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凤燕;黄蓉;梁婧婧
目的 探究手术联合药物方法 应用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方法治疗,试验组给予手术联合药物方法治疗.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47%,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2%,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手术联合药物应用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治疗中具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作者:温战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对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提高中药饮片处方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200例中药饮片不合理处方,对这200例中药饮片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饮片不合理处方的主要类型为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以及超常处方,其中不规范处方占中药饮片不合理处方的81.00%,与其他不合理类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提高中药饮片使用的安全性十分有益.
作者:朱延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进行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以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本病区治疗的12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安全护理管理,坚持护理4周.待所有护理完成后,将两组患者的BPRS总分、跌倒相关因素、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症状均较前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BPRS总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跌倒相关因素也有显著差异,试验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采用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案治疗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效果,比进行常规安全护理管理理想,能够有效改善BPRS总分,防止患者摔倒,还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普及到临床当中.
作者:黄宝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应采取适宜的方法 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临床观察表明,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较好,但应用剂量过高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1].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苏亚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大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点乌司他丁连续7d及加用大黄粉鼻饲并保留灌肠,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肠功能恢复时间、腹水吸收及住院时间以及炎性介质、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7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更佳,肠功能恢复时间、腹水吸收及住院时间缩短.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IL-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大黄治疗能抑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部分炎性介质的分泌和释放,并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滢;刘景;王健;周晓燕;魏丽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组,使用经筋针刺法进行治疗;选择同期的8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疼痛评分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同样显著(P<0.05).结论 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对于疼痛改善明显,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畅;孙秀艳;董晓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对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随机挑选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匀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疏血通.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后的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结论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其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丽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化痰止咳贴贴敷大椎穴、膻中穴、天突、肺俞穴四穴位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痰多症的疗效.方法 60例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及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治疗组体温正常后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痰止咳贴穴位贴敷上述四穴位,4 d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患儿症状、体征的缓解、消失、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有明显缩短,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化痰止咳贴穴位贴敷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痰多症,可明显改善咳嗽、咯痰及肺部痰鸣音,缩短病程.
作者:刘红颖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了解我院儿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8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结果 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多,抗生素类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居多,产生不良发应时,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皮疹、静脉炎等现象较为常见,涉及其他器官的症状较少.结论 应关注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加强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臧亚勤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症的相关预防保健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儿科患者290例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针对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观察,针对患者的身体功能情况实施测量,对属于肥胖症的儿童进行统计.结果 针对本次研究的290例患儿,表现出肥胖症的患儿60例,所占比例为20.69%;其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5例;在所有肥胖症患儿中,喂养方式为人工喂养的患儿25例,为母乳喂养的患儿24例,为混合喂养的患儿11例;对患儿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具有饮食过量习惯的患儿29例.其中年龄<1岁的患儿42例,患儿户外活动量相对较少.结论 患儿未均衡进行饮食搭配,患儿未进行一定程度的锻炼或者遗传因素的影响,均会导致出现肥胖症的情况.对此针对患儿的饮食需要给予必要的控制,将患儿的运动量显著增加,将患儿的心理负担显著消除,针对患儿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终对于患儿的健康成长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内科病房中实施层级管理护理模式,并与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前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内科病房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护士在健康知识普及、病房管理、护理文书书写以及护理操作等方面的评分显著提高(P<0.05),而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 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护理服务程序更加规范化,有效的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雅凤 刊期: 2016年第34期
近年来关于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胃黏膜微观辨证的研究和文章比较多,临床应用起来却乏善可陈,其治疗效果反而不如按照传统中医的辨证方法.本文基于脾阴虚论对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
作者:张迎泉;耿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通过在神经外科理论授课过程中,引进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交流能力,但PBL教学中学生查阅获得的知识呈点状,缺乏联系的主线,缺乏系统性,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筛选,且有些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无法适应PBL教学,而这些是LBL(lecture-based learning)的优势,我们采用PBL+LBL教学,将两种方法 相结合,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西北民族大学2011临床医学院五年制学生111人,所有学生均参与LBL教学,在LBL教学同时采用随机自愿原则选择56人进行PBL教学,55人仍进行传统复习方法(课后复习+咨询老师).参与PBL教学的同学分为7个讨论小组,由课题组成员分别带教,针对部分章节,准备3~4个课时.首先由同学提出问题,带教老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针对理论课内容,结合教学大纲及医师执业考试内容整理出5~8个问题,由学生分工进行思考、查询,寻找相关依据,然后分组讨论,以期获得佳效果,讨论期间以学生为主,带教老师不参与具体讨论只做相应的引导,但要求带教老师做相关记录,该章节教学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做一总结点评,对争议大的问题详细讲解,并根据教学大纲及医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总结应掌握的重点及难点,使学生的知识点连贯起来.结果 ①外科学期末考试神经外科部分试题占25分,PBL组平均分数(19.43±4.0)分,传统学习方法(自学+咨询老师)平均分数(13.64±2.1)分,通过参加PBL教学组与传统方法组考试成绩对比,PBL+LBL方法优于单纯LBL教学方法.②发放给学生调查表证实学生对新的授课方法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③实习、见习期间进行的的教学病例及教学查房过程中PBL+LBL教学组学生的交流及沟通能力均强于LBL组.结论 通过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授课,学生在自学能力,批判性思维、获取信息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均强于单纯LBL组,同时也能兼顾背景知识缺乏、自学能力差的同学,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魏洪涛;王宏权;段光辉;顾淑莉;贺建勋;孟庆龙;陈万强;孟永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研究比较肠梗阻患者行胃肠减压时差异性置管深度的效果.方法 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共有94例病患被诊断肠为梗阻需行胃肠减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其中观察组置管深度为55~70 cm,对照组置管深度为45~55 cm,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胃液引流量以及腹围减少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腹胀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重度腹胀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置胃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肠梗阻患者给予差异性置管深度发现,将胃管深度延伸至55~70 cm能提高临床减压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综合指数法在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某地区4家旅店客房监测数据作为研究标本,将二氧化碳、室温、空气细菌数、茶具细菌总数、台面照度纳入评价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获取相应的评价指数.结果 在4家旅店中,A旅店综合指数表现为较差、B旅店综合指数表现为合格、C旅店综合指数表现为合格、D旅店综合指数表现为良好.结论 在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对综合指数法进行应用能够通过对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综合指数进行计算,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种问题,以维护公共场所环境的卫生、健康.
作者:金浩 刊期: 2016年第34期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对妊娠期在10周以内的孕妇实施静脉麻醉,在孕妇睡眠中以终止妊娠的手术.临床实践中,无痛人工流产结束妊娠的孕妇逐年增加.这种手术确实降低了痛苦程度,但极大的伤害了手术者身心健康.
作者:李春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针对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析患者在行介入溶栓术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影响情况.方法 本文选取2014年3月4日至2016年3月4日于本院进行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15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优质护理干预)分别为90例,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71.4%患者各项症状明显改善,发生出血性梗死率28.6%;研究组87.5%患者各项症状明显改善,发生出血性梗死12.5%;且研究组中患者对其护理满意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5%,因此,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迅速改善各种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于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疗效,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患者应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胃穿孔修补手术,研究组42例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胃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腹腔镜技术,临床疗效确切,能快速恢复胃肠功能,建议在临床中优先选用.
作者:刘亮;张振文;刘晓斌;刘洪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55)与对照组(n=5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研究组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以及降低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明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内科门诊接收的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护理,实验组另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落实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7.8±0.86)分、60例(100.00%)、55例(91.67%),对照组为(97.8±0.86)分,54例(90.00%)、46例(76.67%),均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组中不满意2例(3.33%),满意32例(53.33%),较满意26例(43.33%),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分别为不满意例8例(13.33%),满意30例(5.00%),较满意22例(36.67%),满意度为86.67%,P<0.05,具有显著性.结论 在内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慧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