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离素-金属蛋白酶(ADAMs)在慢性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

安丽萍;安守宽;伍海安;陈国俊

关键词:心房颤动, 结构, 重构,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
摘要:目的 探讨解离素-金属蛋白酶(ADAMs)在慢性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心外科手术患者的右心耳肌组织,按有无心房颤动病史分为心房颤动组(房颤组)15例和无心房颤动组(无房颤组)15例.Masson染色测定两组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RT-PCR方法 检测ADAM9、ADAM10及ADAM15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ADAM9、ADAM10及ADAM1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无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左心房直径增大[(4.96±0.50)cm比(4.15±1.04)cm,P<0.05];房颤组CVF较无房颤组明显升高(42.38±9.79比11.67±3.35,P<0.01);与无房颤组比较,房颤组ADAM15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分别为0.9968±0.059比0.4984±0.036,P<0.01和1614.47±90.26比741.87±29.84,P<0.01.ADAM15蛋白与左房直径(r=0.879,P<0.01)、房颤持续时间(r=0.831,P<0.01)及纤维化程度指标CVF呈正相关(r=0.782,P<0.05).结论 慢性房颤时,ADAM15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ADAM15可能参与心房颤动时心房结构重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目的 初步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因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MI记帧法记录各支冠状动脉的TMI帧数,冠状动脉平均TMI帧数>27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33例)和正常组(38例).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问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慢血流患者的各个临床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射血分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1.06±0.25)mmol/L比(1.29±0.33)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3.46±0.54)mmol/L比(2.81±0.80)mmol/L]、体重指数[(26.71±1.78)kg/m<'2>比(24.82±2.53)kg/m<'2>]、吸烟量[(374.24±182.48)支年比(198.68±116.53)支年],慢血流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升高(OR 1.3624,95%CI 1.0172±1.8248,P=0.038)、大量吸烟(OR 1.0067,95% CO 1.0025~1.0109,P=0.0017)为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体重指数升高、大量吸烟作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吴立华;孙健玲;刘祎秀;张秀春;师叔田;吴迪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86例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的患者进行分析,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25~85(54±8)岁.其中持续性房颤48例、阵发性房颤38例.结果 86例患者中房颤伴心室长间歇≥1.5 s的有(267.4±56.2)次,长为2.1~4.0 s,其中60例心室长间歇发生在凌晨1-4时,26例昼夜均有发作且12例有晕厥发作.10例电复律转为窦性心率后,3例存在房室阻滞,其中Ⅰ度房室阻滞1例、Ⅱ度房室阻滞2例.结论 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多发生在凌晨睡眠时,如能及早做出房颤伴Ⅱ度房室阻滞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房室传导障碍、隐匿性房室传导、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间歇性房室结不应期延长或隐匿性交界性早搏有关.

    作者:孙常成;张悦柯;韩先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

    目的 总结21例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1例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患者接受了外科治疗.局限型15例、弥漫型6例、Willianms综合征3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包括主动脉瓣狭窄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冠状动脉畸形4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肺动脉瓣上隔膜1例、头臂动脉畸形5例、二尖瓣脱垂1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补片直接行主动脉成形术.其中,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形4例,应用同种升主动脉左心尖与胸主动脉搭桥1例,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架桥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1例,二尖瓣成形1例.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2例,二次开胸2例.随访1~97(平均42.7)个月,所有患者狭窄解除满意,晚期死亡1例,存活患者的心功能为Ⅰ~Ⅱ级.结论 SVAS的外科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补片扩大成形主动脉仍然是治疗局限型SVAS的重要方法 .

    作者:吴全忠;王茂生;黄健;黄健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圈套术处理支架脱落一例

    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脱落是一种较危险的并发症,一般多采用微型线圈摘取器或球囊拖取等方法取出,但成功率低,且收取脱落支架时可能会引起心肌缺血或周围动脉栓塞.现将一例冠脉内支架术中支架脱落,采用圈套器成功取出的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高永生;马大实;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61例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脉搭桥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9年6月,共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CABG 61例,其中二尖瓣成形7例、二尖瓣置换33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双瓣置换9例、Bentall术3例、Wheat术1例,同期移植血管112支,平均1.90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3.3%,2/61),死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其余并发症包括出血、切口感染、肾功能不全,经相应处理痊愈.随访1~93个月,随访54例,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远期死亡1例(急性肺栓塞).结论 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经过精心术前准备,术中充分再血管化,恰当的处理瓣膜,良好的心肌保护,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何发明;梁志强;王平凡;张力;郑向阳;田振宇;刘延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联合替罗非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近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N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PCI术前均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复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用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1周内均无死亡,无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替罗非班组复合缺血事件发生5例(8.3%),对照组复合缺血事件发生10例(16.6%).复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能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出血事件较对照组无显著增加,证明替罗非班在早期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使用安全而有效.

    作者:李尚艾;贺翠月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主动脉瓣旁路手术

    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它使得世界上不计其数的患者得到了症状的缓解和生命的延长.然而自从主动脉置换术在1961年第一次实施后,它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从没有发生过变革.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革新,心肌保护的加强,以及围手术期监护的发展,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住院死亡率已经降低到4%以下.然而对于那些具有高风险的主动脉狭窄患者来说,传统的瓣膜置换手术依然具有很大的风险[1,2],医学界密切关注着这一难题.近年来,介入治疗瓣膜疾病的方法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动脉瓣旁路手术是一种在心尖和胸主动脉使用一根含有生物瓣膜的人工血管形成连接方式的手术.在对高风险患者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国外专家正在尝试使用这种手术方式来替代传统的瓣膜置换术.国内尚未使用这种治疗方式,该方法的报道甚少.现对主动脉旁路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手术效果等进行综述.

    作者:华金骏;张卫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关于述评的应用与写作之见

    当今的品牌期刊,一般都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刊发述评文章.作为期刊的总(主)编如何发挥述评文章的作用,促进本专业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人员的能力,选择大师级或权威专家写好述评文章功不可没.

    作者:肖先福;郭海鹏;张伟;刘援增;高红;孙雪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aVR导联及Vi/Vt比值对宽QRS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aVR导联及Vi/Vt比值对宽QRS心动过速(W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120例141阵次节律规整的WCT,以WCT时的QRS波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的室性期前收缩形态相同,连续出现3次以上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VT),将其分为VT组:74例95阵;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组:46例.根据流程aVR导联QRS波形态出现:①起始R波;②起始r波或q波>40 ms;③起始负向、主波向下的QRS波下降支出现顿挫,即为VT.若没有上述表现,观测Vi/Vt比值,即从QRS波始点后移40ms处测量其电压绝对值为Vi,从QRS波终点前移40ms处测量其电压绝对值为Vt,Vi/Vt>1为SVT,Vi/Vt≤1为VT.结果 aVR导联QRS波形态出现上述心电图表现及Vi/Vt≤1的发生率VT组明显高于S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VT的预测价值敏感性为94.74%,特异性为80.43%,准确性为90.07%.结论 以aVR导联及Vi/Vt比值为主鉴别WCT的流程,具有简便、快捷、敏感及准确的优点,适用于临床紧急情况的处理,可作为其他鉴别诊断方案的重要补充,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李波;纳志英;韩雪;张麟;王月;张红珊;李奕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技术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能导致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病变,对AS做出早期诊断,并客观准确地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近几年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方法做一简单总结.

    作者:赵英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沙坦类降压药的研究现状与临床评价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3].目前全球有4亿高血压患者,中国患者人数接近1.3亿,每年新增患者300万人以上.高血压可引发心、脑、肾等器官的损伤,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疾病,高血压病的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高血压诊断目前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收缩压21.3 kPa(160 mmHg)或以上和舒张压12.7 kPa(95 mmHg)或以上即可诊断为高血压[4-7].高血压的病因虽未完全阐明,但降压药物--沙坦类的研究在近10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8,9].

    作者:单文卫;申丽萍;常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福辛普利钠联合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观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福辛普利钠联合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 10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应用洋地黄、螺内酯、β2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75~150 mg/d,福辛普利钠5~10 mg/d;对照组50例口服福辛普利5~10 mg/d,治疗前、后分别行血清电解质、肝肾动能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3个月后,左室功能和左室结构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电解质与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福辛普利钠联合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优于单用福辛普利钠.

    作者:付涛;程莉娅;郭晋爱;荆忱;陈杰;李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人工神经网络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

    临床决策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它涉及庞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临床医生需要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中搜集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临床判断.然而其判断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经验,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经验,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也随着人自然生命的结束而消失,无法积累.另一方面,医学设备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的实验室检查数据,仅仅依靠传统的个人经验积累无法胜任更加精确的诊疗工作.因此,作为人工智能的体现,人工神经网络(ANN)被尝试应用在疾病的诊疗中.本文就ANN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陈金宏;何耀;屈波;王发强;秦银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Hybrid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室壁瘤13例

    目的 探讨支架术杂交胸腔镜下成形术对冠心病合并室壁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3例合并室壁瘤的患者PCI成功再血管化后胸腔镜周围体外循环支持下行室壁瘤微创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测定室壁瘤大小、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等指标.比较微创杂交手术的效果.结果 两组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杂交手术组比单纯支架组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支架术联合胸腔镜下室壁瘤成形术的微创杂交方法 对一些有适应证的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

    作者:张建卿;张凯伦;袁星;钱如林;肖明第;程云阁;王强;王吉祥;张学勤;王连才;钟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解离素-金属蛋白酶(ADAMs)在慢性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解离素-金属蛋白酶(ADAMs)在慢性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心外科手术患者的右心耳肌组织,按有无心房颤动病史分为心房颤动组(房颤组)15例和无心房颤动组(无房颤组)15例.Masson染色测定两组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RT-PCR方法 检测ADAM9、ADAM10及ADAM15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ADAM9、ADAM10及ADAM1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无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左心房直径增大[(4.96±0.50)cm比(4.15±1.04)cm,P<0.05];房颤组CVF较无房颤组明显升高(42.38±9.79比11.67±3.35,P<0.01);与无房颤组比较,房颤组ADAM15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分别为0.9968±0.059比0.4984±0.036,P<0.01和1614.47±90.26比741.87±29.84,P<0.01.ADAM15蛋白与左房直径(r=0.879,P<0.01)、房颤持续时间(r=0.831,P<0.01)及纤维化程度指标CVF呈正相关(r=0.782,P<0.05).结论 慢性房颤时,ADAM15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ADAM15可能参与心房颤动时心房结构重构.

    作者:安丽萍;安守宽;伍海安;陈国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脂联素与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

    脂联素(adiponectain,APN)是由脂肪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免疫、炎症反应、抗氧化等生理过程.脂联素的研究范围广泛,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患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然而大部分研究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脂联素水平却是明显升高的.尽管目前脂联素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尚不明确,但是大量试验已证实脂联素与慢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是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类延娜;金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改良桡动脉穿刺置管行冠脉诊疗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直人结合透壁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在冠状动脉诊疗术中的价值.方法 119例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分为3组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穿透法组39例,直入法组39例,直入结合穿透法41例,比较三组一次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结果 直入法一次穿刺成功率低(51%),穿透法稍高(64%),而直入结合穿透法的成功率(83%)明显高于前两组.结论 直入结合穿透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直入法和穿透法.

    作者:于宗良;顾明;朱建中;许浩军;冯振勤;谷惠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资料.男性87例,女性46例,搭桥数1~5支/人,平均(2.95±1.13)支/人.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6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1例、MVR+AVR 34例.对手术方法 、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二次开胸4例(3.0%),低心排综合征6例(4.5%),应用IABP 2例(1.5%),肝功能不全3例(2.3%),肾功能不全6例(4.5%),肺功能不全7例(5.3%),脑合并症1例(0.8%),胸腔积液11例(8.3%).死亡3例(2.3%),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近期疗效满意.术前改善心功能,成熟的手术技术,完全的心肌再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停机困难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尽早应用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庾华东;陶凉;陈绪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4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心脏病变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并发心肌损伤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记录心肌酶谱、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型肝炎常致各种心律失常,以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的发生率高.结论 重型肝炎并发心肌损害临床常见,应监测心电图并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作者:栾世玲;崔嵘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冠脉CTA检查中低血糖反应的护理干预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冠脉CTA检查以快速、安全、方便、有效的特点成为心肌梗死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早期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冠脉CTA检查要求患者禁食,当心率>70次/min时需要药物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由于进餐延迟易发生低血糖.本研究主要探讨糖尿病患者冠脉CTA检查中通过护理干预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穆锦巍;李霞;窦秀梅;祖德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