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琦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配合拔罐法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组给予口服益气活血方配合拔罐治疗,疗程为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C、LDL-C水平及B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MI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LDL-C水平及BM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配合拔罐法能明显降低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
作者:彭伟;白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治疗后,对不孕及流产患者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子宫中隔患者144例.所有患者病史、症状、体征、超声检查符合子宫中隔诊断标准,并经宫腔镜检查确定诊断.经术前宫颈准备,在全身麻醉、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治疗.结果 全部144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长20~40 min.不孕组患者术后妊娠率明显升高;流产组术后流产率明显降低.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开术可显著改善子宫中隔患者生殖预后.
作者:梁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1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激励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为(32±6)分,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为(33±5)分,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0.9581,P=0.3422,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为(70±8)分,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为(63±10)分,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904,P=0.0001,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中能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自信心,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潇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负性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9例)和观察组(n=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心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SDS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红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在科室的发展中科护士长有着重要的领导和促进作用,一个科室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护士长良好的管理,因此在科室和医院的发展中对于护士长的能力和素质均有着一定的要求,一个护士长只有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能,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才可以有效的带动科室的发展,保证科室正常工作的进行.本文就新时期科护士长的职能定位和素质要求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作者:韩玉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针对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贫血患者,其中,地中海贫血55例,作为观察组A,缺铁性贫血55例作为观察组B.同时,选取同期5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血液检验.结果 观察组A、B的Hb、MCV、MCH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的RBC/MCV、RBC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的RBC/MCV、RBC低于对照组,且RDW水平高于观察组A及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血液检验能够为贫血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在贫血类型区分中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倪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甲状腺亢进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与相关护理探讨.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甲状腺亢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50例患者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药物组),余下50例患者不作任何处理(空白组),总结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护理探讨,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结果 空白组患者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而两组在用药因素和个人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上,则无明显区别(P>0.05),空白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上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疾病、心理、环境变化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任爱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00例,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在FEV1%、FVC%、FEV1/FVC、PEF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高水平的护理干预文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更为明显,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的作用.
作者:赵飞;王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及6 min步行平均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安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温阳补肾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温阳补肾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50.14±2.25)分、(50.16±2.31)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26.64±2.28)、(26.71±2.31);经t检验,2组患者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1.21±3.36)分、(79.34±3.69)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34.58±2.84)、(55.62±3.14);经t检验,观察组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温阳补肾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急性期后肢体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周尊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针对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调查及对策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的门诊处方共1012张,从2017年3月开始,我院门诊科将采用药物干预的方式,以此针对抗菌药物.结果 干预后所有不良反应的概率都是降低的趋势,且没有手术前用药大于24 h的情况出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 做到合理、安全使用抗生素能更好的为患者病情痊愈,所以必须加强对药物的管理与提升大众的药物使用意识.
作者:胡家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中心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作观察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发病后未拨打120急救电话直接送往医院)和观察组(发病后从开始拨打120急救电话到医院救治护理)各25例,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救护理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发病后拨打120急救电话获得专业急救护理的疗效,要比没获取专业急救护理好,对此说明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马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癌症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100例于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放疗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人性化护理,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评分.结果 患者护理后的抑郁评分(34.96±5.53)分少于护理前(45.11±7.02)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8.031,P=0.000).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35.38±5.71)分少于护理前(46.25±7.14)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8.407,P=0.000).结论 在癌症放疗患者中,人性化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应推广使用.
作者:黄燕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2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全部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6.72%,高于对照组的83.61%(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咳痰、肺部啰音以及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28%,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4%,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P>0.05).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儿发热、咳痰、肺部啰音以及咳嗽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本研究采用精细化管理对不孕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探索不孕症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100例拟行IVF治疗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方案,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精细化管理的健康教育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不孕症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精细化管理对不孕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丛丰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重点了解药物服务项目中展开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价值.方法 筛选77例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药事管理前)进入本人民医院的患者,设作Ⅰ组;选取81例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药事管理后)进入本人民医院的患者,设作Ⅱ组,给予两组用药情况、药物服务满意度等展开比较.结果 77例Ⅰ组对药物服务满意度50.65%(39/77),81例Ⅱ组是85.19%(69/81),(P<0.05);两组病例药物中毒现象以及药物过敏现象的发生率比对,(P<0.05).结论 药物服务项目中,通过展开医院药事管理工作,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呼明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颈动脉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实施彩超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160例作为本次研究A1组,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60例作为A2组,将非心脑血管病患者80例作为A3组;临床均选择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测,针对三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实施检测,对于部分患者临床实施MRA检查.结果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疾病出现概率方面,A1组以及A2组高于A3组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 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实施临床检测的过程中,颈部血管彩超表现出一定的检测价值,其针对疾病的预测可以提供有力依据,从而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方案的成功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于海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化痰逐瘀汤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应用常规西医治疗为对照组,另结合使用化痰逐瘀汤治疗的37例作为治疗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持续时间下降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均显示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应用化痰逐瘀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王福大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腹部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案和作用.方法 本研究抽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做腹部手术且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80例)当做分析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4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对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概率、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甲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5.0%)小于乙组(20.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甲组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8.42±1.32)短于乙组(20.74±4.25)d,具有统计学意义(t=17.509,P=0.000).甲组对患者的总满意度(97.50%)高于乙组(80.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13).结论 在腹部手术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中,综合护理可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概率,使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应推广.
作者:崔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