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探讨

谢丽娟

关键词:护理干预, 老年, 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肺炎后使用呼吸机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呼吸状况,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滴丸的制备工艺和质量研究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各种疾病也应运而生,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逐渐扩大,给人类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尤其是中老年人,作为高发人群,深受其害,因其致死的案例也是不计其数,不仅给家庭造成负担,也给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和经济负担,甚至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所以,人类一直在研究追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丹参滴丸作为新型的天然药物药剂为广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康传瑜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合应用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合应用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心儿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72例疱疹性口腔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均对其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注射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外用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口腔疼痛感消失的时间以及口腔疱疹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合应用治疗疱疹性口腔炎能够较好的改善症状,增强疗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对64例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护理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74±0.52)d、肛门排气时间为(3.71±0.54)d、住院时间为(18.02±3.02)d、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39%,同对照组患者的(2.71±0.42)d、(4.35±0.08)d、(22.16±5.17)d和34.39%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在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营养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席守茗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人性化护理在临产患者观察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临产患者观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产科病房的80例临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40例为观察组,另外40例选为对照组,80例均为能正常沟通的产妇。结果观察组临产产妇分娩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后给予产妇人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作者:陈丽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手术室护理的潜在风险及对策分析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的潜在风险及对策展开对比分析,总结解决措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尽可能防止手术室护理潜在风险变为现实。方法选取我院86例需实施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将其手术室护理潜在风险归为技术责任风险、管理责任风险和法律风险三类,并针对其风险问题提出相应的、可行的应对措施。结果科学有效的对策可大大降低手术室护理潜在风险事件发生率。结论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面临风险事件逐渐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应对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并寻找应对措施,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作者:刘彩慧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临床上对于血液的检验在患者贫血的诊断以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进行血液检验的350例病患,以及200例正常血液检验的健康人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350例病患中,缺铁性的贫血患者(IDA)占250例,属于地中海贫血(MEAA)的病患占100例,正常的健康人血液检验作为平行对照组。对所有参与试验的病患与健康人进行血液检验,对其血中的MCH、RDW、Hb、RBC/MVCV、RBC、MCV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属于IDA性贫血的病患与MEAA性贫血的病患之间的MCH、RDW、Hb、RBC/MVCV、RBC、MCV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临床上在对病患进行贫血诊断以及鉴别时, MCH、RDW、Hb、RBC/MVCV、RBC、MCV可作为贫血诊断的一个标准指南,同时还可以进行不同种类贫血之间的鉴别,在临床上对于病患贫血的诊断以及具体类型的鉴别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永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常见的医疗感染之一,其危险因素包括手术种类、手术切口清洁度、患者基础疾病等。手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阶段的措施对预防SSI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玉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强化时间位点管理在神经内科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寻求有效的神经内科护士长时间位点管理方法,初步评估时间位点管理能否为院部建设管理带来有利效果。方法着重研究了护士长对5个关键性时间位点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管理成果进行评价。结果与2013年相比,2014年病患对神经内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12.5%,由此可见时间位点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结论实行时间位点管理是提高护理管理绩效和确保护理质量的有效保证。

    作者:张梅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精神分裂症衰退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衰退患者的特征和护理方式。方法选取60例来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情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导致患者发生精神分裂症衰退的因素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自我性格缺陷,住院次数,婚姻情况等。结论结合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能够在大程度上提升其生活品质与身体素质。

    作者:贾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中的实践与成效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要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组织实施、效果确认以及制定标准化入院宣教流程。结果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由原来的62%提高到87%,护士的综合工作能力也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入院宣教进行改进,规范了入院宣教的时机、方法和流程,提高了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的知晓率。

    作者:宋秀娟;李淑萍;谢雪茹;蔡彩桑;刘岚岚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护理对胃癌患者营养状态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营养状态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胃癌中晚期患者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化疗6个周期后的营养状态和化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胃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化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继红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服用胺碘酮,观察组在服用胺碘酮的基础上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收缩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个月与治疗12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个月与治疗12个月后收缩压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与单纯采用胺碘酮相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缩小心房内径,提高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值得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作者:张华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中药方剂治疗成年迟发性近视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中药方剂治疗成年迟发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成年迟发性近视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每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屈光度、视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屈光度以及视力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5.1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对成年迟发性近视患者应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的视力水平均有一定提升,生活质量也有所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云频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2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应用补肾活血中药加克罗米芬治疗的临床效果略析

    目的:对补肾活血中药加克罗米芬治疗2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本院28例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补肾活血中药加克罗米芬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妊娠例数为11例,妊娠率为78.57%;对照组患者的妊娠例数为5例,妊娠率为35.71%,并且实验组患者生殖内分泌激素改善情况更加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加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王晓丽;孙丽艳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精神科护理中缺陷发生的原因探讨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缺陷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发生的58例精神科护理缺陷临床记录,总结护理缺陷发生原因。结果精神科护理中缺陷发生的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责任心不强,管理中存在制度缺陷,违反临床护理操作规程,护理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等。结论分析护理缺陷的原因,同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是精神科护理人员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作者:陈风莲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临床应用1122例观察

    目的: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专利号zl2007100724342)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病历1122例进行临床观察。其中对照组562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5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程度分级,心电图疗效,左室射血分数。结论提示中药治疗在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体征、心绞痛分级、缓解动脉粥样斑块程度较西医常规疗法更具有优势。

    作者:王海波;战树森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实施显微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6例,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率(81.8%)明显高于对照组(75.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显微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海玉梅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生物样品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的方法研究

    目的:掌握微波消解处理在生物样品理化检验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在生物样品理化检验处理前,使用微波消解技术,对样品前处理中的消解时间、取样量、试剂加入量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更为实用的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在生物样品检测前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微波消解技术,必须严格把握微波消解温度、时间参数等,使用砷的预还原和上机测定的方法,可以避免赶酸给微量元素带来的不良反应。结论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简单的生物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微波消解技术的现实意义相对重要。

    作者:蒋莹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吸痰老年患者口腔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吸痰老年患者口腔护理清洁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影响吸痰老年患者口腔护理清洁度下降原因,进行现况把握、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值,拟订对策并实施;改进口腔护理溶液、用具、操作手法等来提高口腔护理质量。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患者口腔清洁率达41.06%,活动后为70.58%,进步率71.89%,目标达成率139.84%。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吸痰老年患者口腔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王莉;管利;程洪英;马庆元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不同入路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胸、腰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收治的54例脊柱结核患者,三组患者年龄、体质量、病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一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后根据分组,分别进行前入路手术、后入路手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采用脊髓损伤分级评价(FRANKEL)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评级。结果三种手术平均手术按时间长短依次为前后联合入路耗时长,后路次之,前路短;出血量后路手术少,前路次之,联合入路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前分级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分级可见三组患者病情均有好转,三组均无A级病例;B级病例仅第一组有1例;C级第一组、第三组各1例;D级第一组、第二组各3例,第三组2例;E级第一组13例,第二组、第三组各15例。术后三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每组术前术后分级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较小,但手术时间、出血量各有不同,可以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选择佳手术方案。

    作者:熊英辉;刘建平;唐华军;张特;卢林军;吴礼扬 刊期: 2015年第3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