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冠心病的心理护理

张俊影;杨柳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生活习惯, 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 情绪性格, 病因, 老年人, 遗传, 死亡
摘要:冠心病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它的发生除与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生活习惯、社会环境、情绪性格等社会因素有关,是老年人死亡主要病因之一.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对76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 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诊断,将本病分为缺血型(HR)与非缺血型(VSR).由于两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差异较大,处理也不相同,因此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早期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特别对缺血型(HR)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采取激光光凝术及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极为重要,现对我院自2005年至2006年底76例(76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随访观察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隽;方林;杨峥嵘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08例脑梗死首次发病偏瘫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54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后48h~14天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天开始康复,两组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同时采用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当天和治疗后1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10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改善,但早期康复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P《0.001).结论 不同时期康复治疗均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

    作者:张长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合并糖尿病32例诊疗分析

    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病情较重,若合并糖尿病,AMI症状更加复杂,预较差.我院于1998.9~2005.10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共32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张爱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opudylity AS)是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骼关节,脊柱和脊关节,以腰脊疼痛、两胯活动受限,严重者脊柱弯曲变形,甚至强直僵硬为临床特点.

    作者:唐业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关节镜诊断治疗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方法 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5年12月~2007年3月,本院共收治10例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男7例,女3例,患者在关节镜下得到确诊,并应用常规器械取出关节内游离体、彻底切除病变的滑膜,其中9例患者通过8-10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膝活动度、疼痛,肿胀情况.结果 9例随访患者,术前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8±4)分,术后症状明显减轻,无复发,后随访时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6±7)分.结论 通过关节镜诊治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无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

    作者:郭广文;刘宏志;邱丽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青年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塞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中青年发生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对35例青中年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位置、形态、回声以及临床表现、体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青中年颈动脉硬化斑块多发生于颈总动脉膨大处(40/59)、颈内动脉起始部(12/59).斑块以软斑及混合型斑块较多,硬斑较少.软斑及多发混合溃疡斑患者发病较突然病情较重,1~2处硬斑者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微.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青中年硬化斑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的提示临床医生对青中年高危患者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有效的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常凤玲;成培霞;冯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金水宝胶囊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金水宝胶囊具有补益肺肾,填精益气之功效,在各个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金水宝胶囊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如下:1.慢性肾功能不全

    作者:陈月英;钱月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浅谈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自我防护

    医院是各种病人聚集的地方,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负责使用过的医疗用品回收与处理的消毒供应室人员更是交叉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

    作者:郭惠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随着人民法制教育的普及、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健康意识及就医过程中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新知识不断涌现而护士教育水平的提高相对滞后,护患纠纷呈现着上升的趋势.为此,护士应通过加强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业务素质水平、法律知识、道德及服务水平等以减少护患纠纷,维护护理人员自身及医院的合法权益.

    作者:潘秀琴;王淑萍;张松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浅析药品档案管理中的保密工作

    1.药品档案库房管理中的保密工作.档案的库房管理是药品档案保密的重点.从总体上讲,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但是有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往往将库房附设在办公楼内.

    作者:张丽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报道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护理经验.方法 126例四肢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抗凝、解痉、抗感染等治疗和护理.结果 术后19例皮瓣出现肿胀、青紫等静脉淤血表现,经早期发现、加强皮瓣护理,13例皮瓣完全成活,6例皮瓣大部成活、远端少部分坏死,4例经换药愈合,2例行二期植皮愈合.体会做好皮瓣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皮瓣护理,发生皮瓣静脉淤血表现及时处理,能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

    作者:田霓;张萍;陈红春;温颖;方虹;金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药炮制与临床应用的探讨

    目的 为了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刺激性,改变药物的性能,提高治疗效果,必须进行必要的加工,这种加工过程就叫炮制.它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的目的 是为了适应临床治疗需要,以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增强疗效,降低毒性,防止副作用,并且便于服用.

    作者:全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

    医院内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也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口腔治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在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等,都可以通过沾有血液、唾液的牙科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造成交叉感染.

    作者:段琳;王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消痛饮治疗痛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消痛饮对痛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内服消痛饮治疗41例,对照组口服国产别嘌醇和丙磺舒,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9.1%.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消痛饮治疗痛风的疗效显著.

    作者:唐业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经阴道B超引导下行多胎妊娠减胎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多胎妊娠是指一次妊娠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胎儿形成.多胎妊娠是人类妊娠中的特殊现象,以双胎多见,三胎少见,四胎和四胎以上罕见.

    作者:杨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作者:姜玉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颈髓损伤并四肢瘫急性期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颈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 对已经确诊的21例脊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有效的康复护理无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脊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护理很重要,是恢复期康复的基础,通过良好的康复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可大限度的恢复残存功能.

    作者:张云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前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主张早期抗凝治疗[1],本研究旨在观察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

    作者:屈锐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3例静脉滴注先锋铋素后饮酒发生双硫伦样反应的观察与急救护理

    目的 通过对3例静脉滴注先锋铋素后饮酒发生双硫伦样反应的观察与急救护理,充分认识先锋铋与饮酒的关系,做好用药前后卫生宣教,防止双硫伦样反应发生,必要时做好急救与护理.方法 吸氧,使用抗过敏药及解酒药,观察病情,心理护理.结论 用药前后做好卫生宣教,防止双硫伦样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树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人工流产对其后妊娠及分娩的影响

    人工流产术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在国内外均受到广泛应用.但受术者中未产妇所占比例几近半数[1],人流术对其后再妊娠及分娩的影响程度各学者报道差异较大.

    作者:黄晓红;张结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