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刘晓霞

关键词: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 系统化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和观察组(n=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精神科护理基础上施以系统化护理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量表)评价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量表)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BPRS评分、PSP评分相比,统计结果均无差异,均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施以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硝普钠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左西孟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LVEF以及BNP水平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以及BNP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比组间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较好,改善心肌收缩指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肺结核肺叶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总结32例肺结核肺叶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方法 对32例肺结核肺叶切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早期肺不张2例,经有效咳嗽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后,肺扩张良好.其他患者均恢复较好.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4 d.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例(6.0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45例(90.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急性阑尾炎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曹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90例,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的疼痛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干预后对照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祝丹;康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1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激励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为(32±6)分,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为(33±5)分,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0.9581,P=0.3422,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为(70±8)分,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为(63±10)分,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904,P=0.0001,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中能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自信心,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潇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慢性铅中毒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铅中毒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铅中毒患者(32例为轻度、32例为中度)作为实验组,另外再选取32例无铅接触史的常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分析慢性铅中毒与肝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轻度铅中毒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无明显异常(P>0.05);与对照组(0%、3.1%、0%)及轻度铅中毒(6.3%、0%、3.1%)相比,中度铅中毒患者的总胆红素(25.0%)、直接胆红素(21.9%)、间接胆红素(18.8%)的异常率有明显差异(P<0.05),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无明显异常(P>0.05).结论 慢性铅中毒发生肝脏损伤时,与其他指标相比,胆红素指标较为敏感,可以作为中度及以上慢性铅中毒的肝功能观察指标.

    作者:黄福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声在阑尾炎急症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探讨超声在阑尾炎急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的80例经手术病理、治疗追踪证实的阑尾炎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在阑尾炎急症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26例,相应诊断符合率为89%;化脓性阑尾炎患者33例,相应诊断符合率为96%;坏疽性阑尾炎患者14例,相应诊断符合率为94%;阑尾周围脓肿并腹膜炎患者7例,相应诊断符合率为91%.结论 超声诊断在阑尾炎急症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其能及时对阑尾炎急症作出准确客观的诊断,从而有助于为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是阑尾急诊工作中极为可靠的检查手段,因而具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00例,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在FEV1%、FVC%、FEV1/FVC、PEF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高水平的护理干预文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对策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进行HIV抗体筛查的2500例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将初筛试验中的5例(0.2%)阳性标本送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予以确认,分析整个ELISA法检测的过程,从标本来源、试剂、样本、操作过程入手.结果 5例初筛HIV抗体阳性的标本经确认只有1例为HIV抗体阳性,经分析发现,在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整个过程中影响因素涉及到各个环节,主要有:标本、试剂、温度、人员操作技术等因素,因此规范操作,选择和准备好试剂,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结论 在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初筛试验中,要消除操作环节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避免筛查中假阳性或者假阴性出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作者:付晶鑫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对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对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60例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至对照组(n=80例)和观察组(n=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FAM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FA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实施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红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延续护理对专家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索分析延续护理对专家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在我院心内科专家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门诊宣教、6个月的定期随访管理的基础上使用微信平台进行延续护理.对照组给予门诊宣教,6个月的定期随访,无微信平台进行的延续护理.结果 观察组MAQ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占77%,对照组中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占47%,二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6个月的以微信为平台进行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提升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提高这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这一护理模式值得探讨和推广.

    作者:杨金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42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硝酸甘油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心功能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更好,组间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消化内科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消化内科采用分组护理制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94例消化内科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制度,观察组实施分组护理制度,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质量以及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文书书写合格率96.91%,比对照组的81.44% 高(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0%,比对照组的5.15% 低,(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率1.03%,比对照组的6.19% 低,(P<0.05);观察组护理合格率98.97%,比对照组的83.51% 高,(P<0.05);观察组往返病房次数与铃声呼叫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100%;比对照组的62.89% 高,(P<0.05).结论 消化内科采用分组护理制度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使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使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贾俊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360例有不良孕产史及不育不孕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分析

    目的 探究不良孕史和不育不孕患者周围染色体的关系.方法 对进入我院治疗的360例不孕不育以及不良孕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将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制片和G显带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异常核型检出17例,多态性11例,4例平衡易位,嵌合体2例.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流产、畸胎、不孕、不育以及死胎和染色体异常有关,多于不良孕产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是极其必要的,进行产前诊断,避免出现染色体病患儿出现,提高整体人口素质.

    作者:刘彦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74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经生理盐水维持)和观察组(37例,经小剂量右美托咪啶维持),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状况和不同时间段的镇静躁动和镇静评分.结果 ①经比较,呼吸恢复和睁眼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对比,观察组在T2的Rik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T1和T2时间段的Rame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 在脊柱后路手术中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予以维持输注,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在苏醒期的躁动,降低苏醒期风险,缓解患者的痛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孟丹;孙俊;王伟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探讨医院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重点了解药物服务项目中展开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价值.方法 筛选77例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药事管理前)进入本人民医院的患者,设作Ⅰ组;选取81例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药事管理后)进入本人民医院的患者,设作Ⅱ组,给予两组用药情况、药物服务满意度等展开比较.结果 77例Ⅰ组对药物服务满意度50.65%(39/77),81例Ⅱ组是85.19%(69/81),(P<0.05);两组病例药物中毒现象以及药物过敏现象的发生率比对,(P<0.05).结论 药物服务项目中,通过展开医院药事管理工作,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呼明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和观察组(n=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精神科护理基础上施以系统化护理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量表)评价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量表)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BPRS评分、PSP评分相比,统计结果均无差异,均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施以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0例.甲组患者接受硝酸甘油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心肺功能结果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甲组更高,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乙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FEV1、SV在治疗后改善明显,与甲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效果确切.

    作者:林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节段性自体血管移植在动静脉造瘘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在动静脉造瘘术的进行过程中,节段性自体血管移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行大隐静脉移植术治疗,进行前壁的动静脉造瘘术,在30例患者中,18例男性,12例女性,20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分析记录.结果 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至少1年的随访,行动静脉瘘管后,所有患者均成功,且可以按时行血液透析,未出现假性动脉瘤的情况.结论 行自体血管移植,可以优化手术流程,且价格低廉,适合当今临床发展情况,这对于临床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作者:辛明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化痰逐瘀汤应用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化痰逐瘀汤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应用常规西医治疗为对照组,另结合使用化痰逐瘀汤治疗的37例作为治疗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持续时间下降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均显示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应用化痰逐瘀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王福大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