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勤;王行环;扬中华;王怀鹏;杨志伟;李世文;郑新民
目的 研究单抗偶联靶向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的抑癌作用.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SEA组及单抗靶向SEA组;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效应细胞,BIU-87为靶细胞,以不同效靶比接种细胞;对照组予全培养液,后2组分别予不同稀释浓度的SEA及单抗靶向SEA,以细胞计数kit-8(CCK-8)测定各组BIU-8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共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 单抗靶向SE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1.2±2.6)%~(88.7±3.0)%],显著高于对照组[(5.8±3.0)%~(16.5±4.0)%]及SEA组[(20.7±2.1)%~(68.6±4.0)%](P<0.05).实验组细胞均发生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其中单抗靶向SEA组凋亡率为[(14.6±0.7)%~(66.5±3.3)%],显著高于SEA组[(9.1±0.6)%~(29.9±1.3)%]及对照组[(4.6±0.7)%~(6.5±0.3)%](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有上调Bax/Bcl-2比值作用,其中单抗靶向SEA组为(3.29±0.34),显著高于SEA组(1.21±0.05)及对照组(0.45±0.15)(P<0.05).单抗靶向SEA组12、24 h共培养上清中的IL-2、TNF-α、IFN-γ浓度与SE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单抗靶向SEA对膀胱肿瘤细胞显示出更强大的增殖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其进一步上凋肿瘤细胞Bax/Bcl-2比值促进其凋亡有关.
作者:贡震;张培影;韩从辉;郝林;杨建军;王涛;汤文浩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喉癌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48例喉癌、15例喉炎组织中CD147、MMP-2、MMP-9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进行对比.结果 CD147、MMP-2、MMP-9在喉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75.0%、79.2%,明显高于喉炎组26.7%、6.7%、33.3%(P<0.01);CD147、MMP-2、MMP-9的阳性表达均与喉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3项指标在喉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D147和MMP-2、MMP-9在表达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83.3%、90.0%)高于表达阳性(25.0%、7.7%、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证实MMP-9是危险因子,其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O.05).结论 CD147、MMP-2、MMP-9与喉癌侵袭、转移有关;CD147与MMP-2、MMP-9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MMP-9可能成为独立的预后判断因子.
作者:苟小霞;金风;陈海霞;吴伟莉;陈露;曾英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小于扰RNA(siRNA)抑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的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经氟波酯诱导为巨噬细胞后分2组,分别感染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的针对NF-κB P65的siRNA逆转录病毒质粒(siRNA病毒组)及乱序(Scramble)对照序列逆转录病毒质粒(Scramble病毒组).用终浓度50μg/ml的LPS持续刺激2组巨噬细胞,分别应用RT-PCR技术检测LPS刺激不同时间巨噬细胞NF-κB P65 mRNA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含量.结果 LPS刺激12和24 h,siRNA病毒组巨噬细胞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0.97±0.02,0.89±0.01)明显低于Scramble病毒组(1.01±0.03,0.97±0.01,均P<0.05);LPS刺激24和72 h,siRNA病毒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0.95±0.04,0.94±0.01)明显低于Scramble病毒组(1.07±0.06,1.03±0.05,均P<0.05).LPS刺激4、8、12和24 h的各时点,siRNA病毒组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cramble病毒组(0.92±0.02比0.98 ±-0.01,0.86±0.02比1.00±0.01,0.79±0.03比1.01±0.01,0.78±0.03比1.02±0.01,均P<0.05).LPS刺激2、4、8、24、36、48、54和72 h的各时点,siRNA病毒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Sramble病毒组(均P<0.01).结论 针对NF-κB P65的siRNA可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功能活性,进而抑制内毒素刺激引起的巨噬细胞活化和TNF-α释放,提示RNA干扰技术在急性肺损伤早期过度炎症反应的防治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吴春婷;朱光发;赵佳晖;张向峰;靳丽妍;闫树凤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0例PC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位发病年龄48岁(22~69岁),男8例,女2例.皮损单发患者7例,多发3例.初期皮损呈红色皮下结节,质地较硬,多固定,部分皮损可呈自限性或反复出现,增大后可出现表面溃疡,呈菜花状.皮损可位于头颈部(5例)、躯干(3例)或全身各处(2例).有2例淋巴结受侵和1例骨受侵,骨受侵者有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阳性和细胞增殖指数偏高(ki-67>80%).初始治疗:7例单发病灶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后进行放疗、化疗或化放疗,除1例复发外,6例均无病生存;3例多发病灶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放疗或生物治疗,2例复发,1例无病生存.中位随访44个月(9~95个月)时,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为89%,总生存率为100%.结论 PCALCL多见于中年男性,不易侵犯内脏器官和淋巴结.病变局限性者,经治疗预后好;病变广泛者即使采用手术、放疗联合化疗,多数仍不能治愈.
作者:吕铮;石远凯;何小慧;秦燕;周生余;张长弓;刘鹏;杨建良 刊期: 2010年第18期
在儿童哮喘对照试验(the Pediatric Asthma Controller Trial,PACT)中,吸入氟替卡松100μg、每日2次是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仍有超过50%的哮喘患儿未能控制病情;疗程48周的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仍有39%的患儿出现至少1次急性发作.
作者:房娟;贺蓓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儿童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以及电子支气管镜在诊断治疗儿童支气管异物中的作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经支气管镜诊断治疗的支气管异物患儿246例,应用Olympus电子支气管镜,在局部黏膜麻醉下经鼻插入支气管镜逐级观察支气管结构,使用篮状异物钳或齿状异物钳钳取异物.结果 246例患儿中,支气管异物以果仁或果壳类(230例,占93.5%)为常见,异物嵌顿位置以右下叶支气管开口(98例,占39.8%)为多.钳取异物手术次数平均为(1.9±1.3)次,一次取出率为58.5%(144例).阻塞于左右主支气管、右中叶和右下叶支气管的异物一次取出率较高,分别为91.1%、60.0%和55.1%.篮状异物钳钳取所需次数(1.4±0.9)明显低于齿状异物钳所需次数(2.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儿童支气管异物种类以果仁或果壳类植物性异物为主,阻塞部位以右下支气管为多见.位于左右主支气管异物一次取出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用篮状异物钳钳取异物所需手术次数明显少于使用齿状异物钳.
作者:马渝燕;焦安夏;江沁波;饶小春;潘跃娜;刘玺诚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KIAA1173基因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SCC)中表达的临床与病理意义.方法 克隆KIAA1173基因片段(354 bp),并制备cDNA探针;采用原位杂交检测133例SSCC患者肿瘤组织(52例Ⅰ级、37例Ⅱ级、31例Ⅲ级和13例Ⅳ级)和47份正常表皮中KIAA117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KIAA1173基因阳性定位在实质细胞胞质内,在SSCC中阳性表达率为3 8. 3%(51/133),在正常表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6%(44/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67,P<0.01);正常表皮组的强阳性表达率为48.9%(23/47),SSCC组为6.0%(8/1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76,P<0.01);KIAA1173基因在SSCC I、Ⅱ、Ⅲ、Ⅳ级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3.8%(28/52)、62.2%(23/37)、67.7%(21/31)和76.9%(1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05,P>0.05);分化较差组的表达缺失率70.5%(31/44)高于分化较好组57.3%(51/89),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54,P>0.05).结论 KIAA1173基因在正常皮肤和SSCC不同分化程度中表达不同,KIAA1173基因可能参与SSCC的演变过程.
作者:张三泉;田歆;罗育武;钟道清;黄振明;张锡宝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初步探讨吡柔比星(THP)对于伴随膀胱肿瘤的膀胱原位癌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灌注前将50 mg THP溶解于50 ml 5%葡萄糖溶液,对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5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和14例无痛性血尿患者行THP膀胱灌注,保留15 min后置入膀胱镜检查,观察肿瘤组织及周围膀胱黏膜染色情况.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检查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对肿瘤组织、THP染色区域全部进行组织学检查,肿瘤蒂旁2 cm处及膀胱其他部位非染色区域组织作为随机对照,分析比较染色结果.结果 共37例膀胱肿瘤患者的67块肿瘤周围膀胱黏膜THP染色阳性,其中11块病理证实为膀胱原位癌,分布在7例患者中.14例无痛性血尿患者中有2例膀胱黏膜呈现THP染色阳性,其中1例染色区病理证实为膀胱原位癌;另外12例未染色,组织学检查无阳性发现.膀胱原位癌细胞吸收TH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12/13)和86.7%(371/428).结论 THP对于伴随膀胱肿瘤的膀胱原位癌诊断操作简便、直观,有一定的定位诊断价值.
作者:夏术阶;刘海涛;阮渊;薛松;张捷;孙晓文;韩帮旻;朱轶勇;卓见 刊期: 2010年第18期
多项临床试验已充分证实了他汀药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有效作用,也包括女性冠心病患者,然而在女性一级预防中的作用还尚有争议.Mario Petretta等对不同性别他汀药在一级预防中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进行了荟萃分析,发表在2010年1月7日出版的国际心脏病学杂志(Int J Cardiol,2010,138:25-31).
作者:许海燕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重症甲型H1 N1流感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9年9月1日至12月4日天津市11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25(21~36)岁.孕妇2例,既往存在基础疾病者3例(扩张型心肌病、多发性骨髓瘤、萎缩性胃炎各1例).患者入院时影像学检查示累及肺叶均超过3个,氧合指数均<30 mm Hg(1 mm Hg=0.133 kPa),均在24 h内给予奥司他韦、甲泼尼龙和机械通气等治疗.治疗过程中均存在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高乳酸脱氢酶,出现气胸或纵隔气肿者4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脓气胸者各1例.机械通气3~7 d气道分泌物培养4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检出曲霉菌.病情均进展迅速,从出现临床症状到就诊的中位时间为4(3~6)d,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2(8~20)d.结论 天津市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多是既往健康的中青年和孕妇,发病凶险,进展迅速,易并发细菌感染,主要死亡原因是顽固低氧引起的呼吸衰竭.
作者:武俊平;吴琦;邵世峰;孙昕;谢祎;张俊全;李莉;杜钟珍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的相互关系,为临床筛选出能从生物靶向治疗中获益的人群.方法 对208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包含12和13密码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Sanger法测序,进行K-ras基因的检测,结合相关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K-ras基因的表达状况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结果 20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12或13密码子突变为91例,突变率为43.8%,突变率在男女性别之间、肿瘤位置、组织分化类型和Duke's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结直肠癌组织K-ras基因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有助于临床筛选出针对抗EGFR靶向治疗药物有效的结直肠癌患者.
作者:徐向明;张国良;李敏伟;王丹阳;林建江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皮下和腹内脂肪组织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mRNA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影响其表达调控的因素.方法 选取2007年1-6月因非代谢性疾病而接受腹部择期手术的正常体重正常糖调节、单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各9例,取皮下和腹内脂肪组织,用RT-PCR法检测RBP4 mRNA的表达,并在体外对正常体重正常糖调节者腹内脂肪组织分别与一定浓度的胰岛素、地塞米松、棕榈酸、肿瘤坏死因子-α、吡咯列酮共培养,用RT-PCR法检测药物对腹内脂肪组织RBP4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腹内脂肪RBP4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正常糖调节者(分别为2.10±1.84和1.54±0.46比0.75±0.28,P<0.01和P<0.05),并明显高于相应的皮下脂肪组织;3组人群间皮下脂肪组织RBP4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0.15比0.99±0.14比1.13±0.07,P>0.05);药物胰岛素、地塞米松、吡咯列酮、棕榈酸能显著上调RBP4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上升了2.13、0.84、2.04、4.88倍;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下调RBP4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了38%.结论 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腹内脂肪组织RBP4 mRNA的表达显著上升,正常体重正常糖调节者腹内脂肪组织RBP4 mRNA的表达受胰岛素、地塞米松等多种参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因素的调控.
作者:刘晓华;魏丽;王玲艳;祝超瑜;包玉倩;贾伟平 刊期: 2010年第18期
患儿男,9岁.因腹泻6年、双下肢水肿2年于2008年6月26日入院.患儿6年前无诱因逐渐出现腹泻,为黄色稀糊便,每次约200 ml,每天1~3次,油腻饮食后明显.2年前间断出现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否认腹痛、便血、尿少、发热等.
作者:宋志强;周丽雅 刊期: 2010年第18期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为常见的一型[1].MF的治疗分为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2种:局部治疗即皮肤靶向治疗(skin-directed therapies,SDT):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氮芥、补骨脂素(8-MOP)加长波紫外线照射(PUVA)和(或)中波紫外线(UVB)照射;系统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患者,包括单一应用化疗药物或联合化疗、体外PUVA等.
作者:王涛;刘跃华;郑和义 刊期: 2010年第18期
一、衰老的概念和本质衰老可以定义为生物系统的退行性过程,机体退行性改变的不可逆性积累和对疾病的脆弱性增加,终导致死亡[1].Strehler[2]提出了衰老的4个特点,即普遍性、渐进性、内在性和有害性.
作者:韩璐璐;白小涓;陈香美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辣椒素对膀胱癌RT4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kit-8(CCK-8)试剂盒观察辣椒素(50、100、150、200、250μmol/L)对膀胱癌RT4细胞生长的影响,以辣椒素(0 μmol/L)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蛋白P53、P21、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2表达水平.结果 100 μmol/L辣椒素明显抑制RT4细胞生长,细胞成活率为82.0%±6.2%,低于对照组(100.0%±12.4%,P=0.036),且生长抑制呈剂量依赖性,250μmol/L时细胞成活率仅为7.8%±2.9%(P=0.000).辣椒素能诱导RT4细胞G0/G1期阻滞,同样呈剂量依赖性,对照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37.4%±5.6%,而250 μmol/L时达到72.4%±5.3%(P=0.000).RT4细胞表达TRPV1受体mRNA和蛋白.与对照组比较,辣椒素处理后48 h,P53、P21表达上调,而CDK2表达下调.结论 辣椒素可以通过TRPV1受体调节P53、P21、CDK2表达以诱导人膀胱癌RT4细胞G0/G1期阻滞而抑制其生长.
作者:黎勤;王行环;扬中华;王怀鹏;杨志伟;李世文;郑新民 刊期: 201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