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成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李景烨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 颅脑损伤, 护理, 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精细化护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14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760例患者)和对照组(无静脉血栓的640例患者)的各方面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总结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设计和实施针对性精细化护理方案,详细记录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下肢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流缓慢、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内膜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P<0.05),针对性精细化护理后,临床治疗有效率92.63%,护理满意满意率94.2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诱发因素较多,根据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积极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精细化护理具有重要的防治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介入治疗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3例心脏介入治疗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病患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疗效.结果 13例病患分别是在冠状动脉、射频消融、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球囊扩张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症的.本院及时对13例病患行心包穿刺引流术进行救治,其中12例一次性施救成功,1例术后出血量未受控,但通过外科开胸心脏修补术而得到有效控制,本组研究为零病死率.结论 心脏介入治疗术可诱发急性心脏压塞,该病症具有典型特性,因此,及时采取高效的抢救措施对病患生命安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郑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佐匹克隆中毒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ZOP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ZOP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纳洛酮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醒脑剂治疗,比较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及生命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除轻度中毒意识恢复时间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研究组中度、重度中毒程度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生命体征得以改善,但研究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ZOP中毒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其意识恢复时间,并改善生命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振修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儿科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儿科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7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8例.实验组采取舒适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化护理,对比组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哭闹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哭闹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45%)和护理满意率(94.32%)显著高于对照组(80.68%,81.12%),经统计学软件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减少患儿的哭闹行为,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对于儿科静脉输液智力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黄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方案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是产科常见的合并症.严重危胁母儿健康的疾病[1].目前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尚未明确,处理仍以对症治疗和终止妊娠为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2]: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作者:廖维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中药保留灌肠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患者为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患者,对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治疗组患儿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青霉素静脉滴注,两组患儿均接受14 d的治疗后对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 经过14 d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患儿,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在整个治疗用药期间,治疗组患儿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实验室血清检查也未见异常,对照组患儿出现1例青霉素过敏反应,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疗程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健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解析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荥阳市中医院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取的104例疱疹性咽峡炎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患儿进行综合治疗,例如补充维生素、电解质以及降低患儿的温度,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3 d为治疗患儿的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效果判定.结果 两组在进行疗效对比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玉琴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经右心室切口根治与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根治小儿法洛四联症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经右心室切口根治与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根治小儿法洛四联症(TOF)的疗效.方法 42例TOF患儿经右心室切口(对照组),另42例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研究组).结果 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治疗小儿法洛四联症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的首选.

    作者:黄小伟;陈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超声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一个持续而可逆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是由于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并且肝纤维化为早期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如果损伤因素长期没有得到去除,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必然会诱发肝硬化.因此,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成为阻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之所在.超声作为当前临床为常用的辅助诊断工具,因其清晰度及分辨率高、成像清晰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本次研究围绕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超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探讨当前先进的诊断技术,以为病症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85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5例胃癌晚期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21例,好转14例,稳定8例,无病情恶化患者,有效率为90.6%.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良好,通过加强胃癌晚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可大幅度降低患者痛苦,缩短治疗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红;潘向红;袁红梅;王慧敏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ICU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目的 研究探讨ICU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02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数量均为51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ICU常规化观察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化观察基础上展开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结果 结果 表明,观察组患者心前区疼痛、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分别为12例、2例和5例,对照组患者心前区疼痛、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分别为19例、9例和10例,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率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ICU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在其治疗的时候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丽荣;马蕊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鹿茸、三七等中药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鹿茸、三七等中药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2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来院就诊号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以鹿茸为主药,三七、何首乌、龟甲、当归为辅药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中成药骨疏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18例(35.29%),有效24例(47.06%),无效9例(17.65%),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显效14例(27.45%),有效19例(37.25%),无效18例(35.29%),总有效率64.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患者分别采用鹿茸联合三七等中药汤剂和骨疏康胶囊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均满意,但以鹿茸为主药联合三七等其它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优于骨疏康胶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

    作者:张维;尹宏兵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出现并发症胰瘘3例,胆瘘4例,应激性溃疡7例.所有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护理结果 .结果 胰瘘3例,经上述处理,48 h后痊愈.胆瘘4例经上述护理后,痊愈出院;应激性溃疡7例经上述护理后,痊愈.结论 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将胰腺癌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低,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孟艳杰;柴淑梅;竭淑菊;管亚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本院采用23例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并以此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例用传统常规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观察组患者中,手术时间为(38±5)min,术中出血量为(118±6.42)mL,并发症发生率为3.8%;在对照组患者中,手术时间为(58±9)min,术中出血量为(312±8.42)mL,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椎管成形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保存神经功能和椎骨完整性.

    作者:杨春峰;李宏林;杜静;王子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肝癌患者肝切除手术前后的护理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8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术前与术后进行相关护理,观察其病情发展变化.结果 所有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经于肝癌手术前后护理治疗均顺利出院,结论 肝癌手术切除前后完善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减少并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娜;李颖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7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成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精细化护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14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760例患者)和对照组(无静脉血栓的640例患者)的各方面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总结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设计和实施针对性精细化护理方案,详细记录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下肢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流缓慢、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内膜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P<0.05),针对性精细化护理后,临床治疗有效率92.63%,护理满意满意率94.2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诱发因素较多,根据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积极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精细化护理具有重要的防治价值.

    作者:李景烨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拇外翻畸形的治疗进展

    拇外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足部畸形,早在l8世纪末,拇外翻畸形的手术治疗就开始推广,手术方式也一直处于探索阶段.Helal等列出了130余种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 ,后来增至200余种,其中大多数手术方式已经逐渐被临床淘汰.然而有些手术方式确实有效,且不断得到改良,日益完善,成为了治疗拇外翻的主流术式.

    作者:赵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掌指骨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7,P<0.05).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35,P<0.05).结论 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法治疗掌指骨骨折时其较微型钢板更具优势.

    作者:徐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尿道狭窄行输尿管镜联合筋膜扩张器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针对尿道狭窄患者,观察选择输尿管镜+筋膜扩张器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尿道狭窄患者72例.临床选择抽签的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临床选择普通金属尿道探子扩张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输尿管镜+筋膜扩张器的方法 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两组患者在扩张后尿流率、并发症发生率、远期效果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临床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一方面,针对观察组患者成功完成尿道扩张,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尿管留置,针对患者实施尿道扩张(4~8次)后,患者未表现出附睾炎症状、尿路感染症状、尿道穿破症状以及尿道大出血等系列的并发症.针对所有患者实施7~17个月的随访,患者全部排尿通畅,尿线较粗.结论 针对尿道狭窄患者,临床选择输尿管镜+筋膜扩张器实施临床治疗,表现出操作简单以及治疗成功率高等系列优点,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表现出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作者:潘来辉;白栩搏;白杰;刘庆辉;关伟;李馨蔚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品管圈活动在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癌症疼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品管圈活动的癌痛护理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62例(60.19%),总有效率90.29%;对照组,显效42例(40.78%),总有效率71.85%.观察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癌症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茂新;迟丽梅;何丽颖;张春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14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7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7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采用护理干预方法 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并且降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海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