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变长度对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朱双根;朱幼玲;周志明;刘文华;殷勤;马敏敏;樊小兵;徐格林;刘新峰

关键词:颅内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成形术, 再狭窄, 血管造影
摘要:目的 评价病变长度对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3月至2009年9月成功实施球扩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住院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复查.按病变长度分为3组:短病变组(<5 mm),中等长度病变组(5~10 mm)和长病变组(>10 mm).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管腔狭窄>50%或者管腔直径绝对值减少超过20%.分析不同病变长度对再狭窄的影响,并采用多元Cox回归逐步筛选出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短病变组、中等长度病变组和长病变组各组病例数分别为28例、29例和8例.血管造影随访中位数时间为7个月(5~30个月),有19例发生再狭窄(29.2%).3组再狭窄率依次为:14.3%、37.9%和50%(P=0.04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长度[风险比(HR)=1.210,95%可信区间(CI)=1.011~1.446,P=0.037]和糖尿病(HR=2.630,95%CI=1.032~6.705,P=0.043)与再狭窄有关.结论 病变长度和糖尿病是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椎弓根弹性环钻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弹性环钻行伤椎内植骨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7月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经弹性环钻伤椎内植骨治疗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的胸腰椎X线片,测量伤椎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结果 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4.8个月,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伤椎高度、Cobb角、矢状位指数均得到明显恢复,未发生内固定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也无明显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 经弹性环钻行伤椎内植骨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弹性环钻使用方便,兼有辅助复位、植骨重建的双重作用.

    作者:郭开今;李宏伟;张新珠;袁峰 刊期: 2010年第29期

  • 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9年5至8月间收治的137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流行早期患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后期为续发病例为主.发病年龄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08例)、咳嗽(93例)、咽部不适(67例).常见的体征:咽充血(99例)和扁桃体肿大(46例).平均热程(3.3±1.5)d,症状消失时间平均(4.4±1.9)d.平均住院时间(5.5 ±2.1)d.实验室检查:39例(39.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3.3±0.4)×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均阳性;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强、模糊和肺炎表现.治疗:中药组、西药+中药组、对症或未用药组3组疗效对热程、症状消失时间、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型H1N1流感可为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传染性强、临床症状轻,临床过程多为自限性、轻症病例,类似季节性流感.

    作者:梁连春;张强;于飞;李爱新;潘闻;盛艾娟;吴昊;金荣华;李宁 刊期: 2010年第29期

  • 冠状动脉变异对动脉调转手术的影响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变异对动脉调转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有280例患者行动脉调转手术,73例(26.1%)合并冠状动脉变异(变异组),其中男54例,女19例,年龄7 d~6岁,平均(0.6±1.1)岁,体重3.0~18.0(5.8±2.6)kg.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1例,室间隔缺损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30例,Taussig-Bing畸形22例.其余207例冠状动脉正常(正常组).手术方法包括动脉调转和冠状动脉移植以及其他心内畸形的矫治.结果 全组早期死亡29例,总病死率10.4%,其中变异组死亡12例,病死率为16.4%,而正常组死亡17例,病死率为8.2%,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1至2005年间冠状动脉异常的患者手术病死率是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手术病死率的2倍.冠状动脉变异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29±8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6±48)min,均长于冠状动脉正常组(206±59)min和(137±40)min,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变异组6例患者术中证实有冠状动脉受压或梗阻,早期死亡的12例患者中包括单冠畸形5例,冠状动脉走行异常4例,其他少见畸形3例.结论 冠状动脉变异增加手术难度并影响手术结果,手术技术的成熟可以减少病死率.

    作者:范祥明;闫军;刘迎龙;沈向东;李守军 刊期: 2010年第29期

  • 病变长度对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目的 评价病变长度对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3月至2009年9月成功实施球扩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住院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复查.按病变长度分为3组:短病变组(<5 mm),中等长度病变组(5~10 mm)和长病变组(>10 mm).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管腔狭窄>50%或者管腔直径绝对值减少超过20%.分析不同病变长度对再狭窄的影响,并采用多元Cox回归逐步筛选出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短病变组、中等长度病变组和长病变组各组病例数分别为28例、29例和8例.血管造影随访中位数时间为7个月(5~30个月),有19例发生再狭窄(29.2%).3组再狭窄率依次为:14.3%、37.9%和50%(P=0.04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长度[风险比(HR)=1.210,95%可信区间(CI)=1.011~1.446,P=0.037]和糖尿病(HR=2.630,95%CI=1.032~6.705,P=0.043)与再狭窄有关.结论 病变长度和糖尿病是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朱双根;朱幼玲;周志明;刘文华;殷勤;马敏敏;樊小兵;徐格林;刘新峰 刊期: 2010年第29期

  •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 观察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天津肿瘤医院肺癌中心收治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118例,其中已接受含铂方案不少于两周期诱导化疗的患者77例(A组),初治患者41例(B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肺原发灶加纵隔淋巴结的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给予常规外照射,肿瘤剂量DT58~60 Gy.A组同步化疗方案为紫杉醇周方案(A1组)或吉西他滨周方案(A2组);B组同步化疗方案为PE(顺铂+依托泊甙,B1组)或PC(紫杉醇+卡铂,B2组),后续给予相应方案的巩固化疗,不少于两周期.结果 诱导+同步组(A组)、同步+巩固组(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5%和75.6%(P=0.534),各亚组A1、A2、B1、B2有效率(CR+PR)分别为:75.6%、87.5%、77.8%、73.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7),1年及2年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41,0.307).急性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胃肠道反应.其中A2组Ⅲ度以上的骨髓抑制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目前临床常用的同步放化疗治疗模式患者可以耐受,且各同步化疗方案之间无明显差异.

    作者:侯海玲;郝建磊;庞青松;王平 刊期: 2010年第29期

  • 细胞周期相关因子Gli2在大鼠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相关因子Gli2在大鼠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8周龄,体质量140 g.建立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14 d、28 d各处死18只大鼠,取材移植血管,免疫荧光检测Gli2蛋白在移植血管新生内膜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观察Gli2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RT-PCR检测Gli2-mRNA的表达;以对侧颈静脉作为对照.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静脉、术后14 d和术后28 d移植静脉Gli2+细胞数比例分别为(3.2±0.4)%、(41.3±0.6)%和(58.3±0.6)%,正常静脉与移植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印迹法显示术后Gli2表达水平增加并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826,P<0.01).RT-PCR结果显示术后14 d组和术后28 d组的Gli2 mRNA表达增加,分别为对照组含量的8.9和13.6倍.结论 自体静脉移植术后,Gli2在新生内膜中高表达并可能与细胞增殖相关.

    作者:李凤贺;辛世杰;杨栋;崔泽实;杨昱;张健;段志泉 刊期: 2010年第29期

  • 参附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和P-选择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和P-选择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24例,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组(S组)与对照组(N组),每组12例.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麻醉成功后予参附注射液0.2 ml/kg经外周静脉缓慢注射,继以0.8 ml·kg-1·h-1持续注入至手术结束;N组则以生理盐水替代.术后均予患者自控镇痛(PCEA).检测术前(T0)、手术结束(T1)及术后24 h(T2)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浓度和出凝血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T1,S组明显低于N组(325±30)vs(351±39),P<0.05;T2两组均明显上升,与T0、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P-选择素:T1,N组明显上升(P<0.05),而S组无明显上升,与N组比较S组明显低(6.2±1.8)vs(19.4±1.4),P<0.05;T2两组均明显上升,与T0、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浓度和P-选择素浓度明显升高;参附注射液可降低术中血浆D-二聚体浓度,抑制血浆P-选择素浓度的升高,可抑制由于手术创伤引起的机体的凝血和纤溶的活跃,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抑制血小板活化等作用,对凝血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作者:胡俊;李金兰;温宏;余微萍 刊期: 2010年第29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电位研究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中国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电位的特点及治疗前后变化.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2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8日.应用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的质量(STROBE)为参照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71篇文献,7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随机效应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组S1波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S2波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组S1潜伏期(P=0.34)和S2潜伏期(P=0.1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组的P50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合并SMD=44.18,95%CI(36.62,51.74)],两组P50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固定效应计算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P50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 P50比值是反映感觉门控的稳定可靠指标,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感觉门控异常.抗精神病药物可部分改善其感觉门控异常,但不能完全逆转P50抑制缺损.

    作者:苏亮;胡华;陈静;王继军;王立伟;施慎逊 刊期: 2010年第29期

  • 帕利哌酮缓释片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帕利哌酮缓释片系统治疗)和对照组(40例,利培酮系统治疗),共治疗12周,基线时、治疗后第6周末及治疗后第12周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第12周末的PANSS各因子分及总分[(12.0±2.8)分、(12.1±3.6)分、(26.2±5.0)分、(50.2±8.7)分]均低于基线评分[(24.7±5.3)分、(23.8±3.6)分、(45.0±2.9)分、(93.5±6.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60~16.78,P<0.05).研究组在治疗第12周末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因子分及总分[(12.0±2.8)分、(12.1±3.6)分、(50.2±8.7)分]均低于第6周末评分[(14.2±1.8)分、(14.6±2.4)分、(56.5±6.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4.26,P<0.05).在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的PANSS各因子分及总分[(12.0±2.8)分、(12.1±3.6)分、(26.2±5.0)分、(50.2±8.7)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16.9±4.9)分、(18.7±5.3)分、(32.5±5.1)分、(68.1±1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8~-5.67,P<0.05).研究组在治疗第12周末的SDSS总分[(5.9±2.8)分]低于基线评分[(13.9±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3,P<0.05).研究组在治疗第12周末的SDSS总分[(5.9±2.8)分]低于第6周末评分[(7.6±2.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21,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t=1.88,P>0.05).在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的SDSS总分[(5.9±2.8)分]低于对照组评分[(8.8±2.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9,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当,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精神症状.

    作者:王旸;李万顺;谷德康;杨楠;陆艺;张艳;曹昱;白录东 刊期: 2010年第29期

  • 侧裂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高颅压的原因和治疗

    目的 分析侧裂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高颅压的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颅内蛛网膜囊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男女之比10∶6.年龄2~19岁,平均9.94岁.全部16例患者使用普通低压型分流管,行侧裂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结果 分流术后出现颅压高症状的时间为3个月~7年,平均3.20年.2例行分流管调整术;12例拔除原分流管后,10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他2例和2例未拔管患者脱水治疗有效.结论 出现高颅压的原因可能是囊肿消失或缩小后,分流管出现引流不足或堵塞,导致脑脊液分泌吸收失平衡.在药物脱水无效和自身无法代偿的情况下,调整分流管位置或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作者:姚红新;李佳欣;甲戈;张玉琪;马振宇 刊期: 2010年第29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汉语认知过程中N400的改变

    目的 探讨在匹配和非匹配结尾词汉语句子认知过程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N400的改变.方法 在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应用中国润杰WJ-1型ERP仪,采用汉语正常句子结尾词(匹配)与句子结尾歧义词(非匹配)的刺激范式,对5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名健康成人的N400作了比较.结果 (1)潜伏期:患者组的N400潜伏期在5个脑区明显延迟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组在Cz脑区,匹配指标上(健康对照组:358ms±32ms,患者组:394ms±45ms,P<0.01)、非匹配指标上(446ms±35 ms)均延迟于健康对照组(410ms±29ms,P<0.01).患者组在Fz、Pz、C3和C4脑区也有类似变化.(2)波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N400波幅在5个脑区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组在Cz脑区,匹配指标上(健康对照组:8.6 μV±5.1 μV,患者组:5.2μV±4.6μV,P<0.01)、非匹配指标上(8.5 μV±5.9μV)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3.4 μV±6.7 μV,P<0.01).患者组在Fz、Pz、C3和C4脑区也有类似变化.(3)N400潜伏期延迟和波幅下降与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呈负相关.结论 句子结尾词是引起N400的良好刺激材料,具有良好的N400启动效应,可为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症发病的脑机制及其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陈兴时;唐云翔;徐一峰;肖泽萍;王继军;张明岛;楼翡璎;陈冲 刊期: 2010年第29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