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体化、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门诊中的应用

杨金娜

关键词:个体化, 个性化, 妇产科, 门诊
摘要:目的 探讨在妇产科门诊中开展个体化、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个体化+人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价两组的妇产科门诊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3%),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相仿,其SAS评分[(58.81±7.64)分vs(59.34±7.49)分]、SDS评分[(60.22±6.95)分vs(59.86±7.01)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SAS评分[(40.01±4.25)分<(50.45±6.12)分]、SDS评分[(38.25±4.46)分<(50.81±5.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特殊护理、服务态度以及健康教育的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个体化、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门诊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对颈动脉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对颈动脉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实施彩超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160例作为本次研究A1组,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60例作为A2组,将非心脑血管病患者80例作为A3组;临床均选择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测,针对三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实施检测,对于部分患者临床实施MRA检查.结果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疾病出现概率方面,A1组以及A2组高于A3组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 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实施临床检测的过程中,颈部血管彩超表现出一定的检测价值,其针对疾病的预测可以提供有力依据,从而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方案的成功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于海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节段性自体血管移植在动静脉造瘘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在动静脉造瘘术的进行过程中,节段性自体血管移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行大隐静脉移植术治疗,进行前壁的动静脉造瘘术,在30例患者中,18例男性,12例女性,20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分析记录.结果 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至少1年的随访,行动静脉瘘管后,所有患者均成功,且可以按时行血液透析,未出现假性动脉瘤的情况.结论 行自体血管移植,可以优化手术流程,且价格低廉,适合当今临床发展情况,这对于临床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作者:辛明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对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对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60例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至对照组(n=80例)和观察组(n=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FAM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FA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实施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红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60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将60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加以分享.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入院的孕产妇5830例,其中发生胎盘早剥患者为60例,占1.03%.患者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7±10.2)岁,孕周<32周5例,32周≤孕周<36周22例,36周≤孕周<42周33例.初产妇41例,经产妇19例.采取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预防产后出血、预防肾功能衰竭的原则.从密切的病情观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加强生命体征和胎心监护、及时心理疏导、指导患者体位、预防术后并发症等几个方面进行优质护理.结果 本组60例患者,经剖宫产终止妊娠52例,顺产8例,产后大失血5例,子宫卒中行子宫切除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9例,经抢救复苏,无新生儿死亡病例;死胎1例.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产妇及新生儿无术后并发症出现,均痊愈出院.结论 胎盘早剥一旦出现,病情凶险,严重威胁母婴的健康,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优质恰当的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疾病给患者造成的身心痛苦,而且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和新生儿的安全性与治疗效果,同时也降低了各种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此套护理方案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杜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药组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组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参麦冬汤口服,对比两组化疗不良反应、生存率等.结果 ①观察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40.0%,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14.2%(P<0.05);②观察组3个月、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恶心呕吐、肝肾损伤等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组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少,远期生存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曲美华;陈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对生殖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治疗后,对不孕及流产患者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子宫中隔患者144例.所有患者病史、症状、体征、超声检查符合子宫中隔诊断标准,并经宫腔镜检查确定诊断.经术前宫颈准备,在全身麻醉、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治疗.结果 全部144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长20~40 min.不孕组患者术后妊娠率明显升高;流产组术后流产率明显降低.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开术可显著改善子宫中隔患者生殖预后.

    作者:梁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哮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全方位护理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全方位护理组则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肺功能指标及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全方位护理组患者PaCO2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PaO2、FEV1、FEV1/FVC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全方位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全方位护理对哮喘的治疗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董卫卫;孙晓燕;刘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硝普钠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左西孟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LVEF以及BNP水平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以及BNP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比组间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较好,改善心肌收缩指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慢性铅中毒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铅中毒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铅中毒患者(32例为轻度、32例为中度)作为实验组,另外再选取32例无铅接触史的常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分析慢性铅中毒与肝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轻度铅中毒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无明显异常(P>0.05);与对照组(0%、3.1%、0%)及轻度铅中毒(6.3%、0%、3.1%)相比,中度铅中毒患者的总胆红素(25.0%)、直接胆红素(21.9%)、间接胆红素(18.8%)的异常率有明显差异(P<0.05),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无明显异常(P>0.05).结论 慢性铅中毒发生肝脏损伤时,与其他指标相比,胆红素指标较为敏感,可以作为中度及以上慢性铅中毒的肝功能观察指标.

    作者:黄福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合并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合并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16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65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81例)和观察组(n=84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尿潴留发生率及残余尿量.结果 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 在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施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与护理要点

    目的 对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与护理要点加以阐述.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年龄42~76岁,男性58例,女性28例.临床症状及头颅CT或磁共振显示,满足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其中传统手术治疗组45例,微创治疗组4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精准护理.结果 采取ADL分级法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评分.常规治疗组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0例,Ⅳ级13例,Ⅴ级11例,有效率46%.微创治疗组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8例,Ⅴ级9例,有效率59%.两组相比较,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因操作简单快速、创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的优点,得到了医患双方的好评.合理优质的护理也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

    作者:赵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QCC)在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方法 通过组建品管圈,以提高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为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由原来的49.6% 上升至86.6%,目标达标率129.8%,进步率42.7%,圈员的8项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圈员能力亦得到了提高.

    作者:孙萍;陈明慧;秦伟伟;李美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调查及对策分析

    目的 针对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调查及对策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的门诊处方共1012张,从2017年3月开始,我院门诊科将采用药物干预的方式,以此针对抗菌药物.结果 干预后所有不良反应的概率都是降低的趋势,且没有手术前用药大于24 h的情况出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 做到合理、安全使用抗生素能更好的为患者病情痊愈,所以必须加强对药物的管理与提升大众的药物使用意识.

    作者:胡家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探讨医院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重点了解药物服务项目中展开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价值.方法 筛选77例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药事管理前)进入本人民医院的患者,设作Ⅰ组;选取81例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药事管理后)进入本人民医院的患者,设作Ⅱ组,给予两组用药情况、药物服务满意度等展开比较.结果 77例Ⅰ组对药物服务满意度50.65%(39/77),81例Ⅱ组是85.19%(69/81),(P<0.05);两组病例药物中毒现象以及药物过敏现象的发生率比对,(P<0.05).结论 药物服务项目中,通过展开医院药事管理工作,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呼明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00例,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在FEV1%、FVC%、FEV1/FVC、PEF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高水平的护理干预文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妊高征产妇临床效果的观察与体会

    目的 对护理干预后妊高征产妇的临床效果加以观察并分享体会.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经过定期产前检查和培训,并住院分娩的妊高征产妇30例(干预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未经过产前检查和培训,只住院分娩的妊高征产妇30例(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龄方面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产前的健康培训,采取更科学合理的膳食、体位、自我监测方法.注重产妇的围生期护理.结果 干预组先兆子痫、子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细致周到的耐心来进行护理.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在疾病的治疗中,在保障围生期母婴安全方面,在健康知识的普及中,都起到了积极有利的作用.综上所述,面对妊高征,不仅仅需要专业的治疗,还需要规范细致地护理.这样才能在大程度上防止并发征的发生,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作者:郭佳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2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全部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6.72%,高于对照组的83.61%(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咳痰、肺部啰音以及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28%,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4%,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P>0.05).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儿发热、咳痰、肺部啰音以及咳嗽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负性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9例)和观察组(n=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心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SDS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红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肺结核肺叶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总结32例肺结核肺叶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方法 对32例肺结核肺叶切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早期肺不张2例,经有效咳嗽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后,肺扩张良好.其他患者均恢复较好.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4 d.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温阳补肾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温阳补肾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温阳补肾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50.14±2.25)分、(50.16±2.31)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26.64±2.28)、(26.71±2.31);经t检验,2组患者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1.21±3.36)分、(79.34±3.69)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34.58±2.84)、(55.62±3.14);经t检验,观察组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温阳补肾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周尊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