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管理体会。方法分析该科2010年10月-2015年10月实施胃癌手术的12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合并吻合口瘘3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肺部感染8例。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各并发症中西医治疗的几点体会。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对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中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近几年来收治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在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和患者恢复等相关指标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减少复发,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使内科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
作者:姜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为一个敏感型产业,旅游业极易受到自然、经济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导致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已成为旅游业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特殊人群,旅游者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是保证旅游产业体系服务正常运作的首要前提,而旅游者安全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下,随着旅游安全突发事件频繁增多,必须加强旅游者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供给模式。以此,保障旅游者安全,确保旅游产业的和谐,具有较好的运营效益。
作者:谢海嵘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具体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等。结果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表现为缺血性卒中17例,脑干及脑神经受压4例,梗阻性脑积水1例,脑出血2例;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栓、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24例患者治疗后约75%患者在出院时无明显症状且无残障,2例脑出血患者均死亡。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临床表现常见的是缺血性卒中,其次是脑干及脑神经受压、梗阻性脑积水、脑出血。诊断需依赖影像学检查,MR是目前VBD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高西平;胡洋;王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阴道炎五联检联合显微镜检查对常见阴道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9月-2016年2月412例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回顾性分析采用阴道炎五联检与显微镜法进行检测的结果。结果在412例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48例,阳性检出率为60.19%,各种阴道炎的构成比中细菌性阴道病(BV)占12.1%,念珠菌性阴道炎占49.2%,滴虫性阴道炎占12.9%,混合感染占25.80%。结论该地区门诊就诊患者菌群失调严重,病原体以念珠菌和BV为主,滴虫的检出率偏高,应予以重视。
作者:左淑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的种类并分析其成因。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该院消化内科的病例1080例进行用药回顾,对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据此研究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结果在选取的1080例病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共有225例,其中2012年不合理用药患者合计共有58例,2013年不合理用药患者有52例,2014年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患者有59例,2015年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患者有56例;其中不合理用药的常见类型有:药物用量过大(共计86例,占比38.22%),用药重复(共计69例,占比30.67%),联合用药不合理(共计41例,占比19.6%),药物连用导致出现毒副作用(共计29例,占比12.89%)四个方面。结论合理用药是一切治疗方案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所以应当尽力避免治疗过程中的不合理用药。
作者:杨凯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并掌握急诊科室护理工作人员对柔性护理管理的需求和认识,利用个性化的柔性管理策略对其展开管理。方法从该院急诊科室中选择60名护理工作人员,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柔性管理,对当前的急诊护理管理方式进行优化。6个月以后分别对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进行评价,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两组护理工作人员及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4.00%。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柔性管理理论可以对急诊护理管理进行有效的优化,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孔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20例,进行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治疗;联合组患者20例,闭合复位后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术后平均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评分和术后功能恢复评定、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术后平均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评分和术后功能恢复评定、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在闭合复位内固定后进行外固定架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恢复,提高骨愈合时间,增加术后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李飞;宋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该院(艾滋病门诊)2014年6月-2015年6月(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依从性加强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完全依从性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陈历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近3年来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了解该院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主要病原体,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分组调查2013、2014、2015连续3年住院病人现患率,采取床房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果2013、2014、2015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0.91%、0.26%、0.7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例数居多,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占76.92%,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69%,15.39%无细菌生长。连续3年抗菌药物使用目的均为治疗用药,治疗用药前限制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率分别为85.71%、100.00%、83.33%。结论现患率调查可真实反映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可有针对性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李亚娟;齐亚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颈部非甲状腺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管理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颈部非甲状腺原发恶性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258例患者资料,其中癌160例(62.02%),肉瘤4例(1.55%),淋巴瘤92例(35.66%),恶性黑色素瘤2例(0.78%),随访54例,其中41例为肺来源;死亡9例中6例为肺癌颈转移。结论颈部非甲状腺原发恶性肿瘤在颈部肿物中较为常见,其病理特点和发病原因变化极大,应尽早诊断治疗。该文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为其后续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原玉芬;张新莲;张静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医院检验过程中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2-8月该院接受血液细胞检查的患者血液样本150例,分析全部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研究使检验结果受影响的关键原因。结果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愈长,检验结果准确性就愈低,不同时间下血液样本检验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在低温的环境中放置血液样本,会导致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发生变化,和室温条件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比例的抗凝剂下,血小板含量、红细胞、血红蛋白与白细胞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由于患者血液细胞的检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患者血液细胞的检验准确性,需要检验人员严格控制与管理各个检验细节,控制每个阶段的质量,防止发生失误,以免出现错误诊断结果。
作者:艾则孜·阿布力米提;鲜晓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推车床头抬高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分别从推车工人、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三方调查问卷回顾性调查研究2015年1月份100例手术患者平卧推车时的舒适度;分别将推车床头抬高10°、20°和30°,亦分别从推车工人、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三方调查问卷2015年2月份共60例患者的舒适度;比较在2015年3月份推车在平卧和床头抬高20度时各116例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推车平卧时,工人、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三方对舒适度的感受明显不同(P﹤0.01)。推车床头抬高10°时,推车工人认为的患者舒适度与患者本人亲身感受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患者家属与工人、以及与患者本人之间的感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车床头抬高20°时,三方对舒适度的认同感相近(P>0.05);推车床头抬高30°时,推车工人认为的患者舒适度与患者家属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患者本人与工人、以及与其家属之间对舒适度的认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抬高10°、20°以及30°三种角度之间,三方综合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车床头抬高20°,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推车平放时(P=0.001)。结论从该次研究可得出结论,在接送患者过程中,手术推车床头抬高能明显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究其可操作性,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陈丽;何玲;张立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肠系膜缺血症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考虑肠系膜缺血的患者20例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腹痛症状患者80例为对照组,分析肠系膜动脉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表现。结果肠系膜缺血症患者病变狭窄处血流速度以及肠系膜血管起始段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病因主要为两条以上肠系膜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准确对肠系膜缺血症患者病变血管狭窄做出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小勇;李俊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变化情况,对某三级医院2015年1-12月细菌培养及耐药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救治危重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细菌标本分离培养后经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确诊的细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G-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了统计,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等。4种G-菌的耐药谱皆不相同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性大于等于60%,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素类、抗假单胞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较敏感。大肠埃希菌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特治星、头孢替坦的耐药菌株,对呋喃妥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较敏感,对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喹诺酮类的耐药性大于50%。结论为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确保治疗效果,应加强ICU细菌耐药检测,了解细菌分布及耐药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细菌耐药性扩散。同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发病率。
作者:尚鲁强;徐学慧;郝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分析和探讨在治疗过程中选取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00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双盲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取得一定护理疗效,但试验组患者疗效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指导,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而且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加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提高疗区药品管理安全性的方法及策略,进一步规范疗区的物资管理,确保疗区药品用药能够安全、合理、有效的进行。方法2014年1月该科室成立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实施1年后,针对实施前后1年该院神经内科疗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完善疗区药品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措施,提高管理及检查体系。结果通过加强对疗区药品管理,药品的过期、混放情况明显好转,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完善各项检查监督机制,使药品分类存放,标识清楚,及时清查近期药物,清理变质药品,减少药品及耗材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浪费,确实可靠的保障药品的临床用药安全,降低药品使用的差错及药品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结论科学规范的管理疗区药品病区药品,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工作常态,是提高办公室护士工作质量的关键措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医疗纠纷,减少医疗差错,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张晓红;徐文秀;高咏红;付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根据《中国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要求,科技期刊论文应标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与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通过查阅《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北京图书馆出版,第4版)确定。文献标识码有5种: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的结构为XXXX-XXXX(YYYY) NN-PPPP-CC,其中“XXXX-XXXX”为期刊国际标准刊号,“YYYY”表示出版年份,“NN”表示出版期数,“PPPP”表示该文所在的页码,“CC”表示该文所占据的页数(转页不计)。由此可知,一般期刊文章其编号的前12位数字已为既定数(即标准刊号和出版年份)只有后8位数字须待上刊时方能确定(即出版期数和所在页码、占据页数)。据此,希望有条件的作者给本刊投稿前查阅和准确标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A组)及常规护理组(B组)。每组90例,其中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进行个体化护理,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并发证情况、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循证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平均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压疮,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患者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规范了救治的流程,同时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率。
作者:徐文秀;张晓红;高咏红;付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