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

王琦

关键词:膈肌破裂, 创伤, 诊断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采集本院25例创伤性膈肌破裂(TR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致伤原因、诊断及治疗、麻醉及手术途径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治愈24例;死亡1例.结论 应该尽早明确诊断和手术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加凝血酶气管内注入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研究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加凝血酶(商品名立止血)气管内注入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96例新生儿肺出血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均以凝血酶气管内滴入治疗,同时上呼吸机等综合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呼吸机等传统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止血时间和撤离呼吸机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同时治疗组死亡22例,死亡率为39.29%,对照组死亡30例,死亡率75.0%,治疗组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结合气管内滴入凝血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效果明显,在新生儿救治中可作为一种很好选择.

    作者:唐仕芳;朱洪春;李华强;史源;赵锦宁;胡章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

    危重患者病情重而杂、变化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可能,抢救和护理危重病员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而严肃的任务,应从组织上、物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危重病员必须日夜予以缜密地、全面地观察;及时分析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遇有危重病员要当机立断、采取紧急措施,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现将2例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罗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地震与心血管事件

    自然灾害中地震不仅因建筑物垮塌引起大量人员死亡和受伤,而且可导致居民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地震诱发的生理和心理应激主要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增强急性危险因素来触发心血管事件,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Takotsubo心肌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作者:钟河江;杨天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999年4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85例脑瘫患者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精心的术前准备,耐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指导个体化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结果 85例脑瘫患者一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有效81例,临床无效4例,有效率为9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精心的术后护理,耐心指导功能训练等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SPR手术后效果尤为重要.

    作者:万承群;刘琴仙;刘春容;邹光莉;周南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胃癌穿孔13例诊治分析

    胃癌穿孔是晚期胃癌的一种并发症,这种穿孔远较普通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处理困难,预后也较差.本院自1998~2008年共收治胃穿孔108例,其中胃癌穿孔1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青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开展军事儿科学教学的探索

    军事儿科学是指研究在军事活动条件下如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身心健康,防治损伤与疾病的医学科学,既是儿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军事医学的一个特殊学科领域.军事儿科学虽然在国外军队中已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尚无系统性研究和论述.本文首次就如何在我国开展军事儿科学教学进行探讨.

    作者:赵锦宁;史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浅谈HIV抗体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及建议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下称筛查室)是我国近年来为贯彻落实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规划,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采供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机构体系中建立的专门检测HIV抗体机构,是我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体系中基层的一级.其主要职能是承担辖区内HIV抗体筛查,负责将HIV抗体筛查阳性的样品送当地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或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等.鉴于HIV抗体检测工作的特殊性和严谨性,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极为重要,必须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下称规范)[1]和<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下称办法)[2]的要求加大硬件的投入,增强筛查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防止艾滋病职业暴露事故的发生.

    作者:李海凤;贾春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我国新生儿危重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危重新生儿疾病的研究是新生儿医学的焦点问题,提高新生儿危重症的救治水平,对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规范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数量越来越多,新生儿危重症的救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然而,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新生儿危重症的临床研究仍然有较大差距[1].

    作者:史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发挥医院图书管理质量的意义

    在21世纪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增长一日千里的时代,如果没有超前意识和长远目光,就会落在时代后面,现代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是在传统文献服务基础上向读者提供更高层的服务,是图书馆员工作上必需课题.

    作者:石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带血管蒂桡骨瓣植入联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

    目的 探讨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6例陈旧性舟状骨骨折,采用带血管蒂桡骨瓣治疗.结果 6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达健侧标准,活动时无疼痛.结论 该术式手术操作简单,舟状骨骨折端植入的带血管蒂骨瓣与舟状骨建立血供,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提高骨折愈合率,是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易勇;祝仁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沐舒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沐舒坦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12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沐舒坦15mg雾化每日2次,每次15min;对照组应用庆大霉素4wu+糜蛋白酶1 000u雾化每日2次,每次15min.结果 治疗组沐舒坦的咳嗽时间减少3d、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提前3d、排痰时间提前2d、治愈天数平均较对照组缩短2d.结论 沐舒坦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明显,使患儿缩短病程,疗效好,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左侧外伤性膈疝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某患者,男,60岁,因高处坠落伤致左侧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左髋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7d入院.入院前1d患者自觉胸部疼痛加剧,呼吸困难加重,进食后呕吐剧烈,故来院救治.PE:胸廓不对称,双肺呼吸音动度不一致,双肺语颤不对等,左肺呼吸音消失,无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搏动偏右,左上腹深压痛.X胸片:左侧胸腔示大片低密度影,无肺纹理分布,胸腔内见管状透光区,纵隔心影响右侧移位,同侧膈面及肋膈角消失,左11后肋骨骨折.拟诊:(1)膈疝?建议CT检查.(2)左侧11后肋骨骨折伴液气胸.

    作者:刘世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人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总结老年人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本院近2年来对40例60岁以上老年人施行心脏手术,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7岁,体重44~76kg.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5例,Ⅳ级17例;左室射血分数0.45~0.69;心胸比0.50~0.79;手术种类:冠状动脉搭桥术13例,瓣膜置换术同期冠脉搭桥术2例,瓣膜置换术22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左房黏液瘤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肾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受损1例,心律失常8例.结果 死亡病例1例(术后因低心排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康复出院.结论 老年人心脏手术麻醉要有充分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要平稳,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力求循环稳定,术后防止并发症,是提高手术和麻醉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刘毅萍;杨学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nce,CCD)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对70例CCD患儿据其入院康复年龄分为超早期综合干预组(0-<6月),26例;超早期对照组(0-<6月),20例;早期综合干预组(7-<12月),24例;超早期综合干预组及早期综合干预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神经细胞激活剂及家庭干预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超早期对照组:行家庭干预;所有病例用上海-Gesell发育量表对发育商进行评估.结果 超早期综合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2.3%,与早期综合干预及超早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超早期综合干预组在动作能、应物能及应人能3个能区的发育商进步分数分别为8.25,8.30,7.54,均明显高于超早期对照组及早期综合干预组(P<0.01).结论 对CCD患儿实施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其动作、应人、应物的发展,可能在减轻围产期脑损伤儿残疾障碍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廖伟;赵聪敏;胡云芳;余秀梅;李海燕;武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加强对战争和灾害背景下儿童医疗问题的研究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在这次由地震引发的严重自然灾害中,儿童遭受了特别重大的伤亡.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特殊和重要的地位.而儿童是脆弱的社会群体,在战争和灾害等特殊情况下,儿童伤亡的相对数和绝对数都是惊人的.对战争和灾害背景下的儿童医疗问题.必须引起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以大限度地减轻在战争和灾害背景下儿童所受到的伤害[1].

    作者:史源;李华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EDTA-K2抗凝可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2例分析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应用,ICSH推荐使用EDTA-K2作为全血细胞分析的抗凝剂,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2例血小板异常减少,但并无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症状.经反复检查分析,确定为血小板假性减少,为避免临床误诊,对工作中经过全自动分析仪检查血小板计数低于参考值的标本进行手工计数和枸橼酸钠抗凝进行比较,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妇产科病房系统化整体护理体会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护理模式,是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方法.开展整体护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创优质服务,也是当前我国医院改革的主旋律.转变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既是患者的迫切需要,也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既是临床护理改革的奋斗目标,也是护理教育改革的目标.系统化整体护理包括护理宗旨、护士职责与行为评价、患者入院及住院评估、标准护理计划及教育计划、护理质量保证等.现将本科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生长因子与肺发育及肺损伤

    生长因子是一类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组织器官发育及损伤修复的多肽类物质.本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与肺发育和高氧肺损伤的关系做一概述.

    作者:敖晓晓;许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护理的经验.方法 对4例病例进行抗生素的运用,同时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注意保暖,合理的喂养、加强基础护理及皮肤的护理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都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合理地运用抗生素,有效的隔离,合理的喂养,保暖及正确的皮肤护理等,是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治疗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报告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调节异常性疾病, 以淋巴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活化引起的终末器官损伤为特征,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病死率极高.临床主要特点为高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1].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HLH病患报道如下.

    作者:祝甜;陶俊;史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