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红珠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诊断早期宫内感染中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为临床及时诊断胎儿宫内感染并及时治疗赢得时间。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产科就诊的宫内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症状将病例组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38例)和病毒感染组(62例)。选取同期正常妊娠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CRP、PCT、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及预后差异。比较CRP、PCT诊断宫内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指数、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ROC曲线下面积并观察引起宫内感染主要病原体情况。结果三组研究对象WBC、CRP、PCT及IL-6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采用CRP诊断的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93.33%,诊断指数为1.783>1.7,Youden指数为0.783,阳性似然比为6.67%,阴性似然比为15%,ROC曲线下面积Az为0.917>0.7。采用PCT诊断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89.17%,诊断指数为1.712>1.7,阳性似然比为10.83%,阴性似然比为18%,Youden指数为0.712, 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73>0.7。表明采用CRP和PTC检测宫内感染均具有较高价值,CRP曲线下面积略大于PCT曲线下面积,说明CRP诊断价值高于PCT。病例组胎膜早破48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4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检查结果显示引起宫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B族链球菌。结论采用CRP和PCT对宫内早期感染进行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CRP相较于PCT更优。
作者:余蓓蓓;肖冰;金琳;黎秀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了加快心血管介入年轻医师的培养,同时规范临床操作技术,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中华心血管介入操作技术全集》系列教学光盘。《中华心血管介入操作技术全集》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系列分册之一。该全集集目前国内30多位心血管介入领域知名专家联合编制,共包括14张多媒体光盘,其总编辑为霍勇教授(主任委员)。通过专家讲解、操作演示、动画模拟等多种形式帮助临床医师,特别是年轻医师可以尽快掌握心血管介入操作技能,该套教材可以反复学习,有利于提高临床操作能力与水平。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14年11月14~15日,由法国益普生教育基金赞助的第五届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师会(Masterclass in NET)在英国伦敦如期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是“提供与全球同行分享佳临床实践的机会,通过互动环节提高与会者的参与度”。会议内容丰富多彩,既有专题报告、病例讨论,还有与专家互动环节,涵盖了肺及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诊治的方方面面,力求对目前从诊断到治疗所关注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及探讨,本文仅对会议中有关GEP-NENs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报道。
作者:李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奥曲肽联合电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抗生素、抑制胰液分泌药物等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曲肽联合电针治疗。治疗1周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胃肠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显效率为83.4%,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胃动素、胆囊素的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胃泌素的增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电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动力,缓解患者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同时能够增加胃动素和胆囊素水平,降低胃泌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葆;武侠;吴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电子版 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1]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由于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s)的发病率低,大多数医师甚至肿瘤科医师对其诊断和治疗并不熟悉,因此临床误诊和误治时有发生。gNENs分为4型,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不同,治疗策略和预后亦不同。目前国内对gNENs的分型诊断不够重视,因而存在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规范等问题。现参照国内外相关指南,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就gNENs的临床分型、诊断流程、相应治疗策略、预后等分述如下。
作者:谭煌英;娄彦妮;罗杰;刘继喜;贾立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是一种起源于全身各脏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高度异质性肿瘤,发病部位以胃肠道和胰腺为常见。美国SEER数据库分析显示,近年NENs发病率逐年上升,已超过其他恶性肿瘤[1],引致人们对该类疾病关注度持续升高,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欧洲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诊治方面引领着国际步伐,中国近年也极为关注该类疾病,但由于其来源于多系统、多器官,临床病理治疗复杂等,对该类疾病的诊治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许多问题并未解决,临床难题仍困扰着医师。
作者:沈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发育医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14年9月26日,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在京隆重发布,在人民卫生出版社杜贤总编辑等社领导直接关心指导下,在期刊编辑出版中心范存斌主任、张凤新主任、张瑜老师等帮助下,在主编霍勇教授和编辑部主任李建平教授带领下,《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刷新了新的纪录,基本奠定了国内医学电子期刊第一方阵的地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激素对口腔黏膜扁平苔藓(OLP)患者治疗前后Th1/Th2比值及T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诊断为OLP的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4周两组研究对象Th1/Th2比值、干扰素(IFN)-γ、IFN-α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观察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Th1、Th2水平分别为(79.15±7.84)、(57.77±4.66)pg/ml,治疗后Th1、Th2水平明显降低[(18.44±2.14)、(15.91±2.15)pg/m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Th1、Th2、Th1/Th2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周前及未经任何处置的4周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水平与对照组(4周后与之前数据相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α、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周后与之前数据相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0例OLP患者治愈28例(56%)、有效19例(38%)、无效3例(6%)。结论 Th1/Th2比值、IFN-γ、IL-2、IL-4、IL-10与OLP病情密切相关,病情越严重,上述指标表达水平越高。
作者:王一敏;傅升;周冰;王琤;周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维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监测患者治疗前24小时与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价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肾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血压明显高于治疗前,呼吸频率趋于正常,心率与多巴胺用量明显下降,尿量增加,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9例患者救治成功,21例死亡,其中存活患者(设为存活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死亡患者(设为死亡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及早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APACHEⅡ评分是敏感的评价指标,可用于判断患者预后。
作者:包红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年发病率约为0.3/100000,约占整个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的30%。大部分(45%~90%) pNENs是无功能的,也有一部分表现为特殊症状、体征的功能性pNENs[1-3]。功能性pNENs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胰多肽瘤、生长抑素瘤及其他,分别分泌胰岛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胰多肽以及生长抑素[2,4]。
作者:Beata Kos-Kudla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及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主管学院教学工作。
作者:沈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6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小时、1天、3天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小时观察组患者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POCD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大,POCD发生率较高,而硬膜外麻醉影响相对较小,POCD发生率较低。因此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应综合考量其自身条件,合理选择麻醉方式,避免或减少POCD的发生。
作者:王立中;刘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