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应用指导的效果分析

张雪

关键词:临床药师, CAP,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药师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应用指导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1例CAP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60例患者,对照组为61例患者,对照组依据的是传统的方式,即在CAP病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中不对其进行额外的专业指导;对于观察组则进行专业的临床药师用药指导.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的用药干预后CAP患者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上的合理性相对于没有临床药师用药指导的对照组有进一步的提升,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具体的用药量与用药方式的合理性以及联合用药上的合理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在更换药物以及用药疗程和相关的用药后检查方面的合理性相类似,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 临床药师的指导对于CAP病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率有促进作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85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5例胃癌晚期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21例,好转14例,稳定8例,无病情恶化患者,有效率为90.6%.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良好,通过加强胃癌晚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可大幅度降低患者痛苦,缩短治疗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红;潘向红;袁红梅;王慧敏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降钙素原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4例重症肺炎患者为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时期的50例轻型肺炎患者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以及常规检查,对降钙素原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相比,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细胞计数与体温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在治疗和诊断中采用降钙素原的检测有重要意义,可以针对患者的检查指标,采取相应的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推荐.

    作者:程广翠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肝癌患者肝切除手术前后的护理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8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术前与术后进行相关护理,观察其病情发展变化.结果 所有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经于肝癌手术前后护理治疗均顺利出院,结论 肝癌手术切除前后完善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减少并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娜;李颖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果 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4.4%,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艳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经右心室切口根治与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根治小儿法洛四联症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经右心室切口根治与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根治小儿法洛四联症(TOF)的疗效.方法 42例TOF患儿经右心室切口(对照组),另42例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研究组).结果 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治疗小儿法洛四联症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的首选.

    作者:黄小伟;陈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80例急、慢性胃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淑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予以分组研究,即对照组与干预组,各组31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施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儿5 d内体温恢复率为96.8%,与对照组患儿的74.2%进行对比,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是一种适合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的护理方法 .

    作者:张荣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抽取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在我院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结果 ,分析冠状动脉CTA的临床价值.结果 100例患者经过CAG检查,73例确诊为冠心病,冠状动脉CTA检出74例,同时确诊为冠心病的有70例.根据病变血管:左主干病变CAG检出14例,冠状动脉CTA检出17例,二者共同检出13例;前降支病变CAG检出58例,冠状动脉CTA检出61例,误诊5例,漏诊2例;回旋支病变CAG检出41例,冠状动脉CTA检出44例,误诊5例,漏诊2例.结论 冠状动脉CTA在诊断冠心病上临床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海洪勃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作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以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49例CR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患者行标准透析治疗,观察组则加入肾康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 经系统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66.67%(16/24)(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将肾康注射液与血液透析联合作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效果优于单纯血液透析,值得借鉴.

    作者:王云成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分析综合护理在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借助数字随机抽选的方式,从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收并行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为此组的研究对象,并且按照不同的临床护理模式将6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另一组为常规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常规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应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郭杨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授权理论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 探讨授权理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了6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31例)和对照组(n=31例).观察组患者运用授权教育(成立授权教育小组,确定授权教育需求,制订教育内容,采用适宜的授权教育方法 )对耐多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授权教育能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洪莉莉;王秋容;曾燕芬;潘玲玲;易冬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浅谈我国儿童营养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营养是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正确的营养健康教育可以改善中国儿童营养状况、培养健康饮食行为.本文将从我国儿童营养健康教育的现状、儿童营养健康教育的意义、儿童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和展望4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马闯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宫颈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临床护理.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的宫颈癌患者48例,其中术后出现尿潴留2例,泌尿系感染2例,盆腔淋巴囊肿2例,下肢静脉栓塞1例.将四种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观察并发症的痊愈情况.结果 2例尿潴留患者,1周内完全恢复;2例泌尿系感染患者,1周后复查尿培养为阴性;2例盆腔淋巴囊肿患者,1个月内囊肿全部吸收;1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1周后血栓消失.结论 通过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再做出相应的临床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燕;曾义;周英华;竭淑菊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品管圈活动在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癌症疼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品管圈活动的癌痛护理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62例(60.19%),总有效率90.29%;对照组,显效42例(40.78%),总有效率71.85%.观察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癌症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茂新;迟丽梅;何丽颖;张春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掌指骨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7,P<0.05).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35,P<0.05).结论 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法治疗掌指骨骨折时其较微型钢板更具优势.

    作者:徐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探讨根尖周炎患者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对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选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99例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49例,50颗患牙)和治疗组(50例,50颗患牙),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根管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对患者术中疼痛指数以及术后6个月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VAS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尖周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有效率与常规多次根管治疗术相近,且患者术后所承受的痛苦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秀荣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轻度子痫前期促宫颈成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终止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至2014年在我院住院并分娩的足月轻度子痫前期孕妇86例(A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分娩血压正常孕妇75例(B组)为对照,两组均选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对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A组剖宫产率18/86,B组剖宫产率12/75,无统计学差异.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在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地诺前列酮栓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在轻度子痫前期促宫颈成熟.

    作者:金良怡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方案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是产科常见的合并症.严重危胁母儿健康的疾病[1].目前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尚未明确,处理仍以对症治疗和终止妊娠为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2]: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作者:廖维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血站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血站检验标本误差的成因以及应对策略.方法 取我站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采集的血样进行血液检测所出现的标本误差情况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查找出现错误的因素,并对比寻求引起此类问题产生的成因,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结果 经分析后,造成我站此期间出现的60例血液检测标本出现误差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采集样本因素,血液采集人员在采集过程中,责任意识不到位,导致在使用抗凝管的过程中影响了血液的佳检测时期;其次,献血者的身体因素不符合标准,而检测人员并没有相关的指导进行采血工作指导;第三,标本送检因素,在样品的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大幅度的振动,造成血细胞破裂,进而引发了此类问题的发生.第四,标本存放不当,由于标本在采集后到检测时中间有一段真空时间,如在存放过程中受到外界污染,则可能导致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出现问题.结论 只有进一步完善采血运输工作的职业标准化,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全面工作的可持续安全性.并通过更精确的报备工作效果,进一步的提高血检工作的准确率.

    作者:尉忠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乳腺肿瘤组织中GATA3的表达及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研究GATA3在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效果以及其推广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监测350例乳腺癌患者中GATA3的显示指标,从而得出与乳腺癌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①正常人乳腺腺腔细胞内GATA3完全可以得到表达,GATA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②其中显示GATA3在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中不会出现表达现象;并且在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之中GATA3同样不显示.③三阴型乳腺癌中阳性GATA3表达的概率明显低于普通分子类型形成的乳腺癌中表达的概率(χ2=29.364,P<0.001).结论 乳腺癌产生的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是影响GATA3表达的主要因素,因此GATA3可以作为鉴定乳腺癌的标志因子.

    作者:张斌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