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应用结果比较

董杏芳;邓鹤秋;黄贵华;廖伟明;吕红松;黄丛萍;欧阳玉珍;王琳

关键词:雷帕霉素,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病变, 中国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中的近中期结果.方法 58例符合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治疗入选条件的冠心病(或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被随机分为Firebird组30例与Partner组28例.两组的临床一般资料基本匹配,分别接受Firebird与Partner雷帕霉素DES置入术治疗,统计对比分析两组的术中应用及住院期与出院后随访期结果.结果 Firebird与Partner组分别置入DES 36枚与33枚,成功率相应为100%与97%(P>0.05).Partner组有1枚DES未能通过C型成角病变,2例24 atp加压后扩张时支架球囊未破裂;Firebird组2例18 atp加压后扩张时支架球囊破裂,2例术后即刻DES内残余(<20%)狭窄(P>0.05).两组随访时间不等,Firebird组明显长于Partner组[(9.4±5.5)个月和(3.9±2.1)个月,P<0.05].随访期内,Firebird组2例再发非致命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1例术后再狭窄,均经再次PCI靶血管重建;Partner组猝死1例.Partner与Firebird组总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分别为3.6%与10.0%,但随访期内两组间的上述临床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国产DES对冠心病或伴下肢缺血性疾病均具有同样优良的近中期临床效果,安全可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踝臂指数和动态脉压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研究踝臂指数(ABI)和动态脉压(PP)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探讨ABI和动态PP在高血压、冠心病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ABI检测和动态血压检查,比较ABI降低组和ABI正常组的动态PP变化和冠心病发生率,以及24 h平均脉压(24 h APP)<60 mm Hg组和≥60mm Hg组的冠心病发生率,同时对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ABI和动态PP进行比较.结果 ①ABI减低组和ABI正常组的冠心病发生率分别是62.26%(33/53)和40.68%(24/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5).ABI减低组的24 h APP、自昼平均脉压(dPP)和夜间平均脉压(nPP)均较ABI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24 h APP<60 mm Hg组合并冠心病39.58%(19/48),24 h APP≥60mm Hg组合并冠心病60.94%(39/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P<0.05).③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24 h APP、dPP和nPP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而ABI则明显减低(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检测ABI和PP有助于高血压危险分层,ABI减低和PP升高对高血压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有重要预测价值.

    作者:甘毅;吴晓秋;刘建义;韦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炎治疗新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特殊疾病谱,是由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发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I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作者:张雄智;于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白介素-18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白介素-18(IL-18)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的细胞炎性因子.大量研究认为,IL-18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并在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IL-18可与体内许多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参与体内多种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本文拟对IL-18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毛庆录;宋书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两种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应用结果比较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中的近中期结果.方法 58例符合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治疗入选条件的冠心病(或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被随机分为Firebird组30例与Partner组28例.两组的临床一般资料基本匹配,分别接受Firebird与Partner雷帕霉素DES置入术治疗,统计对比分析两组的术中应用及住院期与出院后随访期结果.结果 Firebird与Partner组分别置入DES 36枚与33枚,成功率相应为100%与97%(P>0.05).Partner组有1枚DES未能通过C型成角病变,2例24 atp加压后扩张时支架球囊未破裂;Firebird组2例18 atp加压后扩张时支架球囊破裂,2例术后即刻DES内残余(<20%)狭窄(P>0.05).两组随访时间不等,Firebird组明显长于Partner组[(9.4±5.5)个月和(3.9±2.1)个月,P<0.05].随访期内,Firebird组2例再发非致命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1例术后再狭窄,均经再次PCI靶血管重建;Partner组猝死1例.Partner与Firebird组总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分别为3.6%与10.0%,但随访期内两组间的上述临床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国产DES对冠心病或伴下肢缺血性疾病均具有同样优良的近中期临床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董杏芳;邓鹤秋;黄贵华;廖伟明;吕红松;黄丛萍;欧阳玉珍;王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和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胎盘生长因子(PIGF)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静脉采血检测健康对照组(30名)及冠心病组(60例)血清sCD40L及PIGF水平,并将冠心病组上述指标血清水平与该组患者冠脉造影病变支数及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sCD40L与PIGF水平明显升高[(16.72±3.16)ng/L和(6.35±1.16)ng/L,(42.35±4.16)pg/ml和(15.8+2.73)pg/ml,P<0.05];血清sCD40L(r1=0.62,r2=0.67,r3=0.75,P<0.05)与HGF(r1=0.42,r2=0.53,r3=0.58,P<0.05)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sCD40L与PIGF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升高,可作为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黄斌;匡希斌;雷长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采用保守、介入及外科方法诊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20例,其中DebakeyⅠ型47例、Ⅱ型12例、Ⅲ型61例.经彩超确诊49例,普通CT确诊36例,MRI确诊26例,MSCT确诊9例.结果 14例死亡,其中13例患者因夹层破裂、1例外科术后脑出血死亡,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AD的症状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至关重要.积极的内科治疗可改善预后,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作者:赵松枝;苏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隐匿性旁路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经校正的心室起搏拖带起搏后间期(PPI)与心动过速周长(TCL)差值,在隐匿性旁路介导的顺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与房室结双径路所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65例室上速心动过速患者,窦律时无预激波出现.其中AVNRT 37例、O-AVRT 28例,以快于心动过速频率5~15次/min的刺激频率进行心动过速拖带,比较校正的心室起搏拖带的PPI与TCL差值等参数在这两组中的差异.结果 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28例O-AVRT和37例AVNRT患者,除2例AVNRT患者外均成功拖带,28例O-AVRT患者校正的PPI-TCL差值[(68±20)ms]短于35例AVNRT患者校正的差值[(151±16)ms,P<0.01].所有O-AVRT患者校正的PPI-TCL差值均<110 ms,而AVNRT患者的差值均>110ms.间隔部旁路患者校正的PPI-TCL差值比游离壁旁路患者更短一些.结论 经校正的PPI-TCL差值测定是一项快速、有效的鉴别AVNRT和隐匿性O-AVRT的方法,对射频消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校正的PPI-TCL差值<110ms对确诊O-AVRT患者能提供更大的判断价值.

    作者:沙莎;刘启明;周胜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窦性心率震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预测价值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95例ACS患者和6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CS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ACS组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是否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又分为不同的亚组.比较ACS与对照组及ACS组内高、低危亚组之间HRT等指标的差异.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为再发心脏事件.根据既往危险分层界定点设定高危因子,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判HRT等指标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ACS患者TO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P<0.05).②ACS合并心衰组及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S均明显低于无心衰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③ACS后事件组TO高于非事件组(P<0.05),TS低于非事件组(P<0.05).④TO与TS结合时优势比强(OR单=6.351;OR多=4.163,P<0.01).结论 TO与TS结合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强,HRT可作为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作者:刘毅坚;任军梅;张永胜;李永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38例分析

    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是病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发病率约为25~30/百万.随着我国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累及分支动脉血管的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医生认识的日益提高和检查手段的进步,检出率明显提高.现就我院就诊的38例主动脉夹层报道如下.

    作者:彭宇镇;龚浩;胡威;申国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血压患者脉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它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占95%以上)和继发性高血压.

    作者:孙妍;王国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及干预治疗

    心肌梗死患者是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尤其在心肌梗死后近期猝死的发生率高.为了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存活率,临床研究一直在寻求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并根据这些有效的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性治疗.心率震荡(HRT)是指发生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短暂的心率波动现象,反映窦房结的双向变时功能.

    作者:汪捷猛;张雪莲;白玫;刘和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病及多发病.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进行了4次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的人群中1959年、1979年、1991年和2002年发病率分别是5.11%、7.73%、11.88%和18.8%,呈明显上升趋势[1].

    作者:李伟扬;李学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双源CT在左心室功能测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初步探讨双源CT(DSCT)评估左心功能的准确性.方法 12例健康者和30例冠心病患者在24 h同时进行DS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DSCT与超声测量值的相关性;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左室心肌质量(LVMM)、LVEF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临床资料对照.结果 DSCT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相关性良好;LVMM与临床证实的心肌缺血发生率呈正相关,LVEF与临床证实的心肌缺血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 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得到的左心室数据准确性高,无呼吸运动伪影,成像时间短,可用于临床诊断,左心室功能分析能同时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脏功能改变,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风险预测中具有很大意义.

    作者:段慧;韩丹;徐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18~22 g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对照组、依达拉奉3 mg/kg和6 mg/kg组及辛伐他汀组.给药10 d后眼眶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及肝脏系数.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3 mg/kg和6 mg/kg组中血清HDL-C含量升高44.2%和81.4%(P均<0.05);AI降低33.8%和50.0%(P均<0.05);肝脏系数下降12.3%和13.8%(P均<0.05).结论 依达拉奉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作者:王婵娟;亢留玉;李玉萍;邹艳丽;梁孟波;敖英;汪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生脉注射液盐酸曲美他嗪联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盐酸曲美他嗪(万爽力)联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48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全部为心功能不全Ⅳ级,超声心动左室射血分数(LVEF)<55%.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在强心利尿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盐酸曲美他嗪联用,对照组22例,给予强心利尿治疗,疗程14 d.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不全分级提高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21例,对照组改善12例).超声心动LVEF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前(46.7±7.2)%,治疗后(60.6±5.3)%,对照组治疗前(47.1±6.6)%,治疗后(51.0±4.7)%,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盐酸曲美他嗪联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述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信号调节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其表达及作用广泛,对其研究已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其结构功能、主要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调节及其药物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冯秀元;李鸣媛;谭维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297例分析

    目的 总结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297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临床经验.方法 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全组共297例,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5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46例(其中主动脉根部拓宽主动脉瓣置换8例)、双瓣膜置换术(DVR)97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TR)者行DeVega或Kay成形术,术中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4例、行射频消融Maze手术治疗房颤1例.结果 早期死亡10例,死亡率3.4%,其中MVR、AVR、DVR的死亡率分别为2.6%、6.5%和3.1%.结论 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可靠、有效手段.加强围术期处理,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保留二尖瓣下结构,积极处理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瓣置换时,尽可能置人大一号的瓣膜,减少跨瓣压差,以利术后左室重构,可提高远期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重症瓣膜病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王立成;张向立;马为民;杨斌;李凯;王海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健康年轻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长期随访

    目的 了解健康年轻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体检中出现IRBBB的健康年轻人215名为观察组,另选择心电图正常的健康年轻人223名作为对照组,每年一次心电图随访,共20年,比较两组束支传导阻滞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215人中,14人(6.51%)转变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其中3人因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了心脏起搏器;而对照组223人中,仅有3人(1.35%)出现了CRBB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7,P<0.05).结论 IRBBB为健康年轻人常见心电图表现之一,其进展为CRBBB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概率较高,其中部分可能为Lenegre病的早期表现.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心电图随访.

    作者:李运清;徐鹤梅;冯珍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核纤层蛋白A/C基因LMNA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中国黄种汉族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LMNA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扫描50例散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MNA基因的12个外显子及附近部分内含子;对照组为50名健康志愿者.结果 LMNA基因存在1种突变,位于第7内含子区域,为单核苷酸多肽性(SNPs).结论 LMNA基因可能不是黄种汉族IDCM患者常见致病基因;LMNA基因存在新的SNPs.

    作者:何晓燕;胡铂;王娟;张代富;罗裕;向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心力衰竭现状和预后评估的临床证据

    心力衰竭(HF)是一个严重的大众健康问题.在美国,HF作为主要因素或参与因素,导致每年100万患者住院治疗,近30万患者死亡[1].我国HF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其中59%的HF患者死于急性心力衰竭(AHF)[2].因此,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AHF临床研究资料,分析和思考AHF目前的现状,寻找预测AHF的指标,对高危的AHF进行监测,减少AHF死亡率,已成为循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作者:郑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