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李霞

关键词:中医针灸, 康复理疗, 脑出血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出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脑出血的时候,采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可有效的治愈患者,能够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医学原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原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近两年的病例为研究对象,以年为单位设立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个病例.在两组病例无其他混杂因素的前提下比较不同管理模式的效果,通过调查患者满意度、综合评分情况来对两种方法进行系统的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综合分析两组指标,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观察组经过循证医学管理后,患者的综合评分的优良率为95.0%,高于对照组采用的常规管理模式,对照组综合评分优良率为84%,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满意度达97%,对照组满意度为86%,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医院的药房实施循证医学管理的模式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药品出错的概率,提高药房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王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出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脑出血的时候,采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可有效的治愈患者,能够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李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8.2%,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要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所有患者的ALT、AST与TBIL指标均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要显著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同时还可改善HBV-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郑阿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破血逐瘀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破血逐瘀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发病72 h内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破血逐瘀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脑出血血肿扩大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14 d脑出血血肿体积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于治疗后第14天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第14天NIHSS评分比较(P>0.05),而两组治疗后第30天NIHSS评分比较(P<0.05);另外,两组治疗后血肿扩大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破血逐瘀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性好.

    作者:钟建斌;李协;钟思敏;陈炽邦;张世军;史丽;潘丽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剂型药物在鼻饲患者中的使用问题探讨

    目的 对我院不同剂型药物在鼻饲患者使用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合理的给药方式.方法 依据临床药师在工作中的用药实例,结合相关的文献、原理,对患者鼻饲缓控释、肠溶、软胶囊剂型药物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鼻饲不同剂型药物需依据药品的实际制备工艺情况决定.结论 临床药师必须掌握药品的新信息,才能为临床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

    作者:黎巍;陈立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急救与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急救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中心接收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一共有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对患者实施临床急救以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以后,试验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采取临床急救以及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止血成功率明显提高,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至12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66.0%,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实施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杨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2例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组采取脑心通胶囊治疗,2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3周,比较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DAL量表)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的DAL量表得分分别为(51.16±2.29)分、(51.13±2.30)分,经t检验,2组患者的DAL量表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的DAL量表得分分别为(62.25±3.43)分、(75.28±4.16)分,经t检验,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的DAL量表得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得更明显,均有P<0.05.对照组无效4例,有效14例,显效12例,基本痊愈1例,总有效率为87.10%;观察组无效2例,有效12例,显效15例,基本痊愈2例,总有效率为93.55%;经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提升,P<0.05.结论 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娓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乳腺癌患者中医护一体化护理对其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此次抽取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在我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8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而甲组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总结.结果 乙组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都大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的角色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都小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中,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明显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应推广使用.

    作者:王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浅谈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的 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从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以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饮食知识、运动知识、药物治疗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控制方面的效果.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焦虑程度则显著低于教育前,(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饮食知识、运动知识、药物知识及血糖控制方面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结论 在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平缓患者的焦虑情绪,使其积极的面对生活和疾病,建立其治愈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增强了治疗的疗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恢复,对糖尿病护理具有十分现实和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蒋玉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高血压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高血压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数字随机性,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入院接受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治疗的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记录观察与对照实际情况,研讨出优质护理服务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结果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有所改善,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其疗效突出,在改善症状上作用更为明显,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丛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9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关节镜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恢复情况.同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医学采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良好,能够明显改善膝关节恢复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医学推广及应用.

    作者:薛大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住院处人文护理模式在肿瘤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处人文护理模式在肿瘤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大连市友谊医院住院处办理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60例,通过信封法对试验组与对照组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30例,应用人文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办理时间、医患纠纷次数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 住院处通过对肿瘤科住院患者应用人文护理模式方案,试验组入院办理时间及医患纠纷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住院处对肿瘤科住院患者应用人文护理模式效果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玉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临床应用抗菌类西药的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应用抗菌类西药的不良反应,以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9月临床应用抗菌类西药诱发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抗菌西药种类、给药方式、受损部位及其临床症状.结果 ①男性占比37.0%,女性占比63.0%,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以40~59岁患者多.②所涉及的抗菌西药种类共23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种类是β-内酰胺类,占比49.0%,主要药物为头孢菌类药物、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林可霉素类、硝基类、磺胺类、抗病毒类、抗真菌类.③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占比95.0%;口服用药占比3.0%;外用给药占比2.0%;静脉给药与口服用药、外用给药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良反应受损部位主要为皮肤、消化道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皮肤的发生率为47.0%,临床症状多为荨麻疹、瘙痒、皮疹、红肿、水肿等;消化道系统的发生率为33.0%,临床症状多为腹泻、恶心、腹痛、便秘等.结论 临床应用抗菌类西药的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西药种类以及给药方式均有一定的关系,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周洪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门诊患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门诊患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7年1~5月在我院输液科就诊的婴幼儿患者50例,分对照组及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另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留置针时间长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少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延长留置针时间,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王伟;崔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食管癌左胸入路与右胸入路淋巴结清扫彻底性的比较

    目的 探讨比较食管癌左胸入路与右胸入路淋巴结清扫彻底性.方法 选取我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52例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左胸组和右胸组,各为26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左胸组并发症发生率19.23%与右胸组26.92%比较差异明显,P<0.05;左胸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少于右胸组,差异P<0.05;左胸组淋巴结清扫平均(11.5±4.2)枚显著少于右胸组(18.9±3.8)枚,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患者,左胸入路手术操作较简便,并发症少,右胸入路的方式虽然操作复杂,并发症多,但右胸入路对于气管旁、喉返神经旁、腹野的淋巴结清扫较左胸入路更彻底,可为患者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斌;陈延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支气管炎的舒适护理干预及应用意义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将1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90,予以舒适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90,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消极情绪的变化情况、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依从率96.67%及护理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依从率87.78%及护理满意度86.67%,P<0.05;组间消极情绪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所得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岳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浅析3种真空采血管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析3种真空采血管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门诊受检者60例,清晨空腹采取一针静脉血,分为三管,分别置于普通真空采血管、分离胶促凝真空管、肝素盐抗凝采血管中各5 mL,对比其生化检验结果.结果 3种真空管仅在几项结果中有所差异,但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真空管在临床检测上各具特性,若要确保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应依据其样本特点为其选择合适的真空采血管.

    作者:郭振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性考察

    目的 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性.方法 根据是否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护理、生活方式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复律时间,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大于对照组,平均复律时间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大于对照组的70.73%,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协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孙楠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对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与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66%(P<0.05),二者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8%,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对其病情的缓解和康复有明显效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医患之间沟通交流和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可以作为临床的一项重要护理方式.

    作者:刘兰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