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翠霞
目的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其展开PFNA内固定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6.4±9.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75.3±77.2)mL.术后经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5.7%.经过为期9~36个月的随访,患者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16.2±0.6)周,未出现内固定切出或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其近期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实现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买买提江?库尔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本文主要是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肾穿刺活检术中的运用方法和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的110例进行肾穿活检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观察两组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穿刺成功率、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利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并解决患者在住院全程中的护理问题,使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提高,减少危险因素,同时还能够有效缩小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使并发症减少,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王立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剖析人工半肩关节置换用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以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我科纳入的74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盲法,将所选病例分成A、B两组,每组37例.A组采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B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疗效优良率与术后引流量等指标.结果 A组疗效优良率为94.59%,B组为75.68%.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与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合理用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孙世航;高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基层卫生院加强院前急救创伤护理的措施.方法 对成都市天府新区籍田卫生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出诊救治的222例创伤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治入院40例,拒绝入院就地治疗6例,转送上级医院167例,死亡9例,总救治成功率95.5%.结论 基层卫生院参与院前急救,能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急诊科加强管理和人员培训,提高转运护理能力有助于更好的完成急救任务.
作者:黄霞;郑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确诊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子宫腺肌症患者52例,均进行经腹彩超及经阴道彩超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终判定依据,对比2种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经腹彩超检查的准确率为82.69%,经阴道彩超检查的准确率为94.23%,经阴道彩超检查的准确率要明显高于经腹彩超的准确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临床可推广应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作者:李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行腹水浓水回输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 对我院采用腹水浓缩回输术的26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经腹水浓缩回输病情有所改善,症状有所缓解,生命质量得到改善.结论 行腹水浓缩回输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熟练操作,术后精心护理对提高回输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昌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本院接收治疗及护理的孕产妇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实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临床上给予一般护理模式,精心观察两组孕产妇临床实施剖宫产概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为94.2%(49/52)低于对照组的67.3%(35/52),两组剖宫产率的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而且整体产程较短、产中出血率低、新生儿不良反应事件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孕产妇实施全程陪护的个性化护理的临床助产模式,不但能大大减轻孕产妇心理负担、减轻其对生产的恐惧、缩短分娩时间、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有效防止新生儿窒息、窘迫现象,从而对降低临床剖宫产率有积极影响.
作者:孙剑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在我院治疗的500例湿疹患者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500例湿疹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皮损分布、临床分型、疗效及疗效评价进行采集,运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大部分病例在1周~3个月内皮损基本好转,面部湿疹的患者痊愈率55.4%,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患者,但复发率也高(48.9%).手部湿疹的患者中,患者的痊愈率低,痊愈率仅为18.3%,且病程越长,疗效越差.结论 湿疹病因复杂,治疗不易,应制定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面部、外阴等皮肤较薄的部位,尽量使用非激素类药物,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尽可能进行斑贴试验等相关检查,尽量明确病因,以提高远期治疗效果,并减少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作者:冯志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盆腔炎肿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技术在盆腔炎肿块和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盆腔炎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年龄在15~75岁,平均年龄为(42.5±15.5)岁,根据基础疾病的类型进行分组,随机分组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超声声像图在内部回声、壁厚度、边界回声、卵巢病变情况、盆腔回声、腹水情况等指标方面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部回声、壁厚度、边界回声、卵巢病变情况、盆腔回声、腹水情况等指标.
作者:高锦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单纯性肥胖症是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痰湿体质人群的表现主要为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在先天禀赋,后天饮食运动习惯、脏腑失调等方面,痰湿体质与单纯性肥胖症二者有着密切关联.本文旨在对中医痰湿型体质形成做了简单的概括,初步探讨了痰湿体质与肥胖病因病机之间的关系,拓宽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思路.
作者:于川;申斌;徐寅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分析医院药房存在的问题,来解决医改后医院药房适应性发展需要采取解决的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药房药师工作理念,开展药物咨询,开展药物利用度研究,开展OTC药房等研究方法.结果 医院药房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管理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研究医院药房管理因素、环境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合理之间的关系.结论 医院药房要适应医改形势,提高药师自身素质,更好为患者服务.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68例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小潮气量组,各3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潮气量(10~12 mL/kg)治疗,小潮气量组采用小潮气量(6~8 mL/kg)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氧合指数和肺泡灌洗液IL-6及TNF-α 水平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VILI、MODS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氧合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小潮气量组PaCO2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潮气量组VILI(呼吸机所致肺损伤)、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常规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小潮气量组与常规组IL-6及TNF-α 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小潮气量组两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外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
作者:韩永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门诊护士与患者纠纷原因及化解技巧培训.方法 对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门诊部40起护患纠纷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纠纷原因制定培训内容,比较培训前后门诊护士患者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门诊护士的患者满意度提高,护患纠纷减少.结论 对门诊护士进行定期培训,可使护士掌握对纠纷化解的技巧,正确处理纠纷,及时补救护理过失行为,使护患纠纷顺利化解.
作者:樊晓红;黄晓云;刘志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伤椎前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等临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万顺新;江源;韩东明;易鑫明;曹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属于轻微的脑功能障碍疾病,本病发病率较高,同时难治难愈.刘玉书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脑,情志因素和外感六淫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所以提出了健脑开窍,宁心豁痰,畅运神机的治则,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海燕;蒋锴;刘人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护士压疮报告单填写准确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科室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压疮报告单29份,对其填写准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并对于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的压疮报告单的填写准确情况进行调查,对比两个时间压疮报告单填写的准确率.结果 运用PDCA循环后护士填写压疮报告单的准确率从原来的72.4%提升至9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可提升护士填写压疮报告单的正确率,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提高压疮的护理质量.
作者:李加玲;李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建筑业和交通业得到迅猛发展,导致高能量损伤也越来越多,而胫腓骨骨折又为常见.常见于高处坠落、撞击和挤压伤,并且创伤后果一般比较严重,多合并软组织血管神经损伤,甚至软组织及骨质缺损,那么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对手术疗效的提高,减少及预防并发症,帮助患者功能恢复,早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骨科胫腓骨骨折手术42例,均获得成功,疗效显著,将护理心得汇报如下.
作者:孙稳先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探讨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后小管径引流管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76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8例,加强术后小管径引流管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对乳腺良性疾病进行手术治疗后,加强小管径引流管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现行药品质量标准执行的困境以及解决措施并进行详细分析.方法 通过观察我所2014年~2016年近3年来,使用药品的检查标准找到我国现行药品质量标准存在的不足.结果 国家药品标准还存在一些漏洞,有一种药品多条标准,或标准与药物本身不匹配等严重影响了药品的正常检验与使用.结论 我国现行药品质量标准执行还存在困难需要良好的措施有效解决.
作者:李晓强;赵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4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健康人48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给予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对比两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并分析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检测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中男性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其体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较高,同时男性对象体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对象.
作者:栾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