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在阑尾炎急症中的应用

张微

关键词:腹部超声, 表浅超声, 急症, 诊断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超声在阑尾炎急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的80例经手术病理、治疗追踪证实的阑尾炎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在阑尾炎急症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26例,相应诊断符合率为89%;化脓性阑尾炎患者33例,相应诊断符合率为96%;坏疽性阑尾炎患者14例,相应诊断符合率为94%;阑尾周围脓肿并腹膜炎患者7例,相应诊断符合率为91%.结论 超声诊断在阑尾炎急症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其能及时对阑尾炎急症作出准确客观的诊断,从而有助于为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是阑尾急诊工作中极为可靠的检查手段,因而具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针对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贫血患者,其中,地中海贫血55例,作为观察组A,缺铁性贫血55例作为观察组B.同时,选取同期5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血液检验.结果 观察组A、B的Hb、MCV、MCH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的RBC/MCV、RBC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的RBC/MCV、RBC低于对照组,且RDW水平高于观察组A及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血液检验能够为贫血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在贫血类型区分中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倪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慢性铅中毒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铅中毒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铅中毒患者(32例为轻度、32例为中度)作为实验组,另外再选取32例无铅接触史的常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分析慢性铅中毒与肝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轻度铅中毒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无明显异常(P>0.05);与对照组(0%、3.1%、0%)及轻度铅中毒(6.3%、0%、3.1%)相比,中度铅中毒患者的总胆红素(25.0%)、直接胆红素(21.9%)、间接胆红素(18.8%)的异常率有明显差异(P<0.05),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无明显异常(P>0.05).结论 慢性铅中毒发生肝脏损伤时,与其他指标相比,胆红素指标较为敏感,可以作为中度及以上慢性铅中毒的肝功能观察指标.

    作者:黄福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59例,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31例治疗组为应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钠,28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钠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8周内疼痛缓解、体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31例患者中骨痛呈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力改善例数(KPS评分)多余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钠对肺癌骨转移所致疼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能够明确缓解患者骨痛,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作者:孙海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中心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作观察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发病后未拨打120急救电话直接送往医院)和观察组(发病后从开始拨打120急救电话到医院救治护理)各25例,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救护理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发病后拨打120急救电话获得专业急救护理的疗效,要比没获取专业急救护理好,对此说明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马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鞍钢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院院收治的160例疑似DVT患者(病例组)及12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同时以下肢静脉超声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二聚体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8204.59±52.25)μg/L、(534.41±45.34)μg/L,经t检验,病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160例疑似DVT患者中,经下肢超声诊断为阳性的142例,阴性18例;经D-二聚体诊断为阳性的142例,阴性的10例;D-二聚体诊断特异性为55.56%(10/18),敏感性为100.0%(142/142).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临床DVT诊断的敏感指标,其敏感性较高,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永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小儿速泻停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速泻停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12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速泻停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时间、呕吐时间、腹泻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发热时间、呕吐时间及腹泻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发热时间、呕吐时间及腹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53/56)较对照组80.4%(45/56)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实施小儿速泻停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邹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及吞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研究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及吞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8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4例患者行吞咽训练设作对照组,另外34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设作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吞咽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 对比,观察组有效率更为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根据吞咽功能量表评分进行评价,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4周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及吞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春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对策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进行HIV抗体筛查的2500例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将初筛试验中的5例(0.2%)阳性标本送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予以确认,分析整个ELISA法检测的过程,从标本来源、试剂、样本、操作过程入手.结果 5例初筛HIV抗体阳性的标本经确认只有1例为HIV抗体阳性,经分析发现,在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整个过程中影响因素涉及到各个环节,主要有:标本、试剂、温度、人员操作技术等因素,因此规范操作,选择和准备好试剂,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结论 在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初筛试验中,要消除操作环节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避免筛查中假阳性或者假阴性出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作者:付晶鑫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及6 min步行平均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安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方式及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以及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住院以及门诊患者的中药处方500张作为对照组,当时尚未实施调剂质量控制措施;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的住院以及门诊患者的中药处方500张作为观察组,已经实施调剂质量控制措施.比较两组各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各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的力度,能够有效地控制其处方的质量,从而确保处方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洪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与护理要点

    目的 对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与护理要点加以阐述.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年龄42~76岁,男性58例,女性28例.临床症状及头颅CT或磁共振显示,满足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其中传统手术治疗组45例,微创治疗组4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精准护理.结果 采取ADL分级法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评分.常规治疗组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0例,Ⅳ级13例,Ⅴ级11例,有效率46%.微创治疗组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8例,Ⅴ级9例,有效率59%.两组相比较,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因操作简单快速、创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的优点,得到了医患双方的好评.合理优质的护理也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

    作者:赵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对生殖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治疗后,对不孕及流产患者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子宫中隔患者144例.所有患者病史、症状、体征、超声检查符合子宫中隔诊断标准,并经宫腔镜检查确定诊断.经术前宫颈准备,在全身麻醉、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治疗.结果 全部144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长20~40 min.不孕组患者术后妊娠率明显升高;流产组术后流产率明显降低.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开术可显著改善子宫中隔患者生殖预后.

    作者:梁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案及护理作用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腹部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案和作用.方法 本研究抽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做腹部手术且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80例)当做分析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4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对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概率、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甲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5.0%)小于乙组(20.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甲组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8.42±1.32)短于乙组(20.74±4.25)d,具有统计学意义(t=17.509,P=0.000).甲组对患者的总满意度(97.50%)高于乙组(80.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13).结论 在腹部手术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中,综合护理可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概率,使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应推广.

    作者:崔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延续护理对专家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索分析延续护理对专家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在我院心内科专家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门诊宣教、6个月的定期随访管理的基础上使用微信平台进行延续护理.对照组给予门诊宣教,6个月的定期随访,无微信平台进行的延续护理.结果 观察组MAQ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占77%,对照组中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占47%,二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6个月的以微信为平台进行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提升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提高这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这一护理模式值得探讨和推广.

    作者:杨金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益气活血方配合拔罐法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影响的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配合拔罐法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组给予口服益气活血方配合拔罐治疗,疗程为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C、LDL-C水平及B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MI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LDL-C水平及BM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配合拔罐法能明显降低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

    作者:彭伟;白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声在阑尾炎急症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探讨超声在阑尾炎急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的80例经手术病理、治疗追踪证实的阑尾炎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在阑尾炎急症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26例,相应诊断符合率为89%;化脓性阑尾炎患者33例,相应诊断符合率为96%;坏疽性阑尾炎患者14例,相应诊断符合率为94%;阑尾周围脓肿并腹膜炎患者7例,相应诊断符合率为91%.结论 超声诊断在阑尾炎急症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其能及时对阑尾炎急症作出准确客观的诊断,从而有助于为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是阑尾急诊工作中极为可靠的检查手段,因而具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常见中药饮片调剂的差错与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常见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的发生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中药房发生的常见中药饮片调剂差错事件49例,针对调剂差错类型及差错发生原因进行总结记录,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本次研究中差错处方的具体类型主要集中在处方规格差错19例(38.8%)、处方剂量差错9例(18.4%)、处方品种差错6例(12.2%)、处方数量差错10例(20.4%)、处方内容差错5例(10.2%).同时常见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的发生原因主要集中在医护人员未能认真执行查对审核制度、未能依照标准流程进行调剂、工作知识掌握不牢、自身工作状态不佳以及查对审核制度存在固化现象等方面.结论 针对常见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的具体类型与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对降低中药饮片调剂差错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全艳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及其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在临床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内分泌系统慢性疾病,若无法对血糖进行长期良好控制,可引发酮症酸中毒、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以及低血糖性昏迷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能够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应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规避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控制血糖,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刘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QCC)在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方法 通过组建品管圈,以提高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为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由原来的49.6% 上升至86.6%,目标达标率129.8%,进步率42.7%,圈员的8项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圈员能力亦得到了提高.

    作者:孙萍;陈明慧;秦伟伟;李美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略将确诊的两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主要指标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在血压控制率、疾病认识和自我管理这3个重要指标较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及时便利.有效持续的护理,对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有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