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陈佳梅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吸入诱导应用于心脏手术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08需接受心脏手术的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差异,将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小组54例.对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形式进行麻醉,研究组则使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对患儿进行麻醉.对两小组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在红细胞比容上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儿pH值、PaO2、PaCO2、BE以及乳酸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对照组6例患儿(11.11%)在插管时出现了轻微的呛咳现象与体动;研究组则无1例患儿出现明显的体动.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本文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应用于心脏手术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该麻醉方式方便简单,安全性高,其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一般的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王双琴;许毓光;谭贤辉;郭文龙;付冬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择13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精神疾病康复量表(IPROS)评价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SDSS评分和IPROS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进行细致而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社会能力,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社区药学服务现状,分析社区居民对社区药学服务的需求状况,提升社区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法,对铁西区7个街道的部分居民进行调查,并就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受访者希望增加更多的社区药学服务内容.结论 均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学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细化社区药学服务内容,注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作者:胡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内科接诊的11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所有患者住院后,给予患者常规的抗心衰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治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加用胺碘酮配合治疗,调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为96.61%,对照组为79.66%,差异明显(χ2=9.142,P<0.05).结论 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延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循环科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循环科收治的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8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笔者的长期工作经验总结分析置留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结果 本研究所选取的8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在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共发生脱管2例、导管堵塞1例,静脉炎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结论 静脉留置针的合理应用可有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可避免静脉的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关舒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探讨CT增强使用高压注射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146例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的情况,分析高压注射过程中实行CT增强扫描中出现的风险以及防范风险措施.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次成功注射的有6642例,第二次成功注射的有324例,第三次成功注射的有180例.研究分析高压注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活塞偏歪、对比剂反向喷出针管、患者依从性较差、对比剂外溢以及针管阻塞等.结论 针对CT增强使用高压注射器的患者,在实行操作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继而获得高质量的CT增强图像,提高疾病诊断质量与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反复检查所产生的痛苦.
作者:张宏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患者病灶清除后使用打压植骨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近两年骨科收治的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清除病灶后打压植骨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切口Ⅰ期愈合,无1例患者发生明显的感染以及不良并发症;对3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患者的关节疼痛感得到有效的缓解,股骨头的生存率为92.11%,相对于治疗前来说,随访末期患者Hrris评分明显增高,X线片评分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在清除病灶后使用打压植骨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治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的功能,缓解患者疼痛,可供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齐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口服及灌肠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5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柳氮磺吡啶对照组84例、美沙拉嗪观察组86例和美沙拉嗪灌肠组8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疾病活动指数.结果 观察组和灌肠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的疾病活动指数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灌肠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柳氮磺吡啶组(P<0.01).结论 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好,与治疗方式无关.
作者:孟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排龈技术在CADCAM全瓷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行CADCAM全瓷修复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行双排龈技术治疗40例为观察组,行单排龈技术治疗的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调查中满意32例,满意度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39例,97.5%,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AD/CAM全瓷修复中双排龈技术在术中无出血、预备体暴露清楚、游离龈与牙面完全分离等满意度调查方面明显的由于单排龈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采纳并推广应用.
作者:朱彦红;朱元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对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和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对策.结果 本次试验研究中共有95例患者,其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有13例,概率为13.7%;患者不安全因素占23.1%,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占76.9%.结论 在对神经外科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因素有护理人员因素和患者因素,通过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对策可以提高护理服务的有效性,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赵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联合注射用凝血酶对老年支气管扩张小量咯血的影响.方法 选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老年支气管扩张伴有小量咯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使用祛痰剂、抗生素、体位引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云南白药联合注射用凝血酶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长伴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云南白药联合注射用凝血酶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咯血症状,减少咯血量,缩短咯血时间,同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诗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于本院的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干预组)35例以及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情况.结果 在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共有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71%;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晶;陈佳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7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数据,以此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常规健康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健康教育,分析比较两组成员的健康状况.结果 研究组成员在舒张压和收缩压上均比观察组有所好转,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郑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老年肋骨骨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相关情况.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诊治的老年肋骨骨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并且做好氧疗和疼痛控制,胸腔的闭式引流护理工作.结果 所有患者在综合护理和治疗后患者均康复出院,患者的住院时长在8~26 d,平均为16.2 d.结论 在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对患者的治疗预后非常有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灵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不同的炮制与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性的影响.方法 抽取72只小鼠进行临床研究,将其分为煎煮大黄组与炮制大黄组,煎煮大黄组则细分为生理盐水、5 min煎煮、10 min煎煮及30 min煎煮等四组,炮制大黄则细分为生理盐水、生大黄组、醋大黄及酒大黄等四组.对各组大黄进行煎煮,留取水煎液,对小鼠进行实验.观察统计各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生理盐水组与5 min煎煮液在小肠推进率及胃残留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10 min及30 min煎煮液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醋大黄与酒大黄的的小肠推进率及胃排空率与生大黄相比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的沉降作用可通过延长煎煮时间降低,可通过醋炙或酒制增加其沉浮药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该结合患者自身状况进行合理的煎煮时间和炮制方法调整,做好更好的辩证施治.
作者:陈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米索前列醇预防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妊娠高血压患者145例分为观察组(73例)及对照组(72例),对照组应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米索前列醇.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2.7%.对照组患者出血发生率(11.1%),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产后2 h、4 h的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分娩前血压指标相较无差异(P>0.05),同时其分娩后血压指标相较分娩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在预防妊娠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后乳糜漏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80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发生乳糜漏的原因,并观察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后,乳糜漏的发生率、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 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患者术后乳糜漏发生率为6.25%,术后3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均治愈,2例患者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瓣坏死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对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后乳糜漏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及借鉴.
作者:许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的盆腔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盐酸左氧氟沙星)和对照组(氧氟沙星),每组7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2.86%(P<0.05).观察组盆腔积液、腹痛、子宫压痛和白带增多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22.86%(P<0.05).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庆军;张秀杰;高建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4例腹部手术后病发胃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胃功能恢复时间为(15.85±3.16)d;对照组胃功能恢复时间为(24.34±2.19)d.两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87.23%,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显效率为74.47%,总有效率为80.8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胃瘫临床各项指标情况,改善胃瘫症状,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振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54例)行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指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1例(1.85%),腹痛1例(1.85%),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热1例(2.27%),腹痛5例(11.36%),阴道流血4例(9.09%),中转开腹3例(6.8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70%(2/54)比对照组29.55%(13/44)低(P<0.05).随访4个月后,观察组2例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观察组复发率3.70%比对照组13.64%低(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清除患者子宫肌瘤,缩短病程,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叶清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