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潇潇

关键词:激励护理, 神经内科, 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1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激励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为(32±6)分,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为(33±5)分,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0.9581,P=0.3422,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为(70±8)分,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为(63±10)分,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904,P=0.0001,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中能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自信心,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活血方配合拔罐法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影响的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配合拔罐法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组给予口服益气活血方配合拔罐治疗,疗程为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C、LDL-C水平及B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MI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LDL-C水平及BM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配合拔罐法能明显降低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

    作者:彭伟;白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对生殖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治疗后,对不孕及流产患者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子宫中隔患者144例.所有患者病史、症状、体征、超声检查符合子宫中隔诊断标准,并经宫腔镜检查确定诊断.经术前宫颈准备,在全身麻醉、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治疗.结果 全部144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长20~40 min.不孕组患者术后妊娠率明显升高;流产组术后流产率明显降低.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开术可显著改善子宫中隔患者生殖预后.

    作者:梁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42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硝酸甘油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心功能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更好,组间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及6 min步行平均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安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及吞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研究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及吞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8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4例患者行吞咽训练设作对照组,另外34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设作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吞咽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 对比,观察组有效率更为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根据吞咽功能量表评分进行评价,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4周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及吞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春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甲状腺亢进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探讨

    目的 总结甲状腺亢进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与相关护理探讨.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甲状腺亢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50例患者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药物组),余下50例患者不作任何处理(空白组),总结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护理探讨,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结果 空白组患者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而两组在用药因素和个人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上,则无明显区别(P>0.05),空白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上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疾病、心理、环境变化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任爱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更为明显,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的作用.

    作者:赵飞;王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和观察组(n=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精神科护理基础上施以系统化护理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量表)评价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量表)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BPRS评分、PSP评分相比,统计结果均无差异,均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施以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化痰逐瘀汤应用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化痰逐瘀汤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应用常规西医治疗为对照组,另结合使用化痰逐瘀汤治疗的37例作为治疗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持续时间下降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均显示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应用化痰逐瘀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王福大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选择390份血液标本作为实验对象,经血培养仪培养后发现157份阳性血液样本,均应用直接药敏试验法与常规药敏试验法进行细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细菌鉴定结果以及药敏结果符合率.结果 ①在细菌鉴定方面,直接法鉴定出革兰阳性(G+)球菌28株、革兰阴性(G-)杆菌106株,常规法鉴定出G+球菌36株、G-杆菌121株.两种方法细菌鉴定总符合率达到85.35%,其中G+球菌鉴定符合率77.78%、G-杆菌符合率87.60%.②两种方法对G+球菌、G-杆菌的敏感、中度敏感、耐药结果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③直接法检验结果报告所需时间为(9.97±2.69)h,明显短于常规法(71.52±9.01)h.结论 直接药物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相似,但直接药敏试验能够缩短检测时间,快速明确病原菌与药敏结果,利于临床早期用药治疗,减少盲目治疗.

    作者:薄艳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精细化管理在不孕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本研究采用精细化管理对不孕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探索不孕症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100例拟行IVF治疗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方案,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精细化管理的健康教育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不孕症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精细化管理对不孕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丛丰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浅谈新时期科护士长的职能定位和素质要求

    在科室的发展中科护士长有着重要的领导和促进作用,一个科室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护士长良好的管理,因此在科室和医院的发展中对于护士长的能力和素质均有着一定的要求,一个护士长只有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能,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才可以有效的带动科室的发展,保证科室正常工作的进行.本文就新时期科护士长的职能定位和素质要求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作者:韩玉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QCC)在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方法 通过组建品管圈,以提高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为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由原来的49.6% 上升至86.6%,目标达标率129.8%,进步率42.7%,圈员的8项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圈员能力亦得到了提高.

    作者:孙萍;陈明慧;秦伟伟;李美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药组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组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参麦冬汤口服,对比两组化疗不良反应、生存率等.结果 ①观察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40.0%,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14.2%(P<0.05);②观察组3个月、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恶心呕吐、肝肾损伤等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组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少,远期生存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曲美华;陈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59例,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31例治疗组为应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钠,28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钠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8周内疼痛缓解、体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31例患者中骨痛呈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力改善例数(KPS评分)多余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钠对肺癌骨转移所致疼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能够明确缓解患者骨痛,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作者:孙海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电子体温计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管理

    目的 探讨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对患儿腋温测量的一致性,并比较新的体温计管理方法与传统体温计管理方法对护理人力成本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共测量107例次患儿,每日下午3时分别用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同时测量患儿左侧和右侧腋温,分别计算出新的体温计管理方法与传统体计管理方法每月的耗时.结果 在同时刻,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的测量数值无显著差异,新的体温计管理方法更节省人力成本.结论 在临床上,采用新的体温计管理方法对患儿进行体温测量,不仅体温安全、可行,数据可靠,而且还节省护理人力成本.

    作者:柳淑兰;柳晓燕;王永灵;张基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34例内科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67)和观察组(n=67).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和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和常规组生存质量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常规组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及其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在临床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内分泌系统慢性疾病,若无法对血糖进行长期良好控制,可引发酮症酸中毒、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以及低血糖性昏迷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能够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应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规避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控制血糖,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刘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90例,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的疼痛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干预后对照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祝丹;康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鞍钢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院院收治的160例疑似DVT患者(病例组)及12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同时以下肢静脉超声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二聚体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8204.59±52.25)μg/L、(534.41±45.34)μg/L,经t检验,病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160例疑似DVT患者中,经下肢超声诊断为阳性的142例,阴性18例;经D-二聚体诊断为阳性的142例,阴性的10例;D-二聚体诊断特异性为55.56%(10/18),敏感性为100.0%(142/142).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临床DVT诊断的敏感指标,其敏感性较高,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永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