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伟;白雪
糖尿病在临床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内分泌系统慢性疾病,若无法对血糖进行长期良好控制,可引发酮症酸中毒、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以及低血糖性昏迷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能够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应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规避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控制血糖,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刘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对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60例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至对照组(n=80例)和观察组(n=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FAM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FA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实施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红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方法 通过组建品管圈,以提高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为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由原来的49.6% 上升至86.6%,目标达标率129.8%,进步率42.7%,圈员的8项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圈员能力亦得到了提高.
作者:孙萍;陈明慧;秦伟伟;李美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本研究采用精细化管理对不孕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探索不孕症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100例拟行IVF治疗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方案,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精细化管理的健康教育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不孕症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精细化管理对不孕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丛丰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略将确诊的两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主要指标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在血压控制率、疾病认识和自我管理这3个重要指标较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及时便利.有效持续的护理,对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有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及吞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8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4例患者行吞咽训练设作对照组,另外34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设作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吞咽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 对比,观察组有效率更为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根据吞咽功能量表评分进行评价,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4周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及吞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春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与护理要点加以阐述.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年龄42~76岁,男性58例,女性28例.临床症状及头颅CT或磁共振显示,满足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其中传统手术治疗组45例,微创治疗组4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精准护理.结果 采取ADL分级法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评分.常规治疗组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0例,Ⅳ级13例,Ⅴ级11例,有效率46%.微创治疗组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8例,Ⅴ级9例,有效率59%.两组相比较,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因操作简单快速、创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的优点,得到了医患双方的好评.合理优质的护理也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
作者:赵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0例.甲组患者接受硝酸甘油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心肺功能结果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甲组更高,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乙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FEV1、SV在治疗后改善明显,与甲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效果确切.
作者:林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90例,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的疼痛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干预后对照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祝丹;康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硝酸甘油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心功能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更好,组间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哮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全方位护理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全方位护理组则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肺功能指标及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全方位护理组患者PaCO2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PaO2、FEV1、FEV1/FVC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全方位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全方位护理对哮喘的治疗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董卫卫;孙晓燕;刘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中心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作观察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发病后未拨打120急救电话直接送往医院)和观察组(发病后从开始拨打120急救电话到医院救治护理)各25例,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救护理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发病后拨打120急救电话获得专业急救护理的疗效,要比没获取专业急救护理好,对此说明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马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及6 min步行平均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安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化痰逐瘀汤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应用常规西医治疗为对照组,另结合使用化痰逐瘀汤治疗的37例作为治疗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持续时间下降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均显示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应用化痰逐瘀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王福大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 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5.0%,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8.0±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1.2)分,护理满意率97.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曹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速泻停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12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速泻停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时间、呕吐时间、腹泻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发热时间、呕吐时间及腹泻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发热时间、呕吐时间及腹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53/56)较对照组80.4%(45/56)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实施小儿速泻停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邹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例(6.0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45例(90.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急性阑尾炎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曹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与异丙酚全麻诱导在宫外孕行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宫外孕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异丙酚组(n=60例)和依托咪酯组(n=60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结果 依托咪酯组研究对象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均显著短于异丙酚组,均有P<0.05.结论 与异丙酚麻醉相比,在宫外孕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采用依托咪酯全麻诱导,麻醉效果更好,恢复更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传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甲状腺亢进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与相关护理探讨.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甲状腺亢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50例患者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药物组),余下50例患者不作任何处理(空白组),总结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护理探讨,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结果 空白组患者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而两组在用药因素和个人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上,则无明显区别(P>0.05),空白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上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疾病、心理、环境变化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任爱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鞍钢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院院收治的160例疑似DVT患者(病例组)及12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同时以下肢静脉超声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二聚体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8204.59±52.25)μg/L、(534.41±45.34)μg/L,经t检验,病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160例疑似DVT患者中,经下肢超声诊断为阳性的142例,阴性18例;经D-二聚体诊断为阳性的142例,阴性的10例;D-二聚体诊断特异性为55.56%(10/18),敏感性为100.0%(142/142).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临床DVT诊断的敏感指标,其敏感性较高,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永太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