燕;英俊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单肺通气策略对微创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氧合功能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我院60例择期行微创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按不同的单肺通气策略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采用传统容量控制通气(OLV-VCV),B组采用肺复张(LRM)+压力控制通气(OLV-PCV)+5 cm H2O PEEP.在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T1)、CPB停机后OLV 15 min(T2)、CPB停机后OLV 30 min(T3)、术后双肺通气(T4)时间段,记录实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OI),以及术后低氧血症、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OI在T2[(152.2±38.6)mm Hg]、T3[(135.2±27.5)mm Hg]、T4[(342.5±31.6)mm Hg]时升高(P<0.01),Cdyn在T2[(35±5)ml/cm H2O]、T3[(33±5)ml/cm H2O]时增加(P<0.05),Ppeak在T2[(21.5±2.2)cm H2O]、T3[(21.2±4.3)cm H2O]时降低(P<0.05),Raw在T2[(17.2±3.9)cm H2O·L-1·s-1]、T3[(18.3±3.4)cm H2O·L-1·s-1]时降低(P<0.05).B组术后低氧血症(6.7%)、肺不张(6.7%)、延迟拔除气管导管(3.3%)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LRM+PVC+5 cm H2O PEEP单肺通气策略,可明显提高肺顺应性,改善氧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刘超;凌中义;肖琛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椎动脉各段的解剖学特征,为椎动脉毗邻区域手术提供相关的解剖学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第一医院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重建其椎动脉的三维图像,对其起源走形、长度、分支、汇人等解剖特征进行描记.结果 椎动脉起源较稳定,但仍存在变异;椎动脉前段变异相对较大,后段走形较为稳定.结论 椎动脉走形变异较大,在进行该区域操作时,先行椎动脉三维重建明确椎动脉变异情况有利于椎动脉的保护.
作者:王东辉;王强;杜瑞;孙杨;李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简称mi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类中的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1],具有高度的结构、物种保守性,严格的时序性及组织特异性,因此其在物种进化中相当保守,是调节其他功能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分子,在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基因进行转录后表达的调控,参与炎症、发育、凋亡、肿瘤等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2].目前研究[3]表明,miRNAs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相关的病理过程中,miRNAs的表达发生变化并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其可能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相关机制的阐述提供新的依据[4].
作者:肖娟;戴海龙;尹小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肝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2~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入院即刻给予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检测24h内、7d、15 d的肝功能,根据服用他汀类药物7d后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与否分成2组:肝功能正常组(36例)与肝功能异常组(50例),分析两组转氨酶变化趋势.结果 两组入院后7d、15 d无转氨酶超过正常高限3倍以上的病例.两组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入院24h内均数中度及轻度增高[肝功能异常组(146.1±40.6)U/L,肝功能正常组(80.5±20.4)U/L],服药后7d、15 d降至正常范围内[肝功能异常组为(32.5±7.1)U/L和(25.0±10.3)U/L,肝功能正常组为(29.8±7.1)U/L和(26.3±7.1)U/L].肝功能异常组入院24h内ALT均数呈轻中度增高,服药后7d、15 d无明显变化[(51.3±13.5)U/L和(38.1±14.3)U/L];肝功能正常组入院24h内ALT均数呈轻度增高,服药后7d、15 d降至正常[(30.5±9.1)U/L和(29.5±8.5)U/L)].结论 部分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肝功能ALT轻度增高,AST降至正常范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常规剂量他汀是安全的.
作者:牛保松;王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与分析冠脉CTA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煤炭总医院完成首次PCI术患者68例,共植入支架145枚.入选患者在术后1年内未再行任何血管再通术(球囊扩张、支架、搭桥等),术后1年左右来我院复查.患者复查时均无明显胸部不适主诉.复查时接受冠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两种检查(二者间隔不超过3个月),分别记录各自分析的支架数目、直径、长度、厚度等,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支架再狭窄(ISR)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等.结果 145枚支架中10枚支架因CTA图像差不能评估而排除.135枚可评估支架中,11枚(8.1%)支架经CAG诊断为ISR,其中10枚(7.4%)支架CTA正确诊断ISR,1例漏诊;CTA误诊9例(其中8例支架直径≤2.75 mm,6例支架长度≥30 mm).结论 无明显心绞痛症状的PCI患者术后1年复查,冠脉CTA可作为首选的检查,CTA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定性诊断高于定量诊断.
作者:石秋林;屈正;杨桂林;刘晓峥;韩辉;李延培;王彦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展,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均提高,致死年龄提前,带病生存人数剧增.虽然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可高效再通病变血管,大限度地挽救濒死与缺血心肌,且创伤小、成功率高,易被患者所接受,己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部分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治疗方法,使冠心病患者急性期的病死率大幅下降,但国际上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冠心病患者ⅠA级推荐的心脏康复,在我国心血管界的应用尚未得到足够重视[1,2].本文就心脏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杜闻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急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1年至2013年在本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急诊手术的27例婴幼儿,其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2~36(7.0±5.5)个月.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后管理、病死率、并发症.结果 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3.7%(1/27);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16例、低氧血症11例、延迟关胸4例、出血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拔管后二次气管插管2例、胸腔积液9例、少尿行腹膜透析6例、肺不张8例.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患儿,在非急性感染期经过积极改善术前危重状态、术中精心处理、术后严密监护,与传统的治疗流程比较,急诊手术无论是手术病死率还是并发症发生率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作者:夏克何;李昌玉;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要求,2009年9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1];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到“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进一步简化程序,推动医务人员保障社会化管理,消除阻碍医师有序流动的不合理规定,完善鼓励多点执业的政策措施”[2].2014年6月北京市卫计委发布《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重点规定了医师多点执业的注册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3].从这几个文件可以看出,医师多点执业已经成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大重点.
作者:郑志芳;高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外肺水在体外循环心肺转流(CPB)下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识别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CPB下心脏术后且存在ARDS高危因素的3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ICU后连续2d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结果 进展为ARDS的患者术后第1天的EVLWI明显高于未进展为ARDS的患者[(15.9±7.6)ml/kg比(8.6±2.2)ml/kg,P=0.04].以术后第1天血管外肺水指数>10.06 ml/kg(理想体重)为截点,预测ARDS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0.0%,阳性预计值为89.47%,阴性预计值为72.72%.与入组时即诊断ARDS患者比较,存在危险因素并进展为ARDS的患者入室后第1天的EVLWI无明显差别[(14.6±4.8)ml/kg比(15.9±7.6)ml/kg,P=0.97].结论 血管外肺水指数升高是ARDS的早期特征性表现,在达到柏林标准之前2.6 d即明显升高,可作为CPB下心脏术后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是否进展为ARDS的早期预警指标,进而争取有利治疗时机,改善预后.
作者:王永杰;邬志强;张海涛;贡旭楠;陈阳;张靓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其中脑卒中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二大病因,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1].据美国心脏协会报道,在美国,每19个死亡案例中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患脑卒中[2].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高达87%的患者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血栓素A2 (TXA2)是一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具有使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等多种生理作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本文将对TXA2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发展的机制及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陈晰;王思琪;李运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血流储备分数(FFR)用于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分叉病变、预计单支架植入(Crossover)、主支植入支架后发现对分支开口有不同程度影响的患者96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28例,年龄40~76(60±8)岁.随机分为2组:FFR指导的PCI组(FFR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的PCI组(对照组)46例.将FFR≤0.75作为FFR组PCI的标准,将CAG测量的血管直径狭窄率(DS)≥75%作为对照组PCI的标准.观察手术即刻指标及预后疗效.结果 FFR组分支植入支架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8%比37%,p=0.037),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5±0.4)h比(2.0±0.5)h,P=0.001].FFR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夹层、1例慢血流和1例支架植入不成功.FFR组FFR≤0.75且DS<75%的例数占6%(3/50),FFR>0.75且DS≥75%的例数占32%(16/50).随访(1.3±0.5)年,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6%比13%,P>0.05)和再发心绞痛(10.0%比15.2%,P>0.05)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FFR在指导分叉病变的PCI治疗上优于CAG,可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及并发症.
作者:杨慎先;杜梅花;王枫岭;蔡海羽;周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依普利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结扎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10例)和依普利酮治疗组(12例);另设假手术组(12例),为仅打开心包腔未行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分别用依普利酮30 mg·kg-1·d-1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心肌Masson染色法测定心肌胶原密度,测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醛固酮(ALD)含量;Westernblot检测心肌TGF-β1表达.结果 急性心梗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VF、PVCA、Hyp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心肌ALD、TGF-β1表达显著升高(P<0.01);依普利酮治疗组大鼠心肌中CVF、PVCA、Hyp较急性心梗组显著降低(P<0.01),心肌TGF-β1表达显著减低(P<0.05).结论 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表达,可能是依普利酮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邬真力;王玲;赵兴胜;孟军军;苏郑刚;姜巧珍;陈华;安劲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