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查艳;杨霞;林鑫;袁静;胡英;龙艳君;张湘燕

关键词:肾替代疗法, 肺炎, 急性肾损伤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剂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并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的28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剂量(70 ml·kg-1·h-1)组9例,中剂量(45 ml·kg-1·h-1)组8例,小剂量(25ml·kg-1·h-1)组11例.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肾功能变化,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8变化.结果 治疗前大、中、小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4.2±8.6)、(13.3±6.3)、(14.3±5.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0.9±5.1)%、(89.9±4.2)%、(91.3±3.1)%,CRP分别为(122±41)、(117±22)、(118±32) mg/L,TNF-α分别为(307±56)、(297 ±45)、(301±52)pg/L,IL-6和IL-8分别为(214 ±55)、(210±47)、(216±40) pg/L和(608±131)、(591±110)、(600±140) pg/L,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分别为(68.3±18.2)、(71.5±21.1)、(69.3±19.5) mmol/L和(811±133)、(798±145)、(806±182) μmol/L,24h尿量分别(320±80)、(330±69)、(350 ±70)ml;三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大、中、小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1.0±3.2)×109/L、(11.1±5.3)×109/L、(8.5±2.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3.3±3.1)%、(84.9+4.3)%、(75.3±2.6)%,CRP分别为(89±10)、(90±14)、(107±13)mg/L,TNF-α分别为(99±39)、(103±28)、(123±35) pg/L,大、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6和IL-8分别为(54±22)、(69±20)、(81±224) pg/L和(104±50)、(138±63)、(167 ±71) pg/L,大、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之间及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BUN和Cr分别为(7.1±2.5)、(8.5±3.8)、(8.9±12.9) mmol/L和(86±21)、(118±28)、(128±35) μmol/L,24 h尿量分别为(1550±92)、(1280 ±102)、(1202±89) ml,大剂量组与中、小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中剂量组病情改善较小剂量组明显,6个月生存率(66.7%、62.5%)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45.5%)(均P<0.05),但大、中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CRR治疗更有利于清除炎症介质,提高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海南地区粪类圆线虫感染致呼吸衰竭一例

    患者男,49岁,汉族,已婚,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农民,常年农耕.于2012年5月月 26日入院,主诉腹泻8d,腹胀4 d,意识不清伴低氧血症2h余.20年前因睾丸鞘膜积液行手术治疗,2个月前于外院诊断天疱疮.无其他病史和过敏史.患者自5月1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黄色稀水样便,每次量约30~ 50 ml,10次/d,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腹痛,无黑便及黏液脓血便;腹泻症状持续4 d无缓解.

    作者:李健;童学东;王海;刘辉 刊期: 2012年第48期

  •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关系.方法 入选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检测入院时NT-proBNP以及肌钙蛋白Ⅰ、超敏C反应蛋白等生物标志物.依据入院时NT-proBNP水平将患者分为NT-proBNP正常组(≤400 ng/L)和NT-proBNP升高组(>400 ng/L).根据冠脉造影血流TIMI分级,将患者分为冠脉血流正常组(TIMI分级=3)和无复流组(TIMI分级≤2).比较两组间各项生物标志物以及临床特征的差异.以ROC曲线计算NT-proBNP预测无复流发生的阈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NT-proBNP升高组患者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正常组(16.6%比3.6%,P<0.05).无复流组患者入院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1883 ng/L(484 ~ 5500 ng/L)比220 ng/L(87 ~926 ng/L)P =0.046].入院NT-proBNP> 1765 ng/L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95% CI 1.49~ 70.65,P =0.018),其预测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7.5%.结论 入院时NT-proBNP水平作为一项生物学标志物可能具有预测和协助诊断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发生的价值.

    作者:王佐岩;刘娜;雷力成;任利辉;叶慧明;彭建军 刊期: 2012年第48期

  • 索利那新与托特罗定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索利那新与托特罗定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预设的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总体及主要不良反应等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共3个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总样本量1013例,试验组(索利那新5 mg,1次/d)517例,对照组(托特罗定2 mg,2次/d)496例.结果 试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口干、便秘以及视物模糊的发生率分别为26.69%(138/517)、10.64% (55/517)、5.42% (28/517)及6.55%(26/397),对照组分别为33.27%(165/496)、16.73%(83/496)、2.22% (11/496)及4.20%(16/381).两组总体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6,95% CI:0.52~ 1.12,P =0.170).试验组口干的发生风险较对照组降低了37%(RR=0.63,95%CI:0.46~0.87),而便秘的发生风险则提高了1.38倍(RR=2.38,95%CI:1.21 ~4.66).两组视物模糊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59,95%CI:0.88 ~2.90,P =0.130).结论 索刹那新(5 mg,1次/d)与托特罗定(2 mg,2次/d)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口干,索利那新发生口干的风险较托特罗定低,而便秘的发生风险较高.临床中应综合考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尤其对易发生便秘的患者应谨慎评估病情后再行用药.

    作者:许超;姜先洲;张念昭;赵海峰;徐祗顺 刊期: 2012年第48期

  • Bismuth 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行左肝管-胆总管一期吻合一例

    患者女性,58岁.因阵发性右上腹痛1周,于2012年2月15日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略黄染,全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余无殊.、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21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77 U/L,碱性磷酸酶1171 U/L,r-谷氨酰转肽酶1262 U/L,总胆红素21.3 μmol/L,直接胆红素8.8 μmol/L.肿瘤标志物:CA-199336.1 kU/L,CA-50 38.46 kU/L,AFP 1.88 μg/L.输血前测试: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腹部增强CT(图1):肝硬化,肝内外胆管增宽,肝左叶肝内胆管扩张为甚,肝门见软组织信号影,直径约1.6 cm,胆总管近端局部呈截断样改变.考虑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伴肝内胆管扩张.

    作者:吴文广;顾钧;董平;陆建华;李茂岚;吴向嵩;杨佳华;张林;丁琦晨;翁昊;丁倩;穆嘉盛;刘颖斌 刊期: 2012年第48期

  • 不同剂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剂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并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的28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剂量(70 ml·kg-1·h-1)组9例,中剂量(45 ml·kg-1·h-1)组8例,小剂量(25ml·kg-1·h-1)组11例.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肾功能变化,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8变化.结果 治疗前大、中、小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4.2±8.6)、(13.3±6.3)、(14.3±5.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0.9±5.1)%、(89.9±4.2)%、(91.3±3.1)%,CRP分别为(122±41)、(117±22)、(118±32) mg/L,TNF-α分别为(307±56)、(297 ±45)、(301±52)pg/L,IL-6和IL-8分别为(214 ±55)、(210±47)、(216±40) pg/L和(608±131)、(591±110)、(600±140) pg/L,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分别为(68.3±18.2)、(71.5±21.1)、(69.3±19.5) mmol/L和(811±133)、(798±145)、(806±182) μmol/L,24h尿量分别(320±80)、(330±69)、(350 ±70)ml;三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大、中、小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1.0±3.2)×109/L、(11.1±5.3)×109/L、(8.5±2.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3.3±3.1)%、(84.9+4.3)%、(75.3±2.6)%,CRP分别为(89±10)、(90±14)、(107±13)mg/L,TNF-α分别为(99±39)、(103±28)、(123±35) pg/L,大、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6和IL-8分别为(54±22)、(69±20)、(81±224) pg/L和(104±50)、(138±63)、(167 ±71) pg/L,大、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之间及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BUN和Cr分别为(7.1±2.5)、(8.5±3.8)、(8.9±12.9) mmol/L和(86±21)、(118±28)、(128±35) μmol/L,24 h尿量分别为(1550±92)、(1280 ±102)、(1202±89) ml,大剂量组与中、小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中剂量组病情改善较小剂量组明显,6个月生存率(66.7%、62.5%)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45.5%)(均P<0.05),但大、中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CRR治疗更有利于清除炎症介质,提高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查艳;杨霞;林鑫;袁静;胡英;龙艳君;张湘燕 刊期: 2012年第48期

  • 微小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差异性表达和潜在应用价值

    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症[1],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早期诊断困难,综合治疗效果尚不令人满意.研究资料表明[2],肺癌外科治疗的5年生存率约为30%~42%,临床上肺癌病例一经病理确诊,80%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即便Ⅱ期病变,完全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也仅有24%~ 55%.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种癌基因变化的连续过程,目前已发现多种癌基因和抑痛基因与肺癌有关,但能够真正用于早期诊断和分子诊断分型的标志物还没有明确.因此,探索肺癌相关基因的变化过程及相关机制,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措施,是肺癌诊断治疗研究的迫切需要.

    作者:徐驰;叶玉坤;汪栋;苏长青 刊期: 2012年第48期

  • 带蒂脂肪瓣在保乳术后局部缺损整形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采用乳房皱襞下带蒂脂肪瓣修复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8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的局部广泛切除术,随后采用乳房皱襞下带蒂脂肪瓣修复局部缺损.全组均为女性,年龄33 ~ 59岁(中位43岁),肿瘤均位于乳房下方象限,大径为2.0 ~3.0 cm(平均2.5 cm),术后给予全乳放射治疗及辅助化疗,并对其中10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行内分泌治疗.术后第1个月、辅助化疗完成后及全乳放疗后门诊各随访1次,观察手术后局部美容效果及放化疗对局部的影响,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有无水肿、坏死或瘢痕挛缩等情况,以后每4个月门诊随访1次观察局部复发及美容效果.结果 全组18例脂肪瓣全部成活,术后中位随访15个月,全部无病生存.2例出现脂肪液化,全乳放射治疗对脂肪瓣未见明显影响,乳房外观优良率88.9%,患者主观评价满意度为100.0%.结论 采用乳房下皱襞带蒂脂肪瓣修复保乳手术后的局部缺损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

    作者:刘君;林杰;郝雅婷;杨艳芳;方志沂;顾林 刊期: 2012年第48期

  • Rho激酶抑制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心肌肥厚的影响

    目的 研究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 30只SHR分为5组:SHR对照组;法舒地尔小剂量组(SHRL)、中剂量组(SHRM)、大剂量组(SHRH)和硝苯地平组(XBDP),每组6只;6只Wistar-Kyoto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给药共8周,分别测量治疗前后尾动脉收缩压(SBP)、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心肌细胞横径(TDM).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中Rho激酶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LVWI和TDM明显低于SHR对照组[(2.98±0.05)比(3.16±0.08) mg/g、(18.18±0.75)比(21.32±1.25) μm,P<0.01],而法舒地尔干预各组大鼠LVWI和TDM明显低于SHR对照组[SHRL组(3.12±0.05)mg/g、SHRM组(3.10±0.07) mg/g、SHRH组(3.08±0.09) mg/g、SHR对照组(3.16±0.08)mg/g,SHRL组(20.11±1.15) μm、SHRM组(19.63±1.62)μm、SHRH组(18.91±1.05) μm、SHR对照组(21.32±1.25) μm,P <0.01,P <0.05];XBDP组分别为[(3.14±0.08) mg/g、(21.42±1.23)μm,P>0.05].与SHR对照组相比,法舒地尔干预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Rho激酶mRNA和蛋白质表达明显降低,随剂量增加表达下降[mRNA表达:SHRL组(0 45±0.08)、SHRM组(0.37±0.07)、SHRH组(0.32±0.07)比SHR对照组(0.63±0.07),蛋白质表达:SHRL组(0.78±0.11)、SHRM组(0.73±0.10)、SHRH组(0.68±0.10)、SHR对照组(0.90±0.10),P<0.01,P<0.05];而XBDP组变化不明显[mRNA表达(0.56±0.07)、蛋白质表达(0.85 ±0.10),P>0.05].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SHR左心室心肌肥厚,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肌组织中Rho激酶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志杰;范彦夫;张志英;谢培益;方红城;苏又苏 刊期: 2012年第48期

  • 儿童3型和7型腺病毒肺炎4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3型、7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比较两型临床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并诊断为腺病毒肺炎的患儿47例,按血清学型别分为3型组(19例)和7型组(28例),分别从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危重指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肺功能改变、并发症、预后等方面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统计学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x2分析.结果 3型和7型腺病毒肺炎发病中位年龄分别为1.8岁和1.1岁,男女比分别为14∶5和20∶8.7型较3型发热时间更长[(18±10)比(11±7)d,P=0.010],小儿危重症评分≤80分比例更高[13/28(46.4%)比3/19(15.8%),P=0.031],住院时间更长[(28±17)比(15±6)d,P=0.003)],受累肺叶≥3叶比例更高[22/28(78.6%)比4/19(21.1%),P=0.000],氧合指数更低[(192±85)比(256±79) mm Hg,1 mm Hg=0.133 kPa,P=0.011],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比例更高[17/28(60.7%)比5/19(26.3%),P=0.020],多器官功能不全及衰竭比例更高[16/28(57.1%)比5/19(26.3%),P=0.037],肺外受累突出表现在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酶学改变.肺后遗小气道病变3例,均为7型.结论 7型腺病毒肺炎患儿在临床表现、化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均较3型更凶险,更易引起肺后遗问题.

    作者:胡凤华;曲东;任晓旭;邓洁;钱渊;朱汝南;赵林清 刊期: 2012年第48期

  • 实时CT扫描与光纤内镜技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上气道阻塞定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睡眠状态下256层螺旋CT扫描与光纤内镜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上气道定位诊断的符合率及优缺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59例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分别行清醒、诱导睡眠状态下上气道螺旋CT扫描及清醒状态下光纤内镜检查,判定OSAHS患者的上气道阻塞部位,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实时CT扫描.(Ⅰ)发现单纯软腭后区阻塞或狭窄者,实时CT 26例,光纤内镜检查34例;发现软腭后区+舌后区阻塞或狭窄者,实时CT19例,光纤内镜检查10例;发现软腭后区+会厌后区阻塞或狭窄者,实时CT 6例,光纤内镜检查2例;发现软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阻塞或狭窄者,实时CT 7例,光纤内镜检查3例;软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均未见阻塞或狭窄者,实时CT1例,光纤内镜检查10例;实时CT与光纤内镜检查均未发现单纯舌后区及会厌后区狭窄或阻塞者.(2)对比两种方法判定OSAHS患者软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阻塞或狭窄阳性率,实时CT扫描阳性率均高于光纤内镜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腭后区:98.3%(58例)比81.4%(48例),x2=5.82,P <0.05;舌后区:44.1%(26例)比22.0%(13例),x2=9.60,P<0.01;会厌后区:22.0%(13例)比8.5%(5例),x2=4.90,P<0.05].结论 药物诱导睡眠实时CT扫描较之光纤内镜检查可获得更多上气道解剖学信息,可为OSAHS诊治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形态学依据.

    作者:闫智强;孙建军;陈曦;袁伟;林勇生;孙玉梅;章榕 刊期: 2012年第48期

  • 胃癌根治术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1例胃癌术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发病时间及进展时间、检查结果、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细菌培养结果、抗生素使用情况,总结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结果 31例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4)岁.胃癌术后急性阑尾炎症状不典型,31例患者均有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右下腹痛(100.0%),伴发热27例(87.1%),恶心呕吐11例(35.5%),腹胀9例(29.0%),肠梗阻21例(67.7%),腹腔脓性渗出液31例(100.0%).腹痛至腹膜炎发生时间(15±4)h,阑尾穿孔 16例(51.6%),7例患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不升高(22.6%).剖腹探查诊断17例,延迟诊断率为54.8%.31例患者均经手术和抗感染治疗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胃癌术后急性阑尾炎感染播散快,腹膜炎发生早且发生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合理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是胃癌术后急性阑尾炎治疗的重要方法.

    作者:何磊;陶应田;沈毅;徐阿曼;张长乐;孟翔凌 刊期: 2012年第48期

  • 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肿瘤干细胞筛选及鉴定

    目的 探讨采用一种新型高效的肝癌干细胞分离方法,并对获得的肝癌干细胞进行鉴定.方法 应用无血清肿瘤干细胞培养基,悬浮培养SMMC-7721形成克隆,将悬浮细胞收集后裸鼠皮下接种,并予顺铂干预,取耐药细胞继续悬浮培养获得克隆,分别采用定量PCR、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标志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肿瘤干细胞培养基和顺铂的双重筛选下,SMMC-7721能有效形成悬浮生长的细胞克隆.检测结果提示,与普通肝癌细胞相比,获得的干细胞克隆高表达多种干细胞标志NANOG、OCT-4、SOX-2、Notch和肿瘤干细胞标志CD24(90.0%)、CD133(6.1%)、CD90(4.8%),其中尤以CD24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无血清体外培养+体内增殖+耐药筛选相结合是一种能有效分离纯化肿瘤干细胞的新方法,可从SMMC-7721中分离出具有干细胞特征并高表达CD24的肝癌干细胞克隆.

    作者:王涌;刘雅辉;姜建帅;崔翰斌 刊期: 2012年第48期

  • 利奈唑胺可有效治疗慢性广泛耐药结核病

    利奈唑胺表现出体外抗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分支杆菌的作用.近期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利奈唑胺可有效治疗慢性难治性广泛耐药结核(N Engl J Med,2012,367:1508-1518).该研究纳入了41例肺结核患者,痰培养广泛耐药结核分支杆菌阳性,在进入研究前6个月内对所有可用的抗结核药物疗效均不佳.患者被随机分为立即服用(21例)或2个月后延迟服用利奈唑胺组(20例),服药剂量为600 mg/d,正在使用其他抗结核治疗不变.

    作者:盖晓燕;贺蓓 刊期: 2012年第48期

  • 重庆一教学医院部分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肥胖发生率及实际的营养支持应用情况,并与北京地区调查资料相比较.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点连续采样法,从2011年6至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神经内科及呼吸内科定点连续纳入住院患者2255例,入院后24 h内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结果 2255例住院患者中2166例(96 1%)患者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和其他观察内容的全过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9.5% (638/2166),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2.2% (265/2166),肥胖发生率为2.4%(52/2166).有营养风险患者接受规范的营养支持率仅为9.2% (59/638),其中胃肠外科高于北京(P =0.001),神经内科低于北京(P=0.002);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1.0%(16/1528),各科室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均比北京低(均P<0.01).结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营养支持率低于北京大医院,但无营养风险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也很少,存在过分偏重肠外营养情况,需按临床诊疗指南进行较大范围的继续教育.

    作者:张慧;王杨;牟绍玉;蒋朱明;时德;于康 刊期: 2012年第48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