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路径对自发性气胸复发率的影响

崔静萍;吴凤琼;杨琳琳

关键词:气胸, 健康教育, 复发
摘要:目的 观察规范的健康教育路径对自发性气胸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7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住院号单双号方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随机宣教,观察组按照规范的健康教育路径,分别在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及出院后2年用口头讲解、书面指导及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健康行为及相关因素的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及自发性气胸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自发性气胸复发率(12.8%)低于对照组(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8,P<0.01);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率(89.7%)高于对照组(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结论 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自发性气胸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和健康行为的执行率,降低自发性气胸复发率.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行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根据FeNO检测结合其他相关指标调整治疗)和对照组(根据经验调整治疗),每组各60例患者.随访半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稳定期持续时间、急性发作次数以及肺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药物治疗费用[(4319.3±227.6)元]显著少于对照组[(5104.2±324.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NO检测能够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COPD患者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减少患者的药物治疗费用.

    作者:郦巧莲;陈培锋;王文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督脉电针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记忆能力及食欲素受体1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督脉电针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记忆能力及食欲素受体1(OX1R)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70只Wistar大鼠通过分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慢性脑缺血的大鼠模型,分为4组.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立即针刺组、针刺治疗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正常饲养;模型组、立即针刺组及针刺治疗组又分为1个月、2个月2小组,每组或亚组的大鼠各10只,立即针刺组首次造模即开始进行督脉电针干预,针刺治疗组在造模开始后第3周开始进行督脉电针干预.采用水迷宫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OX1R阳性细胞数.结果 模型组缺血1个月,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减退,2个月时较1个月时有所好转;2个月时针刺治疗组学习记忆能力优于模型组,而立即针刺组略优于针刺治疗组.模型组于造模开始后1个月OX1R表达高于对照组,2个月时进一步增高;1个月时针刺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OX1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立即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OX1R表达有升高(P<0.05);2个月时针刺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OX1R表达有明显升高(P<0.05),而立即针刺组与针刺治疗组相比OX1R表达有升高(P<0.05).结论 督脉电针干预后促进了脑组织OX1R的表达,同时发现早期干预对OX1R表达的影响优于正常治疗组中OX1R的表达.

    作者:刘丹;刘瑜;罗正凯;王淑荣;陈洪琳;于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80例慢性贫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全血治疗,观察组给予成分输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学相关指标[红细胞(RBC)平均值、血红蛋白(Hb)平均值和血细胞比容(HCT)].并统计输血情况相关指标[平均输血量和每次输血间隔时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输血量为(589.73±48.54)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6.48±65.43)mL(P<0.05);观察组每次输血间隔时间为(38.64±5.83)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39±4.35)d (P<0.05).治疗后,两组RBC、Hb、及HC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RBC、Hb、及HCT水平分别为(3.58±0.32)×1012/L、(81.82±4.92)g/L、(0.42±0.08)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3±0.36)×1012/L、(73.27±4.52)g/L、(0.35±0.04) 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 (P>0.05).结论 成分输血比全血治疗更能显著改善慢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和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高飏;蒋祖军;庞妍;李红波;刘增慧;欧阳玲;张乐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记忆功能受损分析

    目的 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记忆受损情况,分析记忆受损原因.方法采用临床记忆量表对68例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进行记忆检测,设立呼吸衰竭组(37例)与非呼吸衰竭组(31例),同时与4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进行记忆功能受损分析.结果 COPD组较健康对照组记忆总分[(66.47±8.57)分比(89.54±16.34)分]及记忆商[(79.49±10.12)分比(95.89±15.25)分]低(P<0.05),呼吸衰竭组较非呼吸衰竭组记忆总分[(53.23±5.41)分比(77.43±10.14)分]及记忆商[(61.25±6.31)分比(87.67±13.52)分]低(P<0.05).结论 COPD可导致记忆功能受损,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能与记忆受损有关.

    作者:邢青峰;刘斌;齐保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类型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21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功能状态分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促甲状腺激素(TSH)>4.2 mU/L和游离甲状腺素(FT4)<9.3 ng/L,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亚甲减)TSH>4.2 mU/L和FT4 9.3~17 ng/L,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TSH<0.27 mU/L和FT4>1.7 mU/L,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甲亢)TSH<0.27 mU/L和FT4 9.3~17 ng/L.比较不同类型甲状腺功能异常之间年龄、性别、动脉硬化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亚临床甲减患病率高为4.6%,临床甲亢患病率低,为0.9%,临床甲减及亚临床甲亢的患病率分别为3.7%、1.3%.甲减组年龄、三酰甘油和动脉硬化患病率较甲亢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和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亢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较甲减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高,特别是亚临床功能异常,而大多数人可无症状但对糖脂代谢存在不良影响,并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作者:李凡;丁维;郑海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与跌倒风险,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对在门诊就诊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法)、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的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等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跌倒风险,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70例老年患者,其中高龄老年患者(≥80岁)56例.70例老年患者中,营养不良者占25.7%(18/70),其中高龄患者占营养不良者94.4%(17/18).跌倒高度风险的老年患者占18.6%(13/70),其中高龄患者占跌倒高度风险者69.2%(9/13).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中,跌倒高度风险者占33.3%(6/18),有3次及以上跌倒史者占16.7%(3/18).经分析,有跌倒史者营养评分(10.72±2.19)分小于无跌倒史者营养评分(12.67±1.57)分,当跌倒次数≥3次时,营养评分均值为(9.75±2.363)分,远低于平均水平(12.17±1.93)分(P<0.05).结论 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和跌倒的发生率均较高,且跌倒风险与营养状况相关.

    作者:国希云;赵黎明;阳蒙蒙;李丽娜;陈永秀;王曙霞;何荆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排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手术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552例,其中有68例术前先后进行了超声和MSCT检查,分析其腹部MSCT诊断及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68例阑尾炎中MSCT诊断正确共67例(98.5%),超声诊断准确共54例(79.4%),MSCT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诊断(χ2=12.663,P=0.001).结论 MSCT可提高急性阑尾炎术前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钱国旗;徐启中;杨彬;季更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龄慢性病患者血浆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龄住院患者血浆前白蛋白(PAB)和白蛋白(ALB)水平与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高龄患者123例,按疾病类型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分为感染组64例、非感染组59例.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PAB、ALB水平,细胞免疫芯片法检测外周血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的数量以及CD4/CD8比值.比较两组差异,线性回归分析两组组内PAB/ALB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的PAB[(183.2±7.13)mg/L]明显低于非感染组[(228.9±6.93)mg/L]患者,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的ALB水平以及T细胞亚群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内PAB与CD3、CD4数量呈明显正相关(r=0.2551,P=0.0419;r=0.2585,P=0.0392),与CD8数量及CD4/CD8比值无明显相关性;而ALB与T细胞亚群也无显著相关.非感染组PAB、ALB水平与细胞免疫功能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AB水平可作为预测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

    作者:殷实;殷华;方向;丁西平;胡世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无脑血管病变患者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清CysC、Hcy、Lp(a)的水平差异.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CysC[(1.51±0.75)mg/L]、Hcy[(91.29±9.15)μmol/L]、Lp(a)[(292.11±185.67)mg/L]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ysC:(0.82±0.29)mg/L、Hcy:(13.92±7.07)μmol/L、Lp(a):(177.52±91.29)mg/L](均P<0.01).结论 血清CysC、Hcy和Lp(a)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作者:鲍勇;王邦宁;胡元生;孟令毅;胡承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微小核糖核酸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OA)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率上升的以关节软骨退变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为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同时软骨细胞表型和软骨内稳态的变化以及软骨下骨的代谢变化是骨关节炎发展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属于内源性非编码蛋白的单链小分子RNA,主要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后水平,进而对组织生长和稳态进行控制.本文基于miRNA的基因调控机制,从其生物学特性、miRNA与软骨形成及关节软骨、miRNA与疼痛及炎性反应等几个方面对两者关系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周荣伟;赵丽珂;王钱;黄慈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20例因胆管结石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8例患者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获得随访.有36例患者发生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发生率为1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高脂血症、壶腹周围憩室、胆总管直径≥15 mm、胆道积气、胆总管结石数量较多是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各项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降低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率.

    作者:黄慧峰;彭玄杰;陈文晓;牟雄能;吴振兴;沈志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褪黑素水平及昼夜分泌节律的改变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褪黑素水平及昼夜分泌节律的改变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关系.方法 将150例老年患者(大于65岁)按2010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分为老年高血压(100例)及老年健康对照组(50例),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晨峰血压增高组(56例)、非晨峰血压增高组(44例),分别测量各研究对象血清褪黑素水平及昼夜节律变化、动态血压.结果 与对照组和非晨峰血增高组比较,晨峰血压增高组患者夜间血清M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晨峰血压增高组夜间/早晨血清MT的比值低于对照组和非晨峰血压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晨峰血压增高组存在MT昼夜分泌节律异常.血压晨峰值与夜间/早晨血清褪黑素的比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 晨峰血压增高组血清褪黑素水平为白昼分泌较少,夜间分泌也无明显增多,昼夜分泌节律异常,导致具有升高血压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受抑制减少,引起晨峰血压增高.

    作者:魏伟荣;雷梦觉;曹毅;涂燕平;龚爱斌;王凌玲;艾文伟;邬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轻中度肾病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效果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轻中度肾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老年ACS合并轻中度肾病(30%<肾小球滤过率<90%)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术后均给予水化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组在给予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20 μg/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CAG术前、术后第2天、第7天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并对比两组术后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2天与术前对比,两组Scr、BUN显著升高,eGFR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cr、BUN显著降低,eGF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与术前对比,Scr、BUN、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Scr、BUN、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治疗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比16%)、需要肾脏替代治疗(0%比5%)、死亡率(5%比6%)、急性心力衰竭(1%比3%)、再发心绞痛(7%比12%)、快速心律失常(7%比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ACS合并轻度肾病患者CAG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有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王萍;曾敏;郑茵;蒙绪卿;符秀虹;何扬利;陈积雄;徐文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镜同步和内镜-腹腔镜序贯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LCBDE同步)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序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旨在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LC-LCBDE同步治疗及40例采用EST-LC序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资料(共80例).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LC-LCBDE组37例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EST-LC组36例完成序贯治疗手术,4例因内镜下插管失败改行LC-LCBDE.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总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比较,LC-LCBDE组优于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0±1.23) d比(13.50±2.41) d,t=3.006,P=0.004;(1.93±0.21)万元比(2.67±0.34)万元,t=3.132,P=0.003].结论 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中,LC-LCBDE同步治疗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优于EST-LC序贯治疗,在技术条件允许下应列为首选.在胆总管相对较细(<0.8 cm),结石位置较低直径较小,可以选择EST-LC序贯治疗.

    作者:宋德静;安东;施开德;丁振;王向阳;蒋维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恰当用药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恰当用药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699例,使用2015版Beers标准评价病例,采用频率统计方法、χ2检验中的独立性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描述及推断.结果 (1)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恰当用药发生率为79.5%.(2)联合用药数量多、医保报销比例高的老年住院患者更容易发生潜在不恰当用药,内科病房相对外科病房的老年住院患者更容易发生潜在不恰当用药.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恰当用药发生率高,联合用药数量、医保类型、出院科室为其影响因素.

    作者:张博江;史丽萍;张伟;张海苗;杨成;任淑娟;王亚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肺结核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结核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情况及不同营养风险状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73例肺结核住院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评估营养风险状况,记录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包括痰菌转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信息.结果 肺结核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表评分平均为(3.0±1.1)分,其中≥3分者占64.4%.有营养风险患者的痰菌转阴率显著低于无营养风险患者,而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显著高于风险的患者(P<0.05).结论 半数以上的肺结核住院患者有营养风险,并联系着痰菌转阴率下降、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作者:吴晓梅;仇俊敏;王慧;李家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率变异(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Hcy水平将10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2组.通过24 h动态心率变异性(HRV)频谱分析技术测定2组患者HRV,并与Hcy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y升高组的5 min平均心率的标准差、爱丁堡指数、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均偏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cy升高组中频域分析指标:高频(HF)和低频(LF)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升高组中交感-迷走神经平衡指标(LF/HF)较正常组升高(P<0.05);(3)Hcy升高者HRV指数较正常组有所下降,空腹血糖、Hcy水平是心率变异危险因素(OR值分别1.57、1.37,P<0.05).结论 Hcy升高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对早期发现自主神经病变有益.

    作者:李红旗;胡立群;徐艳龙;尹长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有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131碘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伴有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131碘(131I)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个体化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所有患者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结节组和无结节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甲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131I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共75例甲亢患者,无结节组为43例无甲状腺结节的格雷夫斯甲亢患者.结节组甲亢患者32例,包括伴有小结节(甲状腺大结节长径≤1 cm)的患者16例,伴有大结节(甲状腺大结节长径>1 cm)的患者16例.结节组甲亢患者年龄较无结节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甲状腺重量、每克甲状腺组织的131I剂量、高摄131I率、质地和浸润性突眼、甲亢性心脏病、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症发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例患者治愈51例,总治愈率68.00%;总有效数73例,总有效率97.33%,两组患者131I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甲状腺小结节、大结节的甲亢患者和无结节甲亢患者131I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81.25%、43.75%、72.09%;两两分层比较发现,与无结节或伴有甲状腺小结节的甲亢患者比较,伴有甲状腺大结节的甲亢患者131I治愈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甲状腺小结节的甲亢患者与无甲状腺结节的甲亢患者131I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无甲状腺结节的格雷夫斯甲亢患者比较,伴有甲状腺结节的甲亢患者年龄较大;两组甲亢患者131I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伴有甲状腺大结节的甲亢患者131I治疗的效果较差.

    作者:姚晓波;张然;金晓毛;夏俊勇;洪波;罗玲玲;张丹凤;章清荷;叶山东;祝捷;程义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靶点分子靶向药的皮肤不良反应与干预措施

    目的 观察分析口服多靶点分子靶向药物的肿瘤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并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0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口服索拉非尼、舒尼替尼、阿帕替尼出现皮肤毒性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足综合征、皮肤干燥、脱屑、斑丘疹、皮肤色素改变、毛发色素减退等是多靶点分子靶向药的常见皮肤不良反应,并针对性进行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结论 早期针对多靶点分子靶向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进行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用药依从性.

    作者:王今;梁琳;杜瀛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50例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0例,另选择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C组).测定外周血IL-6含量,比较三组间IL-6水平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影响血清IL-6浓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DPN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T2DM组IL-6水平显著高于NC组,DPN组IL-6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均P<0.0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6水平与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8,-0.389,均P<0.05),与胰岛功能指数呈负相关(r=-0.38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收缩压、IL-6为DP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IL-6水平明显增加,与DPN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沈颖;郑亚虹;陈明卫;许慕蓉;万丽娟;张群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北京医院 中共安徽省委保健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