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存素表达与肺癌多药耐药株H460/cDDP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杨弘;傅剑华;胡祎;黄伟钊;郑斌;王耿

关键词:肺肿瘤, RNA干扰, 药物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与人肺癌多药耐药株H460/cDDP获得性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耐药株H460/cDDP与敏感株H460的生存素表达;用针对生存素的小干扰RNA(siRNA)经脂质体介导转染入耐药株H460/cDDP,抑制生存素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顺铂(DDP)、紫杉醇(Taxol)对耐药株H460/cDDP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耐药株H460/cDDP的生存素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高于敏感株H460.生存素siRNA转染耐药株H460/cDDP后72 h,生存素蛋白质的抑制率为92.3%.耐药株H460/cDDP和敏感株H460对DDP的IC50分别为(6.3±0.6)mg/L、(0.8±0.1)mg/L,对Taxol的IC50分别为(12.7±1.2)mg/L、(1.5±0.3)mg/L;生存素siRNA作用后,H460/cDDP对DDP、Taxol的IC50分别为(4.0±0.9)mg/L(P=0.002)、(8.1±1.7)mg/L(P=0.003).结论 生存素高表达与耐药株H460/cDDP的获得性耐药有关,生存素有可能成为逆转肺癌耐药性的有效靶点.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创伤性离断肢体切取游离皮瓣修复前臂残端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从创伤性离断肢体切取游离皮瓣修复前臂残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这种技术修复5例(男4例,女1例)前臂截肢残端软组织缺损创面,年龄22~43 岁,平均32岁.右侧3例,左侧2例.皮瓣面积为8 cm×9 cm~9 cm×12 cm.结果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更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随访1.5~3.5 年,平均2.6年.受区外形和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废弃肢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和切取容易等优点,该手术可保留创伤性截肢残端有功能的长度或肘关节功能.

    作者:张功林;郭翱;张灵芝;徐招跃;章峰火;张文正;胡玉祥;丁法明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后外侧结构损伤及重建对膝关节外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 分析后外侧结构(PLS)断裂和重建后膝关节外旋稳定性的改变.方法 16具完整新鲜的下肢标本,膝关节保持0°、30°、60°、90°位置,对胫骨远端施加5 kg·m·s-2外旋扭力矩,测得胫骨的外旋角度值;依次切断后交叉韧带、腘腓韧带(PFL)和腘肌腱(PT),每切断一条韧带或肌腱后测量胫骨的外旋角度值;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自体跟腱重建腘肌腱和腘腓韧带,每次重建后测量胫骨外旋角度值.结果 单独后交叉韧带切断后,胫骨外旋角度没有增加(屈曲60°:正常组外旋14.1°,PCL切断组14.57°;q=0.47;P>0.05);腘腓韧带切断后,屈曲60°和90°时胫骨的外旋角度大于正常膝关节(屈曲60°:PFL切断组外旋16.94°;q值2.84,P<0.05);腘肌腱切断后,0°~90°范围胫骨外旋角度均增加至大(屈曲60°:外旋28.1°;q=14.01,P<0.05).单独后交叉韧带重建后胫骨外旋角度仍大于正常膝关节(屈曲60°:外旋27.67°;q值0.425,P<0.05);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结构联合重建后胫骨的外旋角度与正常膝关节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性(屈曲60°:外旋14.51°;q=0.412,P<0.05),但变化幅度未超过1°.结论 单独后交叉韧带的损伤对膝关节的外旋稳定性没有影响,但联合后外侧结构损伤后导致膝关节外旋不稳;腘肌腱断裂后膝关节产生了大角度的过度外旋;单独后交叉韧带的重建部分恢复联合损伤后膝关节的过度外旋;后外侧结构和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后膝关节外旋稳定.

    作者:聂喜增;孙然;陈百成;马湘毅;王晓峰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使用桡动脉和乳内动脉桥材料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近中期结果

    目的 评价使用桡动脉和乳内动脉作为惟一桥材料进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近期和中期结果.方法 从1999年1月到2005年1月共123例患者[男114例,女9例,平均年龄(51.9±9.4)岁]采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目标血管桥在两根以上.术前左心室EF值30%~78%,24例患者(21.1%)心室收缩功能较差(EF<50%).64例患者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4例患者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进行了急诊手术.36例左主干病变患者.74%的患者使用非体外技术进行吻合,每个患者平均吻合口数为2.6±0.4.结果 早期死亡率0.8%.术后并发症包括,7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房颤(5.7%),1例患者因为低心排安装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3例患者因为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在术后1个月内再次入院.20例患者(1999-2001 年)进行了5年随诊[平均随诊(62±13)个月].3例患者在随诊中死亡,均为心脏原因.1例患者因再次心肌梗死而行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另1例患者因原先动脉桥狭窄而行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PCI).结论 使用桡动脉和乳内动脉作为桥材料进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近期效果较好,中期手术并发症较低.

    作者:王巍;胡盛寿;宋云虎;孙寒松;许建屏;杨克明;郑哲;王欣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Smad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的影响

    目的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能否在体外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EMT),以及Smad7基因转染能否阻止此种转变及相关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mad7基因到大鼠肺泡Ⅱ型上皮(RLE-6TN);实时荧光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CK19)、间质细胞标志物(FN、Vimentin及α-SMA)及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相差显微镜观察TGFβ1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形态改变,其超微结构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成功转染Smad7到RLE-6TN;转染前,在TGFβ1作用下,RLE-6TN间质标志物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而上皮标志物表达下调;转染后,其间质标志物下调的同时上皮标志物上调;转染前RLE-6TN在TGFβ1作用下p-Smad2/3表达上调,转染后其表达无明显改变;形态学上,TGFβ1能诱导肺泡上皮发生EMT,Smad7转染则能阻止EMT;超微结构上,TGFβ1能诱导肺泡上皮特有板层小体变性、肿胀并随其时间延长终完全消失.结论 TGFβ1能在体外诱导肺泡Ⅱ型上皮向间质细胞转变,其机制部分与Smad信号转导途径相关,Smad7转染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该转变.

    作者:徐国萍;李清泉;曹汐汐;陈琦;赵仲华;刁自强;许祖德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RCA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亚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RCAS1与雌激素受体亚型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和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它们在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RT-PCR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2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及50例内膜癌组织中RCAS1和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内膜中RCAS1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RCAS1在正常、简单型和复杂型增生内膜中均为P表达模式,不典型增生内膜中30%(6/20)为D表达模式,内膜癌中均为D模式.正常内膜、简单型和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内膜癌RCAS1蛋白高水平表达率分别为0%(0/20),9.1%(2/22),45.0%(9/20),68.0%(34/5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AS1蛋白高表达与患者肌层侵犯深度、脉管侵犯、Erα阳性相关(P<0.05).免疫印迹法、RT-PCR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RCA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Erα mRN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Erβ mRNA表达未显现相关性.结论 RCAS1高表达与表达模式的改变可能参与子宫内膜从良性到恶性转变的过程,RCAS1协同Er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周新惠;徐少婷;宋文耀;滕晓东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生存素表达与肺癌多药耐药株H460/cDDP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与人肺癌多药耐药株H460/cDDP获得性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耐药株H460/cDDP与敏感株H460的生存素表达;用针对生存素的小干扰RNA(siRNA)经脂质体介导转染入耐药株H460/cDDP,抑制生存素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顺铂(DDP)、紫杉醇(Taxol)对耐药株H460/cDDP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耐药株H460/cDDP的生存素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高于敏感株H460.生存素siRNA转染耐药株H460/cDDP后72 h,生存素蛋白质的抑制率为92.3%.耐药株H460/cDDP和敏感株H460对DDP的IC50分别为(6.3±0.6)mg/L、(0.8±0.1)mg/L,对Taxol的IC50分别为(12.7±1.2)mg/L、(1.5±0.3)mg/L;生存素siRNA作用后,H460/cDDP对DDP、Taxol的IC50分别为(4.0±0.9)mg/L(P=0.002)、(8.1±1.7)mg/L(P=0.003).结论 生存素高表达与耐药株H460/cDDP的获得性耐药有关,生存素有可能成为逆转肺癌耐药性的有效靶点.

    作者:杨弘;傅剑华;胡祎;黄伟钊;郑斌;王耿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胸部手术后肺(叶)扭转的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胸部手术后肺(叶)扭转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胸部手术后并发肺(叶)扭转病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5±8)岁,肺叶切除术4例(左上叶和右上叶各2例),食管癌切除术2例,右上纵隔巨大神经鞘瘤切除术和降主动脉置换术各1例.结果 术后发生扭转的肺叶中,右中叶2例,右上叶1例,左上叶3例,左下叶1例,左全肺1例.术后48 h内平均体温38.4℃(37.8~40.2 ℃),血白细胞数10.6×109/L(9.3~14.9×109/L).术后胸部X线片提示肺浸润和容积减少6例,完全实变2例.确诊肺扭转距初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4 d(2~14 d),再次手术时行扭转肺(叶)切除6例,均痊愈;行病肺复位2例,均死亡.再次手术后并发呼吸衰竭2例,房颤2例,平均住院日为24 d(10~56 d).结论 胸部手术后(残)肺门游离和肺不张是发生扭转的主要原因.早期确诊肺扭转较难,高度怀疑时应立即手术;宜采取病肺切除术.

    作者:李厚怀;张庆震;许林;陈亮;魏永祥;王永宏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微意识状态患者视觉脑皮层活动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目的 探讨微意识状态患者是否保存大范围的视觉神经网络,是否存在视觉意识,从而研究视觉图片被动呈现刺激促进脑功能康复的可能性.方法 正常对照组为10例健康成年男性,实验组为从重型颅脑损伤和脑出血中恢复的微意识患者9例;对两组对象选取标准化国际情感图片系统(IAPS)图片,采用组块设计被动呈现视觉刺激功能磁共振扫描,AFNI软件处理图像数据.结果10例正常对照志愿者全部被激活了初级视觉皮层枕叶和次级视觉相关皮层颞叶、梭回、顶叶、眶回、前额叶等完整的视觉神经网络.微意识患者组中有2例与对照组相似完整地激活了视觉神经网络.3例患者部分激活了视觉神经网络的相关区域,4例完全无脑区激活.结论 IAPS图片的被动呈现视觉刺激功能磁共振扫描探讨视觉神经网络是可行的、可靠的和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微意识患者在恢复相互交流能力之前,可保留有完整的视觉神经网络,可能有利于脑功能的康复.

    作者:吴雪海;朱剑虹;高亮;钟平;汤伟军;周良辅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轻度哮喘患者按需使用同一吸入器内的倍氯米松和沙丁胺醇与规律吸入倍氯米松等效

    在支气管哮喘治疗指南中推荐在支气管哮喘轻度持续患者中规律使用吸入激素,尽管长期应用小剂量吸入激素副作用很小,但由于存在顾虑及疗程长,导致这部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很差.

    作者:刘宇鹏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中国上海人群肺癌发病的时间趋势及预后因素

    目的 了解上海肺癌发病的时间趋势及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 由上海全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所获得的2002至2004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个案资料,按国际癌症登记协会(IACR)的肿瘤登记计算指南进行计算.分别按粗率和标率计算1972年至2004年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对上海市发病时间趋势进行估计.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生存的多因素进行分析,参数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区域、病理类型、临床分期、首诊医院级别.结果 自1972年以来的32年,上海市中心区男性肺癌发病粗率APC增加1.723%,而女性增加2.036%,均呈逐渐增高趋势(P均<0.01);但男性肺癌的标化发病率APC为-0.605%,呈下降趋势(P<0.01),而女性为-0.136%,呈平稳趋势(P>0.05).上海市肺癌发病患者中Ⅲ、Ⅳ期占大多数,分别占35.6%和42.2%.上海市女性肺癌的3年生存率为17.05%,中位生存期(MST)为0.83年,均高于男性的14.01%和0.77年(P均<0.01),对各期肺癌的不同性别亚组的生存期分析显示女性生存期均较男性为高(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居住区域、病理类型、期别、首诊医院级别对肺癌生存有影响(P均<0.01);其中女性、年轻、居住市中心区、鳞癌、早期、高级别医院可能对生存有益,而男性、老年、居住郊区、小细胞癌、晚期、低级别医院这些因素可能对肺癌患者不利.结论 上海市肺癌的发病水平逐渐接近欧美国家.女性、年轻、市中心区居住、鳞癌、早期、高级别医院治疗对肺癌的生存有益.各期别女性肺癌的预后均优于男性,但原因尚不清楚.

    作者:廖美琳;陈智伟;郑莹;吴春晓;陆舜;虞永峰;简红;成柏君 刊期: 2007年第27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