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酮替芬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

张德一

关键词:酮替芬, 氯雷他定,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疗效
摘要:目的 评价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采用酮替芬和氯雷他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选择来我院就诊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88例,而选取的年份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抽签的分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44)和治疗组(n=44),其中采用酮替芬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而治疗组则采用酮替芬与氯雷他定联合治疗方式,经过2周的治疗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经过2周的治疗,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没有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结论 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给予酮替芬和氯雷他定联合治疗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76例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措施

    目的 深入分析关于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6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 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 经系统的治疗及护理,研究所选取的76例患者术后康复总有效率为100.00%,护理总满意率为94.74%(72/76),治疗及护理效果达到预期.结论 针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而言,科学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借鉴.

    作者:关薇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特殊机制及其应用价值

    随着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和推广,其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临床价值逐渐受到高度重视,β受体阻滞剂已被证实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总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深入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

    作者:童丹丹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团队协作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

    目的 在了解讨论过慢性病管理现状的情况下,研究团队协作下社区慢性病管理方法 .方法 通过对相关学术关键词的检索检查,从各大学术文档库中,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公开发表的我国慢性病管理研究.结合标准进行分析、筛选,并基于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经过检索,各个文献中在对于慢性病团队协作管理模式有多个要素.包括团队的建设、团队的协作、团队分工的明确性.结论 在我国对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尤其在团队建设上存在明显缺陷.需要从根本注意到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能力,同时注意自我管理支持.

    作者:黄咏红;黄燕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 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进行护理,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护理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更为理想,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臻颖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乙状结肠癌肾脏转移1例

    结直肠癌(CRC)远膈脏器常扩散到肝脏和肺部,转移到肾脏非常罕见,可导致预后不良.因此,转移性CRC和肾脏转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是极大的挑战.本次报道为1位42岁男性患者,乙状结肠切除术并部分中段直肠切除后局部复发的CRC,因浸润到膀胱也切除了部分膀胱壁.4年后,患者肿瘤在左肾上极复发并行左肾切除术,患者手术后无瘤生存时间为6个月.

    作者:邢维山;孔繁勇;王研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护理研究

    目的 综合分析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患者中的护理效果,为治疗脑梗死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恢复情况、肢体功能康复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语言恢复情况、肢体功能康复情况以及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语言恢复情况、肢体功能康复情况以及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潘莹;于晓林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临床分析观察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病患者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采访的方式,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济南省立医院接受治疗的首发精神病患者120例,这些老年性抑郁症患者中,小年龄为36岁,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54.9岁,将这120例患者平均分成甲乙两组,而且在分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随机分配,为了使其形成对照,要保证年龄、性别等相差不大.在进行治疗时甲组的60例患者采用齐拉西酮口服治疗,每次服用30 mg,每天用药2~3次;乙组的60例患者则采用利培酮治疗,每次服用10 mg,每天用药2次.观察两组的治疗结果 并做好记录.结果 治疗结束后,乙组的精神病理评分明显低于甲组,而且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甲组的60例首发精神病患者中,有28例出现了不良反应,而乙组的60例患者则有31例出现了不良反应,由此可见,差异不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首发精神病的过程中,齐拉西酮与利培酮都是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两种药物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但是相比之下,齐拉西酮治愈首发精神病患者的疗效更好一些,很值得医学界推广.

    作者:陈岩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价值的重新认识

    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发展历史较长,是一种口服降糖类药物,对于抑制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较强,有继续发展的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快速以及不规律导致人们对于饮食方面较为不注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概率提高,其中占据较大比例的一种疾病就是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也是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双胍类降糖药物就是专门针对该疾病的一种有效药物,需对其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实际价值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进而使得该种药物的发展更为完善,使得2型糖尿病患者的恢复加强.

    作者:杨波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一组进行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另一组进行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实时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月经排出量、排卵期时的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情况.结果 经分析可得,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患者相对于进行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P<0.05).结论 进行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来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有效率高、妊娠率高、复发率低等优势,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理想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作者:王美彤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ICU重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服务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对ICU危重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服务的可行性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ICU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加综合护理服务,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70.00%)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之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1.12±0.15)分、(1.43±0.21)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ICU危重症实施综合护理服务的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黄俏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腹腔镜治疗胆结石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胆结石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本院接诊的8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40例设为对照组,另4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的数据结果显示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治疗胆结石手术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付艳君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小儿偏瘫外用白脉软膏及运动理疗胶布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小儿偏瘫外用白脉软膏、运动理疗胶布效果研究.方法 2.5~6岁痉挛性偏瘫患儿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加用白脉软膏、运动理疗胶布,疗程3个月,用三维步态分析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ADL、BERG、GMFM-66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左右步长、步宽及右侧步速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小儿偏瘫外用白脉软膏、运动理疗胶布能改善步态方法 .

    作者:李强;倪钰飞;陈建华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2013年~2016年某市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的调查

    目的 了解沈阳市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情况.方法 用ELISA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的337366份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双试剂检测,抗-HCV阴性血清样本再做核酸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沈阳市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0.28%;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43.99,P<0.01),不同学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阴性血样经核酸检测全部为HCVRNA阴性.结论 沈阳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应注重在学生和公司白领群体中建立固定献血队伍.

    作者:王梓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方香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同时开始逐渐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对医疗卫生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中的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妇产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很好的做好妇产科护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妇产科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妇产科护理不安全隐患也随着增加,本文就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刘一博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某三甲医院女医护人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早期发现女医务人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保健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从而降低女医务工作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猝死率.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一线工作的239名女医护人员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对结果 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39例女医护人员,高脂血症检出率高,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分别为21.76%、20.95%和14.64%,其次是超重12.13%、高血压8.37%、高血糖5.86%和高尿酸1.26%.除了三酰甘油、超重之外,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均随着年龄增加而检出率增加.结论 各年龄阶段女医务人员均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故干预和预防女医务人员危险因素尤为重要.

    作者:张桂敏;滕雅轩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学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的评价

    目的 乙型肝炎是我市患病率较高的传染病,通过观察学生中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及评价学生在不同时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采取更好的防制对策.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生活经历及习惯、乙型肝炎血清5项指标.结果 调查学生3465例,乙型肝炎HBsAg阳性率为1.09%,乙型肝炎抗-HBc阳性率为6.08%;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的学生抗-HBs阳性率为81.81%,针对HBsAg的保护率为62.7%,针对抗-HBc的保护率为43.0%.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程序复杂,往往不能全程接种或接种工作不规范,可能是疫苗保护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保护率较低,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张秋玲;吴修山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动脉pH、PaO2、PaCO2、SaO2的变化水平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治疗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状况,提高患者出院的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韩慧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大连港医院心内科就诊的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贝那普利治疗,比价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任欣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某院2013年~2014年门(急)诊常用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门(急)诊常用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为门(急)诊合理使用常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2014年我院每月门(急)诊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200张.共计4800张处方,通过处方点评软件系统和人工汇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有关法规、文件、指南及询证医学文献为标准对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110张,占处方总数的2.3%,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有:用法用量问题有45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0.9%(下同),溶媒选择问题34张(30%),配伍禁忌问题12张(10.9%),适应证不适宜8张(7.3%),特殊人群使用不适宜6张(5.5%),其他问题5张(4.5%).结论 我院门(急)诊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常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管理.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