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青
目的 探究为稳定和发展无偿献血队伍行视频播放宣教的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首次来该市血站献血的志愿者12300名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献血日的单双日分为两组.其中单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行口头宣教),双号献血者作为观察组(行视频播放宣教),将两组献血者的献血量、对献血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以及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献血宣教后,观察组献血者献血后对献血认知程度(90.41±8.3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献血者献血后对献血认知程度(74.06±7.25)分;观察组志愿者献血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30%)显著低于对照组志愿者献血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7.25%);观察组志愿者献血量(360.81±58.22)mL以及想要再次献血的概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志愿者献血量(230.71±20.77)mL以及想要再次献血的概率(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频播放宣教法在稳定和发展无偿献血队伍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献血者对献血的了解程度以及献血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褚新建;孟慧琴;冯春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对智能导诊机器人在现代综合性医院门诊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对策进行升级.方法 选取导诊机器人从2017年4月7日—2017年5月6日连续30 d的患者使用量,按功能进行分类统计,并在使用机器人导诊的患者中抽取700例,占总使用量的10%做满意度调查.结果 通过数据统计,机器人在门诊的效果显著,患者满意率为80%.结论 不断推进导诊机器人在现代综合性医院门诊的应用,扩大业务范围,按患者所需更新版本,更好地服务于门诊患者.
作者:刘红彦;闻智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青州市儿童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现状,分析儿童家长选择接种疫苗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儿童轮状病毒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样选取青州市中心城区预防接种门诊和弥河镇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的2011—2013年出生的各200例儿童,对其接种信息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该市400例儿童中,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为29.5%.在已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儿童中,接种1剂、2剂和3剂疫苗儿童所占比例分别为18.5%、8.0%和3.0%;中心城区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39.0%)高于城乡结合部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20.0%);高收入家庭的疫苗接种率(32.5%)要明显高于低收入家庭(20.9%);家长对该疫苗的知晓水平越高越明确知道该疫苗情况的家长选择接种也多(87.6%);另外,家长对疫苗的关注程度越高接种率也越高(56.0%).结论 该市2011—2013年出生400例儿童轮状病毒疫苗总体接种覆盖率仍较低,全程免疫的比例较低,且家长对疫苗的知晓水平影响着疫苗的接种率,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制定二类疫苗免疫策略,提高儿童家长对二类疫苗的知晓程度和接种意愿,以提高二类疫苗的接种率.
作者:钟丹丹;齐勇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该文选取在该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就诊的患者3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基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基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5.33%,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该院患者实行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患者风险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风险意识增强,护理满意度增加,同时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海霞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探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6S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管理模式,干预组患者予以6S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止血时间为(2.5±1.1)d,住院时间为(11.7±2.2)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6±1.4)、(15.6±2.2)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6S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非常好,能够快速止血,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韩爱云;王秀莲;官莉 刊期: 2017年第26期
医院药库是采购药品、供应药品、管理药品的重要部门,加强药库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和供应,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该文对药库管理模式的探索、药品采购流程的更新和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等相关管理工作作了探讨,希望能切实地提高药库管理的工作效率.
作者:俞晓薇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导致次均费用较高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提出并阐述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特选取某三级医院2014—2016年3年来住院费用相关数据,包括住院人数、次均费用及各项目的具体开支,比较并分析上述数据,总结导致次均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近3年来次均费用逐年上升,其中药品费和治疗费所占比例大,约占总金额的80%左右;由此可见药品费和治疗费是导致次均费用较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降低药品费和治疗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次均费用较高的问题;加强药物的合理应用,完善相应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完善相应的制度和体制等.
作者:李爽 刊期: 2017年第26期
异地就医是指那些已经对基本医疗保险已经投保的人员,由于工作、旅游、转诊等原因所导致的在参保所归属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就医或是购买药品的行为.异地医保结算是各个不同的医疗规划区域通过机构委托的方式进行联网结算,或者是通过和不同于本地的医疗结构合作的方式,从而达到就医人员的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效果,使异地医疗的水平得到充分的保障.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流动率和人们的医疗保险意识不断的提高,就造成异地就医的需求率大大增加,但另一方面,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国务院等相关机构也提出一系列的实施方案来不断改善并完善异地医保结算的机制.
作者:张娜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调查急性阑尾炎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普外科送检阑尾脓液样本185例,阑尾脓液分离培养后,对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数据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5例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10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92.38%),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等抗生素敏感性高,对氨苄西林有较高的耐药性;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表现为良好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几乎全敏感.结论 在急性阑尾炎抗感染治疗中,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朱玲娜;邹晓艳;孙承谋;孔昌盛;杨德远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家庭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在居家养老老人慢性病管理中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4—11月,对宜川辖区居家养老老人中高血压患者142例,纳入干预组,对照组与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1:1匹配,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和个人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防治信念与态度、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的改变.结果 ①干预组患者在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后,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防治信念与态度、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组内部低中危组与高、很高危组在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防治信念与态度、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宜川居家养老老人中高血压患者,主要以女性为主,年龄层次偏大,主要在75岁以上;②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对于居家养老老人的高血压管理确实有益;③家庭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④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居家养老老人慢性病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社区中广泛推广.
作者:李望;王琛;陈林波;陈晖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信息技术,物联网与医疗行业专业技术结合,拉近了医疗资源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该篇主要综述了物联网在肺功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方面国内外的应用情况,目前应用的优势及不足,提出加速其实际应用及与医学等的融合.
作者:吴玉华;林军伟;周建;李静;刘洁;白春学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调查医养结合结构养老人员现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柳州市医养结合机构的养老人员,通过发放资质调查问卷表的方式,对老人入住费用、身体状况、机构满意度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很多老人的身体状况较差,入住前的生活质量不是十分理想,存在有慢性病,在入住医养结合机构之后,大多数老人的基本生活以及生理方面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在医养结合机构方面有着较高的满意度,但是对护理质量不是十分满意.结论 医养结合方式可以显著改善老龄化人口的生活质量,降低我国的养老成本,但是还需要从政策以及资金等方面提高对医养结合的投入力度.
作者:李强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消毒员专业培训措施.方法 制定消毒员培训计划,根据计划对其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新业务新技术等方面培训,并进行考核,以监测培训效果.结果 消毒员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专业素质显著提升,湿包率明显下降.结论 对消毒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其专业业务水平,对提高物品灭菌质量,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译文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滕州市婚检工作的成效.方法 选择2011—2015年在滕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免费婚前检查者136884名,并对婚检的结果进行数据学分析.结果 婚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未婚双方进行相关信息的咨询,还可以给予双方一定的指导.结论 从我国一直推行的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通过婚前检查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男女双方在组成家庭之后,家庭生活的圆满,并且对下一代的身体素质也有一定的保障.
作者:孙玉 刊期: 2017年第26期
医院综合实力的基础和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均为卫生技术人才,医院管理者和社会对此方面的关注度日益增高.受各种因素影响,大量人才流失是目前公立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卫生队伍素质的增高和医院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为促进医院发展与医疗市场形势相互适应,需积极解决现有问题.促进体制和机制改革和创新的不断发展,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大量引进,从而实现医院快速、持续发展的目的.该研究主要调查了解唐山地区医疗行业人才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分析对策.
作者:高磊;刘蕊;何玉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护理教学对专升本学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的影响.方法 2016年6—7月,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对专升本护理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倾向调查.结果 除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外,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倾向和其表现的6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多样化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倾向.
作者:王明弘;代佳禾;孙肖颖;孙冬元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调查我国护士人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分析影响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法,抽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188名年龄在22~51岁之间的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生涯规划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结果 大部分调查对象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并不足够理想,平均分数大概在(32.21±5.31)分,针对每个护士的不同职位、不同能力以及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阶段,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一位在职的护士人员都应该建立合理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程序图,还需要积极地鼓励护士在职教育,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关注程度,实施有效的压力,使护士专业思想得到稳定的提升,促进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汪婧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医患无隙沟通模式在创造和谐门诊医患关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延边社会脑康医院院门诊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患沟通方法实施治疗,研究组给予医患无隙沟通法实施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调查问卷平均得分为(90.7±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调查问卷平均得分(66.2±18.3)分;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3.3%(P<0.05).结论 医患无隙沟通方法能够让门诊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提升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金春花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的实践.方法 该文随机抽取该院于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69例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1例)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管道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观察外科患者的管道意外发生率、管道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外科患者的管道意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管道意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科患者的管道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间的管道护理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用于外科患者的管道护理,可有效抑制管道意外的发生,提升管道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瑞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 该院肿瘤内科于2016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15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择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前(2015年1—12月)收治的15例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类型以及护理质量的差异,探讨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关风险管理措施.结果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常见种类为药物外渗、药物过敏、院内感染、坠床跌倒、静脉血栓与自杀.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质量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3.3%与80.0%,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种类较多,开展相关的护理管理与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钱瑜 刊期: 201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