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合性肾损伤的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胡少平;尹定尧;宋淮;周立强

关键词:肾脏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与CT检查资料.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损伤的诊断达100%.肾损伤可根据i临床与CT表现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三型.轻型及多数中型钝性肾损伤可经临床保守治疗治愈,少数中型肾损伤及全部重型肾损伤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损伤的诊断分型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紊乱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紊乱的疗效.方法: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标准的低胆固醇饮食维持合理的膳食.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继续服用不影响脂质代谢的药物.同时用药前后检测肝、肾功能、血浆肌酸激酶(CK)、血常规、心电图各一次.结果:治疗后观测指标的变化,用药4周末,患者血清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HDL-C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本组显效24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无恶化病例.结论:阿托伐他汀是TC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可反馈性刺激细胞表面的LDL受体增加,加速LDL-C进入细胞降解,使血液中LDL-C水平降低.本文证实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有效性高、安全、不良反应小,长期服用比较安全,患者耐受较好,是治疗高脂血症、血脂紊乱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永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温针灸治疗脊柱裂引起尿失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脊牲裂引起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20例膀胱训练的方法.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89.4%,对照组为7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脊柱裂引起尿失禁疗效显著.

    作者:张素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豌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用疏血逋注射液6ml加生理盐水250ml脉滴注,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60例,用血塞通注射8ml加水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脱水剂,肠溶阿司匹林等.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并进行自身比较和相互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漉变学,并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刘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药分散片工艺设计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分散片(dispersible table)又称水分散片(water dispersible table)[1],系指遇水能迅速崩解形成均匀混悬液的一种片剂.中药分散片就是以中药提取物、中药原粉或精制中间体为原料,加上适宜辅料制成的,能在水中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

    作者:苏占辉;刘玉翠;李国军;陈四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对两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局麻药用药量明显减少(P<0.01),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影响也各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败时间短,用药量少,是一种值得信赖的麻醉方法.

    作者:虞焰;卢玉敏;王宏斌;郭忠宝;龚爱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骨髓检查在145例原因不明发热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骨髓检查对发热患者诊断的作用.方法:对发热病因待查患者1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发热患者,诊断急性白血病24例,再牛障碍性贫血、慢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等24例,感染性疾病89例(其中有特异性骨髓象改变者28例).正常骨髓象8例.结论:通过骨髓检查大部分患者可得到明确诊断.

    作者:张静静;董敏;俞红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护理干预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系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素(TH)分泌过多引起的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常见的是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亦称Graves病.

    作者:王月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减压性骨坏死的影像学检查

    1888年Twyman首次报道沉箱作业工人股骨干坏死病灶,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随着X线的发现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1911年首次用x线摄像检查到高压暴露引起的骨坏死,目前已有千例以上减压性骨坏死(Dysbaric osteoneerosis DON)的检查报道.

    作者:于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脉象的解剖映射、血流映射与脉诊客观化研究的误区分析

    脉诊在古今中医学里都是学术热点和临床难点,笔者提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地发现脉诊的若干问题.

    作者:孙晓华;林宇春;赵宏杰;袁肇凯;张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西医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有效率分别为35.0%、47.1%、15,0%、92.9%,明显高于对照组27.5%、30.0%、12.5%、70.0%(X2=3.95,x2=4.01,x2=4.25,x2=4.11,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P(O2)、Sa(O2)、FEV1含量均高于治疗前(t=2.154,t=2.245,,t=2.233,t=2.314,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含量均低于于治疗前(t=2.411,t=2.344,t=2.325,t=2.322,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疗效肯定,有利于调节机体与药物平衡.

    作者:李轶群;钟启腾;孙惠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术前体位训练对经皮肾镜手术的重要作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理想的治疗肾、输尿管结石方法,由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近年来已得到推广.选取合适体位建立适合通道是经皮肾镜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危孕妇心理特点及护理

    高危妊娠对妇女身心健康威胁极大,常导致母体和胎儿的发病和死亡以及高额的医疗花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高危孕妇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及时了解高危孕妇的心理状态,并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是关系到高危妊娠管理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1].

    作者:董秀英;文景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且常同时并存.两者合并存在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2-8倍,糠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1.5~3倍[1].

    作者:鲍龙伟;金世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责任倒置的颁布实施,医疗纠纷的法律处理已广泛开展.近几年,在日常手术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手术医疗纠纷并不少见.认真查找引起纠纷的环节,尽大的努力减少或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工作[1].

    作者:苏晖;贾春怡;张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药熏洗治疗过敏性紫癜(皮肤型)患儿70例临床观察

    我院小儿肾病中心对2008年3~7月的7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常规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艳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酒精性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合并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酒精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合并酒精性心肌病的患者50例,通过治疗方案分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研究观察治疗前后不同组别患者的超卢心动图左室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左室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改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可作为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药物.

    作者:鲍天昊;王娓娓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95例口腔颌面部骨折的诊治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钛板对口腔颌面部骨折坚固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情况.方法:对95例4颌面部骨折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95例患者术后面部外形大多数满意,3个月复查X片或CT三维重建,骨折线对位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皆≥37mm.无感染病例,无排异及炎性反应.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和咬合关系.

    作者:周志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全脑血管造影41例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伞脑血管造影患者采取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2009年2月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41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20)和全程护理干预组(n=2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全程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成功率为100.0%,常规护理组为95.0%;全程护理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患者采用围术期全程护理十预护理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卢玉敏;虞焰;孙悦;郭忠宝;龚爱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黄芪联合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亚低温(33±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常温对照组、黄蓖治疗组(插入线栓后予黄芪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亚低温组(插入线栓后立即诱导亚低温并维持2h)、黄芪联合亚低温组(插入线辁后予黄芪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并维持亚低温2h).线栓插入2b后拔出线栓实现再灌注.再灌注24h后观察: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②计算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③电镜下观察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④检测SOD、MDA含量.结果:①大鼠MCAO2h再灌注24b后均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黄芪组和亚低温组可提高神经功能评分(P<0.05),联合治疗组可显著提高神经功能评分(P<0.01).②与常温组相比,黄芪治疗组、亚低温组能缩小再灌注24h后脑梗死率(P<0.05),黄芪联合亚低温组可显著缩小再灌注24h后脑梗死率(P<0.01).与常温组相比,三个治疗组脑含水量均明显减少(P<0.01);联合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⑨电镜观察:三个治疗组较常温组膜性结构损伤减轻.④与常温组相比,亚低韫组、黄芪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可明显提高SOD活性,降低MDA(P<0.01);联合治疗组较单独治疗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作者:张瑛;姜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近况

    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在脑卒中后30天的急性期间即有3%~10%的复发率,2年为25%,5年男性为42%,女性为24%,其中65%是缺血性卒中,尤其是首次卒中后6个月期间是复发的高阶段,故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应在卒中发病后即刻进行,特别是一周之内.

    作者:王介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