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鞍区肿瘤(附29例报告)

周波;周南开

关键词:神经内镜, 鞍区肿瘤, 单鼻孔, 蝶窦
摘要: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经验和改进方法.方法 对29例鞍区肿瘤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25例,次全切3例(垂体腺瘤1例,颅咽管瘤2例),部分切除1例(脊髓瘤1例),出现脑脊液5例,尿崩症1例,均在1周内恢复,19例激素异常的病例中18例恢复正常,随访3~15月,所有病例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既安全又彻底,且创伤小,患者满意度高.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引流后的中医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软脑膜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其发病率为(5~20)/10万,病死率为2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得以存活者常受到两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25%[1].

    作者:赵爱萍;王丽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综合治疗

    疼痛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死亡概率有所下降,但脑卒中后遗留的各种痛痛入头痛、肩疼、丘脑痛等症状的患者却很多,疼痛的存在常常影响病人整体功能的康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脑卒中后各种疼痛治疗是临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之一.

    作者:吴青青;李跃兵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通络汤,对照组服用颈复康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本方与对照组均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ESR、ClIP,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05);但本方可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有效,临床疗效与颈复康颗粒对照组等同,但其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其治疗机制可能通过补益肝肾、活血化瘀通络,以达到改善微循环有关.

    作者:郑文哥;杨少锋;陈青;罗振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透明质酸钠联合滑膜炎冲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透明质酸钠联合滑膜炎冲剂辅以理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滑膜炎冲剂辅以理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式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石争利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慢性肾炎中医药研究近况

    慢性肾炎(又称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终将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上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

    作者:余海源;谭咏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小儿肺炎喘嗽从瘀论治

    肺炎喘嗽是小儿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鼻煽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可出现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颜面、口唇青紫等症状.西医学称肺炎喘嗽为肺炎.

    作者:王伟伟;刘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布地奈德雾化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短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94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1组(34例)、治疗2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三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氨茶碱及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1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氧气雾化吸入.治疗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泼尼松龙40mg,静脉给药.对照组常规治疗.三组均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测定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前,三组间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1组与治疗2组在肺功能及血气分析4个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在FEV;(L)、FEV1%、PaO2与对照组相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安全有效.

    作者:谢炎燊;佟万成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先天性鱼鳞病合并丙型肝炎1例

    1临床资料病例,某患儿,男性,7h新生儿.因生后发现羊皮纸样皮肤伴气促、吐沫7h入院.患儿系G3P237+3周孕自然分娩,无胎膜早破及胎儿宫内窘迫,生后Apgar评分1min、5min、10min评分为6分、8分、10分,羊水Ⅲ度污染.

    作者:王小荣;李德燕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高龄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72例70岁以上接受食管癌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切除率97.2%,围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1.39%.结论 高龄患者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加强对并发症的处理.尽量选择创伤小、时间短的术式,加强术后监护处理,是可以承受开胸手术,取得与普通年龄食管癌手术相似的结果.

    作者:罗锋;马洪飚;宋小元;余欣;王睿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采用降气为主、肝脾同治法治疗慢性咳嗽84例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采用降气为主、肝脾同治法(自拟降气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单纯运用自拟降气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84例,疗程2周,对服药后综合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痊愈6例,显效26例,有效3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4.5%.结论 采用降气为主、肝脾同治法(自拟降气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黄河清;韩林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坎地沙坦和福辛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伴早期糖尿病肾病

    目的 研究坎地沙坦和福辛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伴早期糖尿病肾病(DN)及糖尿病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长期随访的2型糖尿病并早期DN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坎地沙坦组与联合治疗组(福辛普利+坎地沙坦),观察16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并监测其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结果 3组治疗前后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尿清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尿清蛋白排泄率下降明显(P<0.05).结论 福辛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作者:罗羽慧;梅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经颈-胸骨部分劈开路径在高龄上胸段食管癌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上胸段食管癌患者,不开胸,经颈-胸骨部分劈开路径,行食管摘除或食管内翻拔脱、胃-食管颈部吻合术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结合本院1989年1月至2006年1月,对12例合并有较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70岁以上的上胸段食管癌患者(食管癌长度<3cm,无外侵/外侵不重),采取经颈-胸骨部分劈开路径,行食管摘除或食管内翻拔脱、胃-食管颈部吻合术.对其手术指征、手术要点、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 全组均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6例,声音嘶哑2例(出院半年内自行恢复),心血管并发症3例,颈部吻合口漏1例(经局部换药治愈).全组无胃排空功能障碍.3年后失访3例(按3年内死亡计算),1年生存率9/12,3年生存率5/11,5年生存率3/11.结论 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患者常合并心肺疾患,增加了开胸手术的风险,使得一些患者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对于那些合并有较重心肺疾患,肿瘤不大或外侵不明显的上胸段食管癌高龄患者,我们认为:不开胸,经颈一胸骨部分劈开路径,行食管摘除或内翻拔脱、胃一食管颈部吻合术是一种较好的外科治疗选择.

    作者:马洪飚;罗锋;宋小元;余欣;王睿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带教实习护士的几点体会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校学生从课堂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性到感性的必需过程,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护理教育普遍重视护理实践,强调护理专业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

    作者:陈冬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产科门诊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与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由于它对胎儿、新生儿及孕妇的负面影响很大,对产妇若干年后发生显性糖尿病具有预测意义.因此,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对本院产科门诊就诊的555例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并对筛查出的糖尿病者进行系统管理,使之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海燕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中医哮病治法的发展

    哮病是一种突然发作的,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历代中医都对其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哮病历代文献的分析,分别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研究总结中医学在认识和治疗哮病上的变化和发展,并对今后哮病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提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刘津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我院药品处方审核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处方用药及处方规范化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处方共11000张,依据统计学方法归纳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筛选出不合格处方363张,约占抽取总数3.3%.处方的不合理性大致归纳为处方药品名称不规范、滥用药物、配伍不合理、重复使用同类药物、用法用量不准确或计量单位不规范、品种过多、书写不合格等.结论 我院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处方的开具应进一步规范化,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徐玉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护理人员对震后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的几点建议

    目的 探讨地震后伤员出现心理危机的护理干预.方法 总结32例震后伤员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 32例患者中31例焦虑状况好转,1例焦虑症状明显.结论 心理测试从总体上把握伤员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效果良好.

    作者:汪奕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的研究和总结2005年1月1日到2007年1月1日两年间,本院共行冠状动脉搭桥术39例,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应用率7.69%.其中2例是应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严重低心排,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管活性药用量达到中到大量,平均动脉压仍低于60mm Hg,小便量<40mL/h,及时积极地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是PTCA术后,急性心功能衰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时同24~72h.其中2例使用ECG的R波触发,1例由于ECG干扰大,使用动脉波触发.结果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1h后,平均动脉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中心静脉压降低,小便量增加,并能渐渐减小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无1例严重并发症.3例死亡1例,2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低心排现象得到明显纠正,顺利撤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转出ICU治疗.结论 危重的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及时积极地应用主动昧内球囊反搏,能有效地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吴洪坤;杨庆军;何德沛;赵次洪;严宇;陈灏;罗永金;余杨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门诊药房在调配儿科处方时应注意的问题

    文章从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结构出发,分析药师在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提醒患者家属在药物使用方法、剂量、特殊贮存等方面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保证儿科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药师职责,也使药师的价值得到体现.

    作者:朱月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后腹腔镜在治疗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附48例报告)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使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肿瘤剜除术及去顶减压术.结果 48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43~124min,平均手术时间77min;术中失血30~410mL,平均术中失血115mL,术后住院6~12d,平均住院时间9d,无严重并发症.48例随访3~37月.结论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及去顶减压术治疗肾脏占位性病变具有暴露充分、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军;邓晓洪;欧平;王元中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