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花;程群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对65例冠心病和正常对照者50例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并比较分析彼此间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的TG、apoB,LDLC,LP(a)较对照组显著增高,apoA1,HDLC较对照组减少P<0.05,TC亦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HSCRP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其他疾病组的HSCRP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测定可作为冠心病的早期检测指标.
作者:黎龙琼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笔者自2003年至2007年10月共收治开放性克雷骨折43例,均予一期清创缝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东亮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由于它对胎儿、新生儿及孕妇的负面影响很大,对产妇若干年后发生显性糖尿病具有预测意义.因此,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对本院产科门诊就诊的555例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并对筛查出的糖尿病者进行系统管理,使之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海燕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血吸虫性结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血吸虫性结肠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予谷参肠安胶囊口服;治疗组46例.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对照组总有效率5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血吸虫性结肠病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贺方荣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糖尿病心脏病(Diabetic Cardiopathy,DC)病名由Ledet于1979年首先提出,目前在内分泌界得到普遍公认.糖尿病心脏病是糖尿病重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
作者:翟玉民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无明显诱因,病情反复发作,病史长,可达数周至十几年不等,西药疗效多不理想.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侯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以丙烯酸树脂Ⅱ为主要材料,研究复方三生双层34制备工艺.方法 分别对双层片速释部分、缓释部分进行辅料筛选,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以体外溶出度测定优化处方和工艺.结果 处方优选为速释部分:复方三生浸膏15g,淀粉适量,磷酸钙12g;缓释部分:复方三生浸膏35g、PEG 6000 16.5g、糊精46.6g、丙烯酸树脂Ⅱ11.6g.复方三生双层片在2h、5h、10h药物释放分别达到20%~40%,40%~65%,75%以上.结论 本处方合理、工艺可行,适于复方三生双层片的制备,产品缓释性能良好.
作者:朱舟;伍朝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选择性颈部肌肉、神经切断(或切除)术治疗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治疗的25例痉挛性斜颈患者的资料,术前根据斜颈类型、CT/MRI、肌电图检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采用两联或三联术治疗.结果 本组痊愈14例(56%),显效8例(32%),进步3例(12%);伤口皮下积液3例,枕颈部皮肤麻木感8例,颈部支撑乏力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选择性颈部肌肉、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斜颈安全有效,但是手术不能过度以防颈部支撑乏力.
作者:周南开;周波;车善理;邓宗锵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揭示脑出血的发病病因和规律来提高脑出血病的诊治水平,从而降低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2003~2007年出院的370例脑出血病例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70例脑出血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87:1;61~70岁年龄组的患者多,占34.05%;37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275例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占74.32%;以冬春季为好发季节.结论 高血压是脑出血常见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改变不良生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指数.
作者:陈秀金;乐少忠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慢性肾炎(又称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终将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上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
作者:余海源;谭咏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哮病是一种突然发作的,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历代中医都对其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哮病历代文献的分析,分别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研究总结中医学在认识和治疗哮病上的变化和发展,并对今后哮病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提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刘津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骨痿与骨痹自古以来就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骨痿是以肢体软弱无力而痿废不用;骨痹是以关节疼痛或麻木不仁为主.二者不论是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还是预后和转归等方面皆有可辨析之处.笔者求同存异的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转归等方面对其予以论述.
作者:张晓玮;郑洪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小儿川崎痛(KD)的临床表现并探讨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被误诊的30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呈复杂化、多样化,易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必须提高对KD的认识,注意综合分析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正确理解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主要临床表现和某些较特异性体征,配合必要的化验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尽早确诊,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
作者:张洪荣;卓俊瑞;陈煌煌;吴国媛;李映林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采用穴位埋线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利用穴位埋线治疗,30d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 痊愈32例,好转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好.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重症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和治疗方法.方法 将22例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重症患者分别采用1%~4%碳酸氢钠液漱口,酮康唑甘油混悬液涂擦口腔,手指缠绕纱布块擦拭等方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 22例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中18例痊愈.结论 合理的口腔护理可促进口腔真菌感染治愈,有效减少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双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经验和改进方法.方法 对29例鞍区肿瘤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25例,次全切3例(垂体腺瘤1例,颅咽管瘤2例),部分切除1例(脊髓瘤1例),出现脑脊液5例,尿崩症1例,均在1周内恢复,19例激素异常的病例中18例恢复正常,随访3~15月,所有病例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既安全又彻底,且创伤小,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周波;周南开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赏识教育在临床护生带教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调查我科实习护生80人,针对她们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采取赏识教育的方法进行带教.结果 赏识教育能有效的提高护生学习的动力,使护生潜能得到发挥.
作者:焦瑞娟;李志红;牛丽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电针加远红外线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26例患者采用电针加远红外线的方法治疗.结果 治愈率65%.显效:27%.有效:8%.总有效率:100%.结论 电针加远红外线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疗效好,疗程短.
作者:邵国萍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法昔洛韦.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按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分为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和气滞血瘀证.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作者:郭合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寰枢关节错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可引起眩晕、头重、头痛、失眠、耳鸣、忧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笔者通过仰头摇正法对该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燕;景明 刊期: 200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