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保平
目的 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6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2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及不良问题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75例(100.00%)高于对照组60例(80.00%),不良问题发生率1例(1.33%)低于对照组13例(17.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问题发生率,促进护患之间保持和谐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文章以医学研究所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医学研究所在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申报时较常出现的问题,具体包括人员科研基础薄弱、科研管理力度不足等,并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政策进行改革的有效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作者:陈桂月;王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自从我国大力推行新医改政策之后,不单单改善了以往看病难和贵等弊端,同时更全面加快医药卫生产业发展进程,集中表现为医药产业的快速升级和行业利益的均衡划分.笔者分别阐述新医改政策对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细节,以及日后医药产业科学性经营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有关工作人员重视.
作者:林佳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该文综合国内外对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研究,梳理出主要研究方向: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改进措施、平均住院日与医院效率的关系、现代管理理论在平均住院日管理中的应用.结合国内外研究建议,展望今后平均住院日管理中,应注重对住院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作者:宫习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门诊分诊护士作为医院形象的直接表现,可以说分诊护士的工作质量的高低以及言行举止可以对科室乃至医院的整体水平直接反映出来.分诊能得到有效追踪,预约分诊人员不足,低年资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等.合理增加门诊分诊人员,用目测与咨询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风险,提高门诊一对一服务,改善门诊就诊流程与环境,减轻医生工作量,提高服务质量,填补第一预检分诊漏洞,保障患者安全,完善患者生命体征的测量,引导非急诊患者到门诊就诊等,可促进二级分诊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该文观察、分析在医院门诊中,新型导医分诊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
作者:田坤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及常规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效果差异,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6-12月该院12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2017年1-6月140例神经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提升护士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医疗意识.结果 风险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95.25±3.24)分、满意度评分(97.17±1.27)分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7.16±8.35)分、(91.08±1.94)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57%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病房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评分,值得应用.
作者:夏陈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医疗卫生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政府更加关注民生,更加重视医疗卫生工作,广大人民群众也更加关注医疗服务水平、关注卫生改革发展.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显得意义更加深远.医德医风是从医之本,该文通过分析医德医风现状、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作者:俞佳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进入ICU治疗的患者60例,将其具体划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例,护理人员需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给予观察组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终分析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人员在进行具体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护理管理中有效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对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纳入117例自2014年8月-2017年10月间在该院接受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将其分为常规管理组和规范化管理组,常规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疼痛管理,规范化管理组患者应用规范化疼痛管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出院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术后次日规范化管理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管理组45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满意度为80.36%,规范化管理组55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满意度为96.49%,规范化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素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风险防范管理在基层医院外科住院患者导管护理当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工作的外科护理医护人员60名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名.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的30名医护人员采用风险防范管理的形式进行外科住院患者的导管护理.而对照组的30名医护人员则进行常规的导管护理模式.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之后,记录医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反馈情况.结果 通过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的自我反馈,显示出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更加优良.结论 在外科住院患者导管护理中,采用风险防范管理的形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建议广泛采用这种形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吴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基层卫生院中检验科常见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确保基层卫生院的整体检验质量达到标准.方法 找出基层卫生院中检验仪器和检验标本采集全过程的不足之处,罗列问题项目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已找到的问题逐一设计完善措施,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结果 在提出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完善后,基层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相比改进前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结论 通过研究基层卫生院检验科在进行检验工作时存在的常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研究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能够有效规范基层卫生院工作人员的职业态度,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孔祥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公共卫生教育在我国高校健康教育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位置,我国许多高校学生接受公共卫生教育和自身健康保护意识较为薄弱.社会节奏加快,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背景下,重视高校公共卫生教育的开展变得十分重要,想要加大高校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培养,就要重视公共卫生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加深学科教育中关于公共卫生知识教育的比重.分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大力开展关于公共卫生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
作者:王芳;张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社会的发展逐步加快,我国为紧随社会脚步,对国家卫生制度进行不断改善.政府为了扶持卫生制度发展,在其中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并吸纳大量全方位人才,共同服务卫生项目资金管理.虽然近几年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上取得了不错成效,但仍存在一定问题.该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和挑战进行讨论,并探讨解决方法与对策.
作者: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医院管理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德医风,关系到医院整体的职业面貌.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于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关的策略.
作者:姜艳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作用.方法 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集手术患者88例参与研究,平均分为对照组(n=44)与研究组(n=44),分别实施常规管理与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55%(2/44),显著低于对照组20.45%(9/44);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73%(43/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34/44),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添加风险管理有助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同时还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梁丽娟;翟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康复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机制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康复科在2015年实行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2016年初,科室深入总结之前的护理管理经验,同时与自身实际工作特点相结合,在传统护理管理工作中引入激励机制,记录好不同时间段科室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统计学分析之后得到结论.结果 2016年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均明显好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激励机制引入到康复科常规护理管理中,可以显著提升其护理工作质量,帮助其维持良好的医护关系和护患关系,并为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保障.
作者:周文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口腔疾病患者在口腔护理中使用风险管理后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入的90例口腔疾病患者,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另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管理对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显著比对照组(88.89%)高(χ2=6.352,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2.22%)比对照组(8.89%)低(χ2=4.240,P<0.05).结论 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口腔护理中,不仅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提升护理满意度,该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唐国华;唐子为;文旭敏;冯惠琼;李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贺顺红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该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未实施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结合管理,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实施了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比较应用管理前后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情况.结果 实施管理前后医院病区的卫生、无菌物品的管理、无菌技术操作、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的评分分别为(84.67±6.29)分、(88.60±6.37)分、(90.45±6.18)分、(82.59±6.32)分、(62.56±6.08)分和(92.82±8.34)分、(96.87±8.69)分、(98.23±8.61)分、(97.64±6.36)分、(72.88±8.06)分,实施管理后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安全性,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凌;贺顺红;钟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文化的不断发展深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质量的重要性,所以,对于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可以将生命质量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并且在构建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中,也需要纳入这个重要的标志.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的提高人们生命质量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社会医学、经济学等领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该次研究主要分析的内容是在社会医学领域中,生命质量的研究成果,首先是生命质量概念定义以及发展情况;其次是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再次是分析其使用的测定量表;后分析其存在的几点问题,期望为后期的在社会医学领域中生命质量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借鉴.
作者:秦姝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强化慢性病管理通过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医疗费用、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5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哮喘患者入组,60例患者同意加入慢性病强化干预对象,纳入观察组,60例对象常规慢性病管理,纳入对照组.6个月后,评价依从性、花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WOHQOL-100)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获得随访58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康复训练、急性发作预防、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6个月后生活质量心理、社会关系、总体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6个月内费用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蒋菊湘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