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梅英;杨彬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社区卫生服务站2012年1月~2015年12月慢病健康档案登记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提高糖尿病认知、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心理护理、其他护理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糖尿病认知、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心理护理、其他护理等方面的效果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提高糖尿病认知、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心理护理、其他护理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李淑萍;赵海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肠造瘘患者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肠造瘘患者88例,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调查一般资料.将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院外延续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肠造瘘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华;杨华;罗莉;严正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心理特征、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2月选取该院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特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诊查依从性、图像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诊查时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诊查依从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柳玉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在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患者120 例,将未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之前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 年4 月~2015 年3月),将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后的患者设为观察组(2015年4月~2016年7月),各60例.对两组患者用药治疗之后的满意度、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33%,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5.00%,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5.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医院内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医患关系的友好桥梁得以建立,值得各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徐建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采取护理干预方案对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皮肤瘙痒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50例,治疗方式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同时展开针对性护理举措,对于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在进行护理后,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缪华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胚胎移植术后同时宫内宫外孕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2年4月~2017年3月住院的48例胚胎移植术后同时宫内宫外孕患者按年份先后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由人文关怀小组成员融入人文关怀要素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宫外孕常规护理,运用SDS和SAS自评量表调查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运用医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结果 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分数均显著下降,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结论 人文关怀能缓解胚胎移植术后同时宫内宫外妊娠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郑丽芳;万盈璐;曾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是保障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综述了以护理学专业认证为立足点,探讨专业认证对护理学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为深化护理学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李彩福;王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浆吸附过滤(continuousplasma filtration adsorption,CPFA)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后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CPFA患者52例,给予全面护理,另外52例脑卒中CPFA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降低值、临床疗效、BI评分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前平均(5.38±1.89)分,治疗后平均(3.29±2.01)分,说明护理后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了患者的血脂和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高凝状态,加强抗氧化能力,抑制粥样斑块发展.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CPFA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作者:侯项南;张丹;徐宁;郭宏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接受结构化指导对其心理情绪的改善及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作用.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10例白内障手术老年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结构化指导,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情绪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情况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接受结构化指导能够有效改善焦虑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实现对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叶森娣;舒香云;叶静梅;阵坤连;佟艳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规范深静脉置管处换药技术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入住该科的深静脉置管患者80例进行观察研究,统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分析造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因素.观察中发现经过常规的局部换药,还存在导管外露部分不清洁、未及时更换敷贴、导管圆盘外露未固定和输液接头不清洁等现象,据此,该科对深静脉置管处换药技术进行了规范.规范后对2016年4月~2017年4月的深静脉置管患者80例进行分析,统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 规范前,80例患者中有7例(8.80%)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规范后,80例患者中有1例(1.30%)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后,导管外露部分不清洁、未及时更换敷贴、导管圆盘外露未固定和输液接头不清洁等发生情况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深静脉置管换药技术进行规范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作者:张华瑜;吴静冰;林巧凤;刘榕;石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术前预适应锻炼对经桡动脉PCI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该院行经桡动脉PCI术的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PCI术前进行预适应锻炼.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QO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5 d观察组患者的SS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经桡动脉PCI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预适应锻炼有效提高经桡动脉PCI患者QOL评分及自理能力,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肢体肿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奇花;严家嫦;傅为清;张玉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持续健康教育对中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 年9月~2017年10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86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中重度烧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持续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变化,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3 个月生活质量(BSHS-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抑郁情绪(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烧伤临床护理中积极采取持续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该宣教模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睿菁;王雯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不孕女性面临着生育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其性生活质量,而性生活满意度是研究不孕女性性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对不孕女性性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不孕女性提供人文关怀,并为临床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刘晏兵;薛虹霞;李文涛;安力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病耻感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科室97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SIS得分为(58.23±12.37)分,属于中下水平;病耻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均呈负相关(r=-0.273、-0.234、-0.312、-0.245,P<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重视社会支持的提高,达到降低患者病耻感的目的.
作者:李琼琼;张娴;孟凡静;李爽;孙盼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调查和评价分析医院普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了解手卫生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知识调查表,对我院普外科90 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其中医生32 名,护士58 名.结果 有94.44%(85/90)的医务人员知道七步洗手法,10%(9/90)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或手消毒,医生、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和医疗、护理操作前后的洗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护士洗手前后平均带菌量分别为(46.033±4.673)cfu/cm2、(36.281±3.029)cfu/cm2、(8.392±1.065)cfu/cm2、(5.368±0.573)cfu/cm2.结论 通过洗手能有效去除普外科医务人员手部的大部分细菌,管理者应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与监管,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质量,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林晓琪;吴崇颖;丁欲晓;王灿建;陈燕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消化科接收实施连续8 h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生命指标、疗效、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 h、12 h、24 h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率,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国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综合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的肝癌患者110 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肿瘤缩小率、肿瘤完全坏死率、治疗1个月后首次完全消融率,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肿瘤缩小率(78.20%)及肿瘤完全坏死率(61.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肿瘤缩小率(58.20%)及肿瘤完全坏死率(3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的首次完全消融率(94.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射频消融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月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ERCP取石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结合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性护理,干预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肠梗阻、胆石残留、术后出血及胆漏,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ERCP取石,术后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护理工作有指导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满珊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眼外伤住院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眼外伤患者210例(225只眼).记录并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存质量情况,分析生存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10例患者术后12周生存质量优于术后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并实施多元回归分析后进行影响因子筛选,结果生存质量影响因素为手术次数(Bs=-0.30)、视力(Bs=0.36)、脑力劳动(Bs=-0.21)、有疗保险(Bs=0.24)、爆炸伤(Bs=-0.28).结论 眼外伤患者生存质量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步提高,然而临床上不仅需要重视患者常规治疗,还需对患者经济状况、职业等深入了解,注重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对眼外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凤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80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精细化管理组(n=40)和常规护理组(n=40),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精细化管理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2.5%)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化管理组患者的住院环境、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质量评分显著较高(P<0.05),住院时间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较常规护理更能有效提升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