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双红;何玉珍;陈然;邓小云;邹爱萍;陈芙蓉;程春
目的 探讨护理评估及干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评估及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压疮、非计划性拔管、低血糖、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评估及干预能够提高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陈丽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及负性情绪.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母乳喂养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产妇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晨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浮动肘关节损伤患者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32例浮动肘关节损伤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其中实验组在围术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在围术期实行专科护理.结果 对照组治愈6例、基本治愈5例、好转5例;通过采用正确的专科护理,结合有特色的中医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实验组治愈13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的专科护理和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护理有利于提高肘关节损伤患者的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英;王小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与内固定手术骨折患者情绪特点及临床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该院行全髋置换术与内固定手术的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行全髋置换术与内固定手术的骨折患者实施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建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宁;王明燕;丛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与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 、精神状况、近期支持、健康状况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陈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脑肿瘤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70例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脑肿瘤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在急诊护理管理当中的团队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并探讨团队管理模式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取120名护理人员,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团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期间内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病区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管理应用团队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急诊护理的质量,因此该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覃春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改善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该院神经外科接受颅内血肿清除术的102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2例HIC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术后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昏迷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变化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GCS评分、MBI评分、SIS评分均升高,且康复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HICH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康复有利.
作者:师惠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腹膜透析容量超负荷层级对应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1~8月腹膜透析中心的110例腹膜透析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55例试验组与55例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腹透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层级对应式护理模式,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病例干预后护理需求满足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重度容量超负荷患者纠正时间、护理平均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轻中度容量超负荷患者及时发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应用容量超负荷层级对应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腹透患者容量管理护理需求满足度和容量管理效果,节省护理时间.
作者:曾金萍;姚嘉萍;吴丹丹;张红娣;黄仲良;白建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反思性学习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T2 DM)患者饮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内分泌代谢科的中青年T2 DM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2016年10~12月入院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3月入院的52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饮食干预方法,实验组采用反思性学习模式的糖尿病饮食干预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后3个月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中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各维度得分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中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提高,FPG、2hPG、HbA1c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中的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FPG、2hPG、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思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健康饮食行为,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巧艳;尹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该院收治的胃癌术后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规范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术后行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营养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进行调查,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腰围及体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腰围及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中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总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中CD3+、CD4+水平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中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中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泻、反流呕吐致误吸及腹胀腹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采用规范化管理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艳颖;李文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监护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采用格拉斯哥等级评分法(GCS)对患者意识受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采用长海痛尺数字疼痛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情况,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两周后两组患者意识受损程度得到有效改善,实验组的格拉斯哥等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监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监护患者的意识受损程度,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周雪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在循证基础上采用集束化的护理措施,探索其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住612例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住665例气管插管患者使用集束化护理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拔管发生密度和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密度由0.2例/百导管日下降为0.05例/百导管日,发生率由1.63%下降为0.45%.结论 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作者:顾丽华;戴月琴;沈梅芬;梅彬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舒适护理、基础护理、气道管理、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呼吸功能、主要治疗指标、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用力呼气量、肺活量、潮气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气道峰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口鼻黏膜损伤、声带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策略有助于改善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璐丹;谢曼英;叶海连;余幸儿;林慧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模块式康复计划对神经危重症患者术后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神经危重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模块式健康康复计划.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rthel指数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块式康复计划能有效改善神经危重症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立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纽曼系统模式对甲亢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甲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甲亢合并心力衰竭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纽曼系统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左心室功能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与心房收缩期流速比值(VE/VA)、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Tei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所有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仅LVEF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意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纽曼系统模式在甲亢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凤;王宝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出院后继续动机性访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规组94例和访谈组9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访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出院后继续采用动机性访谈.观察两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服药依从性及出院3个月、6个月运动管理、饮食管理、血压监测、戒烟、限酒完成率,以及出院1、3、6个月时血压达标率.结果 常规组出院3个月和6个月的时间因素、心理因素、药物因素、促进因素和MASES总分与出院时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访谈组显著升高(P<0.05),且访谈组出院3个月、6个月时上述指标与同期常规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访谈组出院3个月、6个月时运动管理、饮食管理、血压监测、戒烟、限酒的完成率均显著高于同期常规组(P<0.05).访谈组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达标率与同期常规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出院后继续动机性访谈可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健康管理能力,提高血压控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倩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概念强化与质性体验序贯教育活动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于该院接受维持性血透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5例、女41例,平均(52.26±10.5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维持性血透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概念强化与质性体验序贯教育活动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维持性血透患者干预后的血透知识掌握度评分和血透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概念强化与质性体验序贯教育活动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血透知识掌握度与血透治疗依从性水平.
作者:李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临床效果、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确诊为肺结核并咯血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研究组DLQ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进行全程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治疗后DLQI评分显著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永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预防重症医学科(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ICU的600例应用CVC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发生CVC-RI的120例设为CVC-RI组,未感染的48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病情指标、主要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将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多因素回顾分析.结果 一般资料(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临床病情指标(2型糖尿病、高血压、输血、CVC次数≥3次、联合其他置管≥3次)、主要临床生化指标(pH、K+、WBC、Hb、APTT、ALB、AST)对ICU患者CVC过程中发生不良并发症的影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各主要因素对不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联合其他置管≥3次(OR=3.74)、APACHE-Ⅱ评分(OR=3.00)、WBC含量(OR=2.97)、年龄(OR=1.26)、2型糖尿病(OR=1.20)和CVC次数≥3次(OR=1.20)、住院期间进行输血(OR=0.94)、Hb含量(OR=0.93).结论 ICU患者发生CVC-RI是联合其他置管次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WBC含量、年龄、糖尿病发病情况、CVC次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建立健全CVC准入机制,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做好导管护理,合理选择入路,定期更换导管与入路.
作者:刘琰;谭兰英;陈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