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血红素氧合酶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魏辉;李慧;尹琼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冠状动脉疾病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HO-1及ox-LD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选择12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6例、冠心病组90例.冠心病组根据病变支数又分为单支病变27例、双支病变30例及多支病变33例.检测各组血浆HO-1及ox-LDL水平并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 ①冠心病组ox-LDL水平及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O-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血浆ox-LDL水平及Gensini积分随着病变血管数增加而升高,HO-1则明显降低(P<0.01).③ox-LDL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9,P<0.01),而HO-1与ox-LDL水平(r=-0.80,P<0.01)及Gensini 积分(r=-0.76,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HO-1与ox-LDL水平密切相关,二者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临床总结

    目的 总结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治疗经过,以缝合瓣裂、Reed法环缩、运用成形环等方法矫正房室瓣关闭不全,分别采用Kirklin法和McGoon法修复原发房间隔缺损.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3.13%.McGoon法修补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而Kirklin法则无一例发生.26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术后3年内心功能均有改善.结论 根据二尖瓣畸形的病变解剖差异,选择个体化处理方法,采用Kirklin法修补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更为安全可靠.

    作者:庄敏彦;王盛宇;黄保堂;于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孙氏手术与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对比

    目的 探讨孙氏手术、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两手术方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以孙立忠教授主动脉细化分型中AC型为入选标准,选取患者24例.孙氏手术组患者1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9例,同期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Bentall术)2例,主动脉瓣成形1例.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组患者12例,单纯三分支支架术中置入3例,同期升主动脉替换8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Bentall术)1例.出院前、术后3个月、术后每年复查主动脉全程重建CT.结果 孙氏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0.00±1.60)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53.33±49.33)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141.41±27.5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9.67±10.28)min.住院死亡4例,死亡原因:多脏器衰竭2例,术后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1例.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组:平均手术时间(7.77±2.06)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8.25±32.05)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79.75±29.54)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4.33±6.53)min.住院死亡2例,死亡原因: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1例术后一直未醒,术后第5天少尿,家属放弃治疗.孙氏手术组随访(11.09±6.87)个月,无死亡及需再次手术者.联合三分支支架术中置入组随访(18.40±8.03)个月,术后死亡2例,1例术后1年胸痛发作,心脏彩超提示升主动脉明显增宽,主动脉后壁分离为两层,当即死亡;1例术后2年随访主动脉全程重建CT提示无名动脉近端内漏.结论 孙氏手术和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术是治疗大多数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作为一种崭新的技术手段,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简化了手术步骤,术后内漏是高危因素,对该种手术方式患者选取应有一定针对性,根据患者信息订制更加个体化支架,并且需要长期随访.

    作者:李猛智;方刚;张正聪;曲成亮;王云;李晓东;王亮;张玉京;姜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变化规律

    目的 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ONCAB)与非体外循环(OPCA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各40例,术前即刻、术后即刻、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检测cTnI水平.结果 cTnI在ONCAB组与OPCAB组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升高,然后逐渐下降;OPCAB组cTnI浓度峰值较ONCAB组显著减低.发生心肌梗死5例,其中ONCAB组3例,OPCAB组2例,cTnI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cTnI在ONCAB组与OPCAB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迅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观察cTnI变化,可以判断心肌损伤程度,改善预后.

    作者:李斌;陈兴澎;王亚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检测心肌纤维化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差异,探讨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心肌纤维化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50±50)g]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模型组)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胃灌生理盐水;B组(安立生坦组)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胃灌安立生坦;C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胃灌生理盐水.A组及B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d,C组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8d.第9天开始,B组给予安立生坦40 μg/d胃灌,1次/d,连续4周;C组及A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胃灌,1次/d,连续4周.4周后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明确各组模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M型超声心动图提示,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LVIDd、LVIDs显著增加,FS和EF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较安立生坦组LVIDd、LVIDs有所增加(P<0.05),FS和EF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的的细胞因子表达有显著性差异,B组和C组的AngⅡ、TGF-β1、CTGF、ET-1细胞因子表达均明显小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HGF明显高于A组.病理结果提示,B组心肌细胞肿胀、断裂及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明显低于A组.结论 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够通过影响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改变心肌纤维化进程.

    作者:尚小珂;邓晓娴;夏成;柳梅;周红梅;张长东;张刚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变及坎地沙坦对其干预的研究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及坎地沙坦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①选择心衰组76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8例、Ⅲ级16例、Ⅳ级42例;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间血浆脑钠肽的变化.②将心衰患者按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成A组(<50%组)和B组(≥50%组),比较两组血浆脑钠肽值.③将42例Ⅳ级心功能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坎地沙坦治疗,12周后观察血浆脑钠肽浓度变化.结果 ①血浆脑钠肽在心功能正常组和NYHA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心室射血分数<50%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50%组比较有明显增高(P<0.01).③坎地沙坦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比较,血浆脑钠肽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均显著增高,并随心功能级别的增高、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水平明显增高.坎地沙坦能显著降低严重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梁长清;李桔莲;卢万可;高然;陈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09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全组109例患者,年龄3~63岁,ASD直径6~36 mm,均在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隙小切口进胸在经食管心脏彩超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06例手术成功封堵,手术时间(1.5±0.3)h,术中失血量平均(41.5±10.3)ml.3例患者因术中封堵失败改为体外循环下修补.全组无死亡,术后3~9d恢复后出院.随诊3~36个月.B超示封堵伞没有残余漏,没有移位,心功能改善显著.结论 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疗效满意.

    作者:买买提艾力·艾则孜;郭盛;张总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细胞胆固醇流出与功能评估

    胆固醇对于细胞发挥正常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成分.人体内除了肝脏细胞和部分肾上腺细胞能够降解胆固醇外,其他细胞都没有这种作用.研究表明,外周组织细胞内多余胆固醇需要通过胆固醇逆转运(RCT)至肝脏进行代谢排出.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作为RCT的第一步,外周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对于维持细胞水平的胆固醇平衡非常关键,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程.因此,了解细胞胆固醇流出功能比单纯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更有意义.细胞胆固醇流出有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和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新靶点.

    作者:仝其广;刘艳霞;赵水平;胡大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抵抗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开展,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降低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治疗手段[1,2].血小板功能改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过多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可引发急性血栓等不良事件[3].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研究报道约有25%的患者对其反应较差.因此,明确氯吡格雷抵抗的原因及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丽琼;彭瑜;张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和肽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160例心力衰竭患者,依照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系统(NYHA)分为4组,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组各40例,对四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数据、血清和肽素水平及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再按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心衰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5).事件组和肽素水平高于非事件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和肽素水平、LVEF、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肽素水平预测患者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95%的可信区间为0.834~0.939 (P<0.05).结论 和肽素水平作为一个新的心力衰竭标志物,可以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剑峰;薛书峰;贺慧娟;金军;谷云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的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同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腰椎管狭窄症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诊疗过程等相关资料.结果 共25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68.6±10.5)岁,首诊骨科23例,首诊血管科2例.25例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均为间歇性跛行,首发症状以腰痛为常见(48%),共病以高血压为常见(64%).25例患者均首先行腔内治疗,行“球囊成形术”8例,行“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17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4例.未缓解4例行椎管减压术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与高龄、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相关.在诊断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时,应提高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现象的认识.

    作者:郑海滨;张红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经验及早中期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在58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中使用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45~78(55.4±7.6)岁.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中度稀释体外循环下进行,均采用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加固,共行单纯瓣环置入10例、人工腱索移植28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矩形切除3例、后叶矩形切除12例、后叶矩形切除+Sliding 5例.平均体外循环时间(75±1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5±8)min.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住院时间平均(14±2)d.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术后随访56例,随访率96.55%(56/58),随访时间1~2年.56例中,1例于术后13个月死于脑梗塞,余55例均存活.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47例、Ⅱ级9例.随访期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直径明显减小(P<0.05),左室舒张末直径明显减小(P<0.01),左室收缩末直径明显减小(P<0.05),反流速面积/左房面积明显减小(P<0.05),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射血分数(EF)明显增加(P<0.01),心输出量明显增加(P<0.05).未发现人工腱索断裂或劈裂.二尖瓣无明显反流35例,微量反流20例.结论 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应用于二尖瓣成形术安全、有效,早中期疗效满意.

    作者:韩劲松;尹宗涛;王辉山;韩宏光;李新民;宋恒昌;刘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浆血红素氧合酶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HO-1及ox-LD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选择12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6例、冠心病组90例.冠心病组根据病变支数又分为单支病变27例、双支病变30例及多支病变33例.检测各组血浆HO-1及ox-LDL水平并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 ①冠心病组ox-LDL水平及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O-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血浆ox-LDL水平及Gensini积分随着病变血管数增加而升高,HO-1则明显降低(P<0.01).③ox-LDL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9,P<0.01),而HO-1与ox-LDL水平(r=-0.80,P<0.01)及Gensini 积分(r=-0.76,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HO-1与ox-LDL水平密切相关,二者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作者:魏辉;李慧;尹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325例急诊行PCI术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发生无复流现象组和未发生无复流现象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判断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相关生化指标、心电图Q波计数、口服药物情况、再灌注时间、术中使用支架及球囊情况,并应用统计学软件筛选与无复流现象发生有关的预测因素.结果 本研究325例患者中有无复流现象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史、梗死部位、梗死相关血管,以及PCI术中使用支架的直径、长度、扩张的压力,使用气囊的直径、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心功能分级2级以上(Killip分级)、病理性Q波计数、冠脉开通时间、PCI术中使用气囊的次数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术前顿服600mg波立维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谢文超;李浪;李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心衰治疗中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治疗心衰中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诊断为心衰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rhBNP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常规治疗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重组人脑利钠肽按0.0075 μg·kg-1·min-1微量泵静脉泵入,每天1次,每次持续约10 h,7d为一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和7d后患者的24h尿量、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肾小球滤过率及NT-pro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rhBNP组的总有效率(94.3%比62.5%)、24 h尿量[(965.34±171.81)ml比(785.27±143.45)ml]、尿素氮[(7.42±2.33)mmol/L比(12.89±3.16)mmol/L]、血清肌酐[(91.53±8.21) μmol/L比(232.68±68.95) μmol/L]、血清胱抑素C[(1.55±0.11)mg/L比(3.25±1.87)mg/L],24h肌酐清除率[(45.2±5.6)ml/min比(34.1±2.6)ml/min]、NT-proBNP[(1516.43±431.52)pg/ml比(3451.1±1314.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心衰患者治疗中疗效安全有效,并能改善肾功能.

    作者:卢鑫;胡桃红;马会利;高国杰;谢晓春;王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137例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T2DM组)及非糖尿病组(NDM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及CA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的高血压、高血糖症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DM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5);T2DM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C型病变均高于NDM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酸(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TC、TG、LDL-C均高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也比后者严重.

    作者:储岳峰;周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肾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肾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中的表达,以及Benazepril逆转血管重塑的作用.方法 将45只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模型组制备“二肾一夹”肾性高血压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药物干预组给予Benazepril每天灌胃10 mg/kg,连续灌胃8周,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每周1次,光镜下观察血管壁结构变化,计算颈总动脉中膜厚度与内径比值(MT/LD)及血管中膜细胞层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颈总动脉管壁中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颈总动脉MT/LD及血管中膜细胞层数显著增高(P<0.01),管壁b-FGF表达显著增强(P<0.01).②Benazepril治疗8周后,尾动脉收缩压、颈总动脉MT/LD及血管中膜细胞层数降低(P<0.01),管壁b-FGF表达明显减弱(P<0.01).结论 b-FGF参与了高血压血管重塑的病理过程,是促血管重塑的细胞因子;Benazepril抑制血管重塑的通路可能是bFGF介导的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着交互调节的作用.

    作者:岳建伟;付海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PBL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在导师引导下、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在1969年创立,并迅速得到医学教育界的认可与推崇.PBL于20世纪末进入我国,在国内医学教育上的运用日益广泛.PBL教学以“发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均与传统教学存在较大区别[1].但在PBL课程的学生成绩评定上,国内目前仍普遍使用传统教学的考试检验手段(例如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等),这类考试方法并未充分照顾到PBL与传统教学在教学原理、教学效果上的差异.

    作者:王会萍;曹琳琳;翟颖莉;吴军玲;李军;张文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预防.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例行体检的1501例老年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体检者的性别、年龄、是否有合并症、是否有吸烟史、BMI指数、是否伴随失眠、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女性、年龄>70岁、合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BMI>24 kg/m2、失眠、喜食高盐食品、缺乏运动锻炼是老年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以上危险因素,我们可通过采取一些适当措施,例如鼓励老年人积极治疗并发症、戒烟戒酒、多食清淡食品、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育锻炼等,防止高血压的产生.

    作者:刘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检测三尖瓣环运动评价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右室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检测三尖瓣环运动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右室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3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40例志愿者(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心尖四腔观二维图像并输入Qlab工作站,描绘三尖瓣环间隔部及游离壁处相对于心尖部的运动曲线,测量记录TAD、VS、VE、VA各参数值,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CM患者TAD、VS、VE、VA各参数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三尖瓣环运动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右心室功能的新方法.

    作者:祝艳秋;郭丽苹;林雅杰;程云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几个问题

    心房颤动(房颤,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显著提高,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房颤并发的脑卒中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晚近,在房颤领域内有长足的进步,不断出现新方法及指南,为更合理规范化治疗,将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张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