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佳尔纳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研究

周国强

关键词: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 甲硝唑, 维生素C
摘要:目的 建立佳尔纳与维生素C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方法.方法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甲硝唑浓度为5~10μg/mL,维生素C浓度为5~10μg/mL,浓度C与吸收度A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C=18.80A+0.1315(r=0.9999)及C=11.78A-0.0286(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4%及99.95%.结论 本法原理简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稳定性的考察方法.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康复指导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动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指导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开展早期康复对运动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HICH患者86例临床资料,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设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前者予常规神经外科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予早期康复指导,观察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64.42±7.08)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1.35±7.82)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情感交流、手功能、记忆与思维等方面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指导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早期康复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葛明月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香丹注射液溶血检查的实验方法探讨

    目的 常规体外试管法与分光光度法在香丹注射液溶血检查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通过吸收波长,试验恒温时间及离心转速的研究,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率的方法,并与常规体外试管法进行了溶血试验的结果对比.结果 常规体外试管法判断没有溶血或不明显的结果,分光光度法均可测定出具体数值,且结果在溶血趋势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结论 分光光度法更为方便,准确.适用于香丹注射液的溶血监测使用.

    作者:陆骏;林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

    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之后的独立生活能力、心理社会适应情况.结果 两组出院后3个月,独立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其出院后的独立生活能力,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红岩;于雪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床旁心脏超声测量每搏量3种方法的比较

    目的 对比心脏超声测量SV的3种方法.方法 本次共纳入70例危重患者,利用床旁心脏超声进行以下3种方法的测量,包括胸骨左旁长轴M超下测的EF值所得SV、Simpson法测的SV、以及VTI方法测的SV进行比较,并以PICCO检查获得SV为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PICCO所测的SV进行比较,VTI方法测的SV(R2=0.9382),对比EF值所得SV(R2=0.7706)、Simpson法测的SV(R2=0.7758),相关性更高.结论 应用VTI方法所测的SV更接近于患者真实的SV.

    作者:郑清江;张燕玲;赖嘉伟;陈淑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利福平与利福喷丁抗结核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评价

    目的 探究肺结核患者采用利福平与利福喷丁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2例肺结核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利福平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个利福喷丁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药效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痰菌转阴率82.93%,观察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痰菌转阴率60.98%,观察组治疗半年后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χ2=4.89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率87.80%,对照组患者病灶吸收率68.29%,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率比对照组高,(χ2=4.55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7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9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利福平相比,利福喷丁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郭风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预防护士职业暴露(针刺伤)中的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在预防护士职业暴露(针刺伤)中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护士出现针刺伤的情况采用自制的护理人员针刺伤细节调查统计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于2013年5月开始采用护理措施来预防护士职业暴露(针刺伤).随机选取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护理措施应用前后l年内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采取护理措施之前,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66.67%,采取护理措施之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33.33%.采取护理措施前后比较,应用后的针刺伤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 在预防护士职业暴露(针刺伤)中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加强护士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寇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某医院放射线科机房改建项目控制效果的评价

    目的 评价某医院放射线科机房改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为项目的正式运行及卫生行政部门的验收、审批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及检测分析的方法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 机房的防护设计和措施安全、合理、有效;机房的有效面积为26 m2,单边长度不小于3.5 m;工作人员操作处和机房周围辐射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符合相关要求;警示标识、通风换气、防护用品配备及放射防护管理全面到位.结论 本项目放射防护效果符合放射卫生学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相关要求,达到了竣工验收的条件.

    作者:鲁嵬嵬;薛洪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探讨软组织肉瘤边缘表现与肿瘤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关系

    目的 总结软组织肉瘤边缘表现和肿瘤病理分级之间的联系.方法 以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5例软组织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MRI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软组织肉瘤的病理分级与肿瘤边界的清晰程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联系(P<0.05);Ⅰ级肿瘤大多边界较为清晰,Ⅲ级肿瘤大多边界不清晰;Ⅱ、Ⅲ级肿瘤瘤周高信号征象、瘤周包膜样低信号的出现率与Ⅰ级肿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软组织肉瘤的边缘形态特点与组织病理分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皮洪涛;刘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解毒开肺汤对发作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 对解毒开肺汤治疗发作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价值进行观察.方法 收集6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n=32),对照组患儿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解毒开肺汤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观察组CRP(15.2±3.2)mg/L以及PCT(4.6±3.1)μg/L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18.7±2.4)mg/L与(5.0±3.6)μg/L(P<0.05).结论 应用解毒开肺汤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使患儿喘促、咳嗽、喉间痰鸣等症状明显改善,并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作者:李恒;崔圣涛;段晓征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新生儿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机械通气进行之劳,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为(3.14±1.22)h、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01.24±22.61)h、住院时间为(11.54±3.27)d,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加速患儿症状恢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俊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疗效

    目的 探讨分析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在常规治疗的出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患者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能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增加了患者的膀胱容量,降低了残余尿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美玲;张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联合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联合组患者行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药物治疗,参照组患者行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记录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药物治疗后,其指标变化均呈现显著的差异性,数据统计P<0.05.结论 将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药物应用于2型糖尿病症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丽坤;周晨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MPP)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MPP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92.0%)(χ2=6.232,P=0.032);观察组的退热时间(2.61±0.45)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45±1.22)d、住院时间(6.53±1.34)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MPP效果显著.

    作者:柴志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和预防

    目的 探究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40名采血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其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研究,以便采取预防与处理措施.结果 40名采血护士中,出现职业暴露的有9名,占22.5%;其中3名护士出现职业暴露均为2次,发生职业暴露12次,占30.0%.其中发生针刺损伤5次,41.7%;发生硬物撞伤4次,占33.3%;血液接触2次,16.7%;黏膜接触1次,占8.3%.结论 通过对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与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可以为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率的降低提供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仁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川芎嗪注射液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纤维化血清指标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及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纤维化血清指标表达的影响状态.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42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肺间质纤维化指标)21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川芎嗪注射液组)21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检测与比较两组的纤维化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纤维化血清指标水平比较,P均>0.05,而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观察组的纤维化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地改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纤维化血清指标表达状态,因此认为川芎嗪注射液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郭春燕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疗效.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汤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整体有效率为88.00%(44/50);对照组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患者在接受西医治疗后,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整体有效率为76.00%(38/50).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7/50).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并降低治疗过程中与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建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注射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现状

    目的 从直肠脱垂注射疗法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针对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直肠脱垂疾病用注射法对其进行治疗的方案.以此来降低或减少直肠脱垂疾病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希望为今后的直肠脱垂临床治疗有所帮助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 医护人员在对直肠脱垂患者临床治疗采取注射法的过程中,要正确的做好药物的选择以及选择药物适应的人群,包括注射法的方法选择并根据不同的患者群体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法.结果 针对直肠脱垂疾病患者来说,采取正确的注射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也会减少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 根据直肠脱垂疾病引发的病因不同,出现的临床症状也是不同的.在对患者采用注射法治疗过程中,要合理地运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等,以此来降低或减少患者的痛苦并发症的发生.总之,直肠脱垂疾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注射疗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运用此种方法治疗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要高度的重视直肠脱垂在临床治疗中采取的注射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其此种疾病患者采取注射法治疗中,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才会降低或减少患者的痛苦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一下就是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治疗工作经验对注射法直肠脱垂治疗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仅供参考.

    作者:赵景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试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URI)疗效与安全性,总结用药经验.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小儿URI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306例,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对象1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补液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日1次.结果 观察组发热、咽部充血、咳嗽、鼻塞、流涕、喘息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咽部充血、食欲不振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加速部分症状消失,缩短病程,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姜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盐酸小檗碱对T2DM大鼠血内毒素的干预研究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T2DM大鼠血内毒素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5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2DM组.14周后,将成模的T2DM组又分为:单纯饮食组(A组)、小檗碱组(B组);于4、8、14、22周时处理大鼠,同期设对照组(n=6).利用生化法测定相应指标.结果 ①成模过程中,T2DM组比NC组所测指标升高(P<0.05);②干预后A、B组大鼠指标降低,高于NC组(P<0.05),B组较A组明显(P<0.05).结论 盐酸小檗碱可以改善体内炎症水平,进而治疗T2DM.

    作者:贺娅莎;王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浅析某省宫颈癌检查项目中阴道镜检查的现状及对策

    目的 总结分析宫颈癌检查项目中阴道镜检查的现状,着重于寻找提升农村妇女宫颈癌的检出.方法 针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网络直报系统数据进行分析,2015年12月做为省督导组成员对吉林省4个地区15个项目县进行阴道镜检查相关环节督导质控.结果 267980例35~64周岁农村女性的筛查,细胞学异常6086例,阴道镜检查3933例,镜下活检871例,检出宫颈癌前病变138例,据国家项目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督导质控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检查流程和诊断能力有9个项目县存在问题,随访率只有4个项目县达到90%,平均随访率65%.结论 为项目取得更好的成效,应加强阴道镜检查相关环节的督导和质控,使阴道镜检查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张春梅;于延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