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临床观察

何丽铿;王小言;陈霞;付立晶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 硬膜外, 镇痛泵,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为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外镇痛泵(PCEA)的镇痛效果、副作用以及其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术后采用PCEA方法 作为研究组,100例术后常规使用度冷丁止痛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记录40小时内伤口疼痛、恶心呕吐、腹胀、肛门排气、排尿以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镇痛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且首次成功母乳喂养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但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剖宫产术后应用PCEA方法 镇痛效果满意,无明显副作用,且促进乳汁早泌,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提早,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弓根螺钉人字脊顶进钉方法及深度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和总结椎弓根内固定的临床定位和进钉深度的探讨.方法 CT椎体重建了解人字脊的出现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腰椎弓根人字脊顶进钉68例.结果 人字脊顶出现率为94.1%,全部病例椎弓根置入准确,深度达到要求,一次成功,复位良好,本组无一例马尾神经、神经根及大血管损伤.结论 取用人字脊顶进钉法符合客观解剖定位,且有直观性和感觉性,准确率高,容易掌握.

    作者:高沃光;莫水明;刘永棠;钟建华;冯裕修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钻孔扩大外引流加颞肌贴敷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改进方法 --钻孔扩大外引流加颞肌贴敷术及其疗效.方法 将同期80例涉及颞部CSDH病例随机抽签分为A、B两组.改良手术组A组40例采用血肿钻孔外引流加颞肌贴敷术;对照组B组40例采用常用的钻孔引流手术.两组病例均经6~12个月随访.结果 A组40例治愈,癫痫2例,无死亡、血肿复发、脑内血肿形成、张力性气颅、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术后一年复查无复发.B组40例治愈,出现张力性气颅2例,血肿复发3例,脑内血肿形成3例,硬膜下积液3例,癫痫6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一年复查复发5例.结论 A组病例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B组.提示改良手术疗效明显优于钻孔引流术.

    作者:马珊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鼾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近年来治疗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文分析和总结了102例鼾症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特点,以了解护理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02例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鼾症患者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监测进行分析,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的多导睡眠图参数比较,呼吸紊乱指数:术前(62.67±31.58),术后(36.58±18.91)(P<0.01);长呼吸暂停时间:术前68.61±41.20,术后(39.28±21.61)(P<0.01);低氧饱和度:术前(60.16±24.52),术后80.71±16.43(P<0.01).病人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记忆力增强,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结论 这充分体现了科学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葛春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自发性气胸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治疗进行评价.方法 我院2001~2005年收治的自发性气胸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经保守治疗、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膜粘连术等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典型的自发型气胸通过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不难作出正确诊断,但要注意与一些相关疾病鉴别.

    作者:李跃飞;张丽;白雪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早发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128例分析

    目的 探讨早发型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的发展变化与治疗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7年来我院收治的128例早发型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诊治和妊娠结局,分组包括22~32孕周前43例,32~34孕周前85例,34孕周后331例,分析指标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并发症和合并症以及母婴结局.结果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较晚发型治疗时间长(P<0.01)、分娩孕周早(P<0.01)、围产儿结局差(P<0.05)、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多(P<0.01).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生儿预后不良,围产期并发症多且严重,应根据母儿情况适当选择病例进行合理的保守治疗,严密监护母儿变化.

    作者:曹呈国;谷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感染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的方法 对2006年1月至12月入住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ICU患者医院感染率29.1%,显著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3.4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多,占75.00%;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萄萄球菌属细菌为主.结论 ICU由于危重患者多,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均是医院感染高发因素,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胡琴;张聪;黄国权;蔡英丽;陈捷;李健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的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16例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 10例病人6a后死亡,6例10a随访生存,但活动能力下降.结论 本病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预后不良.

    作者:王敏健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影响临床生化自动化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简述样品供体的状况、采集标本的理化性状及样本聚集方法等因素对临床生化自动化分析的影响,认识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肝脾创伤的超声及CT比较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及CT比较诊断对肝脾创伤的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48例肝创伤及68例脾创伤患者的超声诊断、CT诊断及二者比较诊断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单纯超声诊断符合率:脾创伤89.9%,肝创伤为88.9%;单纯CT诊断符合率:脾创伤为81%,肝创伤为90.9%;超声CT比较诊断符合率:脾创伤为97.2%,肝创伤为96.3%.结论 超声及CT比较诊断能明显提高肝脾创伤诊断的符合率,具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作者:苏炳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脂肪肝患者肝功能与血脂的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为临床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 对B超检查出的69例脂肪肝患者及76例健康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测定分析.结果 脂肪肝患者的ALT、GGT、CHE、TBA、TBil、TG、T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脂肪肝患者既有血脂代谢紊乱,又有肝功能的异常及肝细胞的损伤.

    作者:李德新;赵明泽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腕踝针在治疗脑卒中患者并发流涎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后流涎为临床常见脑卒中并发症之一,常常在脑卒中伴发吞咽困难时出现,同时其还会加重患者的吞咽障碍,致脱水、营养不良、全身抵抗力下降、吸入性肺炎等.

    作者:韩雯;张富洪;弓利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医疗器械洁净度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的 对医疗器械洗涤后洁净度检测方法 的探讨.方法 取使用后的医疗器械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半自动清洗机,加入1:250的杰力酶;另一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加入1:2000的安必洁多酶洗涤剂,均按操作常规进行清洗,随机从清洗后的医疗器械中抽取200件,进行常规目测,在目测的基础上再进行残留血污检测.结果 目测观察判定200件医疗器械合格为192件,合格率达96%,目测后再进行杰力试纸测200件医疗器械阴性130件,合格率65%.结论 采用杰力试纸法来检测洗涤后的器械的洁净度,比目测观察检测方法更科学、准确、客观.

    作者:梁群娣;李建英;梁惠莲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河南省部分地区基层卫生培训班学员学习心理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基层卫生人员的心理状况,为培训班学员的教育指导、技能提高和心理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和合理建议.方法 采用SCL-90自测量表对566名河南省基层卫生培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结果 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三项与全国常模比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但人际关系敏感与全国常模相比分数超低于常模(P<0.001).结论 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应因材施教,引导其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全面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

    作者:周金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脑外伤的影像学检查时机及MRI序列选择——附79例小灶性脑挫伤的MRI分析

    目的 探讨小灶性脑挫伤MRI检查特定序列的价值和检查时机选择的意义.方法 使用安科0.2T OPEN MARKⅡ扫描机,选择SE序列,颅脑横断面扫描,层厚10mm;扫描参数:T1WI TR300/TE19ms;轻度T2WI TR1600~1800/TE80ms;重度T2WI TR5000/TE102ms.检查时间外伤后12小时~72小时.脑内挫伤灶界定在3~15 mm.对79例小灶性脑挫伤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小灶性脑挫伤于伤后12小时~72小时,采用轻度T2WI易被检出,病变发生于灰质区、白质区或灰白质交界区,呈小片状等T1长T2信号.病变可多发.结论 合理选择脑外伤的MRI检查时间和扫描序列,可更准确的显示脑内小挫伤灶.

    作者:孙晓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左室构架改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左室构架的改变.方法 将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行治疗前心脏B超检查,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作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疗后的左室构架改变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改变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左室构架改变较西医治疗明显.

    作者:高蕾;刘珂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为眼科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故治疗尤为困难.我们近年来采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本病38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陈国峰;刘珂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肾性贫血时静脉与口服铁剂的疗效比较

    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服和静脉补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40例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口服组和静脉组各20例,口服组口服福乃得(含硫酸亚铁525 mg),1片/d,静脉组输注右旋糖酐氢氧化铁(科莫非),每次100mg,每周2次,共10次后每2周给予维持量100mg,2组疗程均为9wk,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变化.结论 CRF贫血患者静脉补铁优于口服补铁.

    作者:卢春艳;单非易;于绣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兰溪市城南农村妇女病普查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妇女的健康情况,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普查兰溪市城南医院所辖街道的21个村的已婚育龄妇女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查妇女病中发病率排序为:宫颈糜烂,附件炎,阴道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结论 农村妇女病多发原因与女性外阴、阴道解剖生理特点;农村妇女文化层普遍次较低,缺乏生殖保健知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医疗保健条件欠佳等因素有关.

    作者:符淑君;吕贤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影像学特点与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影像学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对26例HSL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SLE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1)有烫吸海洛因病史.(2)22例患者有戒毒史.(3)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以精神症状及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4)CSF基本正常.(5)头颅CT及MRI示大脑,小脑白质广泛对称性受累.(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本病的诊断依靠明确烫吸海洛因史及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综和治疗效果好.

    作者:陈根本;魏丽玲;陈菁华;温利苹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格列齐特缓释片的释放度比较研究

    目的 对比国产和进口格列齐特缓释片,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用国产格列齐特缓释片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所收载的格列齐特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采用pH8.6的磷酸盐缓冲液1000ml为释放介质,转蓝法,每分钟150转.结果 测得2、4、10h的累积释药量分别为26.95%、47.40%和93.12%,与国外进口片的释药过程基本一致.结论 该片剂处方较为合理,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服用次数少,药效稳定,副作用小的新剂型.

    作者:咸春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