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志刚;王丽新
目的:识别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培养护士的综合应变能力,提高急诊护士的素质和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急诊急救科护士的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识别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并针对其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急诊急救患者的护理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风险因素,如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专业能力不高、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和患者自身因素等;其防范对策有强化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落实规范性制度,合理配置人员、优化就诊环境等。结论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识别及对策防范,可有效提升急救护理质量。
作者:江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92例,对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时间等指标。结果产后出血时间<2h的病例比例明显高于2~24h的病例,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产检次数<3次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3次的患者,初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经产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主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后2h内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时间,产后出血与产次和产检次数密切相关。产房助产士给予细心观察、及时诊治以及精心护理,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德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风险防范护理方法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我院儿科8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采用风险防范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以及患儿护理质量。结果护理组患儿在并发症、疾病康复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风险方法护理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能够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在儿科医护工作中进行推广。
作者:马杏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150例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的缩短(P<0.05)。结论舒适护理的应用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桂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改善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小儿参与儿童保健的参与率,探讨1岁以内小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参加儿童保健的300名儿童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入选儿童1岁以内的儿童保健效果。根据是否规律参加儿童保健将入选儿童分为观察组(规律儿童保健组)和对照组(非规律儿童保健组),比较两组儿童首次参加儿童保健时的月龄、1岁以内参加儿童保健的次数、母乳喂养情况、鱼肝油的添加情况、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出生时的身高、体质量、1岁时的身高、体质量。结果观察组儿童在1岁时的身高、体质量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儿童,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儿童鱼肝油添加情况、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儿童首次参与儿童保健的月龄、1岁内参加儿童保健的次数与儿童在1岁时的身高、体质量、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结论儿童保健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健康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以中壮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属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愈后差的肿瘤,临床上以右胁肿硬胀痛、消瘦、纳差、乏力或有黄疸或昏迷为重要表现,在中医文献中,类似肝癌症状体征的记载是不少的,分别属于“脾积”、“症积”、“臌胀”、“黄疸”等范畴,由于各医家对本病认识的角度不同,故治疗各有侧重,黄祖明教授为青岛市肿瘤医院主任医师,为山东省名中医,他在多年临床治疗肝癌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医治疗肝癌颇有研究,现阐述如下。
作者:梁华;李彦磊;黄祖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序贯(无创-有创-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4例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序贯(无创-有创-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难易度低和风险少,呼吸机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动脉氧分压早期改善缓慢,远期无明显差别。结论序贯(无创-有创-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翁云龙;沈勇;黄鑫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分析高危妊娠患者的筛查、监护与管理。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诊断和治疗的200例高危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孕周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对观察组进行高危妊娠管理;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对症治疗和相应护理。结果观察组中89例孕妇顺利生产保证胎儿成活,对照组中65例孕妇顺利生产保证胎儿成活,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人员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应该积极采用高危妊娠管理。
作者:欧阳云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处方碘海醇的使用情况,分析退药原因及减少患者退药频率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10月、11月、12月部分因患者不签署磁共振检查志愿书而实施碘海醇退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32份碘海醇退药处方的退药原因是由于患者检查当日心率过快,不符合磁共振检查安全标准;10份碘海醇退药处方的退药原因是由于患者患有哮喘疾病,服用茶碱类药物,放弃检查;5份碘海醇退药处方退药原因是患者担心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或过程后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拒绝签署检查志愿书,自行放弃检查。结论通过临床医师与患者的充分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风险分析,药剂科在磁共振检查中心备有一定量的碘海醇,实行患者先行检查后取药的流程,减少门诊药房窗口碘海醇的退药现象,降低患者的不满意率。
作者:刘淼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是抗生素应用更加合理。方法①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②加强检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③加强监管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定。结果抗菌药物的用量减少,联合用药减少,患者的负担减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更加合理。结论加强抗生素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
作者:张舒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产后出血到目前为止乃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位居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 h内平产失血量>500 mL,剖宫产>1000 mL。大多数产妇死亡是在产后24 h内发生。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撕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可并存,相互影响或互为因果。虽然产后出血与很多因素有关,但产后出血时常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所以所有产科医护人员和科室,必须有适当的设备和人员能够妥善和熟练地处理产后出血。
作者:吴洁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减少临床退药以提高药师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并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统计我院住院药房6个月的退药单据,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6个月以来退药单据的分析,找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减少退药,使药品使用更加安全合理,并提高药师与护士的工作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服务患者上。
作者:朱丽彬;王欢;刘同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宾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对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吉西他宾+顺铂联合化疗方案(第1天和第8天吉西他宾1000mg/m2,静脉输注;第1天顺铂100mg/m2静脉输注,治疗期间给予止吐及水化利尿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一般治疗方案对照。结果治疗组21例中CR1例,PR9例,RR47.62%,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采用吉西他宾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程燕雯;王迎难;周俊;杜松涛;杜辛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比性研究,探讨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将医院各科室的护士,进行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即推行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每个层级各设定岗位职责,进行全程护理。在护理部与护士绩效考核基础上,分析结果与信息反馈。结果通过对比性研究,进行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专科护理差错、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高,经χ2检验,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有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提升护理质量,实现护理结构的优化,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廖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5例,随机分组。A组接受开颅手术,B组接受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对比发现,B组住院时间较短,治疗费用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前者恢复快、花费低,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作者:肖伟利;元少鹏;胡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各年龄段患者肾血流变化情况的比较。方法入选6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年龄20~80岁,体质量45~85kg,ASA分Ⅰ级或Ⅱ级,根据年龄分为2组:Ⅰ中青年组(20~60岁),Ⅱ老年组(61~80岁)(n=22)。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分别于术前(T0)、术中气腹30min(T1)、气腹结束后(T2)比较左肾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左肾血流量(LRAF)。结果比较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各年龄段VTI和LRAF均降低(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各年龄段患者肾血流量均发生可逆性下降。
作者:张惠珍;于振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宽QRS波心动过速(WCT)是指发作时QRS时间≥0.12 s,心率>100 bpm的心动过速,是需要急诊鉴别处理的快速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的类型不同,可产生不同的危害,其处理方法亦各不相同,如何对宽QRS波心动过速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以决定患者的预后[1]。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12导联心电图至今仍是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基石。
作者:张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实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举措。在ICU设置感染控制监控护士,实施相关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及管理,以及实行感染监控。ICU要制订合理的预防机制,对医务人员实行正规的置管训练,还要培养无菌观念,切实抓好血管内导管的管理和监控。可以确保患者的置管安全,防止CRBSI的发生。
作者:华春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早期药物流产的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本院100例早孕者,经B超检查及妊娠试验诊断为宫内妊娠,选取早孕者采用3d给药法,早晚各服用米非司酮2片和1片,连续服用2d,第3天早上服用米索前列醇3片。服药前后两小时均需禁食。结果100例药物流产的早孕者中,完全流产83例,占83%;不全流产15例,占15%;失败2例,占2%。不完流产和流产失败的早孕者均进行清宫术,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除生理因素以外,早孕者的心理因素、避孕方法及药物流产相关知识的缺乏同样是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措施入手加强,从而有效提高完全流产率。
作者:吴艳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下面对其进行相应的释义分析,如果中药枳实是“真”的概念,也就是说它是正品。目前在我国药品标准中能够有收录的中药,都是属于这个范畴。假若中药枳实要是“伪”的概念,那么就证明该相关产品属于假货。也就意味着其将不会被国家药品标准所涵盖,并且也有着恶性的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存在,危害着需求者的身体健康。倘若中药枳实要是属于“优”的概念,则表明其产品不仅是正品,而且质量和药效均为优异,更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各项规范。后一种情况为“劣”,则它虽然不是属于“伪”的范畴,但是在进行分析和考量的过程中,它的质量是难以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所以在进行使用过程中一定要能够理清概念,不要产生混淆的状态。本文探讨的中药枳实的真伪优劣的鉴定方法,指出按《中国药典》用化学对照品对比检验药材,可避免不必要的报失。
作者:周兴南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