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
1992年Brugada两兄弟首先报告4例右胸导联呈右束支阻滞伴ST 段抬高,有多形室速与室颤发作,而心脏超声,心脏造影无异常发现,并将这种临床及心电图征象称为Brugada综合征.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及对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方法 选择2007~2008两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178例患者,结合既往病史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有胆囊疾病的52例,占29.2%,胃手术后的39例,占21.9%;不明原因87例,占48.9%.另外,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56例,阳性率29.9%,而同期21936例胃镜检查者中Hp阳性12771例,阳性率58.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中胆囊疾病和胃术后为其两大主要原因,不明原因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及抗胆汁反流的生理屏障减弱或丧失的结果.另外,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感染率低.
作者:朱美玲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998年以来收治的3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31例,占83.78%;好转6例,占16.21%.15例肾炎患儿有13例在3~8个月内血尿或蛋白尿消失,随访3~12个月,无1例死亡.讨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用药方便,效果确切.
作者:唐红玉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8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积极术前心理护理和肠道准备,术后腹部体征的观察以及引流管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本组15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10例患者保留肛门,5例患者未保留肛门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后吻合口瘘1例.皮炎2例、肺部感染l例.结论 加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肠道准备、病情观察、引流管的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是很重要的.
作者:智林女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在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3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平均手术时间55 min,平均失血量200 ml.结果 患者术后拔尿管后能自主排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平均7.6分,大尿流率平均18.4 ml/s,残余尿量平均24 m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证实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易接受.
作者:金锋;关喜彬;李云河;张修磊;吴锋 刊期: 2009年第32期
对91例糖尿病足患者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77例老年患者全部完成采集,其中59例耐受良好,18例感觉口唇周围、四肢麻木,所有采集患者未出现构椽酸盐中毒等相关并发症.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准确安装管路、设定运行程序,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于相应的护理,术后加强皮肤、饮食与休息护理等.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
作者:杨静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9年3月收治的50例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占收治结核病患者的1.28% ,占结核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的4.73%.病变部位以胸腔积液合并腹腔积液病例为多(36%),其次为胸腔积液合并心包、腹腔积液(26%),再其次为胸腔积液合并心包积液(22%)、心包积液合并腹腔积液(14%).积液均以中量为主,大量积液较为少见.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病例往往存在血型播散性结核和浸润型结核,或并发有肺外结核,结核中毒症状较为明显.结论 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多是重症结核的表现,但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故易误诊,在积极正规抗痨治疗基础上,抽液引流和早期常规应用激素治疗,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预后良好.
作者:胡文祥;彭吉军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全层连续加内减张缝合在预防高龄患者腹部切口裂开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5~2009年笔者所在医院将有切口裂开危险的高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层连续加减张缝合和常规间断分层缝合关腹,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全层连续加减张缝合组中无1例切口裂开,切口感染2例,脂肪液化3例,皮下积液2例;对照组中切口裂开5例,感染4例,脂肪液化4例,皮下积液3例,切口裂开发生率连续加减张缝合组<对照组,两组愈合良好与不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层连续加减张缝合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层连续加减张缝合明显优于传统间断分层缝合组,能有效预防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减少愈合不良,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朱笑寒;桂世涛;王亮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ESWL治疗的43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碎石成功率100%,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 选择好适合病例,是提高ESWL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孙军;路爱丽;秦云强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月骨前脱位的病因,总结月骨前脱位临床特点,探讨治疗原则与方法.方法 复习腕月骨解剖结构特点,分析腕月骨前脱位的发生机理及治疗原则.对5例患者根据病程分别采用手法或手术复位、石膏托固定及活血类中药内服等综合治疗.结果 5例腕月骨前脱位患者经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月骨坏死等后遗症.结论 腕月骨前脱位早期,手法复位较易成功,且不易引起后遗症;陈旧性脱位则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复位后,采用石膏外固定一般可防止再次脱位等,而活血化瘀类中药可能对预防月骨坏死有益.
作者:王志锋 刊期: 2009年第32期
本文报告一对夫妻于生殖器及肛门性密切接触部位同患夫妻尖锐湿疣及淋球菌感染性疾病.采用药物及冷冻治疗痊愈.随访5个月未再复发.我国近20年来性病发生率日趋回升.笔者所在医院常见夫妻共患性病的病人逐年增多,尤以外出误工人员为主.
作者:王永全 刊期: 2009年第32期
随着当今社会渐趋老龄化,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人数亦趋增多.如何能更有效地做好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使之减少痛苦、尽快康复,这已成为当代护理人员势必面临的一大课题.
作者:陈昕;李红英;姜玉珍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比丹参注射液有更显著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作者:沈卫东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病例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著者与脑外科合作,自1998年起,对经 CT、MRI检查确诊有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有93.55% 的患者存在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瘤,对其中31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栓塞全部获得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由蛛网膜下隙出血引起的网膜刺激征得到控制、缓解.结论 介入拴塞治疗脑可起到闭塞动脉瘤腔,控制出血的目的 ,且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是一种有价值方法.
作者:陈国平;吴伟成;戴建国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方剂祛风汤和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89例患者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每天1次;中药煎水口服,1日1剂,2次/d,均为28 d为一个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83例(93%).结论 中药口服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复发少、副作用少等优点.
作者:江广春;郑盈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选用ACEI、ARB、CCB、α-阻滞剂、β-阻滞剂等降压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降压方,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降压疗效、症状积分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两组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降压疗效观察组显效、好转、无效分别为52例、6例、2例;对照组为41例、14例、5例;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疗效
作者:徐伟 刊期: 2009年第32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为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休克时间过长,可使产妇在短期内死亡,即使抢救过来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日后并发垂体前叶功能低落症(席汉综合征),严重影响妇女健康.
作者:董俊贤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本文对33例婴幼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33例临床资料及对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异常的分析.结果 不典型川崎病婴幼儿发病率>学龄前儿童;发病早期ESR、CRP、WBC均明显升高、血小板正常;63.6%的患儿有心肌损害.结论 婴幼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损害冠状动脉,早发病3天可见冠状动脉扩张,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是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重要依据,也是安全准确的方法.
作者:陈秀良;王雪芳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外伤性破裂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十二指肠外伤性破裂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治愈16例(76.1%),死亡5例(23.9%).12 h内手术l4例全都治愈.7例合并有严重胰头挫伤者中术后5例因肠吻合口漏致感染性休克而死亡.结论 十二指肠外伤性破裂的诊断主要根据右侧腰腹部外伤史及查体特征,结合超声、X线和CT检查而确诊.对确诊困难但有手术指征者要果断进行手术探查,主要抓好早期诊断、术中仔细探查、选择合理的术式三个环节.
作者:刘峰;江涌 刊期: 2009年第32期
目的 通过对重症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双侧脑室引流结合脑脊液置换在抢救重症脑室出血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5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除内科治疗以外,应用双侧脑室引流结合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 5例患者治愈2例,好转2例,未愈1例.未愈者为因经济原因而中止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 双侧脑室引流结合脑脊液置换抢救重症脑室出血临床疗效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梅;赵传军 刊期: 2009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