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目的 总结四川汶川大地震绵阳震区妇产科急诊急救工作的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总结工作记录、临床资料,分析地震期问妇产科急诊急救工作中的特点,发现成绩、寻找不足.结果 在临时搭建帐篷及临时工作区域内完成妇产科急诊宫外孕手术、急诊分娩、急诊剖宫产手术.结论 作为灾区以及紧邻北川重灾区的大型医院,灾害发生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极为重要,应根据妇产科专业特点制定灾害救助可操作的应急预案,注重妇产科急救专业队伍建设及急救专业培训.
作者:张耀;王亮;孙敏;王丹;舒小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36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残胃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好发于吻合口或其附近的黏膜;组织学分化差,发现时多数已属中、晚期;根治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胃良性病切除术后10年左右开始定期胃镜检查是发现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病期及根治性切除是决定残胃癌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董文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发展的现状,寻求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快速发展的途径.方法 通过比较国内外临床药学工作在业务开展程度及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中所存在的差距,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与结论 临床药学将成为国内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我国医院药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作者:台磊;周相燕;许承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影响结核病控制项目患者规律抗结核治疗的因素,以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不规律抗结核治疗的项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影响喷目患者规律服药治疗因素.结果 136例不规律服药治疗患者中,初中文化以下86例,占63.24%;60岁以上患者79例,占58.09%;知晓程度较低的惠者67例,占49.26%;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6例,占41.17%;在治疗期间,乡、村级督导员对患者督导次数不足53例,占38.97%;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36例,占26.47%;外出打工21例,占15.44%病情较重者23例,占16.91%.因此,影响患者规律服药因素主要与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龄、结核病知晓情况、药物的不良反应,外出打工、督导员督导情况、经济状况及病情等相关.结论 加强结核病的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患者的结核病防治意识;加强肺结核患者督导管理,落实督导员的督导行为,加大县级医师对乡、村级医师和患者双方的督导,真正执行直接面视下的短程治疗,从而提高患者服药治疗的规律性,确保项目惠者治愈率达到85%以上.
作者:罗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患者抗茵药物应用状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方法 对2007年至2008年5月检查收集的病历1831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14%;合理866份,占89%;不合理107份,占11%.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郑淑敏;魏培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出生重量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收集1988年至1998年出生的,有10年的详细医疗记录的人群纳入研究,我们以出生体质量、年龄、妊龄、母亲妊娠年龄,性别、家庭收入和出生地作为因素,用泊松回归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因素对小儿哮喘的影响.结果 超重儿哮喘发作的风险要大于正常体质量儿(相对风险为1.18);其他增加哮喘发作风险的因素还包括性别,低收入和出生地.结论 超体质量儿是小儿哮喘的风险因素.
作者:丁爱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的危急重症,也是引起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早期的观察和急救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消除生活中诱发心肌梗死的原因.
作者:张兴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先进技术在血液学方面的应用,各种自动化仪器发展迅速,它不仅提高了实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提供了许多新的实验参数,对某些血液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晶;周丽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卢国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热毒消颗粒的清热、止咳作用.方法 观察热毒消颗粒对巴豆油致炎剂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及氨水致咳实验对小鼠咳嗽潜伏时间和咳嗽次数的影响;酵母发热实验对大鼠体温的影响;采用体外抑菌实验评价热毒消颗粒的抑茵作用.结果 热毒消颗粒可显著抑制大鼠发热,减轻巴豆油致炎剂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时间和减少咳嗽次数,对黄金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秦丽惠;李梅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偏远地区基层医院接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日益增多.据报道[1],目前AMI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加强急性期的溶栓治疗,积极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是抢救AMI的关键.
作者:张秀荣;白雪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后饮用橘皮水促进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病例102例,实验组50例,术后6h开始饮用橘皮水;对照组52例,术后常规观察惠者首次排气情况.结果 实验组50例,术后24h内首次排气者30例,占60%;术后36h内首次排气者13例,占26%;术后48h内首次排气者7例,占26%.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为27.6h.对照组52例,术后24h内首次排气者10例,占19.2%;术后36h内首次排气者16例,占30.7%;术后48h内首次排气者26例,占50%.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为38.9h.结论 妇科子宫切除术后饮用橘皮水,有助于肠功能的恢复,使首次排气时间缩短,并可减轻腹胀.
作者:杨秀芳;王娟;胡士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院统计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首先要做到数据化,这一发展趋势使医院的统计工作的地位日益提高.加强医院统计管理工作,且这种管理不能停留在经验管理层面,而应上升到科学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及时主动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满足医院临床、科研,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
作者:张丽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支气管痉挛是由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导致通气阻力增加,临床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心率过快、甚至心律失常,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CO2蓄积和缺氧,严重者导致死亡.支气管痉挛是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69%~0.8%[1],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气道平滑肌异常,小气道内径减小、异常的自主神经支配,正常的气道防御机制损害和一些生物化学介质释放有关[2].本文对近年来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防治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呕吐,胃蠕动波、右上腹包块为临床表现.我院2002年5月至2005年8月应用高频超声对小儿急腹症检查中,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6例,全部病例经手术治愈,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予以总结报道:
作者:李美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新生儿硬肿症是因受寒、早产、感染、缺氧等多种因素引起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以低出生体质量儿多见.该病是新生几时期死亡常见原因之一.我院儿科对新生儿硬种症的治疗除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保暖、复温、纠正酸中毒、预防感染、供氧、药物治疗)外,加用温热植物油涂抹硬肿局部加按摩的方法 佐治新生儿硬肿症,促进了硬肿的消退,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25例温热植物油涂抹按摩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方法 介绍如下.
作者:钟银连;童炎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精氨酸加压素治疗新生儿重度休克的临床疗效,探索精氨酸加压素治疗休克的机制.方法 将本院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间收治的新生儿重度休克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进行常规的呼吸支持、扩容纠酸、对症支持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同的是在实验组加用精氨酸加压素静脉点滴,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使用精氨酸加压素后与对照组比较血压,尿量、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血尿素氮P>0.05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用小剂量的精氨酸加压素治疗新生儿重度休克效果不明显.
作者:陈华琴;郭青云;刘郴州;刘东;黄碧茵;关浩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鼻中隔偏曲为鼻科常见的器官畸形.它不仅有损于人的面部容貌,且严重影响鼻腔功能.如影响鼻窦及鼻腔的正常引流,引发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1].
作者:柴玉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和聚凝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在6108例次试验中两法均检出7例阳性,结果 一致.结论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交叉配血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重复性好、过程标准化,标本用量少,结果 易判断、可长时间保存等优点.
作者:张珍娥;蔡细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新的形势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的政治思想、社会观念、道德品质等方面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发辰变化和要求,必须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来完成.
作者:马井良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