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癌根治四例分析

蔡秀军;杨瑾;虞洪;梁霄;王一帆;胡海;黄迪宇;郑雪咏

关键词:胆囊癌, 腹腔镜手术, 根治术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4例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分期、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及随访结果.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无术中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7及40个月死亡,2例存活.4例患者均未出现戳口周围及腹腔转移.结论 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于大宗病例长期随访及一系列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论证.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在肾脏损害早中期夜间血压无下降

    非糖尿病肾病综合征(NS)患者在慢性肾脏疾病早期,其蛋白尿是否影响夜问血压仍处于未知阶段.日本横滨城市大学医学院肾病科的Andoh及其同事探讨了这些患者的24 h血压节律、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的关系,并评价了这些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其结果发表于高血压研究杂志(Hypertens Res,2009,20)上.

    作者:牛永红;王晶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清蛋白质标记物的筛选及鉴定

    目的 筛选肾母细胞瘤患儿特异性血清蛋白质标记物并对其进行鉴定,以确定其作为肾母细胞瘤血清学诊断和预后监测的特异标志物.方法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肾母细胞瘤患儿手术前后及正常小儿的血清蛋白质组,筛选差异蛋白质峰,并对目标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酶解,采用液质联用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用SEQUST检索程序查询美国Bioworks公司提供的蛋白质序列数据库.结果 经SELDI-TOF-MS技术筛选出m/z位于6455.5和6984.4的蛋白质标志物在肾母细胞瘤组低表达(表达强度为1029±364、297±126),正常小儿组高表达(2108 ±837、753±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z位于9190.8的蛋白质标志物在肾母细胞瘤术前组低表达(283±154),术后组和正常小儿组高表达(5974 ±657、6231±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m/z位于6455.5和9190.8的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分别为载脂蛋白CⅢ和触珠蛋白.结论 检测血清中载脂蛋白CⅢ和触珠蛋白含量可能成为肾母细胞瘤的血清学诊断、恶性度分级和预后监测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作者:王家祥;杨少波;刘秋亮;董瑞;樊玉霞;张谦;杨福全;吴鹏;余捷凯;郑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及葡萄糖转运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及曲美他嗪对其影响.方法 高脂高糖喂养大鼠6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 h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曲美他嗪组;另设糖尿病假手术组.正常喂养大鼠同样以结扎冠状动脉方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后设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组;并设非糖尿病假手术组.曲美他嗪组以30 mg·kg-1·d-1灌胃给药,其余各组灌以等量饮用水.6周后行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查,计算心室重量指数(VWI),并进行心肌梗死面积及左室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测定.取大鼠远离梗死区心肌,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GLUT4 mRNA,Western印迹测定GLUT4蛋白表达.结果 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后6周时,与糖尿病假手术组以及非糖尿病心肌梗死组比较,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VWI 和CVF亦增大.与安慰剂组比较,曲美他嗪组左室舒张功能改善,二尖瓣口血流流速(E/A)比值减小[(4.7 ±1.7 比6.8±1.6,P<0.05);CVF值减小(3.9±0.2)%比(6.3±0.4)%,P<0.05)],LVDd、VWI 和左室收缩功能变化不显著.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组GLUT4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曲美他嗪组GLUT4表达增加.结论 曲美他嗪可以改善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左室舒张功能.可通过增加GLUT4表达,抑制心肌纤维化.

    作者:张瑞英;于萍;王斐;沈景霞;王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伴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 Churg-Strauss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51岁,以右季肋部疼痛间断发作10年余,加重3 d,左足麻痛10 d于2007年12月27日急诊入院.既往过敏性鼻炎病史30年,20年前因支气管扩张症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术.

    作者:于晓鹏;吴硕东;田雨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腹腔镜胆囊癌根治四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4例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分期、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及随访结果.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无术中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7及40个月死亡,2例存活.4例患者均未出现戳口周围及腹腔转移.结论 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于大宗病例长期随访及一系列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论证.

    作者:蔡秀军;杨瑾;虞洪;梁霄;王一帆;胡海;黄迪宇;郑雪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一项关于危重患者右旋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镇静作用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

    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使用的镇静药物,但有证据显示α2受体激动剂有更明显的优点.Richer等进行一项研究比较了机械通气患者长期应用右旋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镇静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发表于JAMA杂志(JAMA,2009,301:489-499).

    作者:刘宇鹏;喻栋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不同时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比较分析

    目的 对比1994至1999年与2000至2006年2个时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探究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1994年6月至2006年12月连续收治的1016例胃癌病例按手术治疗时间分为1994至1999年时期Ⅰ、2000至2006年时期Ⅱ两组,对比其临床病理特点变化,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预后的不同,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男女构成比、早期胃癌比例、临床不同TNM分期病例比例、专业化手术、辅助化疗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部位、腹膜播散、淋巴结转移、根治切除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期Ⅱ的5年总体生存率、根治切除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8.1%、61.5%,均显著高于时期Ⅰ的32.8%、42.4%(均P<0.01).根治切除、淋巴结转移与否、进展期胃癌、临床不同TNM分期、无辅助化疗、专业化手术方面,时期Ⅱ的生存率都显著高于时期Ⅰ(均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辅助化疗、不同时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时期Ⅱ胃癌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得益于早期胃癌诊断率的提高以及包括规范化的胃癌根治手术、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

    作者:蔡世荣;陈创奇;马晋平;陈剑辉;宋武;何裕隆;詹文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不同入院血糖水平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病死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不同血糖水平与近期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性分析国际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7446例出现症状12 h内STEMI的中国患者以入院血糖水平分成6组,分别为人院血糖水平<4.5 mmol/L组(血糖偏低组),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5.6~7.0 mmol/L组,7.1~8.5 mmol/L组(血糖轻度升高组)和8.6~11.0 mmol/L组(血糖中度升高组),血糖>11.0 mmoL/L组(高血糖组).分析6组患者30 d的病死率.以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作为对照组,与其他血糖水平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糖组病死率(18.6%,P=0.01)比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血糖偏低组(10.2%,P=0.018)、血糖轻度升高和中度升高组(9.2%,P:0.01;11.6%,P<0.01)均明显升高.多因素Lngistie回归分析显示血糖轻度和中度升高组(7.1~8.5 mmol/L和8.6~11.0 mmol/L)死亡危险分别比正常血糖患者增加46%(OR 1.46,95% CI 1.03~2.07,P=0.01)和58%(OR 1.58,95% CI 1.13~2.22,P=0.02),高血糖组死亡危险比正常血糖患者增加126%(OR 2.26,95% CI 1.62~3.14,P<0.01).入院血糖偏低、轻中度升高和高血糖是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血糖偏低、轻中度血糖升高和高血糖的STEMI患者近期病死率均明显升高.血糖水平是与STEMI患者近期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艳敏;刘尧;朱俊;谭慧琼;梁岩;丽英;李建冬;章晏;刘力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患病率调查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患病率、临床特点及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对1711例住院的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放射配体法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和酪氨酸磷酸酶蛋白抗体(IA2-Ab)的水平,了解LADA的患病率并分析其临床特征.MS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诊断标准.结果 (1)临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LADA患者检出率为6.7%(115/1711),其中GAD-Ab及IA2-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及2.4%;(2)病程1年内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其LADA检出率为10.4%,明显高于病程>1年的患者(5.9%,P<0.01);(3)LADA检出率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发病年龄小、体重指数低、餐后C肽水平低及无糖尿病家族史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4)51.3%的LADA患者至少伴有除高血糖外其他一种代谢异常,其中21.7%的LADA患者存在MS,各代谢异常患病率由高到低均依次为: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结论 (1)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有6.7%为LADA,对这一人群应进行早期正确的分型诊断以指导临床治疗.(2)超过1/5的LADA患者存在MS,提示LADA患者也应注意代谢异常各因素的全面筛查与干预.

    作者:周健;马晓静;包玉倩;潘晓平;陆蔚;胡承;项坤三;贾伟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女性慢性便秘的特点分析:多中心横断面临床调查

    目的 分析女性慢性便秘的特点、影响便秘严重程度的因素以及女性便秘与盆底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为女性慢性便秘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2007年3至5月,北京市10家医院对561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消化科门诊慢性便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经录入、核对后,制订重度便秘标准,按性别分组并按便秘严重程度分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便秘患者中女性比例高,女(422例):男(139例)=3.04:1;女性发病年龄高峰在加~29岁,而男性则在60~69岁.慢性便秘症状谱广泛,常见症状为排便费力381例(76%).在患者性别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症状仅为手托盆底协助排便[女:38%(26/69),男:15%(3120).P<0.05]及合并咳嗽时溢尿[女:95/422(22.5%),男:13/139(9.4%),P<0.01].女性分娩次数与慢性便秘严重程度、便秘表现及盆底功能障碍均有密切关系.结论 女性慢性便秘早发,与盆底的解剖特点、妊娠分娩的生理特性相关,应引起多学科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作者:吴嘉煖;刘晓红;刘巍;柯美云;方秀才;北京慢性便秘协作组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受体NKG2D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NKG2D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0例原发性肝癌、2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20名健康者的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其NKG2D的表达情况,并用酶标仪检测各组样本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NK细胞杀伤率、NK细胞NKG2D的表达率(中位数)、NKG2D+NK细胞数(中位数)、NK细胞中NKG2D的表达水平(中位数)及NK细胞数[(25±7)%、6%、0.7×107/L、15、(1.1±0.6)×108/L]均明显低于正常组[(63±7)%、36%、8.3×107/L、116、(27±1.1)×108/L]和乙肝组[(41±8)%、16%、2.8×107/L,49、(1.9±1.1)×108/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肝硬化组[(29±10)%、7%、0.6×107/L、29、(1.5±1.2)×108/L]比较也略低,但只有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K细胞的活性与NK细胞数、NK细胞NKG2D的表达率、NKG2D+NK细胞数、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657、0.770、0.927、0.734,均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及其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明显降低,NKG2D的表达与NK细胞的活性密切相关,提高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水平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过继免疫治疗开创新的思路.

    作者:曾小辉;沙卫红;李瑜元;聂玉强;黎庆宁;梁培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不同血管并发症中循环内皮祖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变化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有各类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的数目和功能变化以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415例2007年至2008年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诊断根据明确的心脑血管事件和客观的实验室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做血管超声检查外周血管并发症;免散瞳眼底拍照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个月内连续两次24 h尿白蛋白检查糖尿病肾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EPC的数目;体外培养计数集落形成和迁移能力评估EPC的功能.采用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其中T2DM无血管并发症组(TC组)97例,T2DM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TA组)106例,T2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TI组)100例,T2DM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组(TAI组)112例.4组循环EPC数目和集落形成能力按顺序排列为TA组<TAI组<TI组<TC组;[(532±90)个/ml、(616±93)个/ml、(768±97)+/ml和(1045 ±106)个/ml];(个/孔:21±4、28±5、43±7和70±9),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与TAI组的迁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高倍视野:24±6;28±7),其余组的迁移能力与循环EPC数目变化一致(个/高倍视野:125±12,90±9).影响大血管并发症患者EPC数目的 因素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体重指数和糖尿病患病时间(P<0.05);而影响微血管并发症患者EPC数目的 因素为年龄、HbA1c和糖尿病患病时间(P<0.05).在排除了常见危险因素的影响后,循环EPC数目与FMD呈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0.61,P=0.01).结论 循环EPC数目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衡量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标志物之一.

    作者:陈璐璐;廖云飞;曾天舒;李裕明;余帆;黎慧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CTLA-4+49A/G和CT60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49A/G和CT60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M)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 对332例T1DM,476名健康对照进行CTLA-4基因多态性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CTLA-4+49A/G、CT60基因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结果 (1)T1DM患者中CTLA-4+49A/G 基因型GG频率高于健康对照(47.3%比35.1%,OR=1.66,P<0.01),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的T1DM基因型GG频率更高(56.8%,OR=2.43,P<0.01).(2)T1DM中CTLA-4CT60基因型GG频率高于健康对照(67.8%比56.7%,OR=1.60,P=0.02),而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T1DM患者基因型GG频率更高(77.8%,OR=2.67,P<0.01).(3)与甲状腺抗体阴性的T1DM相比,甲状腺抗体阳性的T1DM CTLA-4 CT60基因型GG频率更高(77.8%比62.3%,P<0.05),更易携带谷氨酸脱羧酶抗体(77.8%比57.4%,P<0.05).结论 CTLA-4+49A/G和CT60基因多态性与T1DM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相关.

    作者:金萍;向斌;林健;黄干;周卫东;郑超;超晨;周智广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脂肪和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的饮食都有减肥效果

    关于哪种饮食对治疗肥胖症有效果的问题一直有争论,究竟是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是以脂肪为主的饮食更好呢?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的Sacks博士等设计了一个为期2年的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不同节食方案对体重的影响.这些方案涉及的各类营养元素摄人量不同,但都符合心血管健康的原则.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NEngl J Med,2009,360:859-873).

    作者:王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氟尿嘧啶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造血因子基因表达对造血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索5-氟尿嘧啶(5-Fu)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化疗后造血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 构建携带Egr-1调控序列启动的GM-CSF和EGFP双顺反子基因pCIneo真核表达载体(Egr-EG);通过脂质体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挑出G418抗性的阳性克隆(HFCL/EG);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绿色荧光表达的阳性细胞;在加入5-Fu的HFCL/EG细胞培养体系中,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ELISA检测GM-CSF的表达;采用活性氧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鉴定化疗通过活性氧诱导Egr-1启动子CarG 序列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特异性.将HFCL/EG细胞输入荷瘤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对其实施5-Fu化疗,观察外周血象动态改变和对肿瘤的影响.结果 构建了Egr-1调控序列启动的双顺反子基因表达载体(EgrEG);在HFCL/EG细胞中证实有外源性基因EGFP和GM-CSF的表达,在5-Fu处理后HFCL/EG细胞培养上清液GM-CSF含量较未加5-Fu组明显增高(P<0.01);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化疗后HFCL/EG细胞GM-CSF mRNA和GM-CSF蛋白表达增强.在5-Fu处理的HFCL/EG细胞中,N-乙酰半胱氨酸明显减少GM-CSF含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幅度明显减轻,恢复加快,而各组间肿瘤抑制率与化疗组相关,而与外源基因表达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5-Fu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化疗后的造血损伤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作者:杜楠;裴雪涛;肖文华;孙君重;付艳;赵晖;王希良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第七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在北京举行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理事会、美国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oundation/TCT、欧洲EuroPCR、日本CCT、拉丁美洲介入心脏病学会(SOLACI)和韩国 Angioplasty Summit-TCT Asia Pacific 联合主办的CIT2009于2009年3月18至2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高润霖院士担任大会主席.

    作者:陈新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