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研究进展

王结胜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 二肽基肽酶-Ⅳ, 血糖调节
摘要: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是一类新的降糖药.通常认为DPP-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是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从而使内源性GLP-1水平增高.但是实际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DPP-Ⅳ抑制剂治疗后血浆GLP-1水平升高不明显,从而使人们对DPP-Ⅳ抑制剂纯粹的内分泌降糖机制产生疑问.本文主要综述近年DPP-Ⅳ抑制剂降糖机制研究进展:包括DPP-Ⅳ抑制剂抑制肠道局部的DPP-Ⅳ,使门静脉血GLP-1水平升高,通过神经反射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机制;另外使GLP-1的分解产物减少,减少其他生物活性肽的降解也可能是DPP-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合并颅内钙化的渴感减退性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加强对合并颅内钙化的渴感减退性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认识及病因的探讨.方法 分析我科收治的合并颅内钙化的渴感减退性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 24 h尿量800 ml,血钠 153 mmol/L、血渗透压333 mOsm/L时仍无渴感,禁水加压素试验证实为完全性中枢性尿崩症,垂体核磁共振成像示后叶T1相高信号存在,头颅CT示双基底节等处多发钙化,血巨细胞病毒IgG滴度阳性.予强制规律饮水方法及去氨加压素治疗,随诊4个月,血钠可控制在150 mmol/L 以下.结论 渴感评价和常规禁水加压素联合试验是确诊渴感减退性中枢性尿崩症及合理治疗的关键,对于合并颅内钙化者,既往巨细胞病毒隐匿感染可能是此类患者病因之一.

    作者:胡明明;刘敏;刘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肝细胞黏附分子对膀胱移行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 利用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探讨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CAM)对膀胱移行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Affymetrix Human plus 2.0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膀胱移行癌细胞株EJ细胞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hepaCAM感染组与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感染组的基因表达谱,用SAM法进行差异基因分析、DAVID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及wikiPathway分析,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hepaCAM能引起EJ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广泛变化,表达差异超过2倍以上的基因共2469个,其中上调基因1602个、下调基因867个.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调节等方面.用RT-PCR对差异基因DNA修复蛋白,肝脏激酶B1和细胞周期蛋白D1进行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相符;进一步在3细胞株中用Western blot佐证DNA修复蛋白、肝脏激酶B1变化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hepaCAM能够诱导EJ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广泛变化,在基因水平通过多条通路作用于膀胱癌细胞.

    作者:王秋菊;吕长坤;陶佳;杜红飞;范砚茹;宋学东;罗春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甲亢性心脏病131I治疗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Graves及Plummer甲亢所致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心)经131I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心功能状况.方法 对本院核医学科2009至2010年确诊的Graves及Plummer甲亢所致的40例甲亢心患者行131I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行甲状腺功能生化及相关抗体、12导连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或甲状腺显像检查,评价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131I治疗1年后,31例Graves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生化恢复正常1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9例,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Plummer甲亢患者恢复正常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心房颤动是甲亢心中主要的不良事件(25例,62.5%),经131I治疗后缓解率76.0%.结论 控制甲亢是缓解甲亢心的关键,131I治疗甲亢有独特优势;考虑到长期甲亢状态会加重心脏损害,可加大131I剂量,强调一次性有效确切治疗.

    作者:宋娟娟;林岩松;朱立;李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过量表达LMO2对成血管细胞增殖和造血分化的作用

    目的 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体外造血细胞分化,研究LMO2蛋白在成血管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小鼠成血管细胞特异性表达lmo2或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载体,分别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经过筛选获得细胞克隆进行自发分化以形成胚胎体.收集分化0~12 d的胚胎体细胞,检测造血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利用EB细胞进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及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实验,并统计集落形成数.结果 成功构建了成血管细胞特异性表达目的 基因的表达载体,转染目的 基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其分化中产生的成血管细胞可特异表达目的 基因.过量表达lmo2能够促进造血相关基因的表达,所产生细胞集落数是对照组的2倍,晚期造血分化的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总数是对照组的2.5倍,其中红系集落单位数是对照组的3倍.结论 在成血管细胞中过量表达LMO2,促进其细胞增殖及其造血细胞分化.

    作者:周海胜;李春;查晓军;陈兵;刘德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肺放线菌病一例

    放线菌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男性多于女性,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无传染性.以色列放线菌(actinomyces Israeli)是人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该菌系微厌氧菌或微需氧菌,常寄生于健康人龋齿及扁桃体小窝内,当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时可引起原发性肺放线菌病.国内外已有较多文献报道过肺放线菌病[1-2],与肺癌的鉴别诊断是其难点.本文通过总结笔者诊治的1例肺放线菌病病例对肺放线菌病的诊治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徐强;郭惠琴;李辉;李泽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部结内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目的 分析总结腹部结内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以腹部包块或腹部淋巴结肿大起病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 受累淋巴结主要位于腹膜后及肠系膜区,其中单发包块型14例,超声表现为腹部单发低回声包块,多数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多发结节型27例,超声典型表现为多个边界清晰的类圆形低回声,边界规整,内部回声均匀.特异性超声表现包括鹅卵石征、网状分隔、血管包绕征、门型血流等.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腹部结内淋巴瘤的诊断,同时还可评估受累区域及病灶特征,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亚红;蔡胜;王蕾;张晓东;齐振红;徐钟慧;李建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结节性硬化症伴发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目的 描述结节性硬化症伴发的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的CT表现.结果 颅脑CT显示侧脑室室管膜下钙化结节和/或非钙化结节6例;腹部CT显示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其中2例同时伴发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胸部CT显示淋巴管肌瘤病1例.结论 结节性硬化症的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并且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相关性,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李跃兴;向军益;李洁;丁建平;林上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感染并发症救治一例

    胸腹主动脉手术风险、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1-3].2008年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仁伯爵综合医院外科深低温停循环下行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全置换手术1例,术后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胸腹段人工血管感染、胸腹腔感染、腹壁裂开、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经过积极治疗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月宏;蔡念;邓鸿儒;李文生;Rui Furtado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应用放疗辅助局部皮瓣治疗不同部位耳廓瘢痕疙瘩

    目的 探讨在保留外耳形态的同时减少瘢痕疙瘩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耳廓分为不同的解剖区域,应用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以不同类型的局部皮瓣修复继发创面,术后辅助以局部放射治疗.结果 共治疗不同区域耳廓瘢痕疙瘩68例,3例皮瓣尖端血运欠佳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好转.其余病例随诊8~21个月(平均11.5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1.47%.结论 根据耳廓分区采用不同类型的局部皮瓣结合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可有效保留良好的耳廓形态,复发率低,为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龙笑;王晓军;王友彬;李文博;孙显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评估肝脏占位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测量肝脏占位患者肝实质硬度以评价术前肝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弹性成像ARFI技术检测63例肝脏占位患者肝实质硬度值(LS),同时行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记录ICG血浆清除率(ICG-K)及ICG 15 min滞留率(ICGR15)数值,以及Child-Pugh(CP)评分所需的各项检查进行评分,将LS值与ICGR15、ICG-K和CP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例患者ARFI技术未获得有效数值.LS与ICGR15呈显著正相关(r=0.789,P<0.01),与ICG-K呈显著负相关(r=-0.738,P<0.01),与CP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929,P<0.01).CP评分A、B、C级之间患者LS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RFI成像技术快速、简便、无创,可以有效评估肝脏占位患者肝功能储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闫荟同;罗渝昆;唐文博;焦子育;姚春晓;吕发勤;唐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重要的病种之一,接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0%[1].近年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逐渐增多,早期鉴别困难,给后期的治疗带来较多问题.目前尚缺乏RMPP早期鉴别的方法,有研究认为RMPP和患儿机体免疫反应、抗生素耐药、合并多种病原感染及个体基础状态有关[2],而炎性细胞因子(inflammatory cytokines,ICKs)在机体的防御机制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早期对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CK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4、6、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检测,探讨其变化规律,以期能有助于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施弦;黄秋玲;郁峰;赵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烟雾染毒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p-c-jun与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

    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对血管壁组织中的两种主要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溶剂萃取香烟烟雾,制备烟雾萃取剂.用此烟雾萃取剂依据不同浓度对以上两种细胞进行染毒处理,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c-ju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变化,转染过表达c-jun质粒检测cyclinD1的变化.结果 CCK-8检测显示在烟雾染毒浓度(0.625%~10%)范围内,平滑肌细胞增殖活力增加,内皮细胞在染毒处理后随浓度增加其活力降低.染毒处理48 h后,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染毒处理组的c-jun表达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滑肌细胞染毒组的p-c-jun比PBS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内皮细胞染毒组的p-c-jun降低(P<0.05).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在平滑肌细胞染毒处理后明显增加(P<0.05),内皮细胞染毒后则显著降低(P<0.05),并且过表达c-jun后cyclinD1的表达水平也相应增高.结论 烟雾染毒具有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力和降低内皮细胞活力的作用,其与c-jun磷酸化和cyclinD1表达有关.

    作者:李天佳;刘昌伟;黄泽彬;倪冷;来志超;吴立飞;刘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Ⅰ~Ⅲ期乳腺癌原发灶中T淋巴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手术的13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中CD4+和CD8+淋巴细胞浸润强度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4+细胞癌巢浸润在COX多元分析中是无病生存(HR=0.248,95%CI=0.113-0.543,P=0.000)、远处无转移生存(DDFS)(HR=0.361,95%CI=0.157-0.830,P=0.017)、总生存(OS)(HR=0.297,95%CI=0.119-0.741,P=0.009)的独立预后因素,与较好预后相关.CD8+间质细胞密度和CD8+细胞癌巢浸润在激素受体阴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均为阴性)患者分别是OS(HR=0.286,95%CI=0.101-0.807,P=0.018)和DDFS(HR=0.293,95%CI=0.104-0.825,P=0.020)的独立预后因素,均与较好的预后相关.CD8+间质细胞密度和CD8+细胞癌巢浸润在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至少1个阳性)患者分别是OS(HR=4.854,95%CI=1.435-16.415,P=0.011)和DDFS(HR=10.493,95%CI=1.226-89.795,P=0.032)的独立预后因素,均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CD8+间质细胞密度低患者的OS.结论 乳腺癌原发灶CD4+细胞癌巢浸润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乳腺癌原发灶CD8+间质细胞密度和CD8+细胞癌巢浸润在激素受体阴性患者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但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远期疗效与乳腺癌原发灶CD8+间质细胞密度相关,进而影响CD8+细胞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以上结论为探索免疫相关的乳腺癌预后指标提供了线索.

    作者:于海明;焦顺昌;杨俊兰;王建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纳米炭在腹腔镜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纳米炭示踪剂检测前哨淋巴结(SLN)在早期宫颈癌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选取21例确诊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从宫颈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腹腔镜直视下识别黑染淋巴结作为SLN并切取,随后均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全子宫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所有标本分装后送常规病检.结果 21例中20例成功检出至少1枚SLN,检出率为95.24%(20/21),共检出158枚SLN,平均每例每侧3.9枚SLN.5例(23.81%)患者共检出16枚阳性淋巴结,其中包括4例患者的14枚(87.50%)阳性SLN.SLN检测的灵敏度为80.0%(4/5),准确性为100.0%(20/20),阴性预测值为100.0%(16/16).结论 闭孔为早期宫颈癌SLN检出频次高的淋巴引流区域,早期宫颈癌SLN的转移状态同盆腔淋巴结真实转移状态一致性较高,具有较为准确的病理代表意义,腹腔镜下应用纳米炭示踪早期宫颈癌SLN的检测是一种较为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刘开江;吕欣炜;刘青;韩娜娜;茹明芳;王娟;李培全;邵文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0T磁共振成像对健康青年人膝关节软骨T2值及厚度的定量分析

    目的 采用3.0T磁共振成像比较健康青年人膝关节软骨T2值及厚度差异.方法 将体重指数为18.5~24.0 kg/m2的健康青年志愿者(18~30岁)40名进行3T膝关节磁共振成像扫描,按性别及左右膝关节分组,对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胫骨内侧平台、胫骨外侧平台及髌骨5个区域进行T2值及厚度值测量.结果 健康青年无论男性、女性,左、右膝关节间软骨T2值及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健康青年男性及女性膝关节分组的5个区域软骨的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健康青年男、女膝关节5个区域软骨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健康青年志愿者中,性别可能是软骨厚度差异的重要因素,而软骨T2值可能不受性别影响.

    作者:唐艳华;徐贤;江波;陈敏;武鸿坤;戴勇鸣;安宁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骨形态发生蛋白-15通路与哺乳动物卵巢卵泡发育

    哺乳动物卵巢卵泡是由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共同组成的,其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高度协调的程序化过程,确保了正常卵母细胞成熟并使其具有受精能力.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卵泡的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磷脂酰肌醇-3激酶/骨形态发生蛋白-15信号通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调控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15是卵巢卵母细胞特异性分泌的信号分子,可以通过旁分泌作用调节卵巢卵泡的发育过程.本文主要概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15作为蛋白激酶B /叉头转录因子家族-3a下游信号分子对这一过程的调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卵巢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以及治疗不孕不育等卵巢疾病.

    作者:吴艳青;陈丽云;张正红;王正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ookgas和Fastrach气管插管型喉罩用于预测困难气管插管的比较

    目的 比较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CILA)和Fastrach气管插管型喉罩(FT-LMA)在预测困难气管插管处理中使用盲探插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整形外科手术的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86例,采用Excel软件随机分为CILA组(n=43)和FT-LMA组(n=43).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CILA或FT-LMA,经CILA或FT-LMA直接盲探气管插管,记录CILA和FT-LMA置入次数和时间、盲探气管插管次数和时间、喉罩拔除时间,以及在实施盲探气管插管前经喉罩插入纤维光导支气管镜(FOB)镜下声门暴露情况,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后,喉罩插入后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拔除喉罩后即刻以及插管后5 min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两组8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CILA或FT-LMA,首次置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LA组35例首次气管插管成功,5和2例分别在第2、3次成功插管,1例插管失败,改用FOB经CILA引导插管;FT-LMA组32例1次插管成功,4例2次成功,3例3次成功,4例失败,其中3例改用FOB经FT-LMA引导插管,1例由FOB引导完成插管.与CILA组比较,FT-LMA组喉罩置入时间[(22.4±18.9)s 比(34.2±13.9)s] 显著延长(P<0.05),而经CILA和FT-LMA引导盲探气管插管时间[(46.0±26.7)s 比(51.8±41.1)s]及喉罩退出时间[(39.3±11.9)s 比(35.3±10.4)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CILA和FT-LMA盲探气管插管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但CILA置入更容易,盲探气管插管成功率更高.

    作者:杨冬;邓晓明;佟世义;唐耿志;魏灵欣;隋静湖;王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研究进展

    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是一类新的降糖药.通常认为DPP-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是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从而使内源性GLP-1水平增高.但是实际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DPP-Ⅳ抑制剂治疗后血浆GLP-1水平升高不明显,从而使人们对DPP-Ⅳ抑制剂纯粹的内分泌降糖机制产生疑问.本文主要综述近年DPP-Ⅳ抑制剂降糖机制研究进展:包括DPP-Ⅳ抑制剂抑制肠道局部的DPP-Ⅳ,使门静脉血GLP-1水平升高,通过神经反射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机制;另外使GLP-1的分解产物减少,减少其他生物活性肽的降解也可能是DPP-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

    作者:王结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