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类ΨGULO基因沉默是冠心病的根源

楼秀余

关键词:基因组, 基因ΨGULO, 假基因, P-450, 细胞色素
摘要: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目前世界各国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研究表明:高脂类饮食、血胆固醇过高和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因素.然而笔者长期以来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发现除了高级的灵长类、豚鼠类和食果性种类的蝙蝠等少数物种会得冠心病外,99 %以上的动物几乎不会得冠心病.多年来通过把人类基因组与动物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ΨGULO 突变逐渐假基因化,转变成沉默的基因并完全丧失其功能才是冠心病的根源.现对基因ΨGULO 突变而沉默,使人类新陈代谢过程中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无法合成引起体内L-抗坏血酸的缺乏,促使P-450 细胞色素的活性降低,从而对胶原蛋白、胆固醇及酯类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如何提高P-450 细胞色素的活性及多种羟化酶的生物活性,使人类羟基化代谢途径正常化,从根源上预防人类的冠心病.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与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并评价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与前列腺素E1(PGE1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全部8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30 ~ 50mL 丹红注射液加入250mL 的生理盐水,1 次/d,2 周为1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100μg 的PGE1 加入250mL 生理盐水,1 次/d,2 周为1 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与前列腺素E1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任小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产科医疗风险预防及应对策略

    目的 分析产科医疗风险,研究应对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产科医疗风险进行阐述,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产科医疗风险主要来自患者的特殊性,多专业性、医患双方对疾病认识不对称性及诊疗失误及职业暴露.结论 产科医疗风险防范,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转变服务方式,强化医患沟通、提高专业水平和风险意识;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建立风险评估和职业医疗保险,可降低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作者:杨蓉;刘文武;涂小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疗效

    目的 总结评价消化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疗效.方法 收集分析我院93 例患者,124 个位点的食管胃及结直肠无蒂息肉临床资料,采用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并对所有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术后1、3、6、12 个月和长期胃镜、结肠镜随访复查.结果 所有患者(100% )完整切除,术后1 年复查中未发现残留息肉组织,3 例切除时已经恶变患者术后3 年随访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4 例患者术后瘢痕脱落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出血停止,未发现穿孔和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琳;杨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情景导入模式培训在急诊科轮转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景导入模式培训在急诊科轮转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试验组在到达急诊科第一周内采用情境导入模式培训,然后进行临床带教,于转科3 个月结束时使用同一量表评价带教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分诊准确处置及时、善于处理护理问题、沟通技巧应用适当、抢救中配合默契、应急处理协调得当5 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P < 0.05).结论 情景导入模式的应用可以使新上岗护士提前了解专科特点,提高护士的主动学习能力,为下一步单独值班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李君瑞;夏宛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体态语言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人是具有高级思维的生物,会产生喜、怒、忧、伤、悲、恐、惊七情变化,而七情变化是心理情绪的反应,是通过体态和语言共同表现出来的.体态语言(简称体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人的身体各部分总是不停的活动,也就是说在不停地诉说.体格大都发自内心深处,极难压抑和掩盖.行为则是心理的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渊博的学识.努力学习与医学相关的知识、拓展医学视野.在此谈谈体态语言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仝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胃内pH值的变化与胃及肺部细菌数量变化的关系探讨

    目的 分析胃内pH 值变化以及胃内微生态等因素,对胃及肺部的细菌数量变化与胃内pH 值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以45 只大鼠为例,将其分成老龄组、非老龄组以及非老龄奥美拉唑组.于2 周后对大鼠胃内pH 值进行检测,取大鼠胃及肺部组织行细菌培养,并给予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老龄组与非老龄组相比较,其胃内pH 值及肺部细菌变化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非老龄奥美拉唑组与非老龄组、老龄组相比,胃内pH 值变化及肺部细菌数量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非老龄组与老龄组有轻度淋巴细胞浸润现象,非老龄奥美拉唑组炎症明显.结论 胃内pH 值与胃及肺部细菌呈正相关,随着胃内pH 值的增加,胃与肺部细菌数量也会相应随之增加.

    作者:肖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在我院随机收集2009 年8 月至2011 年7 月42 例完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对这4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这些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情况,总结围手术期中好的护理经验,统计患者的术后满意度.结果 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42 例行栓塞术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手术过程中没有发生出血且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访调查1 年显示患者满意度达到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们得出围手术期的良好护理可以大大降低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对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顺利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洁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罗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尿酸的影响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89 例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在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mg/d,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 周后分别测定空腹胰岛素、血糖、血尿酸、IM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罗格列酮治疗12 周后血尿酸及IMT 均明显下降(均P < 0.01),血尿酸及IMT 降低的程度均与HOMA-IR 降低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318 、0.341,P < 0.01or P < 0.05).结论 罗格列酮能有效降低初诊T2DM 患者血尿酸水平,同时降低IMT,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韩锦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塞通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血塞通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 年至2011 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86 例,按照入院日期,分为2 组,单日为观察组,双日为对照组,每组各43 例.两组患者在常规降糖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400mg+0.9% 生理盐水250mL 静脉滴注,1 次/d ;对照组给予曲克芦丁400mg+0.9% 生理盐水250mL 静脉滴注,1 次/d,14d 1 个疗程,共2 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均显著好于治疗前(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缺损改善总有效率达81.4%,显著高于对照组51.2%(P < 0.05).结论 血塞通可显著改善血液粘稠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改善脑部血运和缺血状况,加速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怡;李寿华;王广英;甘学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58例分析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58 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药物制剂信息与患者原发病、性别、年龄、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中,以皮肤以发生反应的发生率高,有35 例(60.3%),以瘙痒和皮疹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有8 例(13.8%).有既往不良反应史12 例,56 例(96.6%) 静脉滴注给药.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情况,掌握其相关因素以及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冯伟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 年1 月~2011 年6 月收治的206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每日诊疗的情况,制订好护理计划.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费用、护理满意度、患者依从性及对疾病的认知度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康复速度,从而节省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彭佩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某院抗菌药物的管理

    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使抗感染面临细菌耐药的严重性,通过我院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及模式,与大家共同探讨抗菌药物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杨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泌尿外科专科生实施人性化临床教学

    目的 探讨对泌尿外科专科护生临床教学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影响.方法 发放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48 名专科护生针对临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探讨分析临床教学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否合理,是否更有成效性.结果 临床教学实施人性化管理后,在学习环境上满意度达83.7%,教学内涵的满意度达87.6%,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达91.6%,语言沟通上的满意度达85.4%,人文关怀的满意度达77%.结论 对泌尿外科专科护生临床教学实施人性化管理,不仅极大限度的调动了专科护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提高了临床教学的质量,进一步的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作者:王雪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及干预措施

    用药安全及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文章就2010 年我院住院患者临床用药及门诊患者自我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不少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3 位,但病死率高.紫杉醇联合卡铂是公认的、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但卵巢癌极易复发,国际上尚无标准的二线化疗方案.单用奥沙利铂治疗卵巢癌疗效有限.奥沙利铂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用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较轻,患者可以耐受.化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复发的性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作者:祝传宝;周世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牵足蹬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目的 肩关节脱位复位方法对比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32 例肩关节前脱位采用手牵足蹬法复位治疗.结果 32 例均复位成功,取得满意效果,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牵足蹬法是治疗肩关节脱位疗效较好、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跃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生、熟地黄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探索建立地黄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方法 用不同浓度乙醇采用超声法制备生地、熟地提取液,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法测定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以维生素E 为阳性对照,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并对所建立方法的重复性进行考察.结果 生、熟地黄有清除DPPH* 作用,生地75% 乙醇提取液、熟地75% 乙醇提取液、维生素E 溶液的ED50 分别为2.51mg/mL 、1.88mg/mL 、5.9mg/mL,其清除能力的次序为:熟地>生地>维生素E;本法可以测定出mg 级地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五次实验结果值变异较小(RSD < 5%).结论 DPPH* 法用于生地、熟地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经后期系统的方法学研究后,有望成为用于生地黄、熟地黄质量控制的生物检定方法之一.

    作者:李寒冰;苗静静;李根林;马永洁;张淑娜;张跃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痰热清治疗甲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甲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甲型肝炎患者6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和对照组30 例,两组在应用甘利欣注射液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10 ~ 20mL 加5% 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对照组用菌枙黄注射液10 ~ 30mL 加5% 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均3 周为1 个疗程.观察临床表现、TBIL 、ALT.结果 治愈率治疗组比对照组高出5.8%.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对治疗甲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西良;张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急性脑血栓的诊断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治疗

    脑血栓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 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据国内外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脑血栓的致死率几乎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因此,在对待此类疾病的问题上,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刁其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为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者使用血液灌流法的救治效果.方法 将2007 年10 月至2011 年8 月间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共49 例,一部分中毒者(22 例)使用常规救治方法(洗胃、导泻、药物救治)为常规组,另一部分中毒者(27 例)的救治中除使用常规救治外还使用血液灌流法为灌流组,比较两组的用药剂量、清醒时间及治愈率等.结果 灌流组的用药剂量和清醒时间均较常规组少(P < 0.05);灌流组治愈率较常规组高(P < 0.05).结论 在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者的救治中使用血液灌流法能将毒物快速而较彻底的清除,减少用药量,缩短昏迷时间,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