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春明;李天佐
目的 探讨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对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同意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与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产科180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择期剖宫产产妇,术后均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60例):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组(A组)、经皮电刺激耳眼点穴组(B组)及对照组(C组).A组产妇术前即行电刺激耳神门穴,强度由产妇自己控制,持续刺激30 min后麻醉,术后4、10、22 h各重复刺激1次;B组刺激耳眼点穴;C组夹穴连线等与A组相同,不行电刺激.观察指标:术后48 h内恶心及呕吐发生率;胃复安使用率;术后6、12、24、48 h(T1、T2、T3、T4)静息痛、宫缩痛及动态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硬膜外镇痛复合液用量;PCEA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6h出血量;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B组及C组比较,A组术后48 h恶心发生率(25.0%比46.7%、53.3%)及呕吐发生率(10.0%比25.0%、28.3%)降低(P<0.05),胃复安使用率(16.7%比41.7%、46.7%)降低(P<0.05),T1、T2、T3、T4时静息痛(2.2±0.9、2.6±1.1、1.6±0.6、1.4±0.6,2.4±1.1、2.8±1.2、1.8±0.7、1.5±0.5比0.9±0.4、1.1±0.5、0.8±0.4、0.5±0.3)、宫缩痛(3.7±1.8、3.6±2.1、2.1±1.1、1.8±0.7,4.2±2.0、3.9±1.9、2.3±1.1、1.9±1.0比2.1±0.9、1.9±0.8、1.2±0.8、0.9±0.5)及动态痛(4.7±2.2、4.5±2.0、2.3±1.0、2.0±0.8,5.1±2.1、5.3±1.8、2.4±0.8、2.2±1.1比1.9±0.8、1.7±0.6、1.0±0.5、0.9±0.4) VAS评分、PCEA按压总次数(13.1±5.2、14.3±6.3比4.1±1.8)、有效按压次数(9.5±3.9、10.1±4.1比3.8±1.6)、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的比值(1.4±0.5、1.4±0.6比1.1±0.4)及镇痛复合液用量(120 ±8、121±8比108±3 ml)降低(P<0.05).B较C组上述指标差异P>0.05.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6h出血量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降低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改善镇痛效果.
作者:李井柱;李晓征;王明山;李界平;时飞;于海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影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5年4月至2011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52例.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13例,Ⅱ型22例,Ⅲ型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37 d,平均11.1 d.骨折复位影像学评估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术后踝关节功能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对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并发症等与疗效关系进行分析,评估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52例平均随访14.1个月(6~ 2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0~11个月,平均5.5个月.胫骨远端关节面:解剖复位20例,一般24例,差8例.踝关节功能:优12例,良26例,可9例,差5例.并发症发生率30.8%(16例),包括切口皮肤坏死5例,浅表感染4例,深部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Ⅰ型骨折复位质量与Ⅱ、Ⅲ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3,P=0.003).Ⅰ、Ⅱ型骨折术后优良率与Ⅲ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205,P=0.023),而Ⅰ型与Ⅱ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00,P=0.254).骨折复位质量与疗效存在等级正相关(r=0.513,P<0.01).并发症皮肤坏死、浅表感染和深部感染的发生在功能为优良组和可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创伤性关节炎在功能为可差组的发生明显较优良组高,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 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受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因素影响.
作者:沈啟捷;刘亚斌;金硕 刊期: 2012年第27期
患者女,45岁,上腹部疼痛、不适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发作时呈持续性隐痛,伴腰背部放射痛,多以午夜痛明显,进食后疼痛稍有缓解.偶有嗳气返酸,无腹胀,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咳嗽,无黑便;近来感觉症状加重,外院胃镜做活检病理报告示胃角炎性坏死组织纤维结缔组织内见黏液湖样结构,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患者体温正常,无腹痛,无黑便,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体征.
作者:朱建兵;陆苏华;陈光强;李勇;朱江涛;龚建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 NF-κB) p65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确定肝纤维化分期(S0~S4),免疫组化技术测定Ⅰ、Ⅲ型胶原和NF-κB p65,研究其相关性.结果 NF-κB p65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分期(S)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即S4>S3>S2>S1(S0)(P<0.01),且与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NF-κB p65的表达增加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有关,其机制可能与促进Ⅰ、Ⅲ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分泌有关.
作者:李伟伟;王全楚;宋新文;申保生;耿晓林;侯丽娟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雄性大鼠去势后血管内皮的损伤.方法 8周龄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去势)8只;去势组11只;去势后雄性激素替代治疗组11只.10周后,取主动脉血管,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和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用TUNEL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bcl-2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去势组主动脉内皮结构排列紊乱,内皮细胞结构不完整,有脱落现象;替代组动脉内膜病变明显较去势组减轻.TUNEL检测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去势后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数量(61%±20%)较对照组(24%±16%)明显增多(P<0.05).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在去势组(0.59±0.09)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而替代组(0.74±0.24)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雄性大鼠去势后,体内雄激素低于生理水平时,血管内皮结构损伤明显.
作者:匡琳;李艳香;余娇;张丽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早老素增强因子2(Pen2)基因多态性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OA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00至2006年北京同仁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和秦皇岛海港医院住院及门诊的467例LOAD患者和480名正常对照,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的Pen2基因第2内含子序列,采用直接测序法对+335T<A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不同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LOA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所有个体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型.结果 在检测的Pen2基因第2内含子序列中,+ 335T<A多态性等位基因(P=0.003)与基因型(P =0.007)频率在APOEε 4等位基因携带者中在LOA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LOAD组中等位基因A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当分别以等位基因T及T/T基因型为参照时,等位基因A及T/A+ A/A基因型的OR(95% CI)分别为:4.720(1.517 ~ 10.654)和3.886(1.381 ~ 10.932).结论 我国北方人群中Pen2基因第2内含子+ 335T<A多态性的A等位基因可能与LOAD发病有关,但它并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只有在与APOEε 4等位基因共同存在时才能发挥致病作用.
作者:贾龙飞;吕继辉;马中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肘关节镜清理成形术治疗尺骨鹰嘴撞击征的疗效.方法 1999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治疗肘关节骨关节炎伴肘关节尺骨鹰嘴撞击征21例.男15例,女6例;右侧16例,左侧5例,均为优势手侧.患者均为体育爱好者,其中排球爱好者7例,网球运动爱好者7例,高尔夫球爱好者4例,专业击剑运动员3例.发病到手术时间平均3.5年(2.5~8年).关节镜探查发现肘关节滑膜组织增生肥厚,尺骨鹰嘴及鹰嘴窝软骨退变、骨赘增生伴鹰嘴窝变形.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滑膜和软骨创面清理,取出游离体,尺骨鹰嘴和鹰嘴窝骨赘磨削,鹰嘴窝成型,动态观察撞击解除情况.结果 术后获得随访19例,失访2例,平均随访25.3个月(18~42个月).术后患者肘关节肿胀和疼痛解除,运动及生活功能恢复正常,肘关节屈伸与旋转活动度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根据拍摄的肘关节大屈曲和大伸直侧位X光片的测量值为准,术前平均90.5°,术后为130°,术后较术前提高了35°.术后按照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关节功能评价.本组优12例,良7例,可2例.结论 关节镜下肘关节清理、骨赘磨削、尺骨鹰嘴窝成型术可显著改善肘关节屈伸运动度与术后功能.
作者:刘玉杰;王俊良;李海峰;齐玮;王宁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Dex)联合芬太尼对七氟醚麻醉诱导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择期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80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知情同意,数字表随机双盲分成Dex联合芬太尼组(DF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40例.DF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的Dex,F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潮气量法麻醉诱导,两组都给予2 μg/kg芬太尼和0.1 mg/kg维库溴铵气管插管.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T3)、3(T4)、5 min(T5)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DF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短于F组(P<0.05),不良反应少于F组(P<0.05),追加阿托品例数高于F组(P<0.05).DF组诱导后各时刻的MAP都低于T0时刻(P<0.05);F组诱导后T1、T3、T4、T5时刻MAP低于T0时刻(P<0.05),且T1时刻MAP低于T2、T3和DF组(P<0.05).DF组诱导后各时刻的HR低于T0时刻和F组(P<0.05),且T1时刻心率低于T2、T4(P<0.05);F组T1时刻心率低于T2、T3时刻(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可以更好地抑制七氟醚诱导插管的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
作者:冯翠;戚思华;邹玉梅;马雪松;高大鹏;韩宝庆 刊期: 2012年第27期
多发性硬化(MS)是青年人中常见的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全球约有患者200万,其中约85%左右的MS患者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虽然其病因仍然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该类患者存在神经元缺失,因此如能找到一种生物标志物,将为其病情进展甚至治疗提供重要依据.N-乙酰-L-天冬氨酸(NAA)在神经元内含量高,为此Rigotti DJ博士等历时2年针对性的研究了RR-MS患者中质子核磁波谱(H-MRS)中脑NAA浓度的变化,以验证以下假说:(1)RR-MS患者表现出全脑内神经标志物N-乙酰-L-天冬氨酸(WBNAA)的浓度下降;(2) WBNAA浓度下降比临床表现更敏感.其结果发表在2012年5月1日出版的《神经病学》杂志上(Neurology,2012,78:1383-1389).
作者:陈晨;李伟荣;柳青 刊期: 2012年第27期
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由于临床上发现骨包虫手术方法难以根治,药物治疗效果也不佳[2].我们在骨包虫病动物模型放射治疗的基础上[3],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后,我们对骨包虫病人进行了放射治疗,获得临床安全性和初步疗效观察结果.
作者:谢增如;包永星;毛睿;艾克白尔;陈亮;梁跃闯;温浩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东部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阿德福韦酯(ADV)相关位点病毒变异的临床特征,为指导规范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二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发生ADV相关位点病毒变异的慢性HBV感染者88例,并与同期未发生变异的202例患者进行对照,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对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P区耐药基因测序,同时检测HBV基因型、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及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 88例出现病毒变异的患者中,发现ADV预存变异9例;变异位点多而复杂,其他位点的变异均伴随ADV相关耐药位点的变异;单个位点变异以rtA181T为主(46.59%),其次为rtV214A( 11.36%),2个位点以上变异者27例(30.68%);变异组男性、终末期肝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C基因型HBV的构成比及年龄均高于无变异组(P<0.01,<0.01,0.019,0.045,<0.01),而e抗原阳性状态的构成比及HBVDNA水平均低于无变异组(P=0.002,0.02).结论 在未经ADV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中可能存在ADV相关位点的HBV预存基因变异;ADV相关位点的病毒变异以rtA181T变异为主,其次为rtV214A,且常伴存其他位点的多位点变异;HBV感染史较长、e抗原阴性、C基因型HBV感染、病情持续进展、合并NAFLD以及男性患者易出现ADV相关位点的病毒变异;患者应该接受和执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优化治疗,以实现预防耐药,避免挽救治疗.
作者:胡爱荣;蒋素文;李玲;丁世雄;胡耀仁;梁晓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变异规律,分析HBV基因变异对病毒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20日山东省蓬莱市人民医院乙肝患者血清或血浆标本95例,采用PCR结合DNA测序对HBV S区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 ①有15例HBV标本S基因测序成功.3例标本在HBsAg“a”决定簇(AA124~147位)AA126发生I→T突变.②19例HBV标本共出现67处碱基突变,PreS1基因14处,PreS2基因6处.同义突变nt 3036 T→C、nt 3039 T→G和nt 3066 C→T以及错义突变L88V出现于所有标本,均位于PreS1基因.结论 S区基因某些位点的突变见于所有扩增成功标本,提示突变热点可能有地域性,探讨位点突变的意义,有助于阐明HBV致病的分子机制,对乙肝的基因诊断及预防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荆永正;浦声波;贾玉平;杨建;胡克义;乔明刚;于学英;张杰 刊期: 2012年第27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为9300万,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2].HBV长期复制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乙肝肝硬化的发生与患者高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肝硬化患者肝癌的年发生率为3% ~6%[1].因此,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对于防止疾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期刊登的关于乙型肝炎的几篇文章,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耐药位点检测,到肝纤维化、肝癌的发生做了分析探讨,说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耐药位点检测的重要意义.
作者:徐小元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CT在复杂寰枕畸形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32例经手术治疗的复杂寰枕畸形术前术后CT影像学资料.男18例,女14例,年龄23 ~65岁,平均年龄36.8岁.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4.5年.结果 32例术前均行CT冠矢状扫描及三维重建明确诊断.12例经行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术和后路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8例单纯后路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5例行后路枕下减压和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4例行C1 ~2融合术.3例行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术,二期行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25例术后CT复查了解术后疗效,总有效率84%.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对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的诊断、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及术后疗效评估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航;李海洋;史锡文;高延征;高坤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江苏启东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血清病毒载量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1997年在启东建立的由477例HBsAg携带者和477名性别、年龄、居住地匹配的HBsAg阴性者组成的肝癌前瞻研究队列,分析1997年6月至2011年6月14年间肝癌发生与血清基线HBV DNA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队列合计观察12 200人年.HBsAg阳性组肝癌发病率为1 498/10万人年,显著高于HBsAg阴性组的94/10万人年(P =0.000),相对危险度(RR)为15.96.其他肿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与HBsAg阴性组相比,肝癌发病在HBsAg +/HBeAg -和HBsAg +/HBeAg+组中的RR分别为11.38(95% CI 4.87 ~26.62,P<0.01)和29.08(95% CI 12.37 ~68.37,P<0.01),在HBsAg +/HBV DNA -和HBsAg +/HBV DNA+组中的RR分别为5.80(95% CI 2.29~14.70,P<0.01)和27.75(95% CI 12.07~63.81,P<0.01).HBsAg阳性组中,HBV DNA载量处于250~104 、104 ~、105~、106~和≥107拷贝/ml时发生肝癌的风险分别是载量<250拷贝/ml组的2.84(95% CI 1.44~5.61,P<0.01)、5.75(95% CI 2.77 ~ 11.95,P<0.01)、9.05(95% CI 4.71 ~ 17.41,P <0.01)、6.39(95% CI 2.79 ~ 14.64,P<0.01)和4.35倍(95% CI 2.21~8.56,P<0.01).结论 HBV DNA是启东肝癌重要的预警因子,血清HBV DNA载量在105 ~ 106拷贝/ml的HBsAg阳性者是发生肝癌的极高危人群.
作者:孙燕;陈陶阳;陆培新;王金兵;吴燕;张启南;钱耕荪;屠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患者男,28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h于2011年5月22日收入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既往身体健康.体格检查:神志清,双眼向右侧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应灵敏,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右偏,颈软,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双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双侧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双侧Babinski征(-).
作者:乜全民;相寿长;许鹏;付廷刚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评估支撑喉镜下间断通气在小儿复发性喉乳头瘤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0-12月北京同仁医院麻醉科30例复发性喉乳头瘤患儿,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全凭静脉麻醉,根据手术要求拔出气管导管,以脉搏血氧饱和度为指导,95%重新插入气管导管,记录拔管后SpO2降至95%,低值以及恢复100%所用时间,研究SpO2变化规律,记录再通气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变化规律,记录心血管参数变化.SpO2由100%降至95%之间的时间为单次间断通气所能提供的手术时间.结果 手术时间为( 232±32)s,试验过程血压没有变化,心率明显上升.T2、T3、T4与T1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没有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没有出现苏醒延迟.结论 间断通气能够安全用于小儿喉乳头瘤病人的麻醉,每次间断通气可以提供232 s的手术时间.
作者:裴春明;李天佐 刊期: 2012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