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刘虹;管军;邵一兵;王正忠;张纯全;王旭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 冠状动脉造影术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81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含量,观察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IL-6、IL-8及TNF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40例冠脉重度狭窄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分别为(163.41±64.18)pg/ml、(0.41±0.11)ng/ml、(2.54+0.63)ng/ml,41例冠脉轻中度狭窄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分别为(97.05±27.29)pg/ml、(0.34±0.16)ng/ml、(1.86+0.33)ng/ml,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冠脉狭窄越明显,炎症因子IL-6、IL-8及TNF含量越高.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男性55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83.72±3.84)岁]血压控制的临床资料.结果 选用1种降压药占32%,2种以上占68%;用CCB占52%、β受体阻滞剂占55.2%、利尿剂占19.2%、ACEI占24%、ARB占46.4%.血压由(175.64±19.31)/(99.13±13.11)mm Hg,降至(125.15±14.55)/(73.70±8.83)mm 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体位性低血压.结论 老年人降压应个体化,平均血压降至125/74 mm Hg也安全.

    作者:李亚雄;杭娟;邓远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慢性心衰患者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蛋白原(F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CHF患者为病例组,包括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心肌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肥厚型心肌病6例).另外选择40例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外周血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和血脂(TC、TG、LDL-C、HDL-C),同时询问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CHF患者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 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因心衰患者间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间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间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它们之间可能有相互作用,共同参与CHF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志强;胡春燕;郑兴;陈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抗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抗体对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目的 观察抗AT1受体(AT1R)抗体对培养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人工合成的AT1R细胞外第二环肽段(AT1R-EC Ⅱ)为抗原主动免疫Wistar大鼠,利用亲和层析法提纯免疫大鼠血清中含有抗AT1R抗体的IgGs;培养大鼠脾淋巴细胞,刀豆蛋白A(Con A)诱导其活化和增殖,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提纯IgGs(0.01、0.1、μmol/L)和血管紧张素Ⅱ进行干预,通过CCK-8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确定抗AT1R抗体的作用位点.结果 Con A刺激48 h后,大鼠脾淋巴细胞CCK-8吸光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38±0.05比0.27±0.02,P<0.05);不同浓度的IgCs剂量依赖性促进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A值分别为0.53±0.03、0.71±0.04和0.94±0.05),与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相类似(A值为0.73±0.14、1.52±0.17和2.14±0.12);AT1R特异性阻断剂Losartan和AT1R-ECⅡ均可显著减弱含抗AT1R抗体IgGs的促增殖效应(A值由0.71±0.04分别降为0.54±0.02,P<0.01;0.52±0.04,P<0.01).结论 抗 AT1R抗体具有受体激动剂样效应,通过特异结合AT1R-EC Ⅱ剂量依赖性增强离体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作者:张苏丽;杨丽红;郑荣华;李晓宇;闫莉;武烨;贺忠梅;刘慧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生理性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生理性起搏器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共85例患者,起搏器包括双腔起搏器DDD[心房+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双重(1抑制十T触发)(感知后反应方式)]60例,双腔起搏器VDD[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双重(1抑制十T触发)(感知后反应方式)]3例,双腔起搏器WIR[心房+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十(1抑制)(感知后反应方式);R频率调整(程控功能)]22例.结果 8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测得心室起搏阈值为(0.42±0.13)v/0.5 ms,阻抗(560+130)Ω,R波振幅(9.8±2.2)mV;右心房起搏阈值为(0.89±0.27)V/0.5 ms,阻抗(670±180)Ω,P波振幅(2.8±1.2)mV,P波感知灵敏度(0.48±0.3)mV.A-V间期程控在140~160 ms,频率适应参数程控为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取中档值,增益取低档值,下限频率程控为60~70次/min,上限频率程控于110~130次/min,感知阈值取中档,频率适应档次取4~5.随访4~50个月,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结论 生理性起搏可产生较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对有适应证的起搏器患者应首先推荐使用各类生理性起搏器.

    作者:梁波;王艳霞;王美君;孙晶;吕文静;隋百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黄芪总黄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及钠电流的作用

    目的 研究黄芪总黄酮(TF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L-ICa)及钠电流(I Na)的作用.方法 设正常对照组、AMI组及TFA实验组.大鼠开胸左前降支结扎造成AMI,开胸前5 min实验组大鼠舌静脉注射剂量为20 mg/kg的TFA溶液50 μl.用胶原酶酶解法急性分离AMI模型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记录左前降支供血区心外膜细胞的L-ICa及I Na的作用.结果 ①应用TFA(20 mg/kg)后,L-ICa从(0.313±0.14)nA增加到(0.402±0.27)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6).②应用TFA(20 mg/kg)后与对照组比较,峰值从(-8.43±2.03)nA下降到(-6.37±1.58)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6).结论 TFA可以增加AMI大鼠心室肌细胞L-ICa的幅值,TFA可显著降低AMI大鼠心室肌细胞I Na的幅值.

    作者:孙洪涛;呼日乐巴特;赵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抗心磷脂抗体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脏扩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A)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关系.方法 14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1周行PCI手术,3个月后测定抗心磷脂抗体,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LA)、左心室(LV)、射血分数(EF)、二尖瓣E峰峰值流速/二尖瓣A峰峰值流速(E/A)等值.结果 ACLA-IgG和ACLA-IgM水平,无心脏扩大心梗组为0.90±0.22和0.98±0.2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80±0.38和0.84±0.36(P<0.05);有心脏扩大心梗组为1.16±0.31和1.29±0.34,显著高于无心脏扩大心梗组(P<0.05).有心脏扩大心梗组ACLA阳性率为71.43%,显著高于无心脏扩大心梗组的40.45%(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脏扩大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机制,测定ACLA对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脏扩大以及心功能不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玲;壮可;寿涛;乌若丹;赵燕;张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和TGF-β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探讨抗炎性细胞因子对ACS发病的影响.方法 受试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18例)及对照组(NCA组,18例)3组,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0和TGF-β水平,常规检测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10和TGF-β水平[(11.35±2.04)pg/ml,(5.85±2.0)ng/ml]显著低于SA组[(13.03±2.24)pg/ml,(9.37+2.76)ng/ml]和对照组[(14.43±3.52)pg/ml,(11.21+4.7)ng/ml](P<0.05),而后两组血清IL-10和TGF-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在ACS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降低,并且可能存在着一种动态改变.

    作者:陈丹丹;王敬萍;刘慧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主动脉夹层病因学进展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的血液经内膜撕裂口流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随血流压力的驱动,逐渐在主动脉中层内沿其长轴扩展,是主动脉中层解离过程;此外,因主动脉壁滋养血管破裂在主动脉壁间形成血肿后亦可逐渐形发展为主动脉夹层.AD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临床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且病情凶险,若不及时诊治,死亡率极高.近有文献报道,AD自然发病率为5~30/百万,年新发病例美国为2000,欧洲为3000[1]:好发于50~70岁的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AD基本病变为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在多种促发因素作用下导致夹层发生[2].本文在复习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对AD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金良;荆全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超声联合微泡对体外骨髓干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距离超声辐射微泡对体外培养干细胞的影响,为超声微泡在干细胞移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干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联合微泡实验组.观察不同距离超声辐射微泡对干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以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 ①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电镜下对照组细胞超微结构无改变,实验组细胞结构有改变.②实验组内比较:随着超声辐射距离的增加,细胞的存活率逐渐增加,而细胞凋亡逐渐减少;细胞碎片逐渐消失,超微结构变化逐渐减少;可逆性微孔也随照射距离增加而逐渐增多.结论 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在8 cm以内对干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及细胞超微结构影响较大,在8 cm以外对骨髓干细胞影响不明显,是安全的.

    作者:李金鹆;童嘉毅;冯毅;徐琢;杨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体肺循环分流术在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的应用

    目的 总结对左心室发育不良的法洛四联症患者采用先期体肺循环分流后再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1月至2007年6月间行19例法洛四联症体肺分流手术,其中改良Blalock-Taussing 2例、Centre 2例、改良Waterston 15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1例(心包填塞?),无远期死亡.1例分流术后18个月后成功行根治术.结论 对左心室肺动脉发育不良的法洛四联症患者,采用改良体肺分流术分期治疗,可降低低心排发生率,改善缺氧状态,促进左心室及肺动脉发育,并为Ⅱ期根治术提供条件.

    作者:王盛宇;孙英民;赵铁夫;高宇翔;刘巍;陈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络气虚滞大鼠血管与NEI网络的关系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通心络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①对照组;②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组;③络气虚滞(SCQDC)组;④通心络组.放免及化学方法检测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I2(PGI2)、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GC)、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ELISA方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白介素10(IL-10)水平.复杂系统分析方法分析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 net)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SCQDC组ET-1、TXA2、Ang Ⅱ、CRH、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ACTH与GC水平明显下降.②与HCY组比较,PG12、NO含量、血浆肾素活性及GC水平显著降低,Ang Ⅱ及CRH显著升高,NE水平也呈现升高趋势.③与SCQDC组比较,通心络可显著降低ET-1、Ang Ⅱ、CRH、IL-1β、IL-6水平,同时明显升高ACTH、GC及NO水平,NE水平也有所降低.复杂系统分析结果显示,SCQDC组NEI网络相关指标与内皮功能指标之间分别构成了4个相互独立的系统,并存在递变规律,对照组、HCY组、通心络干预组则不存在这种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结论 络气虚滞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NEI网络因子稳态失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后者可能是前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通心络改善络气虚滞条件下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NEI网络的稳态有关.

    作者:梁俊清;孙士然;吴以岭;徐海波;吴小莉;张秋艳;魏聪;董晓伟;陈建新;陈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二尖瓣反流与左心室大小和功能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二尖瓣反流(MR)患者左心室功能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143例AMI患者,平均入院5 d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MR情况、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INEF)、E/A比值.根据LVEF大小将患者分为2组(≥50%组和<50%组);随访的中位数时间为432 d,观察两组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因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AMI患者MR发病率73.4%.MR的发生及程度与Killip分级、LVEF值、LVEDD、LVESD、LAD、E/A比值等相关.左心室大小和功能与AMI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生存分析显示,AMI后MR患者LVEF<50%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AMI后基线水平MR的严重程度与左室功能和大小显著相关,左室功能恶化是远期死亡的显著预测因子.

    作者:王明晓;张剑梅;李俊秋;王春玲;潘国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668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女性冠心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68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并与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大,临床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缺血表现较男性少,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男性高.冠脉双支及三支病变、B型及C型病变的发生率均较男性高.结论 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高,冠脉病变程度较男性更严重.

    作者:颜利求;韩立宪;曹绪芬;袁琛;王刚;赵荣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2导联∑QRS诊断高血压左心室肥大的价值

    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ECG)12导联QRS总振幅(∑QRS)指标诊断左心室肥大(LVH)的价值.方法 对2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有无LVH进行分组,并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将∑QRS与Sokolow、Comell两种心电图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QnS与Sokolow、Cor-nell指标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②∑QORS用于诊断LVH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9.29%)和准确性(86.36%),优于Sokolow和Comell指标.结论 12导联∑QRS是诊断左心室肥大较好的指标.

    作者:卢秀兰;李海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分析和防治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术前肺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外循环时间、肺部感染的关系及低氧血症发生后的处理效果和死亡率.结果 6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17例,发生率为26.6%.低氧血症组与正常组在年龄、FEV 1.0%、LVEF、体外循环时间、肺部感染率等相关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防治低氧血症是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云;杨绍军;杨达宽;向利;赵之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糖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冠心病(CH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美国心脏病协会在1999年将糖尿病列为冠心病等危症[1].有研究表明,血糖升高是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2].本研究对24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血糖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海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动脉血气分析鉴别急性呼吸困难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困难病例血气资料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Bi,(PaCO2)尤其是肺泡-动脉血氧分差[P(A-a)O2]指标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以肺栓塞(A组)、急性左心衰(B组)、慢阻肺呼衰(C组)各30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组血气资料中PaO2、PaCO2和P(A-a)O2差别.结果 三组血气资料PH值在正常值范围,均存在不同程度低氧血症和P(A-a)O2增大.慢阻肺呼衰组PaCO2增高(67.883±23.142),肺栓塞组PaCO2接近下限标准(35.773±4.323).肺栓塞组PaO2(75.843±21.161)与慢阻肺呼衰组(43.280±13.678)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左心衰组PaO2(70.773±17.763)与慢阻肺呼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栓塞组与心衰组Pa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左心衰组P(A-a)O2值大(64.807±39.113),与肺栓塞组(34.818±13.59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组P(A-a)O2与慢阻肺呼衰组(30.343±24.22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栓塞组与慢阻肺呼衰组P(A-a)O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血气分析等检查,结合临床对鉴别诊断急性呼吸困难病例如肺栓塞、急性左心衰、呼吸衰竭等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涛;曹守冬;张斌;孔令煜;王用金;王青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糖尿病组30只.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每2周测量血糖、体重.在病程4周、8周、12周分别从两组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称量并计算心体比(H/B)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电镜观察比较12周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光镜观察比较两组冠脉病变.RT-PCR比较不同病程各组大鼠心肌PDGF-B、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胶原(ColⅢ)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在病程12周糖尿病心肌病已形成.在病程4周、8周、12周,糖尿病组H/B、LVMI逐渐增加,心肌PDGF-B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随着病程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与FN、ColⅢ表达进行性增高相平行.PDGF-B与FN、Col Ⅲ mRN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66,0.794,均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心肌PDGF-B表达上调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积聚密切相关,在糖尿病心肌病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蕾;赖鹏斌;杨立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国产雷帕霉素长支架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国产雷帕霉素长支架对弥漫性长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长海医院347例冠心病患者,并根据置入支架数目分组为单个支架组(22~36 mm)及重叠支架组(>36 mm);根据置入支架长度分4组:22-36 mm、37~59 mm、60-80 mm和>80 mm组.观察支架置入后对分支血管的即刻影响、术后心电图变化和术后1周内心肌肌钙蛋白的变化,并且随访术后的临床症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①总的手术成功率达98.9%,总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1%.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达14.1%,30 d内MACE发生率5.4%.②重叠支架组(>36 mm)术后肌钙蛋白I(TNI)显著高于单个支架组(22~36 mm):6.0%比1.1%(P<0.05);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单个支架组:11.6%比5.6%(P<0.05);30 d内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支架长度>60 mm组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MACE事件明显高于22~36 mm组(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支架治疗弥漫性长病变即刻及近期疗效可靠、安全.重叠支架组及置入支架长度>60 min明显增加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释放,增加围手术期非Q波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

    作者:何静;刘博;张必利;王可;王妍妍;秦永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81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含量,观察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IL-6、IL-8及TNF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40例冠脉重度狭窄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分别为(163.41±64.18)pg/ml、(0.41±0.11)ng/ml、(2.54+0.63)ng/ml,41例冠脉轻中度狭窄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分别为(97.05±27.29)pg/ml、(0.34±0.16)ng/ml、(1.86+0.33)ng/ml,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冠脉狭窄越明显,炎症因子IL-6、IL-8及TNF含量越高.

    作者:刘虹;管军;邵一兵;王正忠;张纯全;王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